"
"
周源:理解知乎的4個關鍵詞

文/ 楊松 編輯/ 陳曉平

8月中旬,知乎對外宣佈完成 F 輪 4.34 億美元融資,由快手領投、百度跟投,騰訊和今日資本原有投資方也追加投資。

知乎創始人周源在迴應此輪戰略投資時,談到“信息孤島”、高質量內容的獲取成本越來越高等問題,也希望與快手、百度的合作,“致力於優質內容的發現、傳播和形態升級”,並強調在企業應對短鏈條短週期的戰略迭代時,“堅持長期一以貫之的使命”。

"
周源:理解知乎的4個關鍵詞

文/ 楊松 編輯/ 陳曉平

8月中旬,知乎對外宣佈完成 F 輪 4.34 億美元融資,由快手領投、百度跟投,騰訊和今日資本原有投資方也追加投資。

知乎創始人周源在迴應此輪戰略投資時,談到“信息孤島”、高質量內容的獲取成本越來越高等問題,也希望與快手、百度的合作,“致力於優質內容的發現、傳播和形態升級”,並強調在企業應對短鏈條短週期的戰略迭代時,“堅持長期一以貫之的使命”。

周源:理解知乎的4個關鍵詞

知乎創始人CEO 周源

剛好在一個多月前,周源接受《21CBR》專訪,我們節選了部分內容,可以一窺其對產品、使命和知識社區的思考與規劃。

1. 產品:信號比

我們之前做很多用戶的試用和測試,核心是要儘量簡化產品,主App裡面的場景比較多,怎麼能讓信息更有效地流動,要做很多簡化工作。

簡化什麼?一個核心在做“信噪比”的提升,我以前學工科的,通信學裡講信號和噪聲之間關係,不可能沒有噪聲,噪聲過大,信號分辨不出來。

比如大家特別明確不想見到的內容,垃圾信息肯定是噪聲。現在發垃圾信息的人也很高級,都是AI化,知乎內部有叫做“悟空”產品,通過AI方式把干擾大家討論的東西去掉;社區裡還有不友善或者干擾別人討論等等信息,比如你寫一篇文章,很多噴子過來,目的不是來交流,而是來懟你、噴你,我們有了更多的數據和行為模式後,用“瓦力機器人”把這樣噪聲去掉。

還有一種情況,比如你信息量大,關注了很多人,中間也會有交叉重疊的部分,比如關注的三個人都贊同一篇文章,你看了三遍動態就是一種干擾,都是用戶關注的行為,這些噪聲也有很多優化空間。

2. 創業:北極星

我們最開始對基礎需求的判斷,到現在是沒有什麼變化的——提供一個能夠幫助大家分享知識的平臺,能夠去沉澱一些價值信息,知乎的“北極星”是讓每個人高效獲得可信賴的解答,這放到8年前大家有需求,放到現在也有,只是媒介形式,產品方式一直會變。

過去8年,是在往前探測嘗試過程中,不斷修正軌道。首先第一點,要堅定,現在的互聯網格局,大家很難去預測,變化過程中有特別多誘惑,也看到很多兄弟公司,在選擇做什麼時會有大搖擺。

記得2013到2014年,有過一個很短暫時間窗口,當時一些公司很快轉到頁游上,投入巨大的資金。你要很堅定,不能去做太投機的選擇,有些東西就是要做比較長的時間,然後一步步往前走的,而不是說所有的機會,只要是創業團隊都要去抓,很多東西你並不理解。比如,我們並不是一個做遊戲的團隊,如果看到來錢就做那個,估計我們就是做得最不好的一個。

當然,團隊必須要不斷升級,要理解用戶的需求變化,理解媒介或者技術迭代所產生的變化,技術是一個不可阻擋的推動力,一定產生各種各樣的新陳代謝。知乎最開始是“海盜文化”,核心說的是未來充滿很多不確定性,要去探索和發現,或者說我們有一個心態,很多事才剛開始,一做發現問題就壓住了,那肯定不行。

3. 商業化:知識付費

知乎鹽選會員,往前可以追溯到最初開“黑客馬拉松”,我們發了一個通知,行業裡有人跟我微信說,這個東西可以;後來再升級做知乎大學,內容變多了,包含有電子書、音頻課、付費諮詢,再後來誕生鹽選會員。

我們對知識服務的理解是逐步深化,你會發現大家消費非常多元化,可能一年要看好幾本書,也可能會聽幾堂課,最好方式是幫助用戶降低成本,付了一次費,書、課,你想看的時候都開放給你。你有問題的時候,鹽選內容會直接把比較關鍵的信息展現出來,要深入理解,再去做付費會員的轉化。數據轉化效果非常明顯,很貼合用戶更直接的需求。

"
周源:理解知乎的4個關鍵詞

文/ 楊松 編輯/ 陳曉平

8月中旬,知乎對外宣佈完成 F 輪 4.34 億美元融資,由快手領投、百度跟投,騰訊和今日資本原有投資方也追加投資。

知乎創始人周源在迴應此輪戰略投資時,談到“信息孤島”、高質量內容的獲取成本越來越高等問題,也希望與快手、百度的合作,“致力於優質內容的發現、傳播和形態升級”,並強調在企業應對短鏈條短週期的戰略迭代時,“堅持長期一以貫之的使命”。

周源:理解知乎的4個關鍵詞

知乎創始人CEO 周源

剛好在一個多月前,周源接受《21CBR》專訪,我們節選了部分內容,可以一窺其對產品、使命和知識社區的思考與規劃。

1. 產品:信號比

我們之前做很多用戶的試用和測試,核心是要儘量簡化產品,主App裡面的場景比較多,怎麼能讓信息更有效地流動,要做很多簡化工作。

簡化什麼?一個核心在做“信噪比”的提升,我以前學工科的,通信學裡講信號和噪聲之間關係,不可能沒有噪聲,噪聲過大,信號分辨不出來。

比如大家特別明確不想見到的內容,垃圾信息肯定是噪聲。現在發垃圾信息的人也很高級,都是AI化,知乎內部有叫做“悟空”產品,通過AI方式把干擾大家討論的東西去掉;社區裡還有不友善或者干擾別人討論等等信息,比如你寫一篇文章,很多噴子過來,目的不是來交流,而是來懟你、噴你,我們有了更多的數據和行為模式後,用“瓦力機器人”把這樣噪聲去掉。

還有一種情況,比如你信息量大,關注了很多人,中間也會有交叉重疊的部分,比如關注的三個人都贊同一篇文章,你看了三遍動態就是一種干擾,都是用戶關注的行為,這些噪聲也有很多優化空間。

2. 創業:北極星

我們最開始對基礎需求的判斷,到現在是沒有什麼變化的——提供一個能夠幫助大家分享知識的平臺,能夠去沉澱一些價值信息,知乎的“北極星”是讓每個人高效獲得可信賴的解答,這放到8年前大家有需求,放到現在也有,只是媒介形式,產品方式一直會變。

過去8年,是在往前探測嘗試過程中,不斷修正軌道。首先第一點,要堅定,現在的互聯網格局,大家很難去預測,變化過程中有特別多誘惑,也看到很多兄弟公司,在選擇做什麼時會有大搖擺。

記得2013到2014年,有過一個很短暫時間窗口,當時一些公司很快轉到頁游上,投入巨大的資金。你要很堅定,不能去做太投機的選擇,有些東西就是要做比較長的時間,然後一步步往前走的,而不是說所有的機會,只要是創業團隊都要去抓,很多東西你並不理解。比如,我們並不是一個做遊戲的團隊,如果看到來錢就做那個,估計我們就是做得最不好的一個。

當然,團隊必須要不斷升級,要理解用戶的需求變化,理解媒介或者技術迭代所產生的變化,技術是一個不可阻擋的推動力,一定產生各種各樣的新陳代謝。知乎最開始是“海盜文化”,核心說的是未來充滿很多不確定性,要去探索和發現,或者說我們有一個心態,很多事才剛開始,一做發現問題就壓住了,那肯定不行。

3. 商業化:知識付費

知乎鹽選會員,往前可以追溯到最初開“黑客馬拉松”,我們發了一個通知,行業裡有人跟我微信說,這個東西可以;後來再升級做知乎大學,內容變多了,包含有電子書、音頻課、付費諮詢,再後來誕生鹽選會員。

我們對知識服務的理解是逐步深化,你會發現大家消費非常多元化,可能一年要看好幾本書,也可能會聽幾堂課,最好方式是幫助用戶降低成本,付了一次費,書、課,你想看的時候都開放給你。你有問題的時候,鹽選內容會直接把比較關鍵的信息展現出來,要深入理解,再去做付費會員的轉化。數據轉化效果非常明顯,很貼合用戶更直接的需求。

周源:理解知乎的4個關鍵詞

知乎的核心是做平臺,並不靠一兩款知識產品。我們判斷,整個知識服務行業一定是長跑,它的核心邏輯是要把知識變成商品,這需要一段時間逐步轉化。問答提供了較好的場景,本身也有目的性,可以讓一些更復雜信息,在這個場景裡得到消費。如果只是一個信息流,可能都去看段子了。

從2017年啟動商業至今,包括知識服務在內,知乎收入大概翻了幾倍,有更多深挖的潛力。有過知識付費行為的用戶加在一塊可能幾千萬,相對互聯網用戶總數比較小,還是初級階段,核心是沉下心來,把更多的技術工作做好。

4. 價值:“泛知識需求”

知識定義發生了很大的變化,以前說的知識,比較狹義的,書本上的、老師說的。今天,由於整個消費方式發生了很大變化,早就互聯網化,知乎上有很多的親歷者,以親歷的方式把事情講出來,那一刻他做了什麼,他聽到什麼,你也會收穫很多的知識。

我們存在大量“泛知識需求”,並且一直在變大,否則知乎很難成長起來,可能到現在還是100萬人。這裡面反映了很多中國的變化,比如有高等教育的變化,更多的人進入了新的城市,找到了很多新的工作,以及大家要解決的自身人生階段的疑問。

社會上知識資本,從重啟高考42年以來,總量是非常大。大家的讀書認字逐漸成長,“城市化”產生很多新的問題。買車、買保險、自己要提升……這裡面產生巨大新問題,都要去解答。誰去解答?他們需要社區,你問的問題,可能同時有一萬個人都想知道,只是他們沒有一種方式來溝通交流,我覺得這個需求是很底層的、社會結構性的。

我們剛剛上線了一個熱榜的子榜,子榜是大家平時討論較多的內容,有影視、數碼、體育,最開始子榜放到最後一個的是科學,我們設想科學沒那麼的熱門,後來科學的比例是最高的,它自己跳到前面去了,很有意思。

傳統理解,航空航天、量子力學是小眾的東西,生活中很難見到一個科學家,現在我們很明白,他們只是沒有一個地方跟大家進行交流,而且這樣的從業者是非常多的。

我們所發生的變化,最後會體現到每個人的行為和需求上,要去理解他們的需求到底是怎麼產生的。為什麼有這麼多人在知乎討論電影,討論學校中遇到問題,以及人生上的困惑?因為這是真實的,知乎不是一個自媒體平臺,代表的是每一個個體真實的問題和需求。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