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要再相信人生導師的心靈雞湯了,因為哲學不能給人們帶來幸福

追求人生幸福,是大多數人的心願。 近些年來,各種幸福課充斥於網絡與教堂,有關幸福課的相關書籍不下百種。那麼,哲學家和某些人生導師真的能告訴我們關於幸福的真諦嗎?他們真的能夠設計出一個行之有效的線路圖,讓人按圖索驥,進而得到幸福嗎?法國學者羅熱-保爾·德魯瓦(《哲學帶不來幸福》,西南師範大學出版社)告訴讀者,哲學帶不來幸福。那麼可以想見,人生導師的心靈雞湯也不能帶來幸福。

何謂幸福?按照《現代漢語詞典》的解釋,它有兩層含義:一為名詞:使人心情舒暢的境遇和生活;二為形容詞:(生活、境遇)稱心如意。在第一層含義中,恐怕只有精神不正常的傻瓜最為幸福,因其大部分情況下都能保持心情愉快,笑口常開。在第二層含義中,主觀因素佔了很大的比例,因為它可能與財產、社會地位等因素無關,因為喬布斯曾經說過,“我願意把我所有的科技去換取和蘇格拉底相處的一個下午。”眾所周知,科技是喬布斯財富來源最重要的因素。一項針對中國居民的社會學調查顯示,官員及其家屬的幸福指數最高。但從數量上來說,官員畢竟是少數。另外有一些例子顯示,一些官員退休之後失去權力,因為心理落差太大,或者衰老得很快,或者產生各種疾病。以此而論,財富和權力對於幸福的作用有限——除非能永久保持。

不要再相信人生導師的心靈雞湯了,因為哲學不能給人們帶來幸福

康德認為,不存在有關幸福的真理,“幸福是一種理想,不是理性的理想,而是想象的理想。”按照康德的邏輯,作為理性知識的哲學,就不能作為獲得幸福的手段。而他的學生叔本華更為極端,在叔本華看來,哲學不僅不能帶來幸福,而且應該破除幸福,理性不僅不應該讓人幸福,而是讓人明白世界是不幸的,存在即地獄。

在古希臘語中,哲學意為愛智慧。在古希臘,哲學與科學一體,哲學即科學,科學即哲學。它不能給人們帶來幸福,也不夠實用,不能立竿見影地改變人們的生活。公元前7世紀的哲學家泰勒斯被成為哲學之父,有一天他觀察天象,一不留神掉進一口井裡,正好被一名路過的色雷斯婢女看見,這個婢女就取笑他,連地上的事情都沒弄清,就去關注天上的事情。泰勒斯應該很不服氣,據說有一年他預見來年橄欖豐收,於是提前以低廉的價格組下當地所有榨油機。第二年,當地的橄欖果然豐收,人們不得不從他這裡高價租用榨油機,泰勒斯因此猛賺了一筆。

不要再相信人生導師的心靈雞湯了,因為哲學不能給人們帶來幸福

蘇格拉底雕像

在常人的觀念中,喬布斯很富有,作為鉅商享有很高的社會地位。可以說,他具備了幸福的必備條件。但是,他為什麼對哲學家蘇格拉底如此傾慕?如果用釋迦牟尼的例子來看,或許更說明問題。

相傳釋迦牟尼是一個王子,他出生不久就有人預言他會出家。於是,國王為兒子製造了一個幾乎是夢幻般的生活場景,他長大後娶了美麗的妻子。然而,當他開始思考生老病死這些人生最基本的問題之後,他發現此前所謂的幸福生活都只是假象,於是離家,通過修行而真正解脫,然後創立了佛教。

不要再相信人生導師的心靈雞湯了,因為哲學不能給人們帶來幸福

佔有權力、財富、尊榮的釋迦牟尼,以及商業鉅子喬布斯,都不認可世俗意義上的幸福,轉向了精神的層面。前者轉向了宗教,後者轉向哲學。其中原因或許在於,哲學能夠讓人更為明澈和理性,坦然面對人生遭遇的各種問題。周濂在《打開:周濂的100堂西方哲學課》中認為,“雖然哲學能夠通過曲折和見解的方式改變世界,但是對於我們普通人來說,學習哲學的最大用處在於它能給每一個個體帶來慰藉。”周濂還說,除此以外,哲學還能給人生帶來樂趣。

帕斯卡爾在沉思錄中說,人是會思想的蘆葦。每個人或許都會想到類似的問題:我是誰?我從哪裡來?要到哪裡去?人生的目的是什麼?在當下的現實中,卻是有相當一部分人,僅僅為了生存就耗費了人生的大部分時間和精力,他們被地上的事情牢牢托住,生活的壓力讓他們疲於奔命,難有閒暇。這種狀況,確實令人痛苦。但是,也往往是這一部分人,容易被人煽動、誘惑或欺騙,受騙上當而成為犧牲者。在這層意義上,哲學或許更有助於他們保持懷疑的態度,不輕易被騙子的花言巧語打動。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