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無法持續開心,因為人體機能的目標不是幸福'

"

得不到的永遠在騷動。

編者按:誰不想幸福,可為何幸福這樣難?在人類大腦中,根本沒有哪個部分左右幸福。就算我們的物質和生物需求得到滿足,想持續保持幸福仍然只是一個理論目標,是一個難心捉摸的目標。可能幸福這種東西本來就是人類設想出來的,它只是一個抽象概念。本文編譯自the conversation原題為“Humans aren’t designed to be happy – so stop trying”的文章。

在這個世界上有一個產業叫“幸福與積極思考產業”,它的價值估值每年高達110億美元,由此可見,追求幸福是人類最真實的目標。每一個美國人都在追求幸福,其它地區的人也一樣。我們可以毫不誇張地說追求幸福是美國人“不可剝奪的權利”。可惜,這種追求導致大家有了一種根深蒂固的念頭:現實世界拒絕向我們提供幸福。

10世紀,科爾多瓦(Córdoba)的哈里發(指穆罕默德去世以後,伊斯蘭阿拉伯政權元首的稱謂)阿卜杜拉赫曼三世(Abd-er Rahman III)認為,就算我們的物質和生物需求得到滿足,想持續保持幸福仍然只是一個理論目標,是一個難心捉摸的目標。阿卜杜拉赫曼三世是當時最有權勢的名人,他在軍事文化方面成就卓越,而且還有龐大的後宮。在生命即將結束之時,他決定數一數自己到底有多少天是幸福的。可惜,最終他只能算出14天。

正如巴西詩人莫拉埃斯(Vinicius de Moraes)所說的:幸福就像“空中的羽毛,能輕輕飛翔,但飛不了太久。”事實上,幸福這種東西是人類設想出來的,它是一個抽象概念,與真正的人類體驗並不能劃等號。人類大腦的確會受到積極和消極的影響,但是想維持幸福並無生物基礎。我甚至認為,這種設計實際上很好。

"

得不到的永遠在騷動。

編者按:誰不想幸福,可為何幸福這樣難?在人類大腦中,根本沒有哪個部分左右幸福。就算我們的物質和生物需求得到滿足,想持續保持幸福仍然只是一個理論目標,是一個難心捉摸的目標。可能幸福這種東西本來就是人類設想出來的,它只是一個抽象概念。本文編譯自the conversation原題為“Humans aren’t designed to be happy – so stop trying”的文章。

在這個世界上有一個產業叫“幸福與積極思考產業”,它的價值估值每年高達110億美元,由此可見,追求幸福是人類最真實的目標。每一個美國人都在追求幸福,其它地區的人也一樣。我們可以毫不誇張地說追求幸福是美國人“不可剝奪的權利”。可惜,這種追求導致大家有了一種根深蒂固的念頭:現實世界拒絕向我們提供幸福。

10世紀,科爾多瓦(Córdoba)的哈里發(指穆罕默德去世以後,伊斯蘭阿拉伯政權元首的稱謂)阿卜杜拉赫曼三世(Abd-er Rahman III)認為,就算我們的物質和生物需求得到滿足,想持續保持幸福仍然只是一個理論目標,是一個難心捉摸的目標。阿卜杜拉赫曼三世是當時最有權勢的名人,他在軍事文化方面成就卓越,而且還有龐大的後宮。在生命即將結束之時,他決定數一數自己到底有多少天是幸福的。可惜,最終他只能算出14天。

正如巴西詩人莫拉埃斯(Vinicius de Moraes)所說的:幸福就像“空中的羽毛,能輕輕飛翔,但飛不了太久。”事實上,幸福這種東西是人類設想出來的,它是一個抽象概念,與真正的人類體驗並不能劃等號。人類大腦的確會受到積極和消極的影響,但是想維持幸福並無生物基礎。我甚至認為,這種設計實際上很好。

你無法持續開心,因為人體機能的目標不是幸福

自然和進化

人類不是圍繞幸福(甚至是滿足)設計的,最主要的核心還是生存和繁殖,和其它生物一樣。自然是滿足的障礙,因為如果老是處於滿足狀態,生物就會放鬆警惕,讓生存受到威脅。

人類進化時優先進化的是大腦大額葉而不是讓人幸福的部分,大額葉能賦予人類卓越的執行和分析能力,告訴我們自然的優先順序是怎樣的。大腦不同的位置和迴路會與特定神經和智力功能連接,幸福並沒有構造來支持,沒有神經基礎,在大腦組織中找不到。

事實上,行業專家甚至認為,在進化過程中自然無法剔除抑鬱,因為在逆境中抑鬱會發揮積極作用,抑鬱能讓人走出危險和絕望境地。在困難時期,抑鬱沉思有時是解決問題的良方妙藥。

道德

現在的全球幸福產業在一定程度上立足於基督教道德規範,這些規範告誡我們:如果你感到不幸,肯定有著什麼道德原因。它會說由於我們在道德上有缺失,或者太過自私、太推崇物質主義,所以才會不幸福。怎麼辦?規範認為我們應該推崇放棄、超脫並抑制慾望,最終讓心理達到良性平衡,這樣才能幸福。

人類與生俱來無法享受幸福,這是一種缺陷,基督教的規範只是一種補救措施,所以我們應該正視一件事:如果你感到不幸福,那不是你的錯。因為自然設計人類時就是這樣安排的。

有些人認為我們應該通過道德修正獲取幸福,但他們極力反對藉助藥物獲得愉悅。George Bernard Shaw說:“正如我們無權只享受財富而不創造財富一樣,我們也不能只享受幸福而不創造幸福。”幸福是需要我們去創造的,所以它不是一種自然狀態的東西。

在赫胥黎的作品《美麗新世界》中,居民依靠“Soma”獲得永遠幸福的生活,Soma是一種藥物,讓民眾變得溫順而滿足。赫胥黎的小說暗示,自由人不可避免會受到複雜情緒的折磨。一面是情緒折磨,一面是溫順平和,你選擇哪個?我想大多人會選擇後者。

不過Soma並不存在,它是虛構的,想通過藥物獲得穩定而持續的滿足是非法的,這不是問題的關鍵,關鍵在於不可能用藥物獲得幸福。化學物質會改變思維(有時還是好事),但幸福與大腦的特定功能有關,我們無法用化學方式複製。

"

得不到的永遠在騷動。

編者按:誰不想幸福,可為何幸福這樣難?在人類大腦中,根本沒有哪個部分左右幸福。就算我們的物質和生物需求得到滿足,想持續保持幸福仍然只是一個理論目標,是一個難心捉摸的目標。可能幸福這種東西本來就是人類設想出來的,它只是一個抽象概念。本文編譯自the conversation原題為“Humans aren’t designed to be happy – so stop trying”的文章。

在這個世界上有一個產業叫“幸福與積極思考產業”,它的價值估值每年高達110億美元,由此可見,追求幸福是人類最真實的目標。每一個美國人都在追求幸福,其它地區的人也一樣。我們可以毫不誇張地說追求幸福是美國人“不可剝奪的權利”。可惜,這種追求導致大家有了一種根深蒂固的念頭:現實世界拒絕向我們提供幸福。

10世紀,科爾多瓦(Córdoba)的哈里發(指穆罕默德去世以後,伊斯蘭阿拉伯政權元首的稱謂)阿卜杜拉赫曼三世(Abd-er Rahman III)認為,就算我們的物質和生物需求得到滿足,想持續保持幸福仍然只是一個理論目標,是一個難心捉摸的目標。阿卜杜拉赫曼三世是當時最有權勢的名人,他在軍事文化方面成就卓越,而且還有龐大的後宮。在生命即將結束之時,他決定數一數自己到底有多少天是幸福的。可惜,最終他只能算出14天。

正如巴西詩人莫拉埃斯(Vinicius de Moraes)所說的:幸福就像“空中的羽毛,能輕輕飛翔,但飛不了太久。”事實上,幸福這種東西是人類設想出來的,它是一個抽象概念,與真正的人類體驗並不能劃等號。人類大腦的確會受到積極和消極的影響,但是想維持幸福並無生物基礎。我甚至認為,這種設計實際上很好。

你無法持續開心,因為人體機能的目標不是幸福

自然和進化

人類不是圍繞幸福(甚至是滿足)設計的,最主要的核心還是生存和繁殖,和其它生物一樣。自然是滿足的障礙,因為如果老是處於滿足狀態,生物就會放鬆警惕,讓生存受到威脅。

人類進化時優先進化的是大腦大額葉而不是讓人幸福的部分,大額葉能賦予人類卓越的執行和分析能力,告訴我們自然的優先順序是怎樣的。大腦不同的位置和迴路會與特定神經和智力功能連接,幸福並沒有構造來支持,沒有神經基礎,在大腦組織中找不到。

事實上,行業專家甚至認為,在進化過程中自然無法剔除抑鬱,因為在逆境中抑鬱會發揮積極作用,抑鬱能讓人走出危險和絕望境地。在困難時期,抑鬱沉思有時是解決問題的良方妙藥。

道德

現在的全球幸福產業在一定程度上立足於基督教道德規範,這些規範告誡我們:如果你感到不幸,肯定有著什麼道德原因。它會說由於我們在道德上有缺失,或者太過自私、太推崇物質主義,所以才會不幸福。怎麼辦?規範認為我們應該推崇放棄、超脫並抑制慾望,最終讓心理達到良性平衡,這樣才能幸福。

人類與生俱來無法享受幸福,這是一種缺陷,基督教的規範只是一種補救措施,所以我們應該正視一件事:如果你感到不幸福,那不是你的錯。因為自然設計人類時就是這樣安排的。

有些人認為我們應該通過道德修正獲取幸福,但他們極力反對藉助藥物獲得愉悅。George Bernard Shaw說:“正如我們無權只享受財富而不創造財富一樣,我們也不能只享受幸福而不創造幸福。”幸福是需要我們去創造的,所以它不是一種自然狀態的東西。

在赫胥黎的作品《美麗新世界》中,居民依靠“Soma”獲得永遠幸福的生活,Soma是一種藥物,讓民眾變得溫順而滿足。赫胥黎的小說暗示,自由人不可避免會受到複雜情緒的折磨。一面是情緒折磨,一面是溫順平和,你選擇哪個?我想大多人會選擇後者。

不過Soma並不存在,它是虛構的,想通過藥物獲得穩定而持續的滿足是非法的,這不是問題的關鍵,關鍵在於不可能用藥物獲得幸福。化學物質會改變思維(有時還是好事),但幸福與大腦的特定功能有關,我們無法用化學方式複製。

你無法持續開心,因為人體機能的目標不是幸福


幸福與不幸福

我們的情緒是混亂的、不純的、糾結的,有時還是矛盾的,就像生活中的其它事物一樣。研究證明,正面和負面情緒會在大腦中以相對獨立的形式存在。模型顯示人腦右半球偏愛負面情緒,而左半球偏愛正面情緒。

請記住,在設計人類時,本來不是為了讓人類持續幸福,人類設計是圍繞生存和繁殖展開的。生存和繁殖本是艱難的任務,所以我們要掙扎,要努力尋找喜悅和安全,反抗威脅,避開痛苦。快樂與痛苦共存,這種模式比幸福產業兜售的不可能實現的幸福更符合現實。事實上,假裝任何程度的痛苦都是不正常或者病態的,只會讓不滿足或者困惑的感覺變得更強烈。

如果我們假定根本沒有幸福這樣的東西存在,看起來像是純粹的“負能量”,但它能讓我們認識到即使不幸福也與個人失敗無關。如果某些時候你感到不幸福,它不是需要緊急修復的缺陷。事實上,正是幸福與不幸福的波動才讓我們變得更像人類。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