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科學“神話”的解構與西方哲學的危機

作者 | 陳興安

閱讀提示

◎因保羅·費耶阿本德觀點趨於極端,維護和論證相對主義、非理性主義、反科學主義,提倡認識論無政府主義,所以被認為是當代科學哲學中的最大異端,得名“科學最壞的敵人”。

◎本書輯錄了費氏一生講課的精華,探討了“科學是什麼”和“知識是什麼”等問題,緊緊圍繞西方理性主義和科學世界觀興起這條主線來講授哲學內容,強調科學家的倫理責任,批判科學成見。

對科學“神話”的解構與西方哲學的危機

《科學的專橫》,[美]保羅·費耶阿本德著,[德] 埃裡克·奧博海姆編著,郭元林譯,韓永進校,中國科學技術出版社2018年11月出版

在我們的日常話語體系中,“科學”無疑是個高大上的概念,因為一提到它,人們總是會聯想到“正確”“理性”“客觀”“精確”“規律性”“完美”等。

通常的描述給人的印象是,科學是真善美的統一,是人類認識的理想型態和文明智慧的化身;科學是人類理性認識的結晶,是對外在客觀規律的反映,是人們正確行為的指針。

當代西方科學哲學家保羅·費耶阿本德則從專業的視角,提出了與眾不同的獨到理解和看法。

保羅·費耶阿本德(1924—1994,以下簡稱費氏)是20世紀最知名的科學哲學家之一,是科學歷史主義學派的主要代表人物。主要著作有《反對方法——無政府主義認識論綱要》《自由社會中的科學》,以及《告別理性》等。

《科學的專橫》根據費氏1992年在意大利特倫特大學向普通聽眾所作的系列講座,經作者本人編輯整理而成,較為全面地反映了他基本的學術觀點。

由於是學術講演,且聽眾多為非專業人士,所以該書異於一般的學術著作,在組織結構、表述形式和語言風格等方面就不顯得那麼嚴整、刻板和冗長,而是讓人有某些輕鬆、直觀和詼諧的感覺。

作者就像一位年長的智者,以講故事的方式娓娓地談論科學發現和發展的昨天、今天和明天,彷彿在引導讀者穿越時空,與不同時代、不同文化下的聖哲進行交流,感悟和了解不同文明傳統的思維和智慧的豐富多樣性。

誠如本書的英文編者奧博海姆所言,科學對世界各個方面都產生了前所未有的影響。科學是什麼?它如何運動?它怎樣影響我們的生活?

對於這些問題的理解是關乎我們每個人的事情。

對科學“神話”的解構與西方哲學的危機

作為一位科學哲學家和西方社會的公共知識分子,費氏畢生致力於探討這些問題,並且給出了自己的解答。

可以說,《科學的專橫》是費氏科學哲學思想的集中體現和高度濃縮。在發表這次演講大約兩年後,他便因病逝世。因此,也可以說這部作品反映了費氏對於科學的最後思考。

在本書中,他引用法國著名生物學家莫諾的話來評述西方現代文明:“冷酷而嚴格,沒有提出說明,但禁絕其他精神食糧,這沒有緩解而是加重了焦慮。它一下子聲稱橫掃幾十萬年的傳統,但這種傳統與人性自身合為一體。它撕毀了古代人與自然間的泛靈論契約,但對這種珍貴的聯繫沒有提供任何替代品,結果使得人類在孤獨凍結的宇宙中焦慮地探尋。”(《科學的專橫》第4頁)

費氏在本書中指出,西方文明中的科學理論和科學知識,因為過分強調客觀和價值中立的原則,導致人們在精神生活中驅逐了作為心靈依託的神,造成了西方文明的“斷離”。

他舉例說,把具有宗教信仰的科學家人為地分割成兩部分:一部分是充當科學家,另一部分充當基督教徒。作為科學家的人拒斥信仰啟示,遠離意義;作為基督教徒的人信賴上帝,遵循聖訓。

無法使科學家自身充滿宗教精神。科學所要求和代表的冷酷、冷靜和客觀與宗教喚醒人們愛的目的之間,存在難以協調的矛盾。

作者在書中還批判了科學的“客觀性”,感嘆“在客觀論證中所具有的客觀性是多麼少”。在他看來,所謂的“科學無涉價值”不過是一種武斷的謬見。

“但絕對不是這樣。只有當一個實驗結果(或一個觀察結果)明確不包含任何‘主觀’因素時——只有當它能從產生研究結果的研究過程分離出來時,它才會成為科學事實。這意味著:在科學事實的構成中,價值起了重要作用。”(《科學的專橫》第87頁)

他認為科學的系統描述或許就是一種錯誤,因為我們生活在一個混沌無序的世界,將系統引入其中意味著引入假象。(《科學的專橫》第46—47頁)

他強調開放的世界觀、多元方法論和多樣性文化對於科學發展的促進作用,認為科學不是人類認識世界的唯一方式,也不見得全部正確,反對“科學之外無知識”的偏見,提倡各種思想的平等和互補。

此外,他從人道主義和理想主義的立場原則出發,認為科學家的成就、貢獻似乎與其崇高的社會地位不相匹配,提出和倡導科學家應當承擔其應盡的社會責任。

指出科學研究中理論家與實驗家的人為劃分,而理論玄想受到不適當的推崇,工程教育中偏重理論原理而忽視實踐知識等問題,以及強調科學家從事研究事業時應當具有信仰和耐心等。諸如此類的觀點論述,都值得引起我們的重視。

《科學的專橫》中譯本由天津大學科學技術與社會研究中心教授郭元林翻譯,該書依據1996年最新英文版翻譯而成,文筆流暢、簡潔,準確、明晰,在表述風格上也保持了與原文的一致。

為方便讀者查閱和進一步研究,譯者精心編制了中英術語對照表,作為附錄放在中譯本正文後。另外,將英譯本的書後註釋,全部轉換成頁下注。凡此種種,也都可見譯者的用心和細心。

筆者在通讀該書中有一點體會,因受東西方文化以及各人專業背景差異的侷限,國內普通讀者可能會對其中一些術語或概念不甚瞭解,比如“諾斯替教”“超弦”等,如果在文中加上一些簡要的譯註,應該會有助於讀者的理解。

但瑕不掩瑜,該書確是值得仔細研讀的一本好書,無論是對理工科還是文科出身的人。

相信大家在看過此書後,一定會對近現代科學的發生、發展和深遠影響,有更深入而全面的理解。

我國正處在社會文化轉型的現代化過程中,如何面對西方現代化後的尷尬境地,如何避免西方科學的負面影響,如何更好地發揚中華優秀文化,在中西文化交流與對話中發展自己的文化等,都是我們必須面對和研究的課題。

瞭解和研究費耶阿本德哲學具有十分重要的學術價值和現實意義,無論是專業的研究者還是普通讀者,讀了這本書,都會啟發我們作出自己的思考。

(作者系天津市教育科學研究院副研究員)

《中國科學報》 (2019-02-22 第7版 書評)

對科學“神話”的解構與西方哲學的危機對科學“神話”的解構與西方哲學的危機

請按下方二維碼3秒識別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