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困難找志願者,有時間當志願者

正能量 社會 湖南日報 2017-06-16

朱永華

長沙的李先生最近總有一種特別的興奮——先是成為高考“愛心送考”活動的受益者,最近自己又報名當一名長沙橘子洲頭草莓音樂節的志願者。李先生說:“得到志願者幫助,當志願者幫助他人,自己完成了一次與心靈非常靠近的體驗之旅。”

上個世紀90年代初,“志願者”以陌生人形象走入國人的視線。隨後,整個社會迅速認識、接受、追隨上了她。今天,志願者隊伍成為了遍及大江南北,深入人們生活的一道靚麗風景。北京奧運賽場,各國參賽選手通過數量龐大的志願者讀懂了中國人的微笑;汶川地震現場,很多來自四面八方的“陌生人”,默默地承擔起運輸物資、救助受災群眾的任務;在偏遠山區,無數“愛的使者”送來溫暖、義務支教。他們有一個共同的名字——志願者。

在湖南,志願者事業已成燎原之勢。據瞭解,我省目前註冊志願者超過780萬,註冊團隊近1.7萬個,全省擁有近5000支省級以上文明單位學雷鋒志願服務隊,他們活躍在醫療、環保、扶貧、助學各個領域,為社會傳送出溫情和光亮;發軔於長沙的“愛心送考”活動,已成為向外省輸出的公益品牌。

志願者隊伍得以迅速壯大,源於它別具魅力的精神力量:奉獻利他。“志願者”一詞雖然是舶來品,但其內核與悠久的中華傳統道德文化高度契合。中華民族自古以來就有“與人為善”“病人之病、憂人之憂”的古訓,樂善好施、扶貧濟困是國人歷來推崇的美德。所以,志願者事業在中國擁有深深的沃土。志願者與雷鋒精神也是高度吻合的。

發展到今天,志願者又增添了鮮明的時代氣質,那就是志願者逐漸成為一種生活方式而為人們所追隨。其意義在於:參與志願服務過程中,不僅“利他”,幫助需要幫助的人;而且“利己”,付出勞動收穫快樂,“贈人玫瑰,手有餘香”。

但願,“有困難找志願者,有時間當志願者”,成為我們這個社會永恆的風景線,成為人人的自覺。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