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是近代著名的民主革命家、思想家、教育家、國學大師章太炎先生誕辰150週年。為了更好地紀念這位近代史上的上的學術巨匠,杭州名人紀念館聯合復旦大學亞洲研究中心、上海人民出版社、復旦大學歷史系聯合舉辦“章太炎與近代東亞思想”——紀念章太炎誕辰150週年學術研討會。

學術研討會的主辦三方和章太炎先生都有著深厚的淵源。杭州名人紀念館下屬的章太炎紀念館是杭州建館最早的人物類博物館之一,館藏有1300多件章太炎文物,是國內章太炎文物的收藏、研究、展示中心。復旦大學自周予同、湯志鈞、姜義華諸位前輩老師開始,就一直致力於章太炎研究,有眾多豐碩的成果。上海人民出版社是《章太炎全集》的出版方,近年來還不斷整理出版章太炎研究的新著作,在章學的傳播和弘揚方面著力頗多。本次研討會邀請到了來自東京、香港、北京、上海等地的知名學者,就章太炎先生的革命活動、人際交往、國際影響、學術成就、思想精神等多方面做了交流和探討。

我們今天怎樣紀念章太炎我們今天怎樣紀念章太炎我們今天怎樣紀念章太炎我們今天怎樣紀念章太炎

<< 滑動查看下一張圖片 >>

本次學術研討會分為兩天舉行,6月15日,與會學者在上海復旦大學舉辦了全天的學術討論。6月16日移師杭州,上午繼續進行學術討論,下午則參觀了由杭州名人紀念館主辦的“世人眼中的章太炎——紀念章太炎先生誕辰150週年文物展”,並且祭拜了章太炎墓。

與會學者撰寫了二十多篇優秀的學術論文,在為期兩天的討論中,學者們互相各抒己見,交流碰撞,在章太炎研究上收穫了不少有益的成果。

在學術研討會結束和章太炎誕辰150週年文物展開幕之際,我們不禁思考一個問題,我們今天要如何來紀念章太炎先生?

01

“大獨必群”的革命精神

大獨必群,群必以獨成

今天,我們紀念章太炎先生,首先要紀念的是他百折不撓的革命意志和大獨必群的革命精神。魯迅先生曾經說:“我以為先生的業績,留在革命史上的,實在比在學術史上還要大。”這一評價,體現出了這位被稱為“民族魂”的文學巨匠對章太炎先生的崇敬之情。

章太炎先生出生的150年前,中國正處在風雨飄搖中,列強的入侵,封建的壓迫,讓這個古老帝國搖搖欲墜。章太炎先生在書齋中就對國家和民族的命運前途做出深刻的思考,在1894年,他求學杭州詁經精舍的時候,寫下了《獨居記》,提出在當前中國,需要的是將國家團結起來爭取自由、獨立和民族復興的“大獨”者。

我們今天怎樣紀念章太炎

章太炎先生終其一生,為民族命運前途而奔走。在晚年,抗戰烽煙起,他以垂暮之身,風塵僕僕奔波於京滬間,聯合同志,呼籲抗戰,積極支持十九路軍和察哈爾民眾抗日同盟軍等抗戰部隊,體現了一位革命家堅定的革命意志。在遺囑中,他諄諄告誡子孫:“設異族入主,務須潔身”。

我們今天怎樣紀念章太炎

02

推陳出新的創造精神

始則轉俗成真,終乃回真向俗

章太炎先生是近代著名的國學大師,在許多人眼中,章太炎先生是一位固守傳統,積極“整理國故”的學者,其實不然。章太炎先生是近代學術史上具有承前啟後作用的一位開創者,他在許多領域的研究體現出他獨到的革新精神。

以太炎先生的哲學觀點而論,太炎先生不但研究中國傳統的諸子學和佛學思想,而且對西方近代哲學也給予了很大的關注,他對德意志哲學,尤其是康德的哲學思想特別注重,同時還對黑格爾等哲學家的思想進行了研究,將康德哲學中的“自在之物”的觀點進一步闡釋,提出了“真如”的理論,他並沒有機械地照搬康德的論點,而是將之和佛教的“阿賴耶”、“末那識”結合起來,進而和中國傳統的莊子學說相映照,在中西文化大碰撞的時代背景下,章太炎作為一位學貫中西的學者,創造性地實現了自己的哲學思想的構築。

在此基礎上,章太炎先生完成了《齊物論釋》,他自述一生學術“始則轉俗成真,終乃回真向俗”,他融合中西,洞照世界,以此來指導實踐,完成了自己的哲學創新。

我們今天怎樣紀念章太炎

今天的我們,該如何正確認識“保護傳統文化”和“學習西方”。“保護傳統文化”並不是表面化的讀經和學禮,而是對我們民族固有的文化進行深入的研究,認真地學習,從中汲取適合我們今天這個時代的東西,傳承和發揚下去。“學習西方”並不是照搬照抄,而是從西方文化中尋找有益的元素,實現它和傳統文化的結合,進而為我們的民族復興提供精神動力,這也是太炎先生教會我們的最重要的東西。

03

珍視傳統的民族精神

以國粹激勵種姓,增進愛國的熱腸

在近代西風東漸的大環境中,東亞社會的一些學者幾乎不約而同地提出了“西化”的觀點。而其中最有意思的是所謂的“語言文字拉丁化”。

日本明治維新初期,在明治五年(1872),森有禮就提出了以英語為國語,廢除日語的主張。明治七年(1874)4月2日發行的《明六雜誌》第一號上,西周和西村茂樹分別發表了《以洋文書寫國字之我論》和《伴隨開化以來的改革文字之我論》兩篇文章,極力論述使用西洋文字的好處:印刷方便,不需翻譯即可引進西洋的學術,便於迅速掌握西方科技文化等。

無獨有偶,在一水相隔的中國,在不久以後,也有人提出了廢漢字的主張。吳稚暉就首先提出了用“萬國新語”取代漢字,章太炎先生撰文駁斥,他針對漢字“象形”,不能“視其形而知其音”,是未開化的表現,合音字能“視其形而知其音”,所以為開化人所用的觀點。反駁道:

今者南至馬來,北抵蒙古,文字亦悉以合音成體,彼其文化,豈有優於中國哉?合音之字,視而可識者,徒識其音,固不能知其義,其去象形,差不容以一黍。故俄人識字者,其比例猶視中國為少。日本人既識假名,亦並粗識漢字。漢字象形,日本人識之,不以為奇恆難了。是知國人能偏知文字以否,在強迫教育之有無,不在象形、合音之分也。

章太炎先生的意思非常明確,語言文字並不是一個國家落後或者富強的原因,而國家要強大,人民要有“智識”,關鍵在於“教育之有無”。章太炎先生對中國自己的語言文字抱有極大的熱愛,他一生孜孜於語言文字的研究,並且推廣教育不遺餘力,身體力行地實踐珍視傳統,喚起愛國熱情的主張。

我們今天怎樣紀念章太炎

章太炎先生的弟子許壽裳先生回憶說:

每星期日清晨,我們前往受業,在一間陋室之內,師生環繞一張矮矮的小桌,席地而坐。先生講段氏《說文解字注》,郝氏《爾雅義疏》等,神解聰察,精力過人,逐字講釋,滔滔不絕,或則闡明語原,或則推見本字,或則旁證以各處方言。自八時至正午,歷四小時毫無休息,真所謂“誨人不倦”。

在晚年,太炎先生還親自以《說文解字》為底稿,篆書《千字文》,以此為兒孫識字所用,在民族危難的關頭,他希望兒孫進一步珍視我們自己的民族語言、民族文字、民族文化,增強文化自信,鑄就民族精神。

我們今天怎樣紀念章太炎

對於我們來說,章太炎先生像是一座巨大的寶庫。他的學問、他的精神,他的思想,仍然值得今天的我們學習。

展/覽/指/南

我們今天怎樣紀念章太炎

主辦單位:杭州西湖風景名勝區杭州名人紀念館(唐雲藝術館)

展覽時間:6月15日-8月15日

展覽地點:唐雲藝術館(南山路45號)

交通指南:公交102路,124路,4路,133路,Y2路,12路,42路,31路南山路萬松嶺路口站下車,步行200米。

轉載自公眾號

杭州名人紀念館

特別鳴謝

書院中國文化發展基金會

敦和基金會

我們今天怎樣紀念章太炎

章黃國學

有深度的大眾國學

有趣味的青春國學

有擔當的時代國學

北京師範大學章太炎黃侃學術研究中心

北京師範大學漢字研究與現代應用實驗室

北京師範大學文學院古代漢語研究所

北京師範大學文學院古代文學研究所

文章原創丨版權所有丨轉發請注出處

公眾號主編:孟琢 謝琰 董京塵

責任編輯:朱彩蓮

專欄畫家:黃亭穎

部分圖片來自網絡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