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爾創新:跟上時代潮流

張瑞敏 通用電氣 美國 三洋電機 河北敬業鋼鐵有限公司 2017-05-18

海爾創新:跟上時代潮流

有一個詞叫時代大潮,比喻時代力量就像潮水一樣翻滾,像一個又一個浪頭向前永不休止。

一時的創新容易, 永遠創新難。

前幾日,海爾公佈了2017年第一季度財報,公司營業收入377億元,同比增長69.7%,實現母公司純利潤14.6億元,同比大幅增長51%,相比之前的京東純利潤14億元,可以看出海爾體量。

海爾如此業績背後,是其持續推動企業變革、高端生態生機和全球佈局的結果,年近80的張瑞敏又一次進行了大刀闊斧改革,海爾從上世紀90年代就開始佈局國際化,2005年提出“人單合一”,實行小微單元,建立共創共贏的創業平臺,在經濟環境不景氣情況下實現海爾逆勢增長。

國際化

上世紀九十年代,中國加入WTO,很多企業響應號召走出去國際化,海爾提出“國門之內無名牌,不是出口創匯,而是出口創牌”、“下棋找高手,先難後易”等策略。

1990年時在先難後易戰略下,海爾把產品帶到了德國,自己曾經是德國電器的學生,儘管能通過德國安全認證,但依然難以找到經銷商,於是海爾就和德國冰箱比質量,把標籤撕掉讓經銷商自己選,選中誰就賣誰的產品,結果海爾被選中,經銷商就下了兩萬臺訂單。

1993年時,德國對進口家電進行抽檢評選,海爾獲得8+,超過了德國、意大利冰箱評測。

大多數企業都認為,從國內走向出口,再到國外創品牌是一個從被動到主動,從量變到質變的過程,不是一朝一夕的“大躍進”,所以經營國際化的大多數企業都遵循市場,先近後遠,先小後大先熟悉後陌生路線。

但是海爾勇於走創新之路,1999年4月,海爾又在美國南卡羅萊納州投資3000萬美元,建立了生產中心,這是當時中國企業在美國最大的投資,1年以後第一臺帶著“美國製造”的標籤成功生產,海爾成為第一家在美製造和銷售的公司。

海爾創新:跟上時代潮流

2001年,美國政府為感謝海爾為當地做的貢獻,無償命名工廠附近的路為海爾路,這也是唯一一條美國以中國企業命名的道路。

海爾隨後收購了日本的三洋電機洗衣機冰箱業務,新西蘭家電企業斐雪派克,2016年時與通用電氣公司簽署戰略協議,整合通用電氣家電業務,海爾真正在國際市場上走出去,成為全球電器第一品牌。

海爾創新:跟上時代潮流

科學技術探索

海爾在全球建立十大研發中心,7個工業園,全球員工7.3萬人,誰說管理理念和思想模式不是科學?海爾的管理思想和模式真正影響了全世界。近代管理學起源於西方社會,而海爾2005年的“人單合一”商業模式被西方學界膜拜。

人單合一模式不同於組織競爭,也不同於傳統業務盈利和營銷模式,是為了順應互聯網時代特點,去中心化和去中介化的互聯網特徵開發的,戰略定位、組織結構、運營流程和資源配置都從用戶、員工、企業三個維度進行,形成倒三角。

互聯網時代,顛覆了組織以企業為中心改為以用戶為中心,使大規模製造變成大規模定製,海爾把員工的領導從上級變成了用戶,互聯網打來的分佈式意味著組織資源不侷限於企業內部和一個地區,而是來自全球,所以海爾提出了著名的口號“世界就是我的研發部”

張瑞敏逐漸把海爾變成管理大師凱文·凱利陛下的分佈式組織,海爾的小團隊,小單元實現企業平臺化、用戶個性化、員工創客化、自己承擔利損,即使到現在,中國企業家也沒人敢這麼幹,但海爾的做法在業績方面和西方學界都得到了認可。

2016年6月,張瑞敏被耶魯大學授予“傳奇領袖獎,成為年度唯一獲獎的企業領導者;2017年2月,斯坦福大學講師、前白宮政策顧問到訪海爾並高度肯定”人單合一“模式,指出西方學界和企業應當借鑑這種模式。這代表了以海爾為首的特色中國管理模式開始走上世界管理學舞臺。

2016年海爾收購通用電氣家電公司,西方媒體對這次收購事件給了相當高的評價,通用電器家電的董事長Chip問張瑞敏,“我們加入海爾家庭後會怎樣?”張瑞敏說“我們併購了GEA,但我們不會當GEA的領導,我們給你們充分的自主權,用戶是我們共同的領導。”

海爾創新:跟上時代潮流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