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人學戲,可以學遲小秋,又學張火丁嗎?談談我的學習經驗'

張火丁 京劇 劉桂娟 胡琴 文章 鎖麟囊 論一個戲迷的自我修養 2019-08-11
"

我曾經和戲友認真討論過這個問題。

行家們說: 學戲最好認準一個流派認真學,不要一會兒學張派,一會兒學梅派。這個道理大家都懂,但是程迷們有與眾不同的困惑。

我們喜愛的程派,與他派不同,程派派中有派。

遲小秋,張火丁,或者劉桂娟,她們都是程派,但卻是完全不同的演唱風格,同一齣戲,同一個唱段,唱腔設計也有差別。比方說《鎖麟囊》中同樣的一段《當日裡好風光忽覺轉變》,你學了遲小秋的,你到票房去玩兒,人家的武場樂隊只會拉張火丁的!你又必須回去練張火丁的,回去一聽,嘿!細節大不一樣,從頭學起!

"

我曾經和戲友認真討論過這個問題。

行家們說: 學戲最好認準一個流派認真學,不要一會兒學張派,一會兒學梅派。這個道理大家都懂,但是程迷們有與眾不同的困惑。

我們喜愛的程派,與他派不同,程派派中有派。

遲小秋,張火丁,或者劉桂娟,她們都是程派,但卻是完全不同的演唱風格,同一齣戲,同一個唱段,唱腔設計也有差別。比方說《鎖麟囊》中同樣的一段《當日裡好風光忽覺轉變》,你學了遲小秋的,你到票房去玩兒,人家的武場樂隊只會拉張火丁的!你又必須回去練張火丁的,回去一聽,嘿!細節大不一樣,從頭學起!

一個人學戲,可以學遲小秋,又學張火丁嗎?談談我的學習經驗

張火丁教授

雖然都是程派,但是學起來,就像一個新段子一樣,還要和腦子裡已經學會的演唱慣性做鬥爭。費了九牛二虎之力,把遲小秋的韻味,生生掰回張火丁的,你覺得學得差不多了,興沖沖到票房跟著樂隊用張火丁的伴奏唱,戲友聽完,說:怎麼還是有點像是遲小秋呢?

您會說,你喜歡誰就跟著誰學唄,幹嘛一會兒張火丁,一會兒遲小秋呢?這是程迷的另外一個難處,我們平時自學,網上的伴奏五花八門,不是我們想學誰就可以一直學誰。我跟著遲小秋學了一段《荒山淚》,回頭想找伴奏帶錄音,卻發現,好的伴奏只有張火丁的!如果你想錄制,只能重新學張火丁的。

到後來,如果我想學某個唱段,只好先到網上找伴奏,發現一段音質清晰的、內容完整的伴奏,再開始學這個唱段,最後把學習成果錄製下來,算是給自己一個交待。也是戲迷學習的樂趣。

現在網上的京劇伴奏,製作來源不同,品質參差不齊。有的簡單到就是某個琴師自己錄製的,一把胡琴而已;有的是用技術手段,把專業演員的演唱進行消音處理,消音也不徹底,原唱還是若隱若現,是偽"伴奏"。真正好的伴奏,就是戲迷們的福音了,往往碰到這種專業級別的伴奏,我就特別珍惜,卯足了勁兒認真學習,然後錄製下來,享受一下業餘選手和頂級樂隊合作的樂趣。

我在某K歌網站,發現的一段最讓我欣喜若狂的伴奏,是《玉堂春》的那段反二黃《崇老伯他說是冤枉能辯》,是遲小秋的唱段。這段伴奏,異常優美華麗,遲小秋迷人的聲線,醉人的韻味,真是如癮瓊漿,欲罷不能,我花了兩個月的時間自學這個唱段,最後錄製下來,聽著自己的聲音,配合這麼絕妙的伴奏,真是老懷暢慰。

"

我曾經和戲友認真討論過這個問題。

行家們說: 學戲最好認準一個流派認真學,不要一會兒學張派,一會兒學梅派。這個道理大家都懂,但是程迷們有與眾不同的困惑。

我們喜愛的程派,與他派不同,程派派中有派。

遲小秋,張火丁,或者劉桂娟,她們都是程派,但卻是完全不同的演唱風格,同一齣戲,同一個唱段,唱腔設計也有差別。比方說《鎖麟囊》中同樣的一段《當日裡好風光忽覺轉變》,你學了遲小秋的,你到票房去玩兒,人家的武場樂隊只會拉張火丁的!你又必須回去練張火丁的,回去一聽,嘿!細節大不一樣,從頭學起!

一個人學戲,可以學遲小秋,又學張火丁嗎?談談我的學習經驗

張火丁教授

雖然都是程派,但是學起來,就像一個新段子一樣,還要和腦子裡已經學會的演唱慣性做鬥爭。費了九牛二虎之力,把遲小秋的韻味,生生掰回張火丁的,你覺得學得差不多了,興沖沖到票房跟著樂隊用張火丁的伴奏唱,戲友聽完,說:怎麼還是有點像是遲小秋呢?

您會說,你喜歡誰就跟著誰學唄,幹嘛一會兒張火丁,一會兒遲小秋呢?這是程迷的另外一個難處,我們平時自學,網上的伴奏五花八門,不是我們想學誰就可以一直學誰。我跟著遲小秋學了一段《荒山淚》,回頭想找伴奏帶錄音,卻發現,好的伴奏只有張火丁的!如果你想錄制,只能重新學張火丁的。

到後來,如果我想學某個唱段,只好先到網上找伴奏,發現一段音質清晰的、內容完整的伴奏,再開始學這個唱段,最後把學習成果錄製下來,算是給自己一個交待。也是戲迷學習的樂趣。

現在網上的京劇伴奏,製作來源不同,品質參差不齊。有的簡單到就是某個琴師自己錄製的,一把胡琴而已;有的是用技術手段,把專業演員的演唱進行消音處理,消音也不徹底,原唱還是若隱若現,是偽"伴奏"。真正好的伴奏,就是戲迷們的福音了,往往碰到這種專業級別的伴奏,我就特別珍惜,卯足了勁兒認真學習,然後錄製下來,享受一下業餘選手和頂級樂隊合作的樂趣。

我在某K歌網站,發現的一段最讓我欣喜若狂的伴奏,是《玉堂春》的那段反二黃《崇老伯他說是冤枉能辯》,是遲小秋的唱段。這段伴奏,異常優美華麗,遲小秋迷人的聲線,醉人的韻味,真是如癮瓊漿,欲罷不能,我花了兩個月的時間自學這個唱段,最後錄製下來,聽著自己的聲音,配合這麼絕妙的伴奏,真是老懷暢慰。

一個人學戲,可以學遲小秋,又學張火丁嗎?談談我的學習經驗

遲小秋《玉堂春》

程派的伴奏,據我長久以來的觀察,張火丁老師的優質伴奏比較多,不太瞭解這其中的道理,是專業演員對這種伴奏有控制嗎?有版權限制嗎?或者就是火丁老師強大的群眾基礎,造成網絡上強大的供求市場?

發現這個問題後,我也開始主要學習張火丁老師的唱段。

回到文章的主題,先學習遲小秋老師的唱段,然後再學張火丁老師的唱法,可以嗎?容易嗎?能唱出不同的韻味嗎?

我自學程派大概有三年的時間了,遲小秋老師和張火丁老師的唱段,都學習了幾段,我也就斗膽談談我的體會。

我認為遲小秋和張火丁老師這兩位,想要學習她們的韻味,首先要解決幾個問題。

第一個問題,是發音的位置。遲老師的發音位置比較後,比較深。感覺聲音從喉嚨深處,一直貫穿到頭頂。火丁老師的發音位置沒有那麼後,是經過口腔共鳴後再到達鼻腔、頭頂。

第二個問題,是聲線了。這兩位老師聲音條件非常不同,小秋老師嗓音寬厚,深沉;火丁老師的聲音介於悶嗓和明嗓之間,有一種磁性的軟糯的迷人的韻味,如果你想要模仿學習她們的唱段,一定要有意識地調整你的聲線。

第三個問題,是共鳴音的調整。小秋老師音域寬,聽起來胸腔共鳴,頭部共鳴,和她的口腔共鳴都比較多。 火丁老師,比較講究口腔、鼻腔的共鳴。學火丁老師,重點找嘴型、舌頭的位置,調整口腔共鳴的音色,在此基礎上,往上找鼻音,額頭音。

第四個問題是切韻,歸韻的不同。觀察兩位老師的演唱,她們的口型大不同,側面瞭解她們的咬字,脣、齒、發音、切韻的方法和力度是有差別的。 小秋老師被稱為"遲標準",她的每一個發音每一個吐字都是學問,照著學就是。學火丁老師,注意嘴型不要太大,她齒音漂亮,一七轍非常講究,切韻也非常清晰,韻頭、韻腹、韻腳都非常分明,歸韻也有她的特色,這都是學唱過程中,可以明顯區分的,這種口型,歸韻的區別,也是她們演唱特色的區別。

第五個是口型的區別。這個是我後來才意識到的,有一次用火丁老師的錄像給自己製作了一個音配像,觀察火丁老師的口型,自己也調整,發現聲線和唱腔有了不同的味道。後來自己學習,也注意到這個問題,小秋老師口型比較大,火丁老師口型比較小,這也是她們之間的不同,這個不同,對聲音、聲腔是有影響的。

最重要的一個學習,是她們的氣息運用,如果你想學得像,就要研究她們唱段內在的呼吸的規律,她們到底怎麼用氣,是"送",還是"推",是"儲",還是"偷",都是她們的絕活兒,她們的與眾不同的韻味,和她們對氣息的運用大有干係,你把這個研究明白了,就真正學到她們的一二了。

以上只是一些大概,具體學習起來,如果你能模仿她們的聲線,找到類似的共鳴特點,脣齒舌的力度位置控制好,氣息也能學個大概,基本上也等於抓住她們的特點了,每每學習兩位老師的唱段,就要努力抓她們的特點,儘量往她們的特色上面靠攏,但是能否就能唱的比較"好",就是一個難以定論的事了,技巧有了,韻味卻不是容易得到的。京劇其實是一種浸泡式的學習,要日積月累,才能讓那些"字兒" "勁兒""味兒"浸淫到你的骨子裡,你才能真正地成為它的"知音"。

雖然說了很多,但是就算我們明白許多唱戲的道理,要達到那個標準還是很難很難,聽一個專業演員的唱段,你聽500遍,還是能聽出你需要學習的東西,最高最美的那座山就在那裡,我們就是窮其一生的努力,也摸不到山頂的那朵雲彩,這是專業和業餘的區別,沒有經過系統的學習,沒有十幾年的流血流汗的訓練,戲迷和專業演員之間,永遠隔著那座最美的大山。

我們所說的學習,其實是一種藝術文化的修養,我們喜歡,我們有,就很好了,到底有多好,不重要。

以下是我在某K歌網站發表的學唱作品,學唱的是遲小秋老師的《玉堂春》《崇老伯他說是冤枉能辯》,請戲友們批評指正。

共勉共樂!

聲明:本文為作者原創首發

作者是戲迷,非專業演員,個人觀點,歡迎討論,歡迎指正,謝絕掐架。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