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掉一萬架戰鬥機,還要血戰到底,永遠不能低估日本!

自明治維新後,日本就開始走向了工業強國的道路。在通過甲午戰爭擊敗中國,又通過日俄戰爭擊敗沙俄後,日本正式步入西方列強俱樂部。日本的工業技術水平也得到了快速發展,到二戰前夕,日本已是世界頂尖工業強國。其中,航空工業更是享譽世界。由日本設計和製造的“零”式戰鬥機,就是那個時代,日本航空工業的最傑出的代表,聲明絲毫不弱於日本海軍“大和”號戰列艦。

拼掉一萬架戰鬥機,還要血戰到底,永遠不能低估日本!


儘管二戰已結束70餘年,但“零”式戰鬥機,依然宛如神話般,存在於日本文化之中。由日本右翼導演山崎貴執導的電影——《永遠的零》,在世界範圍內產生了巨大的影響。該電影成功地將日本侵略者洗白為二戰受害者,而“零”式戰鬥機也隨之聲明遠揚。

拼掉一萬架戰鬥機,還要血戰到底,永遠不能低估日本!


在二戰初期,“零”式戰鬥機幾乎立於不敗之地。偷襲珍珠港,“零”式戰鬥機就發揮了重大作用。大量的美國官兵都死於“零”式戰鬥機的掃射之下。此外,在菲律賓、中國等戰場上,“零”式戰鬥機同樣處於絕對技術優勢地位,牢牢地掌控著制空權。中國早期飛行員,大量犧牲於“零”式戰鬥機的撕咬下。

拼掉一萬架戰鬥機,還要血戰到底,永遠不能低估日本!


可以說,在整個太平洋戰場的早期,“零”式戰鬥機都是讓盟軍飛行員難以對抗的勁敵。眾所周知,日本是一個極度缺乏資源的國家。“零”式戰鬥機在設計時,就充分考慮了這個因素。為了儘可能地提高航程,“零”式戰鬥機重量極輕,只配備一個發動機,全重僅2.5噸。在掛載一個副油箱的情況下,它的最遠航程就達到2900公里,是二戰期間,航程最遠的單發戰鬥機。這也為日本奇襲美國珍珠港,創造了條件。

拼掉一萬架戰鬥機,還要血戰到底,永遠不能低估日本!


輕盈的機身,讓“零”式戰鬥機擁有極強的機動性。在當時的亞太戰場上,“零”式戰鬥機的近距離纏鬥性能,幾乎處於無敵的狀態。美國空軍嚴禁飛行員和“零”式戰鬥機纏鬥。而且,作為艦載機,“零”式戰鬥機的起降距離能夠縮短至60米!它配裝2門20毫米機關炮和2挺機槍,在當時來看,火力已經非常凶猛。

拼掉一萬架戰鬥機,還要血戰到底,永遠不能低估日本!


從1940年-1945年,短短5年間,日本就生產了一萬多架“零”式戰鬥機。日本的航空工業實力,可見一斑。但到二戰中後期,“零”式戰鬥機的制空優勢,逐漸喪失。究其根本,還是在於日本航空發動機技術相對落後,無法生產強大馬力發動機。“零”式戰鬥機的馬力不足1000,為了增強機動性,不得不將機身做的極致輕薄。這就導致,“零”式戰鬥機富有機動性,卻缺乏防護能力,易於被擊落。

拼掉一萬架戰鬥機,還要血戰到底,永遠不能低估日本!


相反,美國戰鬥機就要簡單粗暴得多。美國發動機技術遠遠領先於日本,在充足馬力的支持下,美國戰鬥機火力更猛、防護更強、速度更快,缺點是機動性較差。但這足以應對“零”戰鬥機。美國空軍採取打一發即跑的空戰策略。美國飛行員利用戰鬥機速度更快、火力更強的優勢,追上日本“零”式戰鬥機,就立即開火。若沒有命中,馬上脫離戰場,不與“零”式戰鬥機纏鬥。

拼掉一萬架戰鬥機,還要血戰到底,永遠不能低估日本!


如此,“零”式戰鬥機想追,追不上,想打,打不透,反而越來越被動了。機動性再強,也只能被美國戰鬥機耍猴。而且,日本飛行員數量有限,航空燃油有限,打消耗戰,越打到後面,越不行了。但日本卻不畏犧牲、不計代價,不斷地組織年輕飛行員,一批一批地開赴戰場,甚至制定了“一億玉碎”計劃。

拼掉一萬架戰鬥機,還要血戰到底,永遠不能低估日本!


在一場又一場的絕命戰鬥中,一萬多架“零”式戰鬥機,最後被拼的所剩無幾。因缺乏航空燃油,後期的日本飛行員,只能將飛機駛向戰場,沒有油開回來,完全就是送命。這就是臭名昭著的“神風特攻隊”。今天的日本,相對實力遠不及二戰時的日本。但日本的工業潛力,依然不可小覷。對日本,永遠不能放鬆警惕,歷史的教訓是血淋淋的,是絕對不能忘記的!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