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想學好語文,小學階段這些好習慣一定要養成

語文 文章 升學考試 教育 遷安常青藤教育楊老師 2017-04-27

好習慣對孩子的影響是深遠的,好習慣決定好性格,好性格決定了孩子的人生。所以說,良好的學習習慣,對於一個處於成長階段的孩子來說,是非常重要的,同時,語文又是整個小學階段、中學階段必不可少的學科。因此,讓小學生養成良好的語文學習習慣,是非常迫切,非常必要的。

要想學好語文,小學階段這些好習慣一定要養成

下面這些習慣一定要在小學階段督促孩子養成:

1、認真預習的習慣

很多同學只重視課堂上認真聽講,課後完成作業,而忽視課前預習,有的同學根本沒有預習,其中最主要的原因不是因為沒有時間,而是因為沒有認識到預習的重要性。那麼預習有什麼樣好處呢?課前預習也是學習的重要環節,預習可以掃除課堂學習的知識障礙,提高聽課效果;還能夠複習、鞏固已學的知識,最重要的是能發展學生的自學能力,減少對老師的依賴,增強獨立性;預習可以加強記課堂筆記的針對性,改變學習的被動局面。 為了更好地讓學生掌握預習的方法,我採用了下面的順口溜,幫助記憶:遇到生字查字典,讀準字音,分清字形,組成詞語畫條線。聯繫上下文,據詞來定義,然後動手寫幾遍,字形字義牢牢記。先將課文讀一遍,主要講什麼,心中有個底。再將課文細細讀,每節講什麼,概括成一句,內容相同合一段,掌握規律性,分段要合理。認真讀課文,仔細想問題,課後提示作參考,學會自己提問題。讀、畫、批、注好辦法,不動筆墨不看書。

要想學好語文,小學階段這些好習慣一定要養成

2、專心聽課的習慣

如果課前沒有一個“必須當堂掌握”的決心,會直接影響到聽講的效果,如果在每節課前,學生都能自覺要求自己“必須當堂掌握”,那麼上課的效率一定會大大提高。 實際上,有相當多

的學生認為,上課聽不懂沒有關係,反正有書,課下可以看書。抱有這種想法的學生,聽課時往往不求甚解,或者稍遇聽課障礙,就不想聽了,結果浪費了上課的寶貴時間,增加了課下的學習負擔,這大概正是一部分學生覺得有學習負擔的重要原因。

因此,在聽課過程中,認真做到以下五點是非常重要的。 ⑴ 集中注意力。一方面要學會在聽課時善於控制和靈活使用自己的注意力,做到眼、口、手、耳、腦並用,另一方面在聽課中要善於推斷老師將要講的內容,以此對照自己的判斷。帶著預習中的難點、疑點聽課,隨老師講授的內容思考問題,吸收和消化新的知識。

⑵ 抓住重點。聽課時,應善於抓住重點。剛上課時老師講的,往往是對上節課的總結,或對本節課提出的要求。即將下課時老師講的話,往往是對本課內容的總結,或提出課後複習和新課預習的要求。還有老師講課時,提高聲調、加重語氣、板書突出、特別強調的地方,都應格外注意。

⑶ 多動腦,積極回答問題。對老師的提問要積極思考、踴躍發言。在別的同學回答問題時,也要精神集中,邊聽邊分析正誤,留心不完善或有錯誤的地方,隨時準備補充和糾正。 ⑷ 要敢於質疑。課堂上要與老師的進程保持同步,有不懂和疑難的問題,有不同的想法,要敢於提出,以求得老師及時的幫助。

⑸ 在練習中找規律。課堂練習的目的,重在把所學的知識轉化成靈活運用的能力,因此不能忽視,老師應鼓勵小學生勤學多練,從而加深理解,提高聽課效果。要在練習過程中找規律,找解決和記憶的竅門,力爭舉一反三,融會貫通。

3、及時複習的習慣

及時複習的優點在於可加深和鞏固對學習內容的理解,防止通常在學習後發生的急速遺忘。根據遺忘曲線,識記後的兩三天,遺忘速度最快,然後逐漸緩慢下來。因此,對剛學過的知識,應及時複習。隨著記憶鞏固程度的提高,複習次數可以逐漸減少,間隔的時間可以逐漸加長。要及時“趁熱打鐵”,學過即習,方為及時。忌在學習之後很久才去複習。這樣,所學知識會遺忘殆盡,就等於重新學習。

俗話說“溫故而知新”, 就是說,複習過去的知識能得到很多新的收穫。課後複習的方法包括:①回顧教師課堂講授的內容及其過程,目的在於弄清哪些完全理解了,哪些沒有理解,使進一步的複習具有鮮明的針對性和目的性;②複習課本,以加深對

重點和難點知識的理解,強化記憶,鞏固提高。③整理筆記,對課堂記得不完整或不準確的地方加以補充和修正,使之更加系統、完整,便於複習。④對課文中不懂、不會的難點問題,查閱工具書或參考書,力求弄懂弄通,實在弄不明白的,問教師或與同學研究解決。

系統複習的方法也是多樣的。比如循環複習法,是指學過一個單元之後即及時複習,然後再學下一個單元,學完第二單元之後,再把這兩個單元綜合起來系統複習,以此類推,循環至終。又如在期末就常用集中複習法了,總複習時,相對集中一段時間,對學習內容中的重點和難點問題,重點突破,進行系統化的複習,這也是十分重要的。

總之,複習也是對以前學過的知識的重新認識,從這個角度講,複習也是重新學習的過程,它也可以為學生建立良好的學習自信心。通過複習,學生既可以把平時學到的零散的知識系統化、完整化,又可以查缺補漏,使薄弱環節得到加強。

要想學好語文,小學階段這些好習慣一定要養成

4、獨立完成作業的習慣

明確做作業是為了及時檢查學習的效果,經過預習、上課、課後複習,知識究竟有沒有領會,有沒有記住,記到什麼程度,知識能否應用,應用的能力有多強,這些學習效果問題,單憑自我感受是不準確的。真正懂沒懂,記住沒記住,會不會應用,要在做作業時通過對知識的應用才能得到及時的檢驗。做作業可以加深對知識的理解和記憶,實際上,不少學生正是通過做作業,把容易混淆的字形、字音、詞義等區別開來,對事物之間的關係瞭解得更清楚,詞語、句式的變換更靈活,同時也有助於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養成良好的學習態度和學習習慣,因而教師要引導小學生掌握做作業的正確方法。

⑴先複習後做作業,即在認真複習、充分理解的基礎上完成作業。

⑵仔細審題,即瞭解題意,明確題目的目的要求,做到心中有數,才下筆。

⑶認真表述,規範書寫,即思路清晰,表述確切,答案准確,作業的格式、各種文體的格式、字母的書寫以及修改符號的書寫等都要規範,並要保持書寫工整分清的習慣。

⑷細心檢查,即根據題目的目的要求,逐字逐句地檢查、驗證,發現錯誤及時糾正;同時,對教師的批改、批語要認真思考,

從而不斷地總結經驗,吸取教訓,不斷提高。

5、閱讀與積累的習慣

閱讀、積累語言,能夠讓學生把各種生活經驗材料、思維材料及情感材料,變成感性的語言模塊整體儲存,成為學生的終生營養,為學生所接受。而且,這些材料一旦被激活,就會產生綜合效應,有利於學生表達能力和習作能力的整體提高。因此,讓學生從小養成良好的閱讀、積累習慣,是十分重要和必要的。它直接影響到學生今後閱讀、積累的興趣及質量。現結合中年級語文教學實際,談談自己在培養學生閱讀、積累習慣方面的做法:

⑴.要有大作文觀,不要僅侷限在作文課堂上。開展讀書、評書、心得、競賽及講故事等各類活動,從培養興趣入手,逐步養成習慣.使學生接受語言信息,接觸語言符號,人人有不同收穫,從而願意主動去閱讀,在閱讀中感知語言,積累語言。

⑵.教會學生徐特立老先生所說的“不動筆墨不讀書”的讀書、摘記方法。每學完一課,將每一課的語言特色歸納成3至5個點,如外貌描寫、動作描寫、詞語妙用、景物描寫、比喻擬人、俗語運用、成語運用??積累精彩的詞句。

⑶.加強課外閱讀,在擴大閱讀量,拓寬視野的同時,積累語言。教師應盡最大可能拓寬課外閱讀渠道,在充分利用學校和當地圖書館的同時,可以動員家長給學生購買相關的閱讀教輔資料,以增加知識面。

⑷.保證學生有足夠的閱讀時間。每天早上給20分鐘閱讀時間,並規定時間要求學生在家裡早晚養成閱讀習慣,由家長監督輔導完成。

⑸.指導學生正確使用工具書。使學生可以獨立閱讀,自己糾正讀音,理解含義。

⑹.在輔導精讀上下功夫,精讀名家經典,學習方法,掌握規律,以達到提高綜合能力的目的。在閱讀優秀作品時,不妨用上整體積累法,這一方法主要包括摘錄文章的題目、開頭與結尾、典型事例、優美詞句等。

我國偉大的教育家葉聖陶說:“凡是好的態度和好的方法,都要使它化為習慣。只有熟練得成了習慣,好的態度才能隨時隨地表現,好的方法才能隨時隨地運用。好像出於本能,一輩子受用不盡。”我們相信,每一個教師和父母只要有愛心和恆心,都可以有所發現有所創造,完全有希望培養出孩子良好的語文學習習慣。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