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來寫高考作文丨走出大山

編者按:作者為上海財經大學副教授,現掛職雲南省元陽縣人民政府副縣長。他以元陽縣高三應屆生的視角,寫作此文。

今年高考全國III卷(適用廣西、四川、雲南、貴州)作文題為:閱讀下面的漫畫材料,根據要求寫一篇不少於800字的文章。

我來寫高考作文丨走出大山

畢業前的最後一課,老師說:“你們再看看書,我再看看你們。”作為一個已經讀到高三的學生來說,看到這個題目時,我的心情與同齡人並不會有太多不同。

囉裡囉唆、嘴硬心軟、明明很想念卻非要咬牙裝硬漢,大約全天下的高中老師盡皆如此吧。可是且慢!當我把試卷翻回捲首,陡然再看到“全國卷III(適用地區:廣西、四川、雲南、貴州)”的字樣時,我的思維慣性被喝止住了:為什麼是這四個省份的考生,面對這樣一道作文題?

雲、貴、川、黔,總人口兩個多億,總的來說地處西南,除四川略好之外,整體上發展水平比較靠後(儘管增速比較靠前),是貧中之貧、困中之困,所謂深度貧困地區的“三區三州”中,也有一半位於雲南、四川省內。

貧困何以發生?我從小就在思考這個問題。

有人說,是區位條件註定、地理空間阻隔。沒錯,山川溝壑、地質災害,這就是我們從小司空見慣的周遭,也是當年主力紅軍選擇經由這條曲折的道路把革命火種傳遞至陝北的主要考慮。因為即便在盤山公路修得歎為觀止的今天,山裡人要走出大山,仍不是說走就走那麼簡單。可是,要說山區就註定要衰落,恐怕也不能讓人信服,國內有皖南、閩東地區,國外有歐洲的那些山地國家,為什麼都各有前程?

有人說,是因為我們人懶。這一條我更加不能同意。國民性批判,在很大程度上是無意義的。高中政治教科書告訴我們,是存在決定意識。馬克思也專門分析過畜牧業、農業到手工業的不同生產方式,對人的行為方式的影響。如果一定要論“懶”,那麼畜牧業的業態,最助長、其實也是最需要“懶”,因為牧者的“勤奮”無濟於事,是牛羊自己在覓得芳草後野蠻生長。農業,特別是中國傳統的精耕細作的農業,容不得“懶人”。我的家鄉是世界文化遺產哈尼梯田所在地,從唐代以來,我們哈尼族祖先就來到紅河南岸,靠自己的雙手辛勤耕耘出這片令世人驚歎的千級階梯、人間奇景。這是勞動的偉力,勤勞的結果。

我更傾向於認為,是教育的落後導致了我們的貧困。在我的家鄉,平均受教育年限剛剛超過9年。從小到大,我見過太多的夥伴因為父母外出務工、家中老人無力看管,僅僅一兩個寒暑,就被外出打工歸來的未成年同齡人身上新潮的服飾、手中新款的手機所吸引,踏出校門,再不回頭。我也見過太多的叔叔伯伯,不要說普通話、就是漢話都聽不懂、說不出,就隨著有組織的勞動力輸出大軍,去往珠三角的工廠,可沒過多久又因為酗酒和無法溝通而被遣返。

去年夏天,我作為一名高二的學生,參加了為高三學長們舉辦的一次獎學金頒獎儀式。當時剛剛到任的一名教育系統的掛職副縣長的講話,給我留下很深的印象。他回憶了當時人們熱議的一則新聞:雲南曲靖的一個小夥子,在工地上跟自己的父母一起搬磚的時候,收到了北大的錄取通知書,小夥子接受記者採訪時說:“走出大山,還會回到大山,但我回到大山,會帶來一些不一樣的變化。”

這位掛職幹部說,他肯定這個小夥子真誠的感恩之心。同時,他認為人口的流動是自然規律、經濟規律,無可厚非。他的35年中,前18年在遼寧,後17年在上海,未來一年在雲南,這都將在他的人生中刻下深深的烙印。我們也是一樣。只要我們心中始終有這片土地,始終記得這裡的一村一寨,一草一木,無論將來身在何處,都會為家鄉的發展做出力所能及的貢獻。

他看了看旁邊的教育局領導,沒有說什麼回來建設家鄉的高調,反而是說,他相信他這個新元陽人,也包括土生土長的老元陽人,都沒有那麼狹隘。他們都盼望我們通過教育,走出大山,盡情煽動自己的翅膀,去追逐和實現自己的夢想。他們絕不給我們任何“從哪裡來,回哪裡去”的壓力。真正的回報家鄉父老、造福桑梓,有著各種各樣的實現形式。

這些話,包括他後來幾次來到學校跟我們座談、給我們鼓勁時的場景,在我看到這道題目的時候,一下子都湧上心頭。我現在也許能更深刻地體會到我們雲、貴、川、黔四省的考生,為什麼會面對這道考題了。在這樣一個“控輟保學”始終是教育領域第一要務的環境中,我們的老師,我們的家長,看著我們一步步走到了今天,即將通過高考而有可能改變自身的人生軌跡,改寫父輩們一輩輩重複不變的劇本,此時此刻,他們的心情是興奮的、也是惆悵的、更是複雜的。

當代中國的歷史進程中,有很多個如此的關鍵時刻,有時甚至是以一整代人的付出和心血,換得了社會發展的延續,比如1998年-2000年國有企業的上千萬下崗職工。而講臺上的我的高中老師們,以及三年前、六年前教過我們的中小學鄉村教師群體,他們同樣偉大。他們從外縣、外州甚至外省,考到這裡,用普通話對我們這些既不懂事、又不通漢話的熊孩子們“雞同鴨講”、苦口婆心了這麼多年。有時看到他們的稜角磨平了,鬥志消退了,精神渙散了,我們也深感愧疚和不安。

好在,我們都堅持到了今天,我不再是當初青澀頑劣的我,他們也不復當年的青春。時間,改變了我們。我們,亦不負時光。

珍重!

(作者為上海財經大學副教授,現掛職雲南省元陽縣人民政府副縣長)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