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週我們說了高原特色農業之一的雲南咖啡( 高原特色農業—雲南咖啡的“編年史”!),這周呢,我們就來說說同屬高原特色農業的雲南核桃。

說到核桃,我們每個人都不陌生,由於中國由來已久的“以形補形”的養生概念,酷似人腦結構的核桃深得人們的喜愛,也被稱為世界“四大幹果”之一(另外三種是扁桃、腰果和榛子)。


高原特色農業—雲南核桃的“興衰史”


核桃仁含有豐富的營養素,每百克含蛋白質15~20克,脂肪較多,碳水化合物10克,並含有人體必需的鈣、磷、鐵等多種微量元素和礦物質,以及胡蘿蔔素、核黃素等多種維生素。對人體有益。是深受老百姓喜愛的堅果類食品之一。


我國核桃的起源謎團


核桃,又稱胡桃,羌桃,為胡桃科植物,據說其原產於亞洲西部的伊朗,後由漢代張騫出使西域的時候帶回中國。

這種說法均源於西晉時張華所著《博物志》中“張騫使西域還,乃得核桃種”的記載。相傳當初從西亞的伊朗、印度帶回時,先栽植到京都長安御花園,由於氣候不適,後移植至秦巴山區,隨後逐漸擴展到北方廣大地區。據此,後來的本草、農史書、歷史書籍以及現代有關林業果樹等方面的志書或教材,亦多以此照抄入書,廣為流傳。

高原特色農業—雲南核桃的“興衰史”


但其實你知道嗎?我國其實是世界核桃的發源地之一(下文會有講述),而張騫出使西域帶回核桃的傳聞可能是個誤會,理由有四:

1、張騫曾兩次出使西域,第一次出使西域(公元前139年—126年,共13年),第二次出使西域(公元前119年-115年,共4年),由於道路遙遠,交通不便,僅靠騎馬行走,歷盡坎坷,且無其它保存設備,帶回核桃的可能性極小。

2、漢朝所說的“西域”如今大都在我國版圖範圍內,西域”一名始於西漢,廣義為亞洲西部及歐州東部一帶,狹義指我國玉門以西及蔥嶺以東,包括內蒙古、新疆、甘肅等廣大地區。上述地區西漢時未統一歸屬在大漢版圖,現今絕大部分在我國境內,且距京都長安較近,極可能是從此處帶回。

高原特色農業—雲南核桃的“興衰史”


3、張騫從西域帶回核桃種”為後人補記,可能為誤傳。《史記》是我國的第一部記轉史書,比較權威。司馬遷所著《史記》為公元前108年,張騫死於公元前114年,兩者相距僅6年,在此書中只有蒲陶和苜蓿的記載,而無核桃及其植物的記述。離張騫出使西域後300年西晉的張華,在其所著的《博物志》一書中,未講任何依據而說張騫帶回胡桃種,是無史實依據而貿然加給張騫的,從而訛傳至今。

4、我國考古和古生物研究表明核桃原產於我國。1980年河北文物考古隊在河北省武安縣磁窯遺址考古挖掘出土了遺存的炭化核桃堅果殼,據中科院C14實驗室鑑定,認為距今7335±100年;2002年在雲南大理州漾濞縣雪山河,一塊發現於河灘的核桃古木,經中科院考古研究所確定為2.6萬年前的產物。上述研究都充分說明我國的核桃起源可追溯至數萬年前。


雲南核桃的發展歷程


上週咱們說咖啡的時候說過,雲南咖啡佔據了全國98%的種植區和產區,和咖啡相比,雲南核桃也不遑多讓。雲南漾濞是世界核桃的起源地之一,也是中國南方核桃的起源地。上面咱們說了,經中國科學院考古研究所測定,早在2.6萬年前,漾濞就已有核桃分佈。也就是說,當公元112年,張騫從西域大漠駝馬嘶鳴帶回胡桃種的時候,西南漾濞江流域,大片的核桃林已經在陽光下生長經年。

高原特色農業—雲南核桃的“興衰史”


漾濞縣蒼山崖畫,一幅核桃採摘圖,被視為蒼洱文明的源頭。

彷彿大自然篆刻在歷史巍巍崖壁上的生命密碼,核桃樹綠蔭舒展過千萬年,今天,在世界深紋核桃起源的地方,在高原雲南,一棵生命之樹枝繁葉茂。

《南詔通記》記載,宋代大理國主段思平在發動統一雲南的戰爭前,“獲商人遺以核桃一籠”用以占卜吉凶,可知遠在1000多年前的大理一帶已將泡核桃作為商品。康熙《雲南通志》卷十記載“核桃大理漾濞者佳”。《滇海虞衡志》記載“核桃以漾濞江為上,殼薄可捏而破之。”說明早在清朝以前,漾濞江流域已培育出聞名遐邇的漾濞大泡核桃。


高原特色農業—雲南核桃的“興衰史”

雲南省大理白族自治州漾濞彝族自治縣光明村村民在樹上打核桃(2017年9月2日攝)。新華社記者 胡超


漾濞縣地域遼闊,雨量充沛,氣候適中,土壤肥沃,保水力強日照充足,年平均氣溫在9~16℃以上,年降雨量800毫米以上,剛好適合核桃喜光果的特性。

優良的森林資源,絕佳的氣候、土壤、水環境為漾濞核桃生長提供了最好的條件。千百年來,大自然賜予漾濞人民最寶貴的禮物,無數核桃品種中的王者——漾濞核桃,憑其優良的特性,不斷髮展壯大,為漾濞成為“世界‘核’心、中國‘桃’源”提供了有力支撐。在1995年被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授予“中國核桃之鄉”,並載入《中華之最榮譽大典》;2000年,被國家林業局公佈為首批“中國名特優經濟林核桃之鄉”;2002年,被國家外國專家局確定為“美國薄殼山核桃種植示範推廣基地”;2004年,被國家檢驗檢疫總局認證為“漾濞核桃原產地”。

近些年來,雲南省先後被國家命名的“核桃之鄉”還有昌寧縣、大姚縣和南華縣。


高原特色農業—雲南核桃的“興衰史”


漾濞核桃不但質量高、產量大、品種多,還以其果大、殼薄、仁白、味香、出仁率高而享譽天下,也是中國國家地理標誌產品。(不瞭解地理標誌產品的童鞋可以瞭解下:什麼是國家地理標誌產品?)。

經過20多年的潛心培育,雲南,正在成為全球最大的核桃主產區。全省129個縣(市、區),90%以上種植核桃,貧困縣幾乎都在發展核桃,全省核桃種植面積達到4280萬畝,2016年核桃總產量達102萬噸,產值達305億元,主產區農民人均核桃收入超過1500元。雲南核桃,種植面積、產量、產值均居全國之首。

而核桃分佈區可按水系來劃分,主要分佈在瀾滄江、怒江、紅河及金沙江流域。野生核桃主要分佈在箐邊、江邊和河邊。

雲南核桃分佈一覽表

高原特色農業—雲南核桃的“興衰史”


雲南省政府高度重視核桃產業的發展,併發布了《雲南省核桃產業發展行動方案》,在方案中定下目標:

到2020年,全省核桃產業化水平顯著提升,農民收入持續增加,基本建成具有我省優勢和特色鮮明的核桃產業體系、組織經營體系和技術服務支撐體系,實現產業發展由傳統數量增長型向現代質量效益型轉變。———核桃產業綜合產值達650億元,其中,一產產值530億元 (乾果產值430億元,林下經濟產值100億元),二產產值110億元,三產 (服務業)產值10億元.主產區農民年人均從核桃產業中獲得現金收入超過3000元. ———核桃基地面積穩定在4200萬畝左右,投產面積3000萬畝以上;核桃乾果產量170萬噸以上,核桃油產量6萬噸,核桃乳產量25萬噸,核桃粉產量2萬噸,核桃快銷 (旅遊)食品1萬噸.《雲南省核桃產業發展行動方案》


作為雲南綠色食品牌八大重點產業之一,以核桃和澳洲堅果為主的堅果產業的發展也對雲南實施鄉村振興、精準扶貧、綠色食品等工程以及社會穩定具有舉足輕重的作用。

雲南核桃產業的發展痛點


雖然核桃產業在雲南甚至全國都佔有舉足輕重的地位,但產業發展中帶來的一些現狀和問題也不可忽視。

高原特色農業—雲南核桃的“興衰史”


1、產業發展存在薄弱環節。2017年雲南全省核桃種植面積己達4300萬畝,產量116萬噸,產值318億元。核桃產業對雲南實施鄉村振興、精準扶貧、綠色食品等工程以及社會穩定具有舉足輕重的作用。然而,也存在市場開拓能力不足、三產融合發展程度低、質量發展意識不夠、支撐服務體系不健全、創新驅動不足等問題。

2、銷售網絡和體系不夠健全。“目前,從管理水平、種植水平,從技術的專業角度和經驗上來說問題不大,例如大理這些地方,種植核桃已經十多年了,因此技術方面不是很欠缺,最欠缺的就是銷售、推廣等一系列的問題。” 雲南省核桃加工流通行業協會、昆明市核桃林下經濟產業協會祕書長蔣兵先說。蔣兵先認為,市場銷售是目前雲南核桃產業面臨的核心問題,銷售網絡和體系的健全非常重要。

3、缺乏統一的標準化體系。雲南核桃主要是深紋核桃,該品種有別於其他地區的產品,深紋核桃品種好、品質優良,但是後期的處理環節一直是雲南核桃存在的主要問題之一。清洗、脫青皮、烘乾等環節,標準化程度偏低,導致核桃產品的穩定性、均一性比較差,最終影響了市場的接受度。要想解決這些問題,應該從種植、採摘、初加工、到深加工建立一系列的標準。

這三個問題能解決的話,我想雲南核桃產業厚積薄發的時候也就到了。

最後,我們照例給大家準備了三份核桃和堅果產業的分析報告,希望能幫助大家更好的瞭解核桃和堅果產業的發展:


農小蜂—農企互聯網智庫《核桃產業數據分析》)

農小蜂—農企互聯網智庫《2018堅果行業深度分析報告》)

(《農小蜂—農企互聯網智庫2018年中國堅果產業發展研究報告》)

唯恆說

作為中國和世界的核桃發源地之一,雲南核桃產業雖然問題多多,但是在雲南省加快推進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背景下,只要在採後處理環節、市場開拓等方面加大力度,並大力推動雲南核桃產業轉型升級,我們堅信,雲南核桃會有更美好的明天。


一個熱愛農業,學習種地的社會主義接班人。

更多專業資訊請在微信公眾號搜索關注「唯恆農業」,

也可進入農小蜂服務平臺—涉農報告、政策、行業動態一站智庫

↓↓↓

農小蜂—農企互聯網智庫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