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位72年前犧牲的烈士在雲南有無親人仍需線索'

"

“抱著希望而來,儘管尋親行動在麗江永勝和昭通永善兩地已經持續了三月,但沒有任何結果。”9月10日,尋親活動負責人張樹華在接受雲南網記者採訪時感慨道,72年前犧牲在菏澤戰役中的施明山烈士究竟在雲南有無親人,目前不得而知,希望有知情人能提供更多的線索。

"

“抱著希望而來,儘管尋親行動在麗江永勝和昭通永善兩地已經持續了三月,但沒有任何結果。”9月10日,尋親活動負責人張樹華在接受雲南網記者採訪時感慨道,72年前犧牲在菏澤戰役中的施明山烈士究竟在雲南有無親人,目前不得而知,希望有知情人能提供更多的線索。

這位72年前犧牲的烈士在雲南有無親人仍需線索

山東省菏澤市張和莊烈士陵園 張樹華供圖

“只要有一線希望,自己就不會放棄尋找,無論過程有多麼艱辛。”張樹華說。

投遞員朋友圈接力轉發尋親消息

張樹華口中的烈士是什麼人?為什麼施明山尋親會尋到雲南來?原來這緣於一封地址“錯亂”的信件。7月19日,這封沒有具體門牌號的信件被寄到了雲南省永勝縣,收件人施明山是菏澤戰役136名烈士之一。

由於當年登記的信息與現在的行政區劃對不上,施明山烈士的故鄉早已無從考證,尋找其親人的行動猶如茫茫大海里撈針,難度可想而知。

一時間,“懇請綠衣信使助烈士‘回家’”的消息被雲南省永勝縣的投遞員們不斷在朋友圈接力轉發,希望能通過不經意間獲得的蛛絲馬跡找到與施明山相關的人。

與此同時,全國多地也一起行動起來,為埋骨他鄉的華東野戰軍英雄尋找親人。

尋親活動是如此的引人矚目,1947年的英雄故事也被人一遍遍提起。張樹華介紹,當時解放戰爭由戰略防禦轉入戰略進攻,1947年12月下旬,為鞏固魯西南陣地,保障南北交通線的安全,華東野戰軍西線兵團乘敵不備,奔襲菏澤、東明、考城縣城,拉開了“菏考奔襲戰”,也叫“菏澤戰役”。

戰鬥中,華東野戰軍第八縱隊23師所屬136位戰士受到敵人火力壓制,倒在了槍林彈雨之中。現菏澤市開發區張和莊村作為當時的臨時戰地醫院,接納了眾多受傷戰士,由於戰況激烈,不幸身亡的戰士被就地掩埋。他們都來不及登記名字,墓碑上都寫著無名烈士。施明山便是其中之一。

54歲的張景憲是張和莊社區的黨支部書記,從2008年起,他一直在幫助這136名無名烈士尋找家人。直到2014年清明前夕,張景憲幾經輾轉找到了當年的烈士花名冊,之後他就挨個給花名冊上有地址的烈士家屬寄信,希望幫助英雄們魂歸故里。

10餘年來,張景憲寄過上千封信,目前已有15名烈士“回家”。

麗江永勝:翻看了70多年來的縣史記錄

來自湖北黃石的張樹華是工廠的一名普通退休員工,從小在父親影響下,對全國的行政區劃和郵政業務十分熟悉,他在網上看到了菏澤戰役多名烈士的地址後,發現很多市、縣、村的區劃現在已經對不上,於是便主動申請加入這一個沒有任何報酬的公益行動。

“也許他們的家人還在苦苦等待親人回家,我就想讓這些烈士葉落歸根。”張樹華說。

隨後,他自費坐火車前往張和莊烈士陵園,在張景憲的支持下,獲得了23位烈士的信息,為烈士們義務寄信尋親。

施明山是張樹華幫忙尋找的第二位烈士,張樹華在寄出的信封上標明瞭施明山犧牲時的時間和年齡:華東野戰軍8縱23師67團2營5連戰士,於1947年2月入伍,時年36歲,於1947年12月在菏澤犧牲。

張樹華介紹,新中國成立後全國各地的村落行政區劃都出現很大的調整,出現了烈士入伍登記的原籍地址與現有地址對不上的情況。施明山入伍前登記的地址為廣西省永勝縣南寧區大興村(廣西於1958年成立自治區),而廣西並沒有永勝縣。

於是這封信從湖北寄達雲南省永勝縣,但令人困惑的是,永勝縣20多個鄉鎮中都沒有南寧區大興村這地名。

同時,張樹華將自己對全國行政區劃和郵政業務的熟悉用在了幫烈士尋親上。他介紹,31個省份中,各縣的縣名有漢語拼音代碼,其規則是:省簡拼+縣簡拼。按規定雲南永勝、雲南永善都是YNYS,這時就要採用特殊規定,雲南永勝是YNYV、雲南永善是YNYO。

“熟悉這些簡稱對投遞信件來說很重要,可以節省很多時間。” 張樹華說,施明山犧牲時36歲,年齡比較大,家裡應該是有後人的。

張樹華在查閱1976年版的《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區劃簡冊》時發現雲南省昭通市永善縣有大興鎮大興村,而且華東野戰軍中有很多士兵便是來自這裡。但施明山登記的地址上又寫了南寧區,這讓張樹華懷疑可能是廣西壯族自治區的桂林市龍順縣或永福縣。

“龍順和永勝的漢語拼音很像,念出來的時候可能會混淆,也有可能因為抄錄出錯把永福縣寫成永勝縣。”張樹華說,根據尋找的經驗,先把麗江永勝縣作為第一個落點,昭通永善縣作為第二個重點。如果沒有結果,就再轉到桂林。

負責這一信件的投遞員王玉林稱,收到這封信後他便發動了永勝縣的投遞員一起找人。“我們正好有個投遞員姓施,家在永勝縣永北鎮南華玉腰衝村,基本上都姓施。經我們核實,沒有發現有施明山這個人。”王玉林說。

“這場尋親猶如大海撈針,永勝縣郵局已經發動了所有力量,甚至翻看了70多年來的縣史記錄,經過近10天的努力,都沒有發現有南寧區大興村這一地址,更不用說找到烈士後人。”負責永勝縣快遞投遞的市場部主任劉中山也表示。

永勝退役軍人事務局工作人員也明確表示,暫未發現線索。

記者瞭解到,在尋親信件停留在永勝縣的日子裡,永勝電視臺新媒體還錄製了尋親專題公益片播出。

昭通永善:一次次遺憾的放棄線索

按照張樹華的計劃,這封掛號信在雲南省永勝縣停留了近20天,於8月9日轉到昭通市永善縣郵政局。

"

“抱著希望而來,儘管尋親行動在麗江永勝和昭通永善兩地已經持續了三月,但沒有任何結果。”9月10日,尋親活動負責人張樹華在接受雲南網記者採訪時感慨道,72年前犧牲在菏澤戰役中的施明山烈士究竟在雲南有無親人,目前不得而知,希望有知情人能提供更多的線索。

這位72年前犧牲的烈士在雲南有無親人仍需線索

山東省菏澤市張和莊烈士陵園 張樹華供圖

“只要有一線希望,自己就不會放棄尋找,無論過程有多麼艱辛。”張樹華說。

投遞員朋友圈接力轉發尋親消息

張樹華口中的烈士是什麼人?為什麼施明山尋親會尋到雲南來?原來這緣於一封地址“錯亂”的信件。7月19日,這封沒有具體門牌號的信件被寄到了雲南省永勝縣,收件人施明山是菏澤戰役136名烈士之一。

由於當年登記的信息與現在的行政區劃對不上,施明山烈士的故鄉早已無從考證,尋找其親人的行動猶如茫茫大海里撈針,難度可想而知。

一時間,“懇請綠衣信使助烈士‘回家’”的消息被雲南省永勝縣的投遞員們不斷在朋友圈接力轉發,希望能通過不經意間獲得的蛛絲馬跡找到與施明山相關的人。

與此同時,全國多地也一起行動起來,為埋骨他鄉的華東野戰軍英雄尋找親人。

尋親活動是如此的引人矚目,1947年的英雄故事也被人一遍遍提起。張樹華介紹,當時解放戰爭由戰略防禦轉入戰略進攻,1947年12月下旬,為鞏固魯西南陣地,保障南北交通線的安全,華東野戰軍西線兵團乘敵不備,奔襲菏澤、東明、考城縣城,拉開了“菏考奔襲戰”,也叫“菏澤戰役”。

戰鬥中,華東野戰軍第八縱隊23師所屬136位戰士受到敵人火力壓制,倒在了槍林彈雨之中。現菏澤市開發區張和莊村作為當時的臨時戰地醫院,接納了眾多受傷戰士,由於戰況激烈,不幸身亡的戰士被就地掩埋。他們都來不及登記名字,墓碑上都寫著無名烈士。施明山便是其中之一。

54歲的張景憲是張和莊社區的黨支部書記,從2008年起,他一直在幫助這136名無名烈士尋找家人。直到2014年清明前夕,張景憲幾經輾轉找到了當年的烈士花名冊,之後他就挨個給花名冊上有地址的烈士家屬寄信,希望幫助英雄們魂歸故里。

10餘年來,張景憲寄過上千封信,目前已有15名烈士“回家”。

麗江永勝:翻看了70多年來的縣史記錄

來自湖北黃石的張樹華是工廠的一名普通退休員工,從小在父親影響下,對全國的行政區劃和郵政業務十分熟悉,他在網上看到了菏澤戰役多名烈士的地址後,發現很多市、縣、村的區劃現在已經對不上,於是便主動申請加入這一個沒有任何報酬的公益行動。

“也許他們的家人還在苦苦等待親人回家,我就想讓這些烈士葉落歸根。”張樹華說。

隨後,他自費坐火車前往張和莊烈士陵園,在張景憲的支持下,獲得了23位烈士的信息,為烈士們義務寄信尋親。

施明山是張樹華幫忙尋找的第二位烈士,張樹華在寄出的信封上標明瞭施明山犧牲時的時間和年齡:華東野戰軍8縱23師67團2營5連戰士,於1947年2月入伍,時年36歲,於1947年12月在菏澤犧牲。

張樹華介紹,新中國成立後全國各地的村落行政區劃都出現很大的調整,出現了烈士入伍登記的原籍地址與現有地址對不上的情況。施明山入伍前登記的地址為廣西省永勝縣南寧區大興村(廣西於1958年成立自治區),而廣西並沒有永勝縣。

於是這封信從湖北寄達雲南省永勝縣,但令人困惑的是,永勝縣20多個鄉鎮中都沒有南寧區大興村這地名。

同時,張樹華將自己對全國行政區劃和郵政業務的熟悉用在了幫烈士尋親上。他介紹,31個省份中,各縣的縣名有漢語拼音代碼,其規則是:省簡拼+縣簡拼。按規定雲南永勝、雲南永善都是YNYS,這時就要採用特殊規定,雲南永勝是YNYV、雲南永善是YNYO。

“熟悉這些簡稱對投遞信件來說很重要,可以節省很多時間。” 張樹華說,施明山犧牲時36歲,年齡比較大,家裡應該是有後人的。

張樹華在查閱1976年版的《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區劃簡冊》時發現雲南省昭通市永善縣有大興鎮大興村,而且華東野戰軍中有很多士兵便是來自這裡。但施明山登記的地址上又寫了南寧區,這讓張樹華懷疑可能是廣西壯族自治區的桂林市龍順縣或永福縣。

“龍順和永勝的漢語拼音很像,念出來的時候可能會混淆,也有可能因為抄錄出錯把永福縣寫成永勝縣。”張樹華說,根據尋找的經驗,先把麗江永勝縣作為第一個落點,昭通永善縣作為第二個重點。如果沒有結果,就再轉到桂林。

負責這一信件的投遞員王玉林稱,收到這封信後他便發動了永勝縣的投遞員一起找人。“我們正好有個投遞員姓施,家在永勝縣永北鎮南華玉腰衝村,基本上都姓施。經我們核實,沒有發現有施明山這個人。”王玉林說。

“這場尋親猶如大海撈針,永勝縣郵局已經發動了所有力量,甚至翻看了70多年來的縣史記錄,經過近10天的努力,都沒有發現有南寧區大興村這一地址,更不用說找到烈士後人。”負責永勝縣快遞投遞的市場部主任劉中山也表示。

永勝退役軍人事務局工作人員也明確表示,暫未發現線索。

記者瞭解到,在尋親信件停留在永勝縣的日子裡,永勝電視臺新媒體還錄製了尋親專題公益片播出。

昭通永善:一次次遺憾的放棄線索

按照張樹華的計劃,這封掛號信在雲南省永勝縣停留了近20天,於8月9日轉到昭通市永善縣郵政局。

這位72年前犧牲的烈士在雲南有無親人仍需線索

昭通市永善縣大興鎮 張樹華供圖

永善縣委宣傳部工作人員陳洪介紹,瞭解到烈士尋親信息後,他們立即查閱縣誌及烈士名單,一直沒找到施明山的相關信息。永善縣確實有大興鎮大興村這個地方,但無法確定這裡就是信件目的地。

“永善縣退役軍人事務局已經收到尋找施明山烈士的求助信息,他們也在幫忙詢問查找。只是全國帶‘永’字的地名太多了,永善只符合施明山登記信息的後面一小部分,前面的區劃就對不上。”陳洪說。

張樹華介紹,目前參與尋親接力的有永善縣郵政公司200多名工作人員,各地村落區劃和烈士入伍登記的原籍地址對不上的地方太多了,只能求助於大家一起幫忙尋人。

永善縣委宣傳部還協調大興鎮相關派出所民警查詢當地施姓人口,已經有施姓人員前往對接,但其他信息並不符合。

隨後的一個月日子裡,負責尋親信件的黃運清先後去過民政局、軍人退伍事務局、人武部、黨史辦、縣治辦、檔案局諮詢查找線索,大家在看到信件後都積極迴應待查。

“在永善退伍軍人事務局核實信息時,有一名烈士的地址對上號了,但是名字對不上。”黃運清說,不管怎樣,這都是自己應該做的份內事,遺憾的是沒有幫英雄找到家屬。一次次以為就快接觸到72年前的那段故事了,一次次又不得不遺憾的放棄線索。

“9月10日下午3點多結束了在永善縣的尋親之旅,下一步信件將發到廣西省桂林市龍勝縣繼續尋找烈士親人。”張樹華說。

如果您知道關於施明山烈士的相關信息,請與當地有關部門聯繫。也可以給雲南網留言提供線索,一起幫助英雄早日魂歸故里。

雲南網記者 趙崗 實習記者 褚德婷 陶忠梅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