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雲南祥雲縣雲南驛鎮:草編編出的幸福'

""雲南祥雲縣雲南驛鎮:草編編出的幸福

製作草帽。雲南日報供圖

“雲南十八怪,草帽當鍋蓋。”說起草帽,大家並不陌生。夏日在田間勞作,既遮陽又透氣的草帽成為農戶們必不可少的“好幫手”。

陽春三月,一粒粒金燦燦的小麥換來一張張紅色的人民幣,農忙後的喜悅洋溢在整片麥田。大部分地區的農戶在收割脫穗後,就能好好“歇口氣”,但在雲南省大理白族自治州祥雲縣雲南驛鎮,這時才正是忙碌的開始。

“脫穗後的麥稈皮薄細長、質地柔軟、色澤明亮,是編織草帽的上乘原料。”雲南驛鎮黨委書記湯中國介紹,據悉雲南驛鎮小麥種植已達五萬餘畝,每年3月小麥成熟收割後,供製作草帽的麥稈數量龐大,當地農民對麥稈有著一份特殊的感情,他們把麥稈小心翼翼地打捆存放,這些看似不起眼的麥稈,卻暗藏著一份不菲的收入。

一頂草帽的“問世”需要經過5道工序。將麥稈編織成草帽辮、晾晒草帽辮、機器打帽、壓頂定型、打孔穿線,其中,編草辮是最基本也是最關鍵的環節。在雲南驛鎮,絕大多數村民都會編草辮,只要不做農活,大家立馬會讓兩隻手忙碌起來,在田間地頭“歇氣”時編草辮,在簷下院子談心時編草辮,在飯後散步休閒時編草辮……編出的“辮子”挽在手臂上,一圈又一圈。

“只要得空,我就會編草辮,每天可以編7捆,每個月靠編草辮就可以有800元左右的收入,空閒時就能把錢賺了。”在天馬社區開經銷社的村民環躍情滿臉幸福地說。

“天馬社區共有1395戶農戶,從事草編行業的就有800餘戶,按照每捆2.3元的市場價,草編每年能給農戶帶來至少40萬的收益。很多老人都是編草辮的能手,在他們看來,編草辮是件既有錢賺又能鍛鍊手腳的好事情。”雲南驛鎮天馬社區支書彭麗琴介紹。據記者瞭解,3捆草辮能做成1頂草帽,而1捆草辮有10圈,1圈草辮長1.2米,照此計算,雲南驛鎮每年生產的草辮可長達1億多米,連起來能繞地球3圈有餘。

近年來,雲南驛鎮圍繞“黨組織+農戶+草帽廠”的發展模式,形成編織、加工、銷售的一條龍服務。黨組織提供平臺,通過邀請編織能手強化農戶編織技術,婦聯牽頭舉辦編織大賽,加快農戶編織速度、提高編織質量,並將草辮定向提供給轄區內的草帽廠,實現農戶和草帽廠的“雙贏”。

“目前,雲南驛鎮共有27家草帽製品公司廠房,年產量可達348萬頂,扣除成本,每年可獲利2100多萬元。除保證縣鎮需求外,我們的草帽還銷往四川、江西等地,有的甚至‘走出國門’直接遠銷緬甸、越南等國外市場。”雲南驛鎮黨委組織委員宋莉說道。

草編編出了雲南驛鎮的幸福生活,如今的雲南驛,少了閒暇時鄰里間家長裡短的“八卦”之音,多的是“千軍萬馬”編草帽的和諧盛況。

雲南網記者 博達 通訊員 楊思偉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