屈樹東「歲月留痕」印象鋪鎮

月餅 建築 漢江 自行車 漢中旅遊 2017-06-25
屈樹東「歲月留痕」印象鋪鎮

印象鋪鎮

屈樹東

我的家鄉鋪鎮----一個普通的小鎮,過去叫十八里鋪或八里鋪,現在叫鋪鎮。距史料記載,鋪鎮建於明朝洪武元年,曾是商貿物資重要集散地和水旱碼頭,鹽、茶、鐵、棉的在此交易,來往商旅不斷,曾是一個繁華的小鎮,解放初,南鄭縣縣政府就設在這裡。

鋪鎮人說一口漢中味的川腔,有人把鋪鎮人當四川人,據考證鋪鎮人有可能是清代從四川遷來的移民,其語言和風俗習慣與四川人極為相似,大多數鋪鎮人愛吃辣椒,愛吃川菜。

關於鋪鎮記憶最深的是南街那條石板路和橫穿古鎮而過的古石橋,從古石橋上過去,彎曲的南街就是石板路,從小學到高中都是走著這條道上學,現在已經改成水泥路,那條路兩邊都是小瓦街面房,木板門窗,一條東西向的老街,約有兩公里。那是鋪鎮最有代表的主街,建於清代,現在看來時光好像停留在五十年代,一律瓦房、木板門,鋪鎮給我印象是古樸而恬靜悠遠又厚重的感覺,特別是老街更透出一種蒼涼樸素的美。青磚上面的土坯,土坯鑲嵌的木門挺立在那裡,顯示出了多少歲月的滄桑,門窗是古式的起著好看的木線條、花格子,有的還雕刻著人物、流雲、牡丹圖案等,扣著各式各樣的櫺子,做工很精細,讓我對她的歷史產生無窮無盡的遐想。鋪面都很古舊,青瓦木門窗,顏色發黑發黃。如周家旅店,樓樓口。

古鎮人有著傳統的經商習慣,街上店鋪林立,鐵匠鋪、鞋匠鋪、瓷器鋪、裁縫鋪;燒餅攤、修鞋攤、麵皮涼粉攤;壽衣店、理髮店、服裝店、農藥店、雜貨店、摩托車、電動車、自行車店、超市……。街上賣衣服賣雜貨賣菜肉的,販夫走卒,人來人往,摩肩接踵、絡繹不絕。街名也很有趣,米集壩、豬集壩、破柴巷、藥材巷、線集巷、東街、正街、西街、半邊街、樓樓口,這些都是當年做生意留下的地名,隨著城市建設,許多街道、小巷逐漸都消失了。新名詞隨之出現,如農民街(戲稱鋪東開發區)、新南街、司法路、育才巷等閃爍著時代印記的新街道名稱出現了。

還記得小時侯破柴巷(舊時賣劈柴的小巷)南街路口對面,就是米集壩口口,有一個鋪鎮最早唯一的一個自來水井,井水清冽甘甜,養育我們成長,小時候大人擔水,井沿被井繩磨出深深的凹槽,到後來,有了簡易的自來水,每天大家擔著桶到那裡排隊接水,還需要買水票的。在到後來的後來,古井逐漸淡出了人們的視野,隨著時代的流失,那口養育了鋪鎮人民1000多年的古井,最後終於從人們的生活中徹底退出了,消失為一堆水泥加黃土覆蓋的土堆,每當我走過她的身旁,一種酸澀的感覺,總是充塞著我的心頭````` 還有,那時候的麵皮很便宜,我吃過最便宜的麵皮是8分錢,豆漿稀飯是六分錢二兩糧票,那時候我大概是五、六歲吧,只是很可惜,那樣的日子已經永遠的一去不復反了``````。

屈樹東「歲月留痕」印象鋪鎮

街上有一條穿鎮而過的小河,叫乾溝河,發源於秦嶺的東溝,跨過小河而建的古石橋—南橋,是一座建於清代的石橋,橋上雕有精美的石欄杆,有石獅、石麒麟,橋柱上還有兩條石龍,幾百年風雨侵襲,濁浪拍擊,卻聞汝磐石,依然堅固,這是一條通往鎮上的必經之橋;橋下清澈見底、長年不斷的流水;垂柳依依,隨風婀娜;幾隻潔白的家鵝、鴨子在水中嬉戲;一派“鵝鵝鵝,曲項向天歌,白毛浮綠水,紅掌撥清波”的迷人畫卷`````再有沿小河兩岸的木質吊角樓;遮天閉日的大樹;輕風拂岸的垂柳;南橋河水好清澈、乾淨,夏天我們經常到那裡洗澡,摸魚蝦、逮螃蟹,每年夏天要被水沖走好幾雙涼鞋,每沖走一隻涼鞋就預示著回家將挨父親大人一頓打,但我和我的小夥伴仍然樂此不疲。經常利用睡午覺的時間逮螃蟹,而導致上學遲到,被老師罰請家長。可想而知回家又有老爸的一頓打在等著我了。

記憶裡,30年前的古鎮破柴巷:那叮噹作響的鐵匠鋪,伴隨著風箱的吞吐聲,夾帶著清香的煤硫味,在破柴巷街口,飄散著淡淡的紫煙。不時地傳出鐵匠們嘈雜的笑聲,走近一看,清瘦的臉頰上幾縷黝黑的煙跡,有節奏的小錘敲打著匠人們自己燒紅的鍛件... 從鐵匠鋪裡傳出來的打擊聲,一直往西,似乎更加吸引人,巷裡還有一個油坊,一股油香撲鼻而來,駐足而聽——————“呃[高]----啊[高]-----哈”!很有節奏的“高低”呼聲,似號子,如舉重,象拉縴...定睛一看,只見四位大漢,各自雙手舉一鼓形大錘,相對輪流猛擊豎直木樁,幾輪過後,只見一股清澈菜油流進木桶,最後再裝入那壇形的篾紙相糊的油簍裡。聽著美妙的號子,看著挺力舉起的大錘,嗅著清香四溢的味道,多麼的讓人流連忘返。

小鎮最熱鬧的時候就是過春節了,臘月裡,街上人山人海,非常熱鬧,賣對聯的、賣鞭炮的、賣燈籠玩具的,擺的街上紅紅的,節日氣氛特別濃烈;賣菜的、賣肉的、賣衣服的、賣小吃的,叫賣,雜耍的,賣狗皮膏藥的、唱戲的、耍猴的,好像一下都擠到街上,好像全中國的老百姓都來到鋪鎮街上,小小的街道上頓時擁擠不堪,小時候父親帶我去,分不清胳膊腿一頓亂擠,那時候過年還有廟會,鎮南的太白廟燒香拜佛的祈禱聲,鎮東塔雲寺的唸經聲木魚鐘磬聲,農村人都喜歡找個寄託,廟會還請了本地秦腔自樂班的老漢咿咿呀呀,還請了城裡的舞蹈隊助興,又唱又跳,廟裡香菸嫋嫋,還願的鞭炮聲不絕於耳,構成了趕會的樂音。

我的少年的記憶,小鎮還有一個糧站。記得以前和母親拉著公糧去街上糧站交公糧那時候的那個開心,但是那個時候比現在整天好吃好喝更有味道最有趣的的是在小鎮的幾個信箱廠子裡面裡排隊去看野電影(露天電影),每晚早早的拿小板凳排隊,雖然重複看了多次的《地道戰》、《地雷戰》、《閃閃的紅星》和《南征北戰》等影片,但從不覺得厭煩。

屈樹東「歲月留痕」印象鋪鎮

看電影時,還有從家裡帶的爆米花、炒豆子吃,小鎮的南市場有個電影院裡,經常一長竄人去排隊買票,大家興高采烈地看電影,小鎮的有十多家遊戲廳網吧,遊戲廳網吧經常爆滿,網吧裡經常有父母把自己兒子打罵出去的;記憶裡小鎮兩號名人,一個是廖德成中醫,在鋪鎮公社醫院坐診,每天十里八鄉的病人排隊找他看病,常常得提前預約,吃了他開的藥準好,他救了好多病人,他還有一套治瘡癰的獨門配方,凡病人擦了他配的藥,瘡幾天就好了,老中醫退休又返聘醫院幹了十多年,現在的鋪鎮幾乎已找不到救死扶傷的好中醫了;另一個叫袁順安,一個瓦匠出身的著名企業家,九十年代,他創建鋪鎮建築有限公司,現在叫陝西順華建築有限公司,漢中及省內外的許多大型建築都是他的企業建設的,質量很過硬,口碑很好,此人樂善好施,捐款修路、幫助困難人,人們就記下了他們。

鋪鎮是一座寧靜的小鎮,非常適合人居住,西漢高速、石天高速、陽安鐵路、108、316國道穿鎮而過,距離柳林飛機場只有四公里,除了便捷的交通,還有大片來不及被侵佔的農田,青綠的莊稼和小鳥和青蛙的鳴唱將鎮子嚴密地包圍起來。時光好像在這裡放緩了腳步,鎮民的日子過得不慌不忙,悠閒愜意。古樸的老街上有很多茶館,茶館中的竹靠椅、木茶几、蓋碗茶;還有聲情並茂的說書藝人。東街的周家木樓旅社、破柴巷的鐵匠鋪、榨油坊、破柴巷、米集壩、老南街的茶館,每每回想起來總能感覺那老景、那老調、像站在那裡始終守護著子孫的老外婆一般瀰漫著熟悉而包容的氣息。

鎮上鎮民、鄉下的老人三個人遇到一起就要挖坑,四個人湊成一桌就要搓麻將。還有很多老人在那裡下象棋、打紙葉子牌。隨便哪個小巷裡,屋簷下,擺開架勢就耍,早飯過後,昏黑的茶館裡就圍坐著幾十個土裡土氣的老漢,不急不忙地打紙牌喝茶抽旱菸,擺一天龍門陣,看一會茶館的錄像,天黑才回家。鋪鎮的長壽老人很多,兒童提著醬油瓶、老婆婆端碗涼粉慢悠悠地穿街而過,鎮上的貓、狗都和那裡的人一樣閒散。走在這樣的街上,你若是再背了喇叭揹簍,頭上纏幾十圈黑布帕帕,拍張照片,沒有人懷疑你是走在去湘西芙蓉鎮的老街的路上。那感覺彷彿到了另外一個時空,距離現在非常遙遠。

可惜的是:現在鎮上老房子越來越少了,小城鎮建設一點也不注重突出古鎮的個性、特色,把一個原本有著深厚文化歷史底蘊的古鎮弄得面目全非,令人啼笑皆非!最痛心的是我最愛的古色古香,有著極高藝術和考古、以及古建築藝術價值的古石橋——南橋也被那些沒有一丁點文化品位的野蠻人、野蠻無知的拆遷拆掉了......真是叫人扼腕嘆息啊!

來鎮上逛的主要是附近鄉村的農民,騎摩托車、電動車的,騎自行車的、三輪車的,車圈和的皮鞋上都粘了黃泥巴,趕集的人有來自鎮北的老君、徐家坡、望江和城固柳林、文川的人、以及鎮南的南鄭聖水鎮的人,街上開鋪子做生意,不像城裡人那樣拼命賺吆喝,硬從人兜裡往外掏錢。也有為了買到便宜菜,與菜農討價還價,城裡有或沒有的東西,在鎮上都能買到,價錢便宜很多,最便宜的是蔬菜和肉。麵皮三塊錢一碗,也比城裡少一塊,大都是麻辣味道,西街王家、者家和東街的楊家麻辣麵皮非常出名,每天人們排隊品嚐,就是想吃那個麻辣味,也有那從漢中城裡趕過來的,開了小車來,就為吃一碗鋪鎮的麵皮、涼粉。走的時候還要買一?上幾碗帶回去送親友。

鋪鎮的涼粉很出名,最好的有兩家,蔣家和喬家。蔣家涼粉涼粉特別有名,一直襬在地質隊門口賣,又軟又嫩,又辣又香,往往要排隊等候。,幾十裡外的城裡人、外鄉人開車慕名而來,就是為吃一碗冰豆涼粉,賣涼粉的,幾乎沒有休息時間,幾刀劃開涼粉,油辣子、自治麵醬澆在上面,吃起來爽滑可口,麻辣兼香,讓人回味無窮。喬家涼粉原在破柴巷,主街後很背的一條小巷子,吃客慕名而來,也很興旺。只可惜修路時拆遷了,不知搬到何處。印象中喬家涼粉店門前總有人蹲在那賣菜苗、菸葉什麼的。破柴巷向西走到頭就是豬集,早些年總有驚恐萬狀的小豬在嘶鳴,滿鎮子都聽得見,現在都成了商品房。

鎮上有幾家國有企業,每天早晚,固定的時間裡總響起嘹亮的歌聲,穿著印有“中航工業”字樣藍制服的工人兄弟穿梭與於街上, 這幾年,那幾家企業效益開始好轉,工人們腰包鼓了起來,有的廠逐步遷出了集 小鎮,現在鎮裡的樓房越來越多了,路越來越寬了。但寧靜、安詳、散慢生活依然是鋪鎮的表情,好客麻辣味依然是鋪鎮人的本色。

鋪鎮人不會忘記鋪鎮曾有一家橡膠廠,產品藍劍牌解放鞋曾暢銷全國;還不會忘記的是鋪鎮有幾個鐵匠發展成的輕機廠,生產的打米機、打穀機,行銷省內外,可惜都是因為管理不善,破產成了昨日黃花,過眼煙雲了,沒有一家廠家了`````其產品已難覓蹤跡了。還有鋪鎮供銷社的食品廠生產的月餅是我的最愛,每年中秋,我吃過許多名廠的月餅,但我覺得鋪鎮食品廠的五仁、水晶月餅特別好吃,芝麻、花生、核桃仁放的分量足,吃起來又酥又香。鎮上的人喜歡把鋪鎮的月餅送給親友吃,寄託一份濃濃的鄉情,因為它就象浦鎮人一樣貨真價實。

小鎮的北面是丘陵地形,原來是紅苕坡,現在是產水稻的青蛙窩。有南江池、獅子溝水庫、狀元水庫等大型水庫,現在每年產魚幾十萬斤,那時還沒有養魚,上初中時我們有時逃課去狀元水庫游泳,南池村、陳嶺村種的水果特別好吃,梨、李子、還有桔子,味道特別甜,我們有時偷偷摘了吃,被主人的狗攆的聞風而逃。小鎮的最高的山峰就是南面漢江河對面娘娘山高峰寺了,山上蒼松翠拍,鬱鬱蔥蔥,景色宜人,娘娘山是一道教名山,求子祈願的人很多。小時候大人都說娘娘很高,山上面可以摘星星,逢年過節,初一十五,小鎮的人乘船過河走路或騎車去燒香。現在看來山一點也不高,也就海拔五六百米左右,二、三十多分鐘就可以爬上去。對於愛鍛鍊身體的人來說,登娘娘山是不錯的選擇。

從南街直下來,就見一片大棚蔬菜地,不遠就到了漢江邊,沿漢江河走向的樹林、蘆葦,極目遠眺,一眼似乎望不到盡頭。站在北面河堤上,頭頂上白鶴盤旋,隨風高低呼應,時而還有些許鷺鳥也從蘆蕩中飛出落下,你唱罷我登場,好不熱鬧。細看蕩葦,那每一株,距離均勻,之間又相互穿插,緊密但不碰撞。江中,載著魚鷹的小舟,不時過往的小船,江面上野鴨、白鷺翩翩起舞,微風一吹,江水漣漪陣陣,一番滾浪,浪浪相扣。垂釣的人們,上演著孤舟蓑笠翁,獨釣漢江魚的美景`````

陶醉在鋪鎮漢江河邊的蘆葦裡,自然會心曠神怡。記憶裡,十年前,那寬闊的河面上,一道木船伴著清亮的號子,撐船的老人向兩邊划來,將賣菜的、賣柴的、走親戚的送向對岸,看著老人划著木排駛向對岸,我們的心裡感到了絲絲苦味,那時在想,何時有座橋多好,漢江河邊的美麗,還有甘蔗林,還有風味獨特桃園林。不是我們能在詩歌中,電影片,網絡裡感受到的,只有經過那個時代的人才能親身體會。

許多美麗,在古樸中發展,在發展裡平靜,讓我們在平靜中永遠守望,現在一座漢江大橋橫跨兩岸,將聖水鎮和鋪鎮緊緊聯繫在一起。 工業園區也建在江邊,機器的轟鳴、汽車的噪聲,以及浮躁的村民開的飯店旅店,汙染的河道,遍佈的垃圾,所謂的工業文明徹底粉碎了我兒時的記憶。

歲月流逝,時代變遷,而殘留的老街,穿鎮而過的小河,古老的石拱橋,彎彎的小河,河岸的垂柳、翠竹,常常喚起我兒時的回憶。我常想,我可愛的古鎮——鋪鎮,你為什麼不會借用現殘留的資源,建成小橋流水式江南古鎮?那和“青木川”、“華陽古鎮”相比,又有很大不同,且具有更多優勢。 這可能只有在我的夢裡了。

聯想到現在媒體熱評中的“陝西古鎮”活動中,生我養我,有六百多年悠久歷史,而且是陝南、甚至於陝西、抑或西北五省中最大、最為古老的我的古鎮——鋪鎮,卻黯然無色,連個提名權都沒有,甚至都無人知曉,而其他那些名不見經傳的無名小鎮,居然榜上有名,風光無限,而我心中的鋪鎮,我可愛的鋪鎮,卻只落得“名在孫山外”的結局時,我的心裡不由自主地心酸和悲涼``````

我的鋪鎮......

屈樹東「歲月留痕」印象鋪鎮

作者簡介:屈樹東,生於1965年2月,大學學歷,漢臺區鋪鎮中心學校高級教師,從1992年起至今已在《漢中日報》、《漢中教育》、《教師報》<三秦都市表>《漢臺工運》《袞雪》《漢風》等刊物上發表教育等各類文章近300篇。

掃描二維碼關注我們

赤土嶺文協微信公眾號(CCEA2016)

傳播三線文化 增強國際交流

赤土嶺文協微信平臺投稿郵箱[email protected]

【期刊524】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