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街買買蚶,后街買買燈”,福州童謠裡的這兩條街,原來在這!

元宵 安泰河 手工藝 西晉 福州日報 福州日報 2017-08-25

“前街買買蚶,后街買買燈”是福州一句傳統的童謠。一句童謠概括了過年吃和玩兩件大事,也唱出了具有福州地方特色的兩種商品和兩條商業街。

前街一般是指從鼓樓前到南門兜這條歷史悠久繁華的街,另有一說前街是指臺江的中亭街。

“前街買買蚶,后街買買燈”,福州童謠裡的這兩條街,原來在這!

曾經的南后街是花燈一條街

河道促進了集市商貿發展

漸漸形成了南街

南街形成始於1700多年前的晉朝,那時福州最早的冶城和子城,城內只住王族、官員和士兵,百姓聚居的地方和集市則在城牆附近的外郊。

西晉末年北方戰亂,“衣冠南渡”入閩,福州人口劇增,太守嚴高將冶城擴建為子城,同時挖環城護城河,河道兼起運輸作用,促進了集市商貿發展,漸漸形成了南街。

子城的南門在虎節路口,與隔著護城河的大集市“東街口”有大航橋相通,附近賢南河岸成了貨船的碼頭。東街口是當時最大的批發商、零售商、飲食店和手工業作坊的聚集地。

1958年拓寬東街口時,挖出晉至南朝時期的“陶牛”、“骨坑”和屠宰場,以及唐代有六口大鍋並排的大酒家遺址。這時初步形成鼓樓前到東街口的街市“宣政街”(俗稱上南街)。

“前街買買蚶,后街買買燈”,福州童謠裡的這兩條街,原來在這!

海鮮由內河水運到南街

市民可以“買買蚶”

唐末五代建羅城後,南門延伸至安泰橋(利涉門),安泰河已是“百貨隨潮船入市,萬家沽酒戶垂簾”。

建夾城後,南門又移到現在的南門兜(甯越門),這時已形成從鼓樓前到南門兜的“南街”定為中軸線、以東街口為“十字街頭”並向東西兩側擴展的福州城裡街市格局。

福州瀕江面海,海鮮豐富,早先都由內河水運到南街交易,過年時蚶上市,家家戶戶都會備這道菜,人們就去前街(南街)“買買蚶”了。

▼舊時俯瞰三坊七巷

“前街買買蚶,后街買買燈”,福州童謠裡的這兩條街,原來在這!“前街買買蚶,后街買買燈”,福州童謠裡的這兩條街,原來在這!

臺江碼頭形成

中亭街漸繁華

宋元后臺江碼頭形成,水運樞紐南移臺江。特別是元代建成“萬壽橋”(今解放大橋)後,中亭街成為繼南街後最繁華的街市,併成為全市海鮮品的批發零售中心。

為保鮮,海鮮多在凌晨就開始交易,因此福州人稱魚貨海鮮店叫“半暝(夜)攤”。這時中亭街取代了“買買蚶”的南街。

1949年8月17日,人民解放軍從鼓樓前穿過南街出南門直到中亭街,解放了福州市。為紀念這一歷史性的日子,南街改名為八一七北路。從南門兜至小橋稱八一七中路,中亭街則稱八一七南路了。

上元燈市中元塔

車馬如潮湧后街

南后街因位於主幹道南街之後而得名。它在三坊和七巷的中軸線上,是福州傳統的燈市交易中心。

“前街買買蚶,后街買買燈”,福州童謠裡的這兩條街,原來在這!

燈市從黃巷口至楊橋巷口最熱鬧,所謂“上元燈市中元塔,車馬如潮湧后街”,舊時正月初福州人就會帶著小孩到南后街買燈,“后街買買燈”就唱開了。

“前街買買蚶,后街買買燈”,福州童謠裡的這兩條街,原來在這!“前街買買蚶,后街買買燈”,福州童謠裡的這兩條街,原來在這!

后街除正月元宵前的燈市外,八月中秋排塔,這裡也十分熱鬧。滿街燈綵紅彤彤,喜氣洋洋。有史以來,南后街的舊書鋪最多,還兼售字畫碑帖,還有裱褙店。有人將南后街比喻為北京的琉璃廠,“正陽門外琉璃廠,衣錦坊前南后街。”

鼓西路成為花燈一條街

南后街改造後,燈市向鼓西路轉移。這也是歷史發展的必然。

據說清末福州燈市是在閩山巷,後來該巷容納不下,就轉到后街,現在是否該唱“鼓西買買燈”了呢?

“前街買買蚶,后街買買燈”,福州童謠裡的這兩條街,原來在這!

鼓西路花燈一條街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