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幽門螺旋桿菌感染一定要治療嗎?會不會變成胃癌?聽醫生怎麼說。'

"

一位病人拿著抽血結果到某醫院門診,找到胃腸專科醫師。

因為在他的檢查報告中出現了「對幽門螺旋桿菌的血清免疫反應呈陽性」,意思可能有幽門螺旋桿菌感染。

"

一位病人拿著抽血結果到某醫院門診,找到胃腸專科醫師。

因為在他的檢查報告中出現了「對幽門螺旋桿菌的血清免疫反應呈陽性」,意思可能有幽門螺旋桿菌感染。

幽門螺旋桿菌感染一定要治療嗎?會不會變成胃癌?聽醫生怎麼說。


「網上不是說得了幽門螺旋桿菌,有可能會變成胃癌,醫生你一定要給我治療啊」。

在醫師的問診後,發現這位病人「或許應以這位人士來稱呼,因為他似乎沒病」,並無消化性潰瘍或任何消化道疾病的症狀。

因此可以對這樣的抽血檢驗結果不要太在意,也不需要服藥治療。

但是病人通常會反問醫生,不治療,你能保證我不得胃癌嗎?你一定要幫我治療。

醫生不是神仙,誰能保證一定不會得什麼病。好的醫生只能給你正確的療法!全世界都如此。

01


而我們從科學角度看看,幽門螺旋桿菌與胃癌真正的關係如何?是不是所有幽門螺旋桿菌感染的人都需要治療?

太多的問題無法一一探討,在此想先敘述是較專業的疑問,或許也有助於對其他問題的思索。

目前以知道許多癌變的發生與微生物的感染,有某種程度的關連。

例如有乙型肝炎的人,發生肝癌的機會較大,EB 病毒與鼻咽癌有關連。

幽門螺旋桿菌 1980 年代末期被發現以來,就成為胃腸科研究的熱門題目。

目前已證實幽門螺旋桿菌與許多腸胃疾病都有相當的關連性。其中最重要莫過於改變了對消化性潰瘍的看法與治療方式。

但是有人開始會問它與胃癌之間的關係又是如何?

近年有關幽門螺旋桿菌與胃癌兩者間的關係,研究報告不斷的被提出來。

在研讀這些信息之前,要了解目前絕大多數的證據都是來自流行病學統計的結果。

截至目前,這方面的研究並無所謂真正前瞻性的研究。

前瞻性研究,簡單說就是觀察一群確定感染幽門螺旋桿菌的人,長期複查,比較條件相同一群無幽門螺旋桿菌感染者胃癌的發生率,感染者是否真的比較高?

但這樣的研究在現實世界裡並不可行,在時間與醫學倫理上都說不過去。

02


國際各研究機構有關幽門螺旋桿菌與胃癌關係的研究,都是利用過去收集某一特定群體「舊的」血清來檢驗這些人是否感染過幽門螺旋桿菌。

這些人後來發生胃癌的比率如何,是否有胃癌的發生,推論出結果。

不過要注意到,由於僅注意於幽門螺旋桿菌,這群人其他生活上,體質上等等諸多的資料,較容易有流失,也不易再去追述。

因此也比較容易發生研究的盲點有漏失。

另外則是利用流行病學的研究統計方式,去分析各種不同因子,推論其間的關係。

若只是利用簡易獲得的結果,大都只能指出兩種事物可能存有某種關係。

卻無法認定第一種事物即是導致第二種事物的直接因素,這是邏輯推理必須注意的事項。

其實這類的例子很多,例如東方人得大腸癌較西方人多,東方人吃豆腐也比西方人多。

可不能就說吃豆腐就會得大腸癌。豆腐、大腸癌、人種間或許真的存在某種關係,

但不能就數據就直接將想當然的結論套上去,並須做更詳盡統計分析。

03


近年來至世界各地的研究報告,明顯指出幽門螺旋桿菌感染是全球性的,不分種族、地區,都有此菌的存在。

一般說來在較落後的國家地區,其感染率比先進國家高,而且通常在孩童時代就受到感染。

這些地區胃癌的發生率也都較高,因此從流行病學不禁就懷疑這細菌與胃癌的間生可能有某種關係,或許是引發胃癌的因素之一。

利用胃癌患者過去存留的血清,檢驗出含抗幽門螺旋桿菌抗體的陽性率近 90%,而非胃癌者僅為 60-70%。

因此據此估算,幽門螺旋桿菌血清學檢查陽性的人患胃癌相對危險性為陰性者的 3.8 倍,這也是大多報道幽門螺旋桿菌患者較易得胃癌的由來。

醫院的研究結果的確指出胃癌病人,其幽門螺旋桿菌感染率也較一般為高。

04

幽門螺旋桿菌患者較易得胃癌的真正機會到底如何?

國內研究最多的乙型肝炎,顯示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得肝細胞癌的危險度達 200-300 倍,

而有幽門螺旋桿菌感染的人得胃腺癌的機率是沒有幽門螺旋桿菌感染的人的只有 2-7 倍。

雖然國際衛生組織在 1994 年將幽門螺旋桿菌列為第一類的致物,但一些研究也闡明它只是一個很弱相關因子。

在美國少於 1% 的感染幽門桿菌患者,會產生胃癌,而這些胃癌也不一定是因由幽門螺旋桿菌引起的。

在在資料顯示此菌的確與胃癌有關,但可能只是個小角色。

因此需不需要對所有感染幽門螺旋桿菌的人,給予治療,就形成見仁見智的問題,考慮的就不再單純是醫學的課題而已了。

公共衛生政策、經濟代價、副作用的承受度許許多多潛在的因素都需被囊括在內,來分別評估。

例如中國近 50% 以上成人有幽門螺旋桿菌感染 「推算國內有 7.6 億人以上」,如治療花費以好百億甚至千億計。

而整體環境衛生不改善,治療了又再感染,豈不白做工。

而治療須要用到大量的廣譜抗生素,是否會使有耐藥性的菌種加快發生,其他細菌也發生耐藥性,從而引起更多問題呢?

05


流行病學的回顧研究也發現幽門螺旋桿菌並非胃癌唯一誘因,許多因素與胃癌的發生關係更密切。

幽門螺旋桿菌感染只是得胃癌的一個因素而已。目前也無醫學證據顯示預防或治療幽門桿菌感染絕對可以降低胃癌的發生。

所以,我們認為在以根除幽門螺桿菌來預防胃癌的發生,還是有待進一步醫學研究結果。

以目前的醫學認知,並不認為所有幽門螺旋桿菌感染的人都需要治療。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