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約一半人感染一類致癌物幽門螺桿菌,但感染就需要治療嗎?

□記者 王嘉譯 實習生 李寧

幽門螺桿菌檢查結果顯示為陽性,自己從一個好端端的正常人變成一個病菌攜帶者,這讓很多人難以接受。因為這意味著自己再也不敢跟家人、朋友一起吃火鍋,不敢貿然給別人夾菜,不敢給愛人一個甜蜜的吻。胃部稍有不適,就懷疑自己是不是得了胃癌……痛苦和煎熬伴隨著絕大多數幽門螺桿菌感染者。

我國幽門螺桿菌的感染率約50%,意味著幾乎每兩個人當中就有一個人被感染。

作為一類致癌物的幽門螺桿菌,感染之後一定會得胃癌嗎?一旦感染,是否必須將它“趕盡殺絕”?感染後無任何症狀,是否需要治療?兒童感染幽門螺桿菌後也需要根除治療嗎?

帶著種種疑問,記者採訪了鄭州大學第五附屬醫院消化內科主任夏興洲,讓我們一起正確認識這種胃病致病菌——幽門螺桿菌。

中國約一半人感染一類致癌物幽門螺桿菌,但感染就需要治療嗎?

夏興洲主任在為患者診治王方方圖

幽門螺桿菌呈陽性無疾病體徵不可盲目治療

“我老公在單位體檢時查出了幽門螺桿菌陽性,於是我也做了檢查,結果發現自己真的被感染了。”剛從漯河趕到鄭州的張女士顯然沒有休息的意思,儘管護士還沒叫到她的號,她卻一直在診室外徘徊,時不時地往診室內張望,緊盯夏興洲主任的看病進程。

夏興洲主任認真地看了張女士的化驗單和她在藥店買的藥,經過一番詢問,得知張女士並沒有出現胃痛、飯後脹氣、排便困難等體徵,前來就醫只是出於對幽門螺桿菌的恐懼。夏興洲主任沒有給張女士開根除幽門螺桿菌的藥物,而是建議她先改變不良生活習慣。張女士一臉疑惑地問:“我看網上說幽門螺桿菌是導致胃癌的首要原因,癌症這麼可怕,怎麼能不治療呢?”夏興洲主任對這種質疑已經司空見慣,在表示對患者想法充分理解的同時,告誡患者應打破對幽門螺桿菌的恐懼。

夏興洲主任介紹,一般來說,感染幽門螺桿菌後會出現以下症狀:胃痛、口臭、泛酸、燒心、上腹部不適、隱痛、飽脹感,有時發生噯氣和嘔吐等。如果沒有症狀,可以通過健康飲食、加強鍛鍊、提高免疫力等方式來調節,不必急於治療。

那麼,感染幽門螺桿菌一定會得胃癌嗎?夏興洲主任說:“答案是否定的,我們一定要正確認識幽門螺桿菌與胃癌的關係。”

幽門螺桿菌感染是導致胃癌最重要的風險因素,幽門螺桿菌感染者確實應該警惕發生胃癌的風險。但研究表明,感染幽門螺桿菌不是胃癌唯一的致病因素,胃癌的發生還與遺傳、地域環境、飲食習慣及抽菸酗酒等不良生活習慣等有關。

中國約一半人感染一類致癌物幽門螺桿菌,但感染就需要治療嗎?

市民在做碳13尿素呼氣試驗王嘉譯圖

特殊人群需提高警惕發現後應及時根治

43歲的轉業軍人方先生,其父母在多年前均患上胃癌。方先生從去年開始感到自己的胃部出現種種異常,只是一直抽不出時間就醫。這次來做胃鏡,還是被老婆再三催促才來的。

方先生的胃鏡檢查結果顯示:反流性胃炎、慢性淺表性胃炎、膽囊炎。夏興洲主任表示,像方先生這種有胃癌家族史的人屬於胃癌高危人群,篩查幽門螺桿菌非常有意義,一旦查出是陽性應儘快根治,可以降低胃癌的發病率。

除此之外,建議進行幽門螺桿菌根除治療的人群還包括:消化性潰瘍患者、早期胃癌術後患者、胃MALT淋巴瘤患者、慢性胃炎患者、計劃長期服用非甾體抗炎藥(如布洛芬、阿司匹林等)者、特發性血小板減少性紫癜患者、不明原因缺鐵性貧血患者以及有幽門螺桿菌相關胃病的患者。

夏興洲主任表示,目前根除幽門螺桿菌的首選方法是四聯用藥,需服用抑制胃酸的藥物(PPI)、兩種抗生素及鉍劑,療程一般為10~14天,根除率可達90%以上。需要注意的是,患者應在醫生指導下用藥,不可擅自購買藥物服用。

兒童進行幽門螺桿菌根除治療弊大於利

一對感染了幽門螺桿菌的夫妻十分擔心自己6歲的女兒,反覆詢問夏興洲主任要不要帶女兒來進行幽門螺桿菌的檢測。

夏興洲主任表示,兒童處於生長髮育期,與成年人存在較大的差異。同樣,對幽門螺桿菌也應該採用不一樣的對待方式。《2015兒童幽門螺桿菌感染診治專家共識》顯示,兒童檢測幽門螺桿菌的目的是確定疾病原因,而不是僅僅確定有無幽門螺桿菌感染,因此,不推薦不滿足幽門螺桿菌檢測指徵的兒童主動檢查。

目前,兒童進行幽門螺桿菌根除治療弊大於利的觀點已基本達成共識。

夏興洲主任講道,兒童感染幽門螺桿菌後,多數沒有症狀或症狀很輕,這些孩子無需進行根除治療。家長可以試想一下,幾種抗生素連續吃2周,孩子難配合是一方面,另外,在吃藥過程中可能會出現各種不良反應,如胃腸道反應、過敏、增加抗生素耐藥等,根除後再感染的概率也較高,更何況孩子在發育過程中,有一定的自發清除率,10%~20%的孩子不經治療就可自愈。

由於幽門螺桿菌主要藏在人的唾液、牙菌斑、胃和糞便裡,通過聚餐、接吻、母嬰、進食被感染者用過的水和食物等形式傳播,因此,夏興洲主任建議,在日常生活中,儘量給孩子準備單獨的碗筷。

有幽門螺桿菌攜帶者的家庭,可以考慮放置消毒櫃,經常給餐具消毒。不要經常親吻寶寶,不要用嘴吹涼食物。養成良好的衛生清潔習慣,讓幽門螺桿菌無處遁形。

幽門螺桿菌陽性患者呈年輕化趨勢有不良生活習慣者需警惕

夏興洲主任介紹,幽門螺桿菌的檢查方式主要有侵入式和非侵入式兩種。侵入式指的是胃鏡活檢,胃鏡不僅可以瞭解胃部的情況,還可以取一些組織做活檢,對幽門螺桿菌進行檢測。非侵入式檢查方式有碳13、碳14尿素呼氣試驗法,抗原測定法,抗體測定法。

近幾年,碳13、碳14尿素呼氣試驗法很受歡迎,因其操作簡單,無任何痛苦,被檢測者吹一口氣就能完成,且靈敏度、準確率較高。

目前,幽門螺桿菌陽性患者年輕化的趨勢越來越明顯,無止境的熬夜、隨叫隨到的外賣、不吃早餐、喜歡狂飲冰水的快感,都成為導致他們胃部不堪重負的“凶手”。

中國約一半人感染一類致癌物幽門螺桿菌,但感染就需要治療嗎?

圖文無關

​夏興洲主任建議,為了遠離幽門螺桿菌,飯前便後要認真洗手,少吃刺激性食物,均衡飲食。減少外出就餐的次數,加強鍛鍊,提高機體免疫力。注意口腔清潔,定期更換牙具。有胃部不適切勿輕視,及時就醫。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