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幽門螺旋桿菌感染”,四聯療法殺菌,怎麼還是容易復發?

你做過幽門螺旋桿菌檢查嗎?

“幽門螺旋桿菌感染”,四聯療法殺菌,怎麼還是容易復發?

就是吹氣的那個,C14,或C13,或是抽血查。

“幽門螺旋桿菌感染”,四聯療法殺菌,怎麼還是容易復發?

查出來有“幽門螺旋桿菌感染”,你緊張嗎?

“幽門螺旋桿菌感染”,四聯療法殺菌,怎麼還是容易復發?

因為聽說它可以致癌!

怎麼辦?殺菌?但是容易復發,也不容易殺死。

糾結了,不知道該怎麼辦了?

“幽門螺旋桿菌感染”,四聯療法殺菌,怎麼還是容易復發?

一起來聊聊這個話題。

為什麼要檢查幽門螺旋桿菌?

幽門螺旋桿菌是生長在人體胃的幽門部,一種螺旋形、微厭氧菌。與胃炎、胃潰瘍、胃部腫瘤有密切關係的細菌。

“幽門螺旋桿菌感染”,四聯療法殺菌,怎麼還是容易復發?

斑片狀存在,分泌特異性尿素酶,一旦感染,不經專科治療,無法自愈,成為帶菌狀態。

被WHO列為Ⅰ級致癌因子。

“幽門螺旋桿菌感染”,四聯療法殺菌,怎麼還是容易復發?

幽門螺桿菌感染可導致一下疾病:胃炎、消化道潰瘍、淋巴增生性胃淋巴瘤、胃癌等。

“幽門螺旋桿菌感染”,四聯療法殺菌,怎麼還是容易復發?

傳播途徑有哪些?

口口傳播,糞口傳播。

“幽門螺旋桿菌感染”,四聯療法殺菌,怎麼還是容易復發?

家族聚焦現象。

“幽門螺旋桿菌感染”,四聯療法殺菌,怎麼還是容易復發?

一般家裡人在一起吃飯,如果家庭成員中有一個存在幽門螺旋桿菌感染,其他成員容易被傳染。因為在一起吃飯,難免存在交叉感染。

辦公室傳播現象。

“幽門螺旋桿菌感染”,四聯療法殺菌,怎麼還是容易復發?

一般辦公室同事在一起聚餐較多的,難免會存在交叉感染。

感染幽門螺旋桿菌一定會導致胃癌嗎?

“幽門螺旋桿菌感染”,四聯療法殺菌,怎麼還是容易復發?


1、不是的。幽門螺旋桿菌的感染率為60-70%。然而幽門螺旋桿菌感染者中胃癌發病率為萬分之3-4。大多數感染幽門螺旋桿菌的人群安然無恙。

2、幽門螺旋桿菌致病作用的主要標誌物是Cag致病島。

“幽門螺旋桿菌感染”,四聯療法殺菌,怎麼還是容易復發?

可以轉化為兩種蛋白毒力因子(CagA和VaCA)。這兩種毒力因子可以導致胃壁細胞出現炎症,空泡樣變化、細胞凋亡等。

動物實驗證實CagA基因小鼠在72周發生了胃腸道腺癌。

所以根據毒力因子(CagA和VaCA)的檢測分為Ⅰ型(CagA和VaCA陽性)和Ⅱ型(CagA和VaCA陰性)。

“幽門螺旋桿菌感染”,四聯療法殺菌,怎麼還是容易復發?

3、Ⅰ型(CagA和VaCA陽性)與胃癌有密切管關係。Ⅱ型(CagA和VaCA陰性)與胃炎關係密切。如果感染的是Ⅱ型(CagA和VaCA陰性),一般不會導致胃癌。即使感染的是Ⅰ型(CagA和VaCA陽性),多數會出現胃部病變的逆轉,很少發生胃癌。

“幽門螺旋桿菌感染”,四聯療法殺菌,怎麼還是容易復發?

幽門螺旋桿菌感染到底需不需要治療?

1、有條件的情況下,可以做幽門螺旋桿菌分型檢測。Ⅰ型者,需要積極門診進行治療,可選擇西醫、中醫、功能醫學等方法。

“幽門螺旋桿菌感染”,四聯療法殺菌,怎麼還是容易復發?

2、幽門螺旋桿菌檢測結果,需要結合胃泌素檢測、胃鏡結果及本人的症狀、疾病史、服藥情況等進行綜合分析。

3、對於幽門螺旋桿菌感染的治療存在一些爭議。因為它的治療存在利弊。“利”是根除了幽門螺旋桿菌,可以解除了它導致胃部疾病的隱患。“弊”是現在的治療方案中,西醫治療存在很大的副作用、耐藥性及復發等問題。中醫治療和功能醫學治療有待於推廣。

4、對於幽門螺旋桿菌在人體中的意義也存在爭議。有研究發現,兒童感染幽門螺旋桿菌,有助於降低哮喘及過敏的發病;幽門螺旋桿菌感染有助於減低食道反流症的發病率。根治幽門螺桿菌會導致腸道菌群失調,肥胖發病率升高。

5、Ⅰ型(CagA和VaCA陽性)是導致胃部腫瘤的高危因素,需要積極治療進行清除。Ⅱ型(CagA和VaCA陰性)導致的病變中,以胃部炎性病變為主,不需要積極清除。

哪些人群需要積極篩查?

“幽門螺旋桿菌感染”,四聯療法殺菌,怎麼還是容易復發?


1、患有消化性潰瘍的人。

2、早期胃癌手術後的人。

3、患有胃部慢性淋巴瘤的人群。

4、患有活動性胃炎的人群。

5、長期服用阿司匹林類藥物的人群。

6、患有胃食管反流的人群。

7、存在胃部不適症狀的,如口臭、噯氣、反流、胃脹、胃痛等。

該怎麼預防?

1、避免交叉感染。

“幽門螺旋桿菌感染”,四聯療法殺菌,怎麼還是容易復發?

在吃飯的時候,建議使用公筷給被人夾菜,避免餵食,

“幽門螺旋桿菌感染”,四聯療法殺菌,怎麼還是容易復發?

尤其是老人將食物嚼碎後餵給孩子。定期對碗筷進行消毒處理。

2、避免接觸感染者的口腔分泌物、排洩物等。

3、避免吃生食、生水。

4、注意口腔衛生。

@湖南醫聊 @口腔科鄧醫生 @李思思 @生殖科普小姐姐

#頭條健康# #我要上頭條# #健康知識# #青雲計劃#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