幽門螺桿菌感染只會得胃病?20多種病與它有關!

原創: 趙西良 胃腸病

1982年Mashall和Warren首次從慢性胃炎和消化性潰瘍胃黏膜中分離並培養出幽 門螺桿菌(Hp)。目前已經明確Hp與慢性胃炎、消化性潰瘍、黏膜相關淋巴組織(MALT)淋巴瘤及胃癌的關係非常密切。根除Hp對以上四類疾病的預防及治療有重要意義。Hp釋放的炎性因子及其誘導宿主產生的免疫反應不僅引起胃黏膜損傷,還造成胃腸外其他臟器的損傷。


幽門螺桿菌感染只會得胃病?20多種病與它有關!


Hp感染在冠心病、高血壓、腦血管疾病、免疫性疾病、營養代謝性疾病和皮膚病等疾病的發病中可能起一定作用。

Hp感染可以引起全身的免疫反應和慢性炎症反應,誘導大量的炎症介質、細胞因子和急性反應物釋放,這些可能是它引起胃腸道外疾病的病理生理基礎。

HP對其他系統的致病特點

Hp僅定植於胃黏膜,對其他系統疾病的致病基於以下特點:

1.Hp感染是一種慢性持續性感染;

2.局部感染可能引起系統性反應;

3.持續感染可誘導慢性炎症和免疫反應,導致原位和遠處損傷。

4.它還可引起自身免疫反應和營養物質的吸收及代謝障礙。

5.Hp感染特別是毒力菌株感染可通過引起胃的局部炎症、釋放內毒素入血、誘導炎性因子增多、增加氧自由基生成及與人體形成交叉免疫反應等途徑參與致病。

一、血液系統疾病

1.缺鐵性貧血

目前認為與Hp感染關係最為肯定的是缺鐵性貧血。有作者對嚴重缺鐵性貧血的兒童患者,單純補充鐵劑治療效果欠佳。對其中經胃鏡病理檢查發現Hp感染者進行根除Hp治療。Hp根除後患者的血紅蛋白均有不同程度的提高,貧血症狀有所改善。而對於部分感染Hp的嚴重貧血患者單純進行Hp根除治療而無需補充鐵劑,其效果好於單純補鐵治療。Annibale的統計表明大約18%的難治性貧血與Hp感染相關。

Hp感染相關性胃炎導致缺鐵性貧血的可能機制為HP感染直接導致胃黏膜損傷和失血,進而導致慢性萎縮性胃炎,壁細胞泌酸功能減弱,可降低胃液酸度和維生素C濃度,胃酸和維生素C濃度降低,可影響高鐵還原成亞鐵,腸道對亞鐵的吸收從而減少,另外高鐵可通過Fenton反應(芬頓反應)產生自由基,損傷胃腸黏膜上皮細胞,減少腸道鐵的吸收,最終導致缺鐵性貧血。

感染Hp時,機體其他部位的鐵可能被轉運至胃黏膜,因此鐵被競爭性消耗而影響機體造血。Hp還可能通過影響胃液中VitC的途徑影響鐵在腸道的吸收。同時Hp持續感染,產生炎症介質,形成慢性胃炎、潰瘍,導致消化和吸收不良或慢性失血,最終導致缺鐵性貧血。但是並非所有感染Hp的患者均存在缺鐵性貧血,因此還應針對不同患者具體分析。

2.特發性血小板減少性紫癜(ITP)和過敏性紫癜

HP感染可引起慢性免疫刺激,與血小板某些抗原具有相同或相似的抗原表位,從而誘導機體產生血小板自身抗體,破壞血小板。雖然其作用機制尚未完全闡明,但上述疾病患者如合併Hp感染進行根除治療,對部分患者有效。

3.白血病

白血病病因未明。早期病毒感染作為可能的病因已被反覆提及。在目前尚不能肯定的病因中,有報道認為嬰幼兒時期接觸Hp可能導致兒童或成人階段的白血病發生。但目前尚無證據。

4.巨幼細胞性貧血

HP感染可誘導機體特異性體液和細胞免疫,從而損傷胃黏膜細胞,引起慢性萎縮性胃炎,導致壁細胞受損,胃酸、胃蛋白酶和內因子分泌降低,因此食物中VitB12釋放障礙及其與內因子結合減少,影響VitB12吸收。

二、呼吸系統疾病

  1. 慢性支氣管炎
  2. 早在Hp被發現以前就有流行病學調查顯示消化性潰瘍患者慢性支氣管炎發病率較無潰瘍者高2~3倍。1999年開始,有研究者通過調查發現,與無Hp感染的對照組相比,感染Hp者慢性支氣管炎的發生率明顯增加。

2.支氣管擴張

有研究發現支氣管擴張患者Hp感染率較高,但二者之間究竟是否存在因果 關係目前尚缺乏臨床資料證實。

3. 其他

有報道分別研究了Hp感染與肺結核、支氣管哮喘和肺癌的關係,但目前沒 有一致意見及明確結論。

三、心血管疾病

冠狀動脈粥樣硬化性心臟病(簡稱冠心病,CHD)

早在Hp被發現分離之前,就有學者認為冠心病可能與消化性潰瘍病有一定聯繫。1974年Sternby對歐洲5個城市50,000名40-59歲之間的死者進行屍體解剖後,發現心臟冠狀動脈左主幹阻塞的患者中80%以上有胃或十二指腸潰瘍病史。1994年Mendall首次報道Hp感染可能與冠心病的發生有關,認為Hp感染可導致血清C反應蛋白和纖維蛋白原水平緩慢增高,誘導粥樣硬化斑塊形成,因此兒童時期的Hp感染可能導致成年後的冠心病發生。

雖然有許多爭議,目前大多數研究還是認為Hp感染是缺血性心臟病的獨立危險因子。

HP可以通過以下機制引起冠心病:

①炎症反應,HP感染可引起炎症細胞增多,聚集和激活,這些炎症細胞可分泌TNF-α,IL-1,IL-6等細胞因子,增加冠狀動脈平滑肌損傷過程的應答。

②影響脂質代謝,TNF-α可抑制脂蛋白酶的活性,引起脂代謝紊亂,血漿膽固醇升高,高密度脂蛋白降低,氧自由基濃度升高,促進冠狀動脈粥樣斑塊形成。

③維生素B12和葉酸吸收不良,導致同型半胱氨酸水平升高,高半胱氨酸可以抑制內皮細胞分泌NO,促進血小板聚集和血管收縮,進而導致血栓的形成。

四、皮膚病

據相關文獻,1998年加斯巴里尼醫生就發現,55%慢性頑固性蕁麻疹患者的胃內可查出幽門螺桿菌,經抗菌治療消除幽門螺桿菌後,有81%患者蕁麻疹不再發生。而且,這類病人體內往往存在特異性IgE型抗幽門螺桿菌抗體,可持續釋放抗原,導致人體的肥大細胞和嗜鹼性粒細胞脫顆粒引起組胺釋放。體內外研究也發現,HP可引起人體局部的微血管損傷和功能失調, 這可誘發或加重皮膚水腫或風團的形成。

此外,有研究發現,幽門螺桿菌通過改變胃黏膜的通透性,促進組胺的釋放,引起人體內的免疫功能紊亂,誘發機體體液免疫失去平衡,產生特異性抗幽門螺桿菌IgE。

也有人報道,區域性斑禿病人與健康成人相比,HP感染率明顯升高,還有報道說銀屑病,酒糟鼻也可能與HP感染有一定相關性,久治不愈的皮膚病,予以HP根治後,症狀有可能得到改善。

五、其他消化系統疾病

1.肝臟疾病

原發膽汁性肝硬化以外分泌腺體慢性損傷為特徵,患者常伴有乾燥綜合徵。對肝臟活檢標本進行PCR、原位雜交和DNA測序顯示,與非膽汁性肝硬化和健康對照相比,原發硬化性膽管炎和膽汁性肝硬化患者Hp感染率較高。有人推測除了交叉免疫的因素外,Hp毒力菌株感染還可以釋放毒素入血,通過門脈系統進入肝血竇,導致肝細胞和小膽管的進行性破壞。目前普遍認為,HP感染與肝癌密切相關,但缺乏足夠證據。

2.胰腺及膽系疾病

Hp感染可能通過其後的高胃泌素血癥影響胰腺生理功能。最近有研究證實在慢性胰腺炎患者的膽汁和膽囊組織中有Hp的存在,推測Hp可能是10 %~30 %目前被歸類為特發性胰腺炎的病因之一,但其與胰腺外分泌功能沒有關係。有人發現胰腺癌患者Hp感染率較高,但二者之間是否存在聯繫還不清楚。關於Hp感染與膽石症的關係,目前國內國外有多個報道在患者膽汁中檢測到Hp的抗原或菌體蛋白成分,認為Hp可能參與膽石的形成。

3.消化道MALT淋巴瘤

Hp與胃MALT淋巴瘤的關係已被公認,有報道根除Hp後胃MALT淋巴瘤消退。最近有研究發現胃內Hp感染亦與某些胃外MALT淋巴瘤如唾液腺、小腸和直腸的MALT淋巴瘤有關,而且在根除Hp後,這些部位的腫瘤消散。

六、自身免疫性疾病

1.乾燥綜合徵(Sjögren’s Syndrome)

作為臨床常見的與免疫功能紊亂有關的疾病,乾燥綜合徵表現為外分泌腺體進行性的破壞,患者出現自發的眼乾、口乾等腺體分泌減少症狀。有人發現與其它結締組織病比較,乾燥綜合症的患者具有較高的Hp感染率。其作用機制可能是,Hp感染後引發系統炎性反應,其中菌體熱休克蛋白60可能與人類自身抗原發生交叉免疫反應,導致外分泌腺體中漿細胞和淋巴細胞浸潤而被破壞。但根除治療是否能改善症狀還沒有研究報道。

2.自身免疫性甲狀腺炎與糖尿病

臨床上也觀察到自身免疫性甲狀腺炎患者Hp血清學陽性率高於對照,並以毒力菌株為主,患者血清中抗微粒體抗體水平與抗HpIgG水平呈正相關。胰島素依賴型糖尿病(IDDM)患者血清Hp感染率較高,感染Hp的IDDM患者血清中壁細胞抗體和胰島細胞抗體水平也較高;隨病程延長,血清抗Hp抗體與胰島細胞抗體水平均對應下降。另外亦有報道Hp感染與膜性腎病及餐後低血糖等有關。

Hp相關的免疫性疾病致病機制尚不清楚,在有免疫性疾病傾向的個體中,Hp感染可能作為誘因或加重因素參與其中。

七、口腔疾病

有研究者通過32例慢性牙周炎患者口腔不同部位幽門螺桿菌檢測發現,口腔牙菌斑、唾液、舌背黏膜、頰黏膜和黏膜等部位存在著幽門螺桿菌,且以牙菌斑中居多。研究發現,HP感染可能與牙周炎、口腔黏膜扁平苔蘚、複發性口腔潰瘍、齲病、口腔癌和口臭相關,根治HP後,病程縮短、復發週期延長、自覺症狀減輕。

本號文章大部分轉載,如果侵權請及時聯繫我們,我們會及時刪除,文章僅代表作者觀點,不代表本號觀點,內容讀者僅供參考,所涉及到各類藥方、驗方等僅供參考學習,不能作為處方,請勿盲目試用,本平臺不承擔由此產生的任何責任!讀者有問題請諮詢專家,歡迎關注、點贊、轉發、收藏支持我們,也歡迎評論區吐槽鞭策我們!

也歡迎各位醫師、營養師投稿、合作,推薦好文,更好的服務各位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