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被打,要不要打回去,專家是這麼說的,確實值得很多父母借鑑

幼兒園 早期教育 教育 兒科醫生鮑秀蘭 2018-12-06

我們都知道隨著孩子年齡的增長,離開了父母的百般疼愛呵護踏上幼兒園的小社會之後,難免會和其他的小朋友因為一些事情產生一些摩擦,而這時候,可能孩子就存在動手打人的行為,如果另一個孩子還手的話,那麼就會引來其他的孩子圍觀,有時候還會惹惱老師,所以其實對於孩子打人這種行為,父母還是應該多加引起重視留意,如果過度的放縱孩子,那麼對於孩子的成長是十分不利的。當然也有些家長比較糾結,自己的孩子如果別其他的孩子打了,要不要還手打回去,還是保持忍耐,也是讓父母們傷透腦筋的一個問題。敏敏家的大寶特別的調皮,前不久和小區的小夥伴玩耍的時候,因為小夥伴不小心把大寶的玩具弄壞了,結果大寶當時特別的生氣,就伸手推了對方一把,正好這個舉動被大寶小夥伴的媽媽看在眼裡,趕緊跑過來,檢查了孩子有沒有受傷,並且告訴孩子,以後出現這種情況,一定要打回去,否則可就變成了軟柿子,以後同學們都會欺負你。當時大寶就站在旁邊,哭著跑回家告訴敏敏之後,敏敏特別的不滿,並告訴大寶以後再有類似的事情,一定要告訴大人,結果當天晚上大寶就被嚇得失眠尿床了,其實對於這件事情,研究孩子心理行為學的專家說,如果是孩子之間發生的這些衝突,就應該直接“打回去”。

孩子被打,要不要打回去,專家是這麼說的,確實值得很多父母借鑑

其實這樣的做法也不是沒有道理的,雖然以暴制暴並不是解決問題最好的方式,但是有時候我們也不能否認,每個人天生都是有攻擊性的,對於小孩子而言也是同樣的,如果孩子的需求沒有得到滿足或是和其他的孩子之間發生了衝突矛盾,那麼自然很容易動手打人,如果這時候家長沒有能好好的管教孩子的這種行為,很容易讓孩子逐漸養成以暴力行為解決問題的習慣,那麼這對於孩子的成長是非常不利的。

孩子被打,要不要打回去,專家是這麼說的,確實值得很多父母借鑑

相對的,也有很多父母可能由於自身的性格,會告誡孩子,吃虧是福,有必要的時候,還是要多忍讓,但是這樣的結果就會直接導致孩子缺乏自我保護和反擊的能力,那麼更談不上是一個勇敢的孩子了,而且孩子的身上也會被印下好欺負的痕跡,同時這樣也容易讓孩子的心理產生陰影,所以說如果一個孩子經常欺負其他的孩子,那麼家長再一味縱容的話,讓孩子得不到實質性的一些教訓,以後會更難更改過來,所以這也就是為什麼學校裡經常會有校園欺凌事件。

孩子被打,要不要打回去,專家是這麼說的,確實值得很多父母借鑑

所以說,對於孩子打人的這種行為,家長們一定要將孩子向正確的方面引導,要教育孩子有明辨是非的能力,不要欺負別的孩子,但是同時也要讓孩子學會自我保護大的能力,平時也要讓孩子多鍛鍊,等到孩子有能力了,能夠很好的自我保護自己了,那麼別的孩子自然也會收斂一些。作為家長的可要知道,不欺負他人是一種教養,但是同時教會孩子自我保護也是非常重要的,而這些都是在孩子成長過程之中必備的,當然也會是孩子一生之後最寶貴的財富,所以家長們可一定要重視起來。

那麼你家的孩子在成長的過程中,有過打人的這種經歷嗎?你又是如何做的呢?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