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精英教育圖鑑

中國精英教育圖鑑

北京中關村周圍彙集了各種實力雄厚的小學 圖 | 東方IC



4平方米有多大?

它相當於一張大號雙人床的面積,勉強能夠容下4個並排躺著的成年人。

在100多平方米的大房子裡,它差不多是一間廁所。

在一幢別墅裡,4平方米也就用來安置一個大浴缸。

但有時,4平方米也可以承載一個完整的家,住進一家三口,甚至一家四口。


中國精英教育圖鑑

北京胡同


這樣的房子就藏在北京東城區東四環附近的衚衕裡。

成捆電線從人們的頭頂架過,破敗的門窗和外牆,沒有電梯,總價卻高達100多萬。

家長們擠破頭去買,僅僅為了史家小學的一個學位。


中國精英教育圖鑑

直通清北的史家小學


比這更悲慘的是,在北京,有的學校不是有錢就可以進去的。

作為政商名流後代的直屬小學,如果沒內部關係的話,就算你砸鍋賣鐵買到附近的學區房,最後也可能被調劑走。

同樣傳奇的還有北京四中,最負盛名的官二代學霸集中營,現在也開設了國際班和留學預備班。

出身於高知分子家庭的高曉鬆也曾就讀於北京四中,碩士在他們家基本就等於文盲。


中國精英教育圖鑑

北京有兩種中學,北京四中和其他中學


舊錢(傳統權貴)家庭的孩子,從不考慮學位房,他們從出生開始就坐上了“頂級教育資源”的直升機,畢業之後條條大路通羅馬。

新錢(新晉富豪)家庭則拼家產,直接把孩子送到最好的私立學校,接受西方精英教育,目標直指清北或藤校。

中國精英教育圖鑑

杭州某學校外,大批家長在等待考試結束 圖 | 東方IC


某種程度上來說,這些出身中上流階級的孩子,獲得頂級教育資源,人生的“正軌”就是考入頂級大學,成為新一代社會領袖。

而普通工薪家庭,只有讓孩子就近入讀普通公立學校,或砸錢進爛私校,至於下一代的未來會怎樣,聽天由命。

現實就是這麼殘酷:

你的孩子,在接受義務教育之前,就已經被分級了。


贏在起跑線

擠破頭也要去私立學校

為什麼家長擠破頭也要送孩子去私立學校?

先來看一個現象。

去年全國中小學課外輔導的收入8000億,趕上了一個大省的財政收入,僅北上廣深就佔了半壁江山。

家長送孩子上輔導班已經瘋狂到了什麼程度?

四五年級需要的奧數成績,孩子們要在幼兒園大班時報學而思的奧數班開始訓練,因為一票難求,需要全家上陣去搶名額。


中國精英教育圖鑑

家長通宵排隊報名幼兒園


奧數班裡,孩子們一坐兩小時,根本聽不懂老師在講什麼,需要坐在身後的父母奮筆疾書、回家再給孩子講一遍。

在課堂上表現好的孩子,不是天才,往往是因為已經刷了二遍課。

在家長群裡,每天都有人刷“攻略”,一個成功進入名牌小學的媽媽還在反思:

幼兒園時候再多上兩個英語班就好了,把英語夯實,小學就可以專攻奧數了。


中國精英教育圖鑑

不少出國留學機構專設留學培訓班 圖 | 東方IC


我們都知道奧數在生活中沒有用,為什麼還壓榨孩子去學?

答案很簡單,因為這是進私立學校的敲門磚。

進私立學校分兩步:簡歷關和麵試關。

簡歷關要看家長背景、也要看孩子各種證書;

面試關看英語、數學、看圖說話各種能力,其中比較關鍵的就是數學能力,因為大家都認為數學最能代表智商。

獲得這塊敲門磚,就是家長們拼命給孩子報各種班的原因。


中國精英教育圖鑑


在小城長大的孩子,從沒覺得上幼兒園、小學還要費勁。

但大城市優質資源集中,進了好幼兒園才能進好小學,進好小學才能進好初中,進而到好高中、好大學。

學渣逆襲的事情,現在基本不存在了,因為學習潛力在小學就被充分挖掘了。

好多人會說,小時候沒心沒肺地玩,到了中學再努力考個好大學,對不起,這在一線城市不會發生。

絕大多數中產家長們不願意把孩子送進“菜場小學、菜場中學”,和農民工子女上同一所學校。

在上海,最厲害的高中被歸類為“四大名校”、“八大金剛”

排名最靠前的上海中學,一本升學率是100%。

大部分孩子在小學、初中階段痛苦過了,進了好高中,基本就是躺著進好大學。


中國精英教育圖鑑

上海中學

那麼,能考入“四大”、“八大”的初中是哪些呢?

有人做了統計,按照這些學校的入學人數,排名前十的學校已經有9所是私立學校了。

也就是說,上海的好初中,已經是私立的天下。

上海大約有110 所認證的國際學校,還有4.1萬名學生就讀於“中國人辦的私立學校”。

平均一年學費大約12萬元,絕大多數是同時提供中外課程的國際雙語學校。


中國精英教育圖鑑

2018年北京市小學生排球比賽


而在北京,海淀區的小學生,好多5歲還沒上學就提前學習了。

競爭在三年級達到白熱化,苗子在四五年級就被掐走,這些優秀的孩子在10歲或者11歲就預定了未來的名校入場券。

他們大多會參加競賽,競賽課外輔導的費用是每個月4-6萬元。

用家長的話說,“好學校好成績,那都是拿錢墊出來的。”

一般家庭一個月花好幾萬真花不起,從高一開始學,一直學到高三,單科就得準備100萬以上的現金。

一個北京網友在微博上說,他是最最普通家庭的孩子,但從初一到高三,花的補課錢也要幾十萬。

前段時間北大附中改民辦,一年光學費6萬,但幾乎沒有人聲討學費太高。

這大概就是以後的趨勢,北京的好初中都將慢慢私立化。


中國精英教育圖鑑

北大附中


有些地方可以花100%的時間在刷題上,但是京滬的孩子還要分精力在拓展上,高考滿分660分,很多軟實力在成績之外。

和村裡二狗、翠花比成績,還是和全國精英的後代比綜合實力,難度係數是不一樣的。

這種教育的未來是什麼?也許可以參考美國教育。

美國教育是有明顯階層區分的,也與他們的社區房價有關,各階層的教學方法和培養目標完全不同。

普通工人階級的學校,強調遵守規章流程,死記硬背,強調課本的權威性。

而中產和精英家庭的教育,強調一些創造性和獨立性。


中國精英教育圖鑑

某中學國際部學生在畫上海老建築 圖 | 東方IC


“寒門出貴子”越來越難。

因為“寒門”都在讀普通中小學,還在減負,也學不到更多的東西,而私立的孩子們已經跟國際接軌了。

父母沒錢還想逼孩子上名校,以後在一線城市都會很困難。

而真正精英家庭的孩子,都是衝著“藤校”去的。

精英家庭的“爬藤”之路

錢和資源墊出來的

中國大陸已經成了美國高校國際生的第一大來源地,背後都是支付得起百萬元級別大學教育費用的家庭。

每年4月,當幾百萬名高考生開始衝刺時,幾萬封開頭寫著“Congratulations!”的通知書正從地球的另一面飛來。


中國精英教育圖鑑

哈佛大學(常春藤盟校)


精英家庭的孩子從小讀私立國際學校,大多是準備留學的。

馬化騰和馬雲靠購買幾百萬債券,紛紛把孩子送到香港的漢基學校就讀。

沙溢、李湘、黃磊、陸毅、王菲等明星的孩子讀的也是私立國際學校,僅一年的學費動輒15-30萬。

這些不到10歲的孩子,說著一口流利的英語,會打高爾夫、馬球、網球……

每年去美國參加夏令營,一次就是幾萬元的費用。

即使是可負擔性較高的普通國際學校,按最保守的一年學費10萬元上下,從高一開始進行留學規劃來計算,一個國際學校學生唸完國外本科也需要超過200萬元了。

普通家庭覺得這是天價,但是這點教育經費,對精英家庭來說,根本不算什麼。

你想想,現在一線城市的孩子,有多少是全國高考精英的後代?

當年通過hard模式考進名牌大學的父母,會放養自己的孩子?

中國精英教育圖鑑


在電影「死亡詩社」裡,主人公佩裡進入嚴苛的私立學校,父親早就為他鋪好了光明的前景:

“來這裡上學以後可以考進名校的醫學院,然後你就可以當一個醫生,那時候你的生活會相當的好,你那時候想做什麼我都不攔著你,在那之前,先把我精心設計的路走完”

事實上,那時候只要在這些私立高中取得一席之地,無論成績是A還是C,最後幾乎都能進入頂尖大學。

但是現在,頂尖大學為了適應社會需要,紛紛調整了原來的錄取標準。為了選拔出引領技術革命的人才,把學習成績列為更為重要的入學指標。

進入高等學府再也沒有以前那麼容易了。

尤其是劍指“藤校”的中國學生,有錢是基礎,其次也得學習好。


中國精英教育圖鑑

賓夕法尼亞大學(常春藤盟校) 圖 | 東方IC


SAT考試滿分1600,成功進入哈佛、耶魯、普林斯頓、麻省理工等頂級高校的學生,平均分都超過了1500。

這個只有前1%的考生能達到的標準,是申請美國“常春藤盟校”乃至前20名大學和頂尖文理學院的“標配”。

此外,國際學生還要考到託福110以上,這是隻有4%高中考生能達到的成績。

過了這條線,才有資格來參與“爬藤”遊戲。

一份標準的藤校申請成績單,要包括接近滿分的SAT學科考試(物理、化學、歷史等學科選擇兩門)、優秀的高中成績單,以及“AP成績”,即學有餘力的高中學生可以參加的大學預科課程。

如果還能精通一門第二外語,或是給自己包裝一個完美的背景形象,就更加理想了。

如果不能“花錢買文憑”,那麼就“花錢買輔導”。

精英家庭給子女從小提供最好的教育資源,從而讓孩子的各項成績達到“藤校”錄取標準。


中國精英教育圖鑑

以前大家覺得:

只會學習的人才是鄙視鏈的底端,真正酷的人,誰會在意考了幾分?

但沒幾個人會注意到,比你有錢的人正在比你更努力地學習。

又一次圈層分級已經悄悄完成了,並且在進一步固化。

新一輪圈層分級

正在悄悄形成

教育平等的時代早就過去了,下一代的孩子交朋友大概只會是同一階層的人,因為家長已經通過擇校“淨化”了他的交友環境。

無數中國家長的努力,反而在促進這種固化的形成,大陸城市正在向香港無限靠近。


中國精英教育圖鑑

香港某私立國際小學


後代能在香港就讀國際學校的,非富即貴。比如:

李嘉誠的長孫和劉鑾雄的孫女在漢基國際學校;

董建華的三個孫女和李澤楷的兒子在弘立書院;

趙薇的女兒在耀中國際學校;

張學友的女兒在哈羅國際學校;

楊千嬅的兒子在英基白普理小學;

伏明霞、張柏芝、蔡少芬的子女都在基督教國際學校

……

李兆基更是直接向哈羅香港國際學校捐助了一大筆款項,為李家2010年出生的三胞胎長孫預留學位。

要想進入香港這些知名的國際學校,還要買天價債券,而且不保證100%入學,只是在同等條件下享有優先錄取機會。


中國精英教育圖鑑

香港弘立書院


目前香港最貴的國際學校債券是弘立書院,本金券面值600萬港幣,只能轉讓不能退款,在大陸市場一度被炒到1000萬港幣。

這注定只能是少數人的遊戲,絕大部分香港人基本不會做逾越階層的事情,因為沒有能力,也沒有希望。

但是在內地大城市裡,新中產依然在試圖使自己不掉隊的同時,擠入一個新的階層。

前幾天,一個朋友跟著去參觀一個國際學校的新生面試,回來之後她說:

“別的小孩光簡歷就有這麼厚”(她用拇指和食指比出了大概十幾頁紙的厚度)

本來抱著 “小學之前快樂成長” 態度的她,立刻給女兒報了幾個補習班,“趕在明年也有點內容去寫簡歷”。


中國精英教育圖鑑

哈羅香港國際學校


上國際學校的姿勢不同,得到的體驗也不同。

一個靠家裡關係打條子進了著名國際學校的網友發帖抱怨:

雖然兩夫妻合力能夠承擔兒子的學費,但一到家長會和學校活動,看著門口成排的豪車,總怕孩子心裡會自卑,想著是不是以後應該租個車去

一個自稱是 “工薪父母” 的網友從去年3月份起,為高一的兒子記錄申請美國本科的過程。

在他羅列出來的將要支出的項目中,包括了:

SAT培訓費48000,高中學費45000 x 5;

兩次美國旅行和夏令營13000;

以及出國考SAT費用30000等,總共473000多元。

“今後再負擔美國本科 4 年…差不多還要準備150 萬…賣一套房子吧。”


這種 “砸鍋賣鐵” 的尷尬,被隱藏在光鮮的表面之下。

從跟帖的情況看,這麼做的家庭不在少數。


中國精英教育圖鑑


身邊朋友反映,連三線城市的私立學校也越來越搶手了。

進門費就得五萬,而且一年的生活費1萬,這對於一個普通的工薪家庭來說,太難了。

讀了私立學校就能成為精英嗎?不一定。

那為什麼都去讀?因為焦慮。

精英家庭的孩子讀貴族私立學校,從不考慮經濟狀況和未來,因為他們只需要順利完成學業,畢業之後條條大路通羅馬。

而那些中下階層的家庭,費盡心思,但是開錯了門,最後可能無路可走。

這也是為什麼很多普通家庭的孩子,出國留學後,在國外找不到工作,回國後又不適應,工資還不如一個應屆畢業生的原因。


中國精英教育圖鑑

斯坦福大學(硅谷的搖籃)


有的孩子甚至私立國際學校讀到一半,因為家裡無力負擔,只能放棄。

大部分中產家庭焦慮結出的果,還是得自己消化。

最終只會有一小撮人,拿著最好的資源,讀最好的學校,主導著上層社會和精英階層。

在中國家長的努力下,這個趨勢會越來越明顯。


你選擇公立學校還是私立學校?

你會讓孩子出國留學嗎?

歡迎在評論區留言~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