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末民初老照片:德國外交官拍攝的涼山彝區(圖片)'

"


"


清末民初老照片:德國外交官拍攝的涼山彝區(圖片)


1910年,四川小相嶺北側的士兵。這組老照片拍攝於1910年-1917年,也就是清末民初的那一段時間,拍攝者是德國外交官弗瑞茲·魏司(FritzWeiss)。魏司先後擔任德國駐重慶、成都、昆明總領館總領事。

"


清末民初老照片:德國外交官拍攝的涼山彝區(圖片)


1910年,四川小相嶺北側的士兵。這組老照片拍攝於1910年-1917年,也就是清末民初的那一段時間,拍攝者是德國外交官弗瑞茲·魏司(FritzWeiss)。魏司先後擔任德國駐重慶、成都、昆明總領館總領事。

清末民初老照片:德國外交官拍攝的涼山彝區(圖片)

1910年,四川某地的街景。1910年,魏司攜妻子海德維希(HedwigWeiss)來到中國西南地區任職。小編猜測他根本沒有安心工作,因為他很多時間都在今天的四川省、重慶市和雲南省等地遊歷並拍照。

"


清末民初老照片:德國外交官拍攝的涼山彝區(圖片)


1910年,四川小相嶺北側的士兵。這組老照片拍攝於1910年-1917年,也就是清末民初的那一段時間,拍攝者是德國外交官弗瑞茲·魏司(FritzWeiss)。魏司先後擔任德國駐重慶、成都、昆明總領館總領事。

清末民初老照片:德國外交官拍攝的涼山彝區(圖片)

1910年,四川某地的街景。1910年,魏司攜妻子海德維希(HedwigWeiss)來到中國西南地區任職。小編猜測他根本沒有安心工作,因為他很多時間都在今天的四川省、重慶市和雲南省等地遊歷並拍照。

清末民初老照片:德國外交官拍攝的涼山彝區(圖片)

1913年,涼山一個彝族家庭。一百多年前,中國正處於劇烈的社會變革之中,西南地區更是動盪不安。魏司用鏡頭記錄了當地的珍貴歷史畫面,從中可以瞭解到近代西南地區,特別是偏遠的少數民族地區,社會生活的方方面面。

"


清末民初老照片:德國外交官拍攝的涼山彝區(圖片)


1910年,四川小相嶺北側的士兵。這組老照片拍攝於1910年-1917年,也就是清末民初的那一段時間,拍攝者是德國外交官弗瑞茲·魏司(FritzWeiss)。魏司先後擔任德國駐重慶、成都、昆明總領館總領事。

清末民初老照片:德國外交官拍攝的涼山彝區(圖片)

1910年,四川某地的街景。1910年,魏司攜妻子海德維希(HedwigWeiss)來到中國西南地區任職。小編猜測他根本沒有安心工作,因為他很多時間都在今天的四川省、重慶市和雲南省等地遊歷並拍照。

清末民初老照片:德國外交官拍攝的涼山彝區(圖片)

1913年,涼山一個彝族家庭。一百多年前,中國正處於劇烈的社會變革之中,西南地區更是動盪不安。魏司用鏡頭記錄了當地的珍貴歷史畫面,從中可以瞭解到近代西南地區,特別是偏遠的少數民族地區,社會生活的方方面面。

清末民初老照片:德國外交官拍攝的涼山彝區(圖片)

四川境內一個被捕的彝族男子。魏司廣泛接觸西南各色人等,與紳士、土司、縴夫、村民、士兵、囚犯等打交道。他還深入走訪涼山彝區,瞭解他們的生活、習俗,同當地彝族同胞建立了深厚的友誼。他在此拍攝的照片為全面研究涼山彝區百年前社會生活提供了影像參考。

"


清末民初老照片:德國外交官拍攝的涼山彝區(圖片)


1910年,四川小相嶺北側的士兵。這組老照片拍攝於1910年-1917年,也就是清末民初的那一段時間,拍攝者是德國外交官弗瑞茲·魏司(FritzWeiss)。魏司先後擔任德國駐重慶、成都、昆明總領館總領事。

清末民初老照片:德國外交官拍攝的涼山彝區(圖片)

1910年,四川某地的街景。1910年,魏司攜妻子海德維希(HedwigWeiss)來到中國西南地區任職。小編猜測他根本沒有安心工作,因為他很多時間都在今天的四川省、重慶市和雲南省等地遊歷並拍照。

清末民初老照片:德國外交官拍攝的涼山彝區(圖片)

1913年,涼山一個彝族家庭。一百多年前,中國正處於劇烈的社會變革之中,西南地區更是動盪不安。魏司用鏡頭記錄了當地的珍貴歷史畫面,從中可以瞭解到近代西南地區,特別是偏遠的少數民族地區,社會生活的方方面面。

清末民初老照片:德國外交官拍攝的涼山彝區(圖片)

四川境內一個被捕的彝族男子。魏司廣泛接觸西南各色人等,與紳士、土司、縴夫、村民、士兵、囚犯等打交道。他還深入走訪涼山彝區,瞭解他們的生活、習俗,同當地彝族同胞建立了深厚的友誼。他在此拍攝的照片為全面研究涼山彝區百年前社會生活提供了影像參考。

清末民初老照片:德國外交官拍攝的涼山彝區(圖片)

1913年,一戶典型的彝族人家。每個人都身穿彝族一種獨特的服裝——斗篷,當地人叫“查爾瓦”。查爾瓦用羊毛編織而成,長至膝蓋之下,下端飾有長穗流蘇,白天披在身上擋風禦寒,夜晚則當被褥。

"


清末民初老照片:德國外交官拍攝的涼山彝區(圖片)


1910年,四川小相嶺北側的士兵。這組老照片拍攝於1910年-1917年,也就是清末民初的那一段時間,拍攝者是德國外交官弗瑞茲·魏司(FritzWeiss)。魏司先後擔任德國駐重慶、成都、昆明總領館總領事。

清末民初老照片:德國外交官拍攝的涼山彝區(圖片)

1910年,四川某地的街景。1910年,魏司攜妻子海德維希(HedwigWeiss)來到中國西南地區任職。小編猜測他根本沒有安心工作,因為他很多時間都在今天的四川省、重慶市和雲南省等地遊歷並拍照。

清末民初老照片:德國外交官拍攝的涼山彝區(圖片)

1913年,涼山一個彝族家庭。一百多年前,中國正處於劇烈的社會變革之中,西南地區更是動盪不安。魏司用鏡頭記錄了當地的珍貴歷史畫面,從中可以瞭解到近代西南地區,特別是偏遠的少數民族地區,社會生活的方方面面。

清末民初老照片:德國外交官拍攝的涼山彝區(圖片)

四川境內一個被捕的彝族男子。魏司廣泛接觸西南各色人等,與紳士、土司、縴夫、村民、士兵、囚犯等打交道。他還深入走訪涼山彝區,瞭解他們的生活、習俗,同當地彝族同胞建立了深厚的友誼。他在此拍攝的照片為全面研究涼山彝區百年前社會生活提供了影像參考。

清末民初老照片:德國外交官拍攝的涼山彝區(圖片)

1913年,一戶典型的彝族人家。每個人都身穿彝族一種獨特的服裝——斗篷,當地人叫“查爾瓦”。查爾瓦用羊毛編織而成,長至膝蓋之下,下端飾有長穗流蘇,白天披在身上擋風禦寒,夜晚則當被褥。

清末民初老照片:德國外交官拍攝的涼山彝區(圖片)

1913年,海德維希與彝族婦女合影。魏司這樣描寫在涼山見到彝族人的情景:“居民注意到我們的到來,但是待在屋前,沒有好奇地跑到我們這兒來。不遠處五六個人聚在一起,都蹲在那裡,他們好像不願意站立。你跟他們說話的時候,似乎在向他們下命令,你只能看到他們的頭和圍在身上的斗篷。他們甚至常常把臉藏在這件心愛的斗篷裡。”

"


清末民初老照片:德國外交官拍攝的涼山彝區(圖片)


1910年,四川小相嶺北側的士兵。這組老照片拍攝於1910年-1917年,也就是清末民初的那一段時間,拍攝者是德國外交官弗瑞茲·魏司(FritzWeiss)。魏司先後擔任德國駐重慶、成都、昆明總領館總領事。

清末民初老照片:德國外交官拍攝的涼山彝區(圖片)

1910年,四川某地的街景。1910年,魏司攜妻子海德維希(HedwigWeiss)來到中國西南地區任職。小編猜測他根本沒有安心工作,因為他很多時間都在今天的四川省、重慶市和雲南省等地遊歷並拍照。

清末民初老照片:德國外交官拍攝的涼山彝區(圖片)

1913年,涼山一個彝族家庭。一百多年前,中國正處於劇烈的社會變革之中,西南地區更是動盪不安。魏司用鏡頭記錄了當地的珍貴歷史畫面,從中可以瞭解到近代西南地區,特別是偏遠的少數民族地區,社會生活的方方面面。

清末民初老照片:德國外交官拍攝的涼山彝區(圖片)

四川境內一個被捕的彝族男子。魏司廣泛接觸西南各色人等,與紳士、土司、縴夫、村民、士兵、囚犯等打交道。他還深入走訪涼山彝區,瞭解他們的生活、習俗,同當地彝族同胞建立了深厚的友誼。他在此拍攝的照片為全面研究涼山彝區百年前社會生活提供了影像參考。

清末民初老照片:德國外交官拍攝的涼山彝區(圖片)

1913年,一戶典型的彝族人家。每個人都身穿彝族一種獨特的服裝——斗篷,當地人叫“查爾瓦”。查爾瓦用羊毛編織而成,長至膝蓋之下,下端飾有長穗流蘇,白天披在身上擋風禦寒,夜晚則當被褥。

清末民初老照片:德國外交官拍攝的涼山彝區(圖片)

1913年,海德維希與彝族婦女合影。魏司這樣描寫在涼山見到彝族人的情景:“居民注意到我們的到來,但是待在屋前,沒有好奇地跑到我們這兒來。不遠處五六個人聚在一起,都蹲在那裡,他們好像不願意站立。你跟他們說話的時候,似乎在向他們下命令,你只能看到他們的頭和圍在身上的斗篷。他們甚至常常把臉藏在這件心愛的斗篷裡。”

清末民初老照片:德國外交官拍攝的涼山彝區(圖片)

一座金礦礦井的入口。魏司發現,涼山彝區有土司、有貴族、有奴隸。土司是世襲的,擁有土地和奴隸,傳位給最勇敢和最強壯的兒子。貴族只控制村莊。奴隸主要是戰俘的後代,不是純正的彝族血統。貴族與奴隸的生活方式幾乎沒有什麼不同,但存在著巨大的社會鴻溝。

"


清末民初老照片:德國外交官拍攝的涼山彝區(圖片)


1910年,四川小相嶺北側的士兵。這組老照片拍攝於1910年-1917年,也就是清末民初的那一段時間,拍攝者是德國外交官弗瑞茲·魏司(FritzWeiss)。魏司先後擔任德國駐重慶、成都、昆明總領館總領事。

清末民初老照片:德國外交官拍攝的涼山彝區(圖片)

1910年,四川某地的街景。1910年,魏司攜妻子海德維希(HedwigWeiss)來到中國西南地區任職。小編猜測他根本沒有安心工作,因為他很多時間都在今天的四川省、重慶市和雲南省等地遊歷並拍照。

清末民初老照片:德國外交官拍攝的涼山彝區(圖片)

1913年,涼山一個彝族家庭。一百多年前,中國正處於劇烈的社會變革之中,西南地區更是動盪不安。魏司用鏡頭記錄了當地的珍貴歷史畫面,從中可以瞭解到近代西南地區,特別是偏遠的少數民族地區,社會生活的方方面面。

清末民初老照片:德國外交官拍攝的涼山彝區(圖片)

四川境內一個被捕的彝族男子。魏司廣泛接觸西南各色人等,與紳士、土司、縴夫、村民、士兵、囚犯等打交道。他還深入走訪涼山彝區,瞭解他們的生活、習俗,同當地彝族同胞建立了深厚的友誼。他在此拍攝的照片為全面研究涼山彝區百年前社會生活提供了影像參考。

清末民初老照片:德國外交官拍攝的涼山彝區(圖片)

1913年,一戶典型的彝族人家。每個人都身穿彝族一種獨特的服裝——斗篷,當地人叫“查爾瓦”。查爾瓦用羊毛編織而成,長至膝蓋之下,下端飾有長穗流蘇,白天披在身上擋風禦寒,夜晚則當被褥。

清末民初老照片:德國外交官拍攝的涼山彝區(圖片)

1913年,海德維希與彝族婦女合影。魏司這樣描寫在涼山見到彝族人的情景:“居民注意到我們的到來,但是待在屋前,沒有好奇地跑到我們這兒來。不遠處五六個人聚在一起,都蹲在那裡,他們好像不願意站立。你跟他們說話的時候,似乎在向他們下命令,你只能看到他們的頭和圍在身上的斗篷。他們甚至常常把臉藏在這件心愛的斗篷裡。”

清末民初老照片:德國外交官拍攝的涼山彝區(圖片)

一座金礦礦井的入口。魏司發現,涼山彝區有土司、有貴族、有奴隸。土司是世襲的,擁有土地和奴隸,傳位給最勇敢和最強壯的兒子。貴族只控制村莊。奴隸主要是戰俘的後代,不是純正的彝族血統。貴族與奴隸的生活方式幾乎沒有什麼不同,但存在著巨大的社會鴻溝。

清末民初老照片:德國外交官拍攝的涼山彝區(圖片)

這一群美麗的女子,分別是土司的妻子、女兒、兒媳和侄女。土司的妻子容貌非常優雅,打扮得一絲不苟。女兒們非常漂亮,有著棕色的皮膚、玫瑰色的嘴脣和臉頰,大而活潑的眼睛。她們穿著斗篷,有些是深藍色的,有些是灰白色的。她們都使用菸斗,長度接近1米。

"


清末民初老照片:德國外交官拍攝的涼山彝區(圖片)


1910年,四川小相嶺北側的士兵。這組老照片拍攝於1910年-1917年,也就是清末民初的那一段時間,拍攝者是德國外交官弗瑞茲·魏司(FritzWeiss)。魏司先後擔任德國駐重慶、成都、昆明總領館總領事。

清末民初老照片:德國外交官拍攝的涼山彝區(圖片)

1910年,四川某地的街景。1910年,魏司攜妻子海德維希(HedwigWeiss)來到中國西南地區任職。小編猜測他根本沒有安心工作,因為他很多時間都在今天的四川省、重慶市和雲南省等地遊歷並拍照。

清末民初老照片:德國外交官拍攝的涼山彝區(圖片)

1913年,涼山一個彝族家庭。一百多年前,中國正處於劇烈的社會變革之中,西南地區更是動盪不安。魏司用鏡頭記錄了當地的珍貴歷史畫面,從中可以瞭解到近代西南地區,特別是偏遠的少數民族地區,社會生活的方方面面。

清末民初老照片:德國外交官拍攝的涼山彝區(圖片)

四川境內一個被捕的彝族男子。魏司廣泛接觸西南各色人等,與紳士、土司、縴夫、村民、士兵、囚犯等打交道。他還深入走訪涼山彝區,瞭解他們的生活、習俗,同當地彝族同胞建立了深厚的友誼。他在此拍攝的照片為全面研究涼山彝區百年前社會生活提供了影像參考。

清末民初老照片:德國外交官拍攝的涼山彝區(圖片)

1913年,一戶典型的彝族人家。每個人都身穿彝族一種獨特的服裝——斗篷,當地人叫“查爾瓦”。查爾瓦用羊毛編織而成,長至膝蓋之下,下端飾有長穗流蘇,白天披在身上擋風禦寒,夜晚則當被褥。

清末民初老照片:德國外交官拍攝的涼山彝區(圖片)

1913年,海德維希與彝族婦女合影。魏司這樣描寫在涼山見到彝族人的情景:“居民注意到我們的到來,但是待在屋前,沒有好奇地跑到我們這兒來。不遠處五六個人聚在一起,都蹲在那裡,他們好像不願意站立。你跟他們說話的時候,似乎在向他們下命令,你只能看到他們的頭和圍在身上的斗篷。他們甚至常常把臉藏在這件心愛的斗篷裡。”

清末民初老照片:德國外交官拍攝的涼山彝區(圖片)

一座金礦礦井的入口。魏司發現,涼山彝區有土司、有貴族、有奴隸。土司是世襲的,擁有土地和奴隸,傳位給最勇敢和最強壯的兒子。貴族只控制村莊。奴隸主要是戰俘的後代,不是純正的彝族血統。貴族與奴隸的生活方式幾乎沒有什麼不同,但存在著巨大的社會鴻溝。

清末民初老照片:德國外交官拍攝的涼山彝區(圖片)

這一群美麗的女子,分別是土司的妻子、女兒、兒媳和侄女。土司的妻子容貌非常優雅,打扮得一絲不苟。女兒們非常漂亮,有著棕色的皮膚、玫瑰色的嘴脣和臉頰,大而活潑的眼睛。她們穿著斗篷,有些是深藍色的,有些是灰白色的。她們都使用菸斗,長度接近1米。

清末民初老照片:德國外交官拍攝的涼山彝區(圖片)

1913年,涼山彝族婦女。這位已婚的女人戴著黑色風帽,又高又瘦,有著美麗勻稱的容貌。從遠處看,她給人的印象是一位衣著優雅的歐洲婦女,脖子上戴著金銀項圈,長長的斗篷遮住了她的赤腳。

"


清末民初老照片:德國外交官拍攝的涼山彝區(圖片)


1910年,四川小相嶺北側的士兵。這組老照片拍攝於1910年-1917年,也就是清末民初的那一段時間,拍攝者是德國外交官弗瑞茲·魏司(FritzWeiss)。魏司先後擔任德國駐重慶、成都、昆明總領館總領事。

清末民初老照片:德國外交官拍攝的涼山彝區(圖片)

1910年,四川某地的街景。1910年,魏司攜妻子海德維希(HedwigWeiss)來到中國西南地區任職。小編猜測他根本沒有安心工作,因為他很多時間都在今天的四川省、重慶市和雲南省等地遊歷並拍照。

清末民初老照片:德國外交官拍攝的涼山彝區(圖片)

1913年,涼山一個彝族家庭。一百多年前,中國正處於劇烈的社會變革之中,西南地區更是動盪不安。魏司用鏡頭記錄了當地的珍貴歷史畫面,從中可以瞭解到近代西南地區,特別是偏遠的少數民族地區,社會生活的方方面面。

清末民初老照片:德國外交官拍攝的涼山彝區(圖片)

四川境內一個被捕的彝族男子。魏司廣泛接觸西南各色人等,與紳士、土司、縴夫、村民、士兵、囚犯等打交道。他還深入走訪涼山彝區,瞭解他們的生活、習俗,同當地彝族同胞建立了深厚的友誼。他在此拍攝的照片為全面研究涼山彝區百年前社會生活提供了影像參考。

清末民初老照片:德國外交官拍攝的涼山彝區(圖片)

1913年,一戶典型的彝族人家。每個人都身穿彝族一種獨特的服裝——斗篷,當地人叫“查爾瓦”。查爾瓦用羊毛編織而成,長至膝蓋之下,下端飾有長穗流蘇,白天披在身上擋風禦寒,夜晚則當被褥。

清末民初老照片:德國外交官拍攝的涼山彝區(圖片)

1913年,海德維希與彝族婦女合影。魏司這樣描寫在涼山見到彝族人的情景:“居民注意到我們的到來,但是待在屋前,沒有好奇地跑到我們這兒來。不遠處五六個人聚在一起,都蹲在那裡,他們好像不願意站立。你跟他們說話的時候,似乎在向他們下命令,你只能看到他們的頭和圍在身上的斗篷。他們甚至常常把臉藏在這件心愛的斗篷裡。”

清末民初老照片:德國外交官拍攝的涼山彝區(圖片)

一座金礦礦井的入口。魏司發現,涼山彝區有土司、有貴族、有奴隸。土司是世襲的,擁有土地和奴隸,傳位給最勇敢和最強壯的兒子。貴族只控制村莊。奴隸主要是戰俘的後代,不是純正的彝族血統。貴族與奴隸的生活方式幾乎沒有什麼不同,但存在著巨大的社會鴻溝。

清末民初老照片:德國外交官拍攝的涼山彝區(圖片)

這一群美麗的女子,分別是土司的妻子、女兒、兒媳和侄女。土司的妻子容貌非常優雅,打扮得一絲不苟。女兒們非常漂亮,有著棕色的皮膚、玫瑰色的嘴脣和臉頰,大而活潑的眼睛。她們穿著斗篷,有些是深藍色的,有些是灰白色的。她們都使用菸斗,長度接近1米。

清末民初老照片:德國外交官拍攝的涼山彝區(圖片)

1913年,涼山彝族婦女。這位已婚的女人戴著黑色風帽,又高又瘦,有著美麗勻稱的容貌。從遠處看,她給人的印象是一位衣著優雅的歐洲婦女,脖子上戴著金銀項圈,長長的斗篷遮住了她的赤腳。

清末民初老照片:德國外交官拍攝的涼山彝區(圖片)

1917年3月,一個村莊裡的持槍士兵。魏司夫婦在中國西南地區所留下的文字和影像,一直沒有得到很好的整理。他們去世後,其孫女才將這些珍貴的材料整理出版。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