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預防自殺日:別再盯著抑鬱症了,最大的自殺風險就在身邊'

"

自殺是一種複雜的社會現象,其原因無法一言以蔽之,它給社會和家庭都帶來巨大的創傷和負擔。

"

自殺是一種複雜的社會現象,其原因無法一言以蔽之,它給社會和家庭都帶來巨大的創傷和負擔。

世界預防自殺日:別再盯著抑鬱症了,最大的自殺風險就在身邊

數據來自:世界衛生組織

作為心理醫生,自殺這種心理危機的干預正是我們的工作之一。

今天是“世界預防自殺日”,我想來探討一種最為常見的導致自殺風險的因素,它可能每天都會發生,卻總是完全被我們忽略;同時這種因素也正是自殺傾向的一種徵兆,值得我們及時去發現和干預。

它並不是你已經熟知的抑鬱症,而是睡眠障礙。


01 睡眠障礙與自殺風險呈正相關

我們的睡眠習慣已經進入了一個怪圈:一開始好像是不想睡,有太多的娛樂項目等著我們夜晚時去探索;後來慢慢變成睡不著,僵化的去用手機去填補無法入睡的時間。

一部分人索性就養成了晚睡又不得不早起的習慣,大不了白天不精神。

一部分人陷入失眠的痛苦之中,從身體到心理都覺得無比疲憊。

"

自殺是一種複雜的社會現象,其原因無法一言以蔽之,它給社會和家庭都帶來巨大的創傷和負擔。

世界預防自殺日:別再盯著抑鬱症了,最大的自殺風險就在身邊

數據來自:世界衛生組織

作為心理醫生,自殺這種心理危機的干預正是我們的工作之一。

今天是“世界預防自殺日”,我想來探討一種最為常見的導致自殺風險的因素,它可能每天都會發生,卻總是完全被我們忽略;同時這種因素也正是自殺傾向的一種徵兆,值得我們及時去發現和干預。

它並不是你已經熟知的抑鬱症,而是睡眠障礙。


01 睡眠障礙與自殺風險呈正相關

我們的睡眠習慣已經進入了一個怪圈:一開始好像是不想睡,有太多的娛樂項目等著我們夜晚時去探索;後來慢慢變成睡不著,僵化的去用手機去填補無法入睡的時間。

一部分人索性就養成了晚睡又不得不早起的習慣,大不了白天不精神。

一部分人陷入失眠的痛苦之中,從身體到心理都覺得無比疲憊。

世界預防自殺日:別再盯著抑鬱症了,最大的自殺風險就在身邊

失眠症是臨床上最常見的睡眠障礙,失眠本身也是臨床上最為常見的主訴之一。

想必精神科醫護人員都會有這種感覺:伴有失眠的精神科患者自殺風險偏高。

事實上,研究已經證明了這種臨床直覺——美國科學家Bernert等開展了一項關於睡眠與自殺的研究,發現了睡眠障礙與自殺風險之間的強正相關。

令人詫異的是,不僅是失眠,所有的睡眠障礙,都可能是“自殺”的緊急預警信號。

"

自殺是一種複雜的社會現象,其原因無法一言以蔽之,它給社會和家庭都帶來巨大的創傷和負擔。

世界預防自殺日:別再盯著抑鬱症了,最大的自殺風險就在身邊

數據來自:世界衛生組織

作為心理醫生,自殺這種心理危機的干預正是我們的工作之一。

今天是“世界預防自殺日”,我想來探討一種最為常見的導致自殺風險的因素,它可能每天都會發生,卻總是完全被我們忽略;同時這種因素也正是自殺傾向的一種徵兆,值得我們及時去發現和干預。

它並不是你已經熟知的抑鬱症,而是睡眠障礙。


01 睡眠障礙與自殺風險呈正相關

我們的睡眠習慣已經進入了一個怪圈:一開始好像是不想睡,有太多的娛樂項目等著我們夜晚時去探索;後來慢慢變成睡不著,僵化的去用手機去填補無法入睡的時間。

一部分人索性就養成了晚睡又不得不早起的習慣,大不了白天不精神。

一部分人陷入失眠的痛苦之中,從身體到心理都覺得無比疲憊。

世界預防自殺日:別再盯著抑鬱症了,最大的自殺風險就在身邊

失眠症是臨床上最常見的睡眠障礙,失眠本身也是臨床上最為常見的主訴之一。

想必精神科醫護人員都會有這種感覺:伴有失眠的精神科患者自殺風險偏高。

事實上,研究已經證明了這種臨床直覺——美國科學家Bernert等開展了一項關於睡眠與自殺的研究,發現了睡眠障礙與自殺風險之間的強正相關。

令人詫異的是,不僅是失眠,所有的睡眠障礙,都可能是“自殺”的緊急預警信號。

世界預防自殺日:別再盯著抑鬱症了,最大的自殺風險就在身邊

不就是睡不好嗎,竟然會讓人自殺?

說這句話的人,一定沒有考慮過“睡不著,睡不好”這件事有多痛苦。

睡眠障礙到底為什麼會導致自殺風險升高呢?


首先,睡眠障礙是心理問題的明顯表現。

自殺的人多經歷過複雜的心理活動,如果有心理障礙,或者說“想不開”,就會產生自殺行為。

但我們對於心理問題,往往採取“忽略”和“迴避”的方式。

相較於看不見、摸不著、又讓人有些難以啟齒的心理問題,睡眠一旦出現障礙,帶來的痛苦感受更為直接

但實際上,睡眠問題往往只是一個“症狀”,臨床上,單純的原發性失眠非常少見,最為常見的就是由心理問題引發的失眠。

比如:抑鬱症患者,往往會因為白天醒的太早,覺得自己沒睡夠,心情很不好來就醫;焦慮症患者也經常會因為睡不著,睡得特別淺,日間疲憊又煩躁去看醫生。

"

自殺是一種複雜的社會現象,其原因無法一言以蔽之,它給社會和家庭都帶來巨大的創傷和負擔。

世界預防自殺日:別再盯著抑鬱症了,最大的自殺風險就在身邊

數據來自:世界衛生組織

作為心理醫生,自殺這種心理危機的干預正是我們的工作之一。

今天是“世界預防自殺日”,我想來探討一種最為常見的導致自殺風險的因素,它可能每天都會發生,卻總是完全被我們忽略;同時這種因素也正是自殺傾向的一種徵兆,值得我們及時去發現和干預。

它並不是你已經熟知的抑鬱症,而是睡眠障礙。


01 睡眠障礙與自殺風險呈正相關

我們的睡眠習慣已經進入了一個怪圈:一開始好像是不想睡,有太多的娛樂項目等著我們夜晚時去探索;後來慢慢變成睡不著,僵化的去用手機去填補無法入睡的時間。

一部分人索性就養成了晚睡又不得不早起的習慣,大不了白天不精神。

一部分人陷入失眠的痛苦之中,從身體到心理都覺得無比疲憊。

世界預防自殺日:別再盯著抑鬱症了,最大的自殺風險就在身邊

失眠症是臨床上最常見的睡眠障礙,失眠本身也是臨床上最為常見的主訴之一。

想必精神科醫護人員都會有這種感覺:伴有失眠的精神科患者自殺風險偏高。

事實上,研究已經證明了這種臨床直覺——美國科學家Bernert等開展了一項關於睡眠與自殺的研究,發現了睡眠障礙與自殺風險之間的強正相關。

令人詫異的是,不僅是失眠,所有的睡眠障礙,都可能是“自殺”的緊急預警信號。

世界預防自殺日:別再盯著抑鬱症了,最大的自殺風險就在身邊

不就是睡不好嗎,竟然會讓人自殺?

說這句話的人,一定沒有考慮過“睡不著,睡不好”這件事有多痛苦。

睡眠障礙到底為什麼會導致自殺風險升高呢?


首先,睡眠障礙是心理問題的明顯表現。

自殺的人多經歷過複雜的心理活動,如果有心理障礙,或者說“想不開”,就會產生自殺行為。

但我們對於心理問題,往往採取“忽略”和“迴避”的方式。

相較於看不見、摸不著、又讓人有些難以啟齒的心理問題,睡眠一旦出現障礙,帶來的痛苦感受更為直接

但實際上,睡眠問題往往只是一個“症狀”,臨床上,單純的原發性失眠非常少見,最為常見的就是由心理問題引發的失眠。

比如:抑鬱症患者,往往會因為白天醒的太早,覺得自己沒睡夠,心情很不好來就醫;焦慮症患者也經常會因為睡不著,睡得特別淺,日間疲憊又煩躁去看醫生。

世界預防自殺日:別再盯著抑鬱症了,最大的自殺風險就在身邊

其次,睡眠障礙在某種程度上,也會成為我們患上心理問題的誘因,或者使心理問題更加嚴重。

據研究:長期失眠導致情感障礙發病的危險性是普通人群的4倍。

我們平時一定會有感覺,當前一天晚上沒有睡好時,第二天會出現明顯的煩躁、情緒低落、疲憊感強,試想:如果是10天沒有睡好呢?如果是一個月都難以入睡呢?

睡不好——痛苦——更睡不好——更痛苦,惡性循環就這樣形成了;當這個循環對我們的惡劣影響達到個人無法掌控的程度,危險的自殺想法就可能朝著我們步步緊逼。


最後,相比白天來說,晚上人的自控力會明顯變差。

大家都會有這樣的感覺,夜晚昏沉的時候,自己的意志力、自控力也會隨之降低。

比如我們經常會在晚上衝動購物,在晚上也更容易想起令人傷感的事情,在晚上飲酒之後給“前任”打電話的行為也並不少見。第二天早上醒來的時候,往往會後悔和詫異:為什麼昨天晚上我會這樣?

"

自殺是一種複雜的社會現象,其原因無法一言以蔽之,它給社會和家庭都帶來巨大的創傷和負擔。

世界預防自殺日:別再盯著抑鬱症了,最大的自殺風險就在身邊

數據來自:世界衛生組織

作為心理醫生,自殺這種心理危機的干預正是我們的工作之一。

今天是“世界預防自殺日”,我想來探討一種最為常見的導致自殺風險的因素,它可能每天都會發生,卻總是完全被我們忽略;同時這種因素也正是自殺傾向的一種徵兆,值得我們及時去發現和干預。

它並不是你已經熟知的抑鬱症,而是睡眠障礙。


01 睡眠障礙與自殺風險呈正相關

我們的睡眠習慣已經進入了一個怪圈:一開始好像是不想睡,有太多的娛樂項目等著我們夜晚時去探索;後來慢慢變成睡不著,僵化的去用手機去填補無法入睡的時間。

一部分人索性就養成了晚睡又不得不早起的習慣,大不了白天不精神。

一部分人陷入失眠的痛苦之中,從身體到心理都覺得無比疲憊。

世界預防自殺日:別再盯著抑鬱症了,最大的自殺風險就在身邊

失眠症是臨床上最常見的睡眠障礙,失眠本身也是臨床上最為常見的主訴之一。

想必精神科醫護人員都會有這種感覺:伴有失眠的精神科患者自殺風險偏高。

事實上,研究已經證明了這種臨床直覺——美國科學家Bernert等開展了一項關於睡眠與自殺的研究,發現了睡眠障礙與自殺風險之間的強正相關。

令人詫異的是,不僅是失眠,所有的睡眠障礙,都可能是“自殺”的緊急預警信號。

世界預防自殺日:別再盯著抑鬱症了,最大的自殺風險就在身邊

不就是睡不好嗎,竟然會讓人自殺?

說這句話的人,一定沒有考慮過“睡不著,睡不好”這件事有多痛苦。

睡眠障礙到底為什麼會導致自殺風險升高呢?


首先,睡眠障礙是心理問題的明顯表現。

自殺的人多經歷過複雜的心理活動,如果有心理障礙,或者說“想不開”,就會產生自殺行為。

但我們對於心理問題,往往採取“忽略”和“迴避”的方式。

相較於看不見、摸不著、又讓人有些難以啟齒的心理問題,睡眠一旦出現障礙,帶來的痛苦感受更為直接

但實際上,睡眠問題往往只是一個“症狀”,臨床上,單純的原發性失眠非常少見,最為常見的就是由心理問題引發的失眠。

比如:抑鬱症患者,往往會因為白天醒的太早,覺得自己沒睡夠,心情很不好來就醫;焦慮症患者也經常會因為睡不著,睡得特別淺,日間疲憊又煩躁去看醫生。

世界預防自殺日:別再盯著抑鬱症了,最大的自殺風險就在身邊

其次,睡眠障礙在某種程度上,也會成為我們患上心理問題的誘因,或者使心理問題更加嚴重。

據研究:長期失眠導致情感障礙發病的危險性是普通人群的4倍。

我們平時一定會有感覺,當前一天晚上沒有睡好時,第二天會出現明顯的煩躁、情緒低落、疲憊感強,試想:如果是10天沒有睡好呢?如果是一個月都難以入睡呢?

睡不好——痛苦——更睡不好——更痛苦,惡性循環就這樣形成了;當這個循環對我們的惡劣影響達到個人無法掌控的程度,危險的自殺想法就可能朝著我們步步緊逼。


最後,相比白天來說,晚上人的自控力會明顯變差。

大家都會有這樣的感覺,夜晚昏沉的時候,自己的意志力、自控力也會隨之降低。

比如我們經常會在晚上衝動購物,在晚上也更容易想起令人傷感的事情,在晚上飲酒之後給“前任”打電話的行為也並不少見。第二天早上醒來的時候,往往會後悔和詫異:為什麼昨天晚上我會這樣?

世界預防自殺日:別再盯著抑鬱症了,最大的自殺風險就在身邊

這是因為我們腦區裡與高級精神活動相關的前額葉,在工作了一天之後進入了“休息”狀態,導致人解決問題的能力、情緒控制的能力都降低,思維轉不過彎、產生衝動行為的情況就會自然增加。

在一項名為《J Clin Psychiatry》的研究調查中,研究者調查了各個時刻自殺成功的相對頻率,並確定了自殺相對風險最高的時間段。

"

自殺是一種複雜的社會現象,其原因無法一言以蔽之,它給社會和家庭都帶來巨大的創傷和負擔。

世界預防自殺日:別再盯著抑鬱症了,最大的自殺風險就在身邊

數據來自:世界衛生組織

作為心理醫生,自殺這種心理危機的干預正是我們的工作之一。

今天是“世界預防自殺日”,我想來探討一種最為常見的導致自殺風險的因素,它可能每天都會發生,卻總是完全被我們忽略;同時這種因素也正是自殺傾向的一種徵兆,值得我們及時去發現和干預。

它並不是你已經熟知的抑鬱症,而是睡眠障礙。


01 睡眠障礙與自殺風險呈正相關

我們的睡眠習慣已經進入了一個怪圈:一開始好像是不想睡,有太多的娛樂項目等著我們夜晚時去探索;後來慢慢變成睡不著,僵化的去用手機去填補無法入睡的時間。

一部分人索性就養成了晚睡又不得不早起的習慣,大不了白天不精神。

一部分人陷入失眠的痛苦之中,從身體到心理都覺得無比疲憊。

世界預防自殺日:別再盯著抑鬱症了,最大的自殺風險就在身邊

失眠症是臨床上最常見的睡眠障礙,失眠本身也是臨床上最為常見的主訴之一。

想必精神科醫護人員都會有這種感覺:伴有失眠的精神科患者自殺風險偏高。

事實上,研究已經證明了這種臨床直覺——美國科學家Bernert等開展了一項關於睡眠與自殺的研究,發現了睡眠障礙與自殺風險之間的強正相關。

令人詫異的是,不僅是失眠,所有的睡眠障礙,都可能是“自殺”的緊急預警信號。

世界預防自殺日:別再盯著抑鬱症了,最大的自殺風險就在身邊

不就是睡不好嗎,竟然會讓人自殺?

說這句話的人,一定沒有考慮過“睡不著,睡不好”這件事有多痛苦。

睡眠障礙到底為什麼會導致自殺風險升高呢?


首先,睡眠障礙是心理問題的明顯表現。

自殺的人多經歷過複雜的心理活動,如果有心理障礙,或者說“想不開”,就會產生自殺行為。

但我們對於心理問題,往往採取“忽略”和“迴避”的方式。

相較於看不見、摸不著、又讓人有些難以啟齒的心理問題,睡眠一旦出現障礙,帶來的痛苦感受更為直接

但實際上,睡眠問題往往只是一個“症狀”,臨床上,單純的原發性失眠非常少見,最為常見的就是由心理問題引發的失眠。

比如:抑鬱症患者,往往會因為白天醒的太早,覺得自己沒睡夠,心情很不好來就醫;焦慮症患者也經常會因為睡不著,睡得特別淺,日間疲憊又煩躁去看醫生。

世界預防自殺日:別再盯著抑鬱症了,最大的自殺風險就在身邊

其次,睡眠障礙在某種程度上,也會成為我們患上心理問題的誘因,或者使心理問題更加嚴重。

據研究:長期失眠導致情感障礙發病的危險性是普通人群的4倍。

我們平時一定會有感覺,當前一天晚上沒有睡好時,第二天會出現明顯的煩躁、情緒低落、疲憊感強,試想:如果是10天沒有睡好呢?如果是一個月都難以入睡呢?

睡不好——痛苦——更睡不好——更痛苦,惡性循環就這樣形成了;當這個循環對我們的惡劣影響達到個人無法掌控的程度,危險的自殺想法就可能朝著我們步步緊逼。


最後,相比白天來說,晚上人的自控力會明顯變差。

大家都會有這樣的感覺,夜晚昏沉的時候,自己的意志力、自控力也會隨之降低。

比如我們經常會在晚上衝動購物,在晚上也更容易想起令人傷感的事情,在晚上飲酒之後給“前任”打電話的行為也並不少見。第二天早上醒來的時候,往往會後悔和詫異:為什麼昨天晚上我會這樣?

世界預防自殺日:別再盯著抑鬱症了,最大的自殺風險就在身邊

這是因為我們腦區裡與高級精神活動相關的前額葉,在工作了一天之後進入了“休息”狀態,導致人解決問題的能力、情緒控制的能力都降低,思維轉不過彎、產生衝動行為的情況就會自然增加。

在一項名為《J Clin Psychiatry》的研究調查中,研究者調查了各個時刻自殺成功的相對頻率,並確定了自殺相對風險最高的時間段。

世界預防自殺日:別再盯著抑鬱症了,最大的自殺風險就在身邊

可以清楚的看到,凌晨12:00-04:00是自殺風險相對最高的區間。

而這個時間沒有入睡的人,想必已經被惡性循環的失眠怪圈困住許久了。

如果你正在被失眠問題所困擾,嘗試了各種各樣的方法都無法解決失眠,可以聽一下線上的失眠課程,十五節課程,教給你醫生幫助患者調理失眠的有效方法。

不安全的“安眠藥”

提到失眠,睡不好,睡不著,大家一定會第一時間想到安眠藥。

但有沒有想過,安眠藥並不安全。

一方面,安眠藥會形成藥物依賴。

藥物依賴本身就是一種精神疾病,安眠藥產生的耐藥性、依賴性和戒斷症狀都是十分棘手的問題。

  • 耐藥性:讓你會服用越來越大劑量的安眠藥卻睡不著
  • 依賴性:不僅是生理的依賴,還有心理的依賴,沒有藥就無法入睡
  • 戒斷症狀,是指缺少安眠藥的時候,心理上會難受、痛苦、情緒不穩定;軀體上也會出現震顫、出汗、心跳加快等神經症狀。

當然,不必過分擔心安眠藥的“副作用”,如果我們遵醫囑用藥,是可以避免藥物依賴的。

另一方面,安眠藥也可能會導致自殺傾向的產生。

研究中,使用助眠藥對自殺觀念及自殺未遂的預測價值高於失眠症狀本身。

關於使用助眠藥導致自殺風險升高的原因,目前尚不清楚;但臨床上醫生會謹慎的使用安眠藥,也正是由於它並不是一種完全無害的非處方藥,反倒藏著我們容易忽略的或者從未聽過的隱性危害。

"

自殺是一種複雜的社會現象,其原因無法一言以蔽之,它給社會和家庭都帶來巨大的創傷和負擔。

世界預防自殺日:別再盯著抑鬱症了,最大的自殺風險就在身邊

數據來自:世界衛生組織

作為心理醫生,自殺這種心理危機的干預正是我們的工作之一。

今天是“世界預防自殺日”,我想來探討一種最為常見的導致自殺風險的因素,它可能每天都會發生,卻總是完全被我們忽略;同時這種因素也正是自殺傾向的一種徵兆,值得我們及時去發現和干預。

它並不是你已經熟知的抑鬱症,而是睡眠障礙。


01 睡眠障礙與自殺風險呈正相關

我們的睡眠習慣已經進入了一個怪圈:一開始好像是不想睡,有太多的娛樂項目等著我們夜晚時去探索;後來慢慢變成睡不著,僵化的去用手機去填補無法入睡的時間。

一部分人索性就養成了晚睡又不得不早起的習慣,大不了白天不精神。

一部分人陷入失眠的痛苦之中,從身體到心理都覺得無比疲憊。

世界預防自殺日:別再盯著抑鬱症了,最大的自殺風險就在身邊

失眠症是臨床上最常見的睡眠障礙,失眠本身也是臨床上最為常見的主訴之一。

想必精神科醫護人員都會有這種感覺:伴有失眠的精神科患者自殺風險偏高。

事實上,研究已經證明了這種臨床直覺——美國科學家Bernert等開展了一項關於睡眠與自殺的研究,發現了睡眠障礙與自殺風險之間的強正相關。

令人詫異的是,不僅是失眠,所有的睡眠障礙,都可能是“自殺”的緊急預警信號。

世界預防自殺日:別再盯著抑鬱症了,最大的自殺風險就在身邊

不就是睡不好嗎,竟然會讓人自殺?

說這句話的人,一定沒有考慮過“睡不著,睡不好”這件事有多痛苦。

睡眠障礙到底為什麼會導致自殺風險升高呢?


首先,睡眠障礙是心理問題的明顯表現。

自殺的人多經歷過複雜的心理活動,如果有心理障礙,或者說“想不開”,就會產生自殺行為。

但我們對於心理問題,往往採取“忽略”和“迴避”的方式。

相較於看不見、摸不著、又讓人有些難以啟齒的心理問題,睡眠一旦出現障礙,帶來的痛苦感受更為直接

但實際上,睡眠問題往往只是一個“症狀”,臨床上,單純的原發性失眠非常少見,最為常見的就是由心理問題引發的失眠。

比如:抑鬱症患者,往往會因為白天醒的太早,覺得自己沒睡夠,心情很不好來就醫;焦慮症患者也經常會因為睡不著,睡得特別淺,日間疲憊又煩躁去看醫生。

世界預防自殺日:別再盯著抑鬱症了,最大的自殺風險就在身邊

其次,睡眠障礙在某種程度上,也會成為我們患上心理問題的誘因,或者使心理問題更加嚴重。

據研究:長期失眠導致情感障礙發病的危險性是普通人群的4倍。

我們平時一定會有感覺,當前一天晚上沒有睡好時,第二天會出現明顯的煩躁、情緒低落、疲憊感強,試想:如果是10天沒有睡好呢?如果是一個月都難以入睡呢?

睡不好——痛苦——更睡不好——更痛苦,惡性循環就這樣形成了;當這個循環對我們的惡劣影響達到個人無法掌控的程度,危險的自殺想法就可能朝著我們步步緊逼。


最後,相比白天來說,晚上人的自控力會明顯變差。

大家都會有這樣的感覺,夜晚昏沉的時候,自己的意志力、自控力也會隨之降低。

比如我們經常會在晚上衝動購物,在晚上也更容易想起令人傷感的事情,在晚上飲酒之後給“前任”打電話的行為也並不少見。第二天早上醒來的時候,往往會後悔和詫異:為什麼昨天晚上我會這樣?

世界預防自殺日:別再盯著抑鬱症了,最大的自殺風險就在身邊

這是因為我們腦區裡與高級精神活動相關的前額葉,在工作了一天之後進入了“休息”狀態,導致人解決問題的能力、情緒控制的能力都降低,思維轉不過彎、產生衝動行為的情況就會自然增加。

在一項名為《J Clin Psychiatry》的研究調查中,研究者調查了各個時刻自殺成功的相對頻率,並確定了自殺相對風險最高的時間段。

世界預防自殺日:別再盯著抑鬱症了,最大的自殺風險就在身邊

可以清楚的看到,凌晨12:00-04:00是自殺風險相對最高的區間。

而這個時間沒有入睡的人,想必已經被惡性循環的失眠怪圈困住許久了。

如果你正在被失眠問題所困擾,嘗試了各種各樣的方法都無法解決失眠,可以聽一下線上的失眠課程,十五節課程,教給你醫生幫助患者調理失眠的有效方法。

不安全的“安眠藥”

提到失眠,睡不好,睡不著,大家一定會第一時間想到安眠藥。

但有沒有想過,安眠藥並不安全。

一方面,安眠藥會形成藥物依賴。

藥物依賴本身就是一種精神疾病,安眠藥產生的耐藥性、依賴性和戒斷症狀都是十分棘手的問題。

  • 耐藥性:讓你會服用越來越大劑量的安眠藥卻睡不著
  • 依賴性:不僅是生理的依賴,還有心理的依賴,沒有藥就無法入睡
  • 戒斷症狀,是指缺少安眠藥的時候,心理上會難受、痛苦、情緒不穩定;軀體上也會出現震顫、出汗、心跳加快等神經症狀。

當然,不必過分擔心安眠藥的“副作用”,如果我們遵醫囑用藥,是可以避免藥物依賴的。

另一方面,安眠藥也可能會導致自殺傾向的產生。

研究中,使用助眠藥對自殺觀念及自殺未遂的預測價值高於失眠症狀本身。

關於使用助眠藥導致自殺風險升高的原因,目前尚不清楚;但臨床上醫生會謹慎的使用安眠藥,也正是由於它並不是一種完全無害的非處方藥,反倒藏著我們容易忽略的或者從未聽過的隱性危害。

世界預防自殺日:別再盯著抑鬱症了,最大的自殺風險就在身邊

再多說幾句,很多人在自殺的時候會選擇過量服用安眠藥,誤以為這是最不痛苦的死亡方式。

實際上,在服用安眠藥48小時內,人不但不會“安眠”,還會出現胃痙攣、腹部劇痛、口吐白沫的症狀。很多人都會因為無法忍受痛苦而自己打電話求助。

千萬別被“安眠”兩個字欺騙,自行服用安眠藥並不安全。


怎樣有效識別自殺傾向?

一個人產生自殺行為之後,身邊的人往往都會很驚訝:平時看起來好好的,怎麼說自殺就自殺?

據調查,80%的人在自殺前,都明確的說過“好想死啊”,“死了算了”,“活著好痛苦啊”這樣的話。

所以,如果我們對自殺者的行為和言語多一些觀察,對自殺之前特殊的表現多一點了解,可能我們就不會有此疑問了。

我們整理了生理問題、心理問題、異常行為三個方面可判斷自殺傾向的表現,希望能對大眾有所幫助。

  • 生理問題:

1、睡眠障礙:夢魘、失眠、早醒、難以維持睡眠狀態等。

2、慢性身體不適:不明原因的食慾下降、身體慢性疼痛。

  • 心理問題:

1、明顯的抑鬱傾向、對所有事情都提不起興趣,自我責備。

2、沒來由的出現的興奮、憤怒、焦慮、緊張等情緒。

3、覺得人生有“過不去的坎”,“無法解決的問題”。

  • 異常行為:

1、言語上直接或間接的表達死亡的想法,或者談論與死亡有關的事,拿自殺開玩笑。

2、無法自控的表現出對遊戲、酒精甚至毒品的依賴。

3、性格大變,以前開朗的人突然很沉默或者以前內向的人突然侃侃而談。

4、無故與人道別,將珍貴的東西送人。

"

自殺是一種複雜的社會現象,其原因無法一言以蔽之,它給社會和家庭都帶來巨大的創傷和負擔。

世界預防自殺日:別再盯著抑鬱症了,最大的自殺風險就在身邊

數據來自:世界衛生組織

作為心理醫生,自殺這種心理危機的干預正是我們的工作之一。

今天是“世界預防自殺日”,我想來探討一種最為常見的導致自殺風險的因素,它可能每天都會發生,卻總是完全被我們忽略;同時這種因素也正是自殺傾向的一種徵兆,值得我們及時去發現和干預。

它並不是你已經熟知的抑鬱症,而是睡眠障礙。


01 睡眠障礙與自殺風險呈正相關

我們的睡眠習慣已經進入了一個怪圈:一開始好像是不想睡,有太多的娛樂項目等著我們夜晚時去探索;後來慢慢變成睡不著,僵化的去用手機去填補無法入睡的時間。

一部分人索性就養成了晚睡又不得不早起的習慣,大不了白天不精神。

一部分人陷入失眠的痛苦之中,從身體到心理都覺得無比疲憊。

世界預防自殺日:別再盯著抑鬱症了,最大的自殺風險就在身邊

失眠症是臨床上最常見的睡眠障礙,失眠本身也是臨床上最為常見的主訴之一。

想必精神科醫護人員都會有這種感覺:伴有失眠的精神科患者自殺風險偏高。

事實上,研究已經證明了這種臨床直覺——美國科學家Bernert等開展了一項關於睡眠與自殺的研究,發現了睡眠障礙與自殺風險之間的強正相關。

令人詫異的是,不僅是失眠,所有的睡眠障礙,都可能是“自殺”的緊急預警信號。

世界預防自殺日:別再盯著抑鬱症了,最大的自殺風險就在身邊

不就是睡不好嗎,竟然會讓人自殺?

說這句話的人,一定沒有考慮過“睡不著,睡不好”這件事有多痛苦。

睡眠障礙到底為什麼會導致自殺風險升高呢?


首先,睡眠障礙是心理問題的明顯表現。

自殺的人多經歷過複雜的心理活動,如果有心理障礙,或者說“想不開”,就會產生自殺行為。

但我們對於心理問題,往往採取“忽略”和“迴避”的方式。

相較於看不見、摸不著、又讓人有些難以啟齒的心理問題,睡眠一旦出現障礙,帶來的痛苦感受更為直接

但實際上,睡眠問題往往只是一個“症狀”,臨床上,單純的原發性失眠非常少見,最為常見的就是由心理問題引發的失眠。

比如:抑鬱症患者,往往會因為白天醒的太早,覺得自己沒睡夠,心情很不好來就醫;焦慮症患者也經常會因為睡不著,睡得特別淺,日間疲憊又煩躁去看醫生。

世界預防自殺日:別再盯著抑鬱症了,最大的自殺風險就在身邊

其次,睡眠障礙在某種程度上,也會成為我們患上心理問題的誘因,或者使心理問題更加嚴重。

據研究:長期失眠導致情感障礙發病的危險性是普通人群的4倍。

我們平時一定會有感覺,當前一天晚上沒有睡好時,第二天會出現明顯的煩躁、情緒低落、疲憊感強,試想:如果是10天沒有睡好呢?如果是一個月都難以入睡呢?

睡不好——痛苦——更睡不好——更痛苦,惡性循環就這樣形成了;當這個循環對我們的惡劣影響達到個人無法掌控的程度,危險的自殺想法就可能朝著我們步步緊逼。


最後,相比白天來說,晚上人的自控力會明顯變差。

大家都會有這樣的感覺,夜晚昏沉的時候,自己的意志力、自控力也會隨之降低。

比如我們經常會在晚上衝動購物,在晚上也更容易想起令人傷感的事情,在晚上飲酒之後給“前任”打電話的行為也並不少見。第二天早上醒來的時候,往往會後悔和詫異:為什麼昨天晚上我會這樣?

世界預防自殺日:別再盯著抑鬱症了,最大的自殺風險就在身邊

這是因為我們腦區裡與高級精神活動相關的前額葉,在工作了一天之後進入了“休息”狀態,導致人解決問題的能力、情緒控制的能力都降低,思維轉不過彎、產生衝動行為的情況就會自然增加。

在一項名為《J Clin Psychiatry》的研究調查中,研究者調查了各個時刻自殺成功的相對頻率,並確定了自殺相對風險最高的時間段。

世界預防自殺日:別再盯著抑鬱症了,最大的自殺風險就在身邊

可以清楚的看到,凌晨12:00-04:00是自殺風險相對最高的區間。

而這個時間沒有入睡的人,想必已經被惡性循環的失眠怪圈困住許久了。

如果你正在被失眠問題所困擾,嘗試了各種各樣的方法都無法解決失眠,可以聽一下線上的失眠課程,十五節課程,教給你醫生幫助患者調理失眠的有效方法。

不安全的“安眠藥”

提到失眠,睡不好,睡不著,大家一定會第一時間想到安眠藥。

但有沒有想過,安眠藥並不安全。

一方面,安眠藥會形成藥物依賴。

藥物依賴本身就是一種精神疾病,安眠藥產生的耐藥性、依賴性和戒斷症狀都是十分棘手的問題。

  • 耐藥性:讓你會服用越來越大劑量的安眠藥卻睡不著
  • 依賴性:不僅是生理的依賴,還有心理的依賴,沒有藥就無法入睡
  • 戒斷症狀,是指缺少安眠藥的時候,心理上會難受、痛苦、情緒不穩定;軀體上也會出現震顫、出汗、心跳加快等神經症狀。

當然,不必過分擔心安眠藥的“副作用”,如果我們遵醫囑用藥,是可以避免藥物依賴的。

另一方面,安眠藥也可能會導致自殺傾向的產生。

研究中,使用助眠藥對自殺觀念及自殺未遂的預測價值高於失眠症狀本身。

關於使用助眠藥導致自殺風險升高的原因,目前尚不清楚;但臨床上醫生會謹慎的使用安眠藥,也正是由於它並不是一種完全無害的非處方藥,反倒藏著我們容易忽略的或者從未聽過的隱性危害。

世界預防自殺日:別再盯著抑鬱症了,最大的自殺風險就在身邊

再多說幾句,很多人在自殺的時候會選擇過量服用安眠藥,誤以為這是最不痛苦的死亡方式。

實際上,在服用安眠藥48小時內,人不但不會“安眠”,還會出現胃痙攣、腹部劇痛、口吐白沫的症狀。很多人都會因為無法忍受痛苦而自己打電話求助。

千萬別被“安眠”兩個字欺騙,自行服用安眠藥並不安全。


怎樣有效識別自殺傾向?

一個人產生自殺行為之後,身邊的人往往都會很驚訝:平時看起來好好的,怎麼說自殺就自殺?

據調查,80%的人在自殺前,都明確的說過“好想死啊”,“死了算了”,“活著好痛苦啊”這樣的話。

所以,如果我們對自殺者的行為和言語多一些觀察,對自殺之前特殊的表現多一點了解,可能我們就不會有此疑問了。

我們整理了生理問題、心理問題、異常行為三個方面可判斷自殺傾向的表現,希望能對大眾有所幫助。

  • 生理問題:

1、睡眠障礙:夢魘、失眠、早醒、難以維持睡眠狀態等。

2、慢性身體不適:不明原因的食慾下降、身體慢性疼痛。

  • 心理問題:

1、明顯的抑鬱傾向、對所有事情都提不起興趣,自我責備。

2、沒來由的出現的興奮、憤怒、焦慮、緊張等情緒。

3、覺得人生有“過不去的坎”,“無法解決的問題”。

  • 異常行為:

1、言語上直接或間接的表達死亡的想法,或者談論與死亡有關的事,拿自殺開玩笑。

2、無法自控的表現出對遊戲、酒精甚至毒品的依賴。

3、性格大變,以前開朗的人突然很沉默或者以前內向的人突然侃侃而談。

4、無故與人道別,將珍貴的東西送人。

世界預防自殺日:別再盯著抑鬱症了,最大的自殺風險就在身邊

如果我們發現自己或身邊的朋友出現以上問題,千萬不要懷疑、指責、忽視或諷刺。

請先表示完全的理解和接納,並仔細傾聽TA此時的需要。

然後及時的根據情況的嚴重程度,尋求心理諮詢師或者醫生的幫助。

我們永遠無法體驗“自殺”,但我們應該知道:選擇自殺的瞬間,自殺者本人應當是放棄了自己所有的一切,這其中也包括與我們之間的親情、友情或愛情。

而在TA放棄之前,我們都有機會告訴TA:不要放棄,你還有我。

"

自殺是一種複雜的社會現象,其原因無法一言以蔽之,它給社會和家庭都帶來巨大的創傷和負擔。

世界預防自殺日:別再盯著抑鬱症了,最大的自殺風險就在身邊

數據來自:世界衛生組織

作為心理醫生,自殺這種心理危機的干預正是我們的工作之一。

今天是“世界預防自殺日”,我想來探討一種最為常見的導致自殺風險的因素,它可能每天都會發生,卻總是完全被我們忽略;同時這種因素也正是自殺傾向的一種徵兆,值得我們及時去發現和干預。

它並不是你已經熟知的抑鬱症,而是睡眠障礙。


01 睡眠障礙與自殺風險呈正相關

我們的睡眠習慣已經進入了一個怪圈:一開始好像是不想睡,有太多的娛樂項目等著我們夜晚時去探索;後來慢慢變成睡不著,僵化的去用手機去填補無法入睡的時間。

一部分人索性就養成了晚睡又不得不早起的習慣,大不了白天不精神。

一部分人陷入失眠的痛苦之中,從身體到心理都覺得無比疲憊。

世界預防自殺日:別再盯著抑鬱症了,最大的自殺風險就在身邊

失眠症是臨床上最常見的睡眠障礙,失眠本身也是臨床上最為常見的主訴之一。

想必精神科醫護人員都會有這種感覺:伴有失眠的精神科患者自殺風險偏高。

事實上,研究已經證明了這種臨床直覺——美國科學家Bernert等開展了一項關於睡眠與自殺的研究,發現了睡眠障礙與自殺風險之間的強正相關。

令人詫異的是,不僅是失眠,所有的睡眠障礙,都可能是“自殺”的緊急預警信號。

世界預防自殺日:別再盯著抑鬱症了,最大的自殺風險就在身邊

不就是睡不好嗎,竟然會讓人自殺?

說這句話的人,一定沒有考慮過“睡不著,睡不好”這件事有多痛苦。

睡眠障礙到底為什麼會導致自殺風險升高呢?


首先,睡眠障礙是心理問題的明顯表現。

自殺的人多經歷過複雜的心理活動,如果有心理障礙,或者說“想不開”,就會產生自殺行為。

但我們對於心理問題,往往採取“忽略”和“迴避”的方式。

相較於看不見、摸不著、又讓人有些難以啟齒的心理問題,睡眠一旦出現障礙,帶來的痛苦感受更為直接

但實際上,睡眠問題往往只是一個“症狀”,臨床上,單純的原發性失眠非常少見,最為常見的就是由心理問題引發的失眠。

比如:抑鬱症患者,往往會因為白天醒的太早,覺得自己沒睡夠,心情很不好來就醫;焦慮症患者也經常會因為睡不著,睡得特別淺,日間疲憊又煩躁去看醫生。

世界預防自殺日:別再盯著抑鬱症了,最大的自殺風險就在身邊

其次,睡眠障礙在某種程度上,也會成為我們患上心理問題的誘因,或者使心理問題更加嚴重。

據研究:長期失眠導致情感障礙發病的危險性是普通人群的4倍。

我們平時一定會有感覺,當前一天晚上沒有睡好時,第二天會出現明顯的煩躁、情緒低落、疲憊感強,試想:如果是10天沒有睡好呢?如果是一個月都難以入睡呢?

睡不好——痛苦——更睡不好——更痛苦,惡性循環就這樣形成了;當這個循環對我們的惡劣影響達到個人無法掌控的程度,危險的自殺想法就可能朝著我們步步緊逼。


最後,相比白天來說,晚上人的自控力會明顯變差。

大家都會有這樣的感覺,夜晚昏沉的時候,自己的意志力、自控力也會隨之降低。

比如我們經常會在晚上衝動購物,在晚上也更容易想起令人傷感的事情,在晚上飲酒之後給“前任”打電話的行為也並不少見。第二天早上醒來的時候,往往會後悔和詫異:為什麼昨天晚上我會這樣?

世界預防自殺日:別再盯著抑鬱症了,最大的自殺風險就在身邊

這是因為我們腦區裡與高級精神活動相關的前額葉,在工作了一天之後進入了“休息”狀態,導致人解決問題的能力、情緒控制的能力都降低,思維轉不過彎、產生衝動行為的情況就會自然增加。

在一項名為《J Clin Psychiatry》的研究調查中,研究者調查了各個時刻自殺成功的相對頻率,並確定了自殺相對風險最高的時間段。

世界預防自殺日:別再盯著抑鬱症了,最大的自殺風險就在身邊

可以清楚的看到,凌晨12:00-04:00是自殺風險相對最高的區間。

而這個時間沒有入睡的人,想必已經被惡性循環的失眠怪圈困住許久了。

如果你正在被失眠問題所困擾,嘗試了各種各樣的方法都無法解決失眠,可以聽一下線上的失眠課程,十五節課程,教給你醫生幫助患者調理失眠的有效方法。

不安全的“安眠藥”

提到失眠,睡不好,睡不著,大家一定會第一時間想到安眠藥。

但有沒有想過,安眠藥並不安全。

一方面,安眠藥會形成藥物依賴。

藥物依賴本身就是一種精神疾病,安眠藥產生的耐藥性、依賴性和戒斷症狀都是十分棘手的問題。

  • 耐藥性:讓你會服用越來越大劑量的安眠藥卻睡不著
  • 依賴性:不僅是生理的依賴,還有心理的依賴,沒有藥就無法入睡
  • 戒斷症狀,是指缺少安眠藥的時候,心理上會難受、痛苦、情緒不穩定;軀體上也會出現震顫、出汗、心跳加快等神經症狀。

當然,不必過分擔心安眠藥的“副作用”,如果我們遵醫囑用藥,是可以避免藥物依賴的。

另一方面,安眠藥也可能會導致自殺傾向的產生。

研究中,使用助眠藥對自殺觀念及自殺未遂的預測價值高於失眠症狀本身。

關於使用助眠藥導致自殺風險升高的原因,目前尚不清楚;但臨床上醫生會謹慎的使用安眠藥,也正是由於它並不是一種完全無害的非處方藥,反倒藏著我們容易忽略的或者從未聽過的隱性危害。

世界預防自殺日:別再盯著抑鬱症了,最大的自殺風險就在身邊

再多說幾句,很多人在自殺的時候會選擇過量服用安眠藥,誤以為這是最不痛苦的死亡方式。

實際上,在服用安眠藥48小時內,人不但不會“安眠”,還會出現胃痙攣、腹部劇痛、口吐白沫的症狀。很多人都會因為無法忍受痛苦而自己打電話求助。

千萬別被“安眠”兩個字欺騙,自行服用安眠藥並不安全。


怎樣有效識別自殺傾向?

一個人產生自殺行為之後,身邊的人往往都會很驚訝:平時看起來好好的,怎麼說自殺就自殺?

據調查,80%的人在自殺前,都明確的說過“好想死啊”,“死了算了”,“活著好痛苦啊”這樣的話。

所以,如果我們對自殺者的行為和言語多一些觀察,對自殺之前特殊的表現多一點了解,可能我們就不會有此疑問了。

我們整理了生理問題、心理問題、異常行為三個方面可判斷自殺傾向的表現,希望能對大眾有所幫助。

  • 生理問題:

1、睡眠障礙:夢魘、失眠、早醒、難以維持睡眠狀態等。

2、慢性身體不適:不明原因的食慾下降、身體慢性疼痛。

  • 心理問題:

1、明顯的抑鬱傾向、對所有事情都提不起興趣,自我責備。

2、沒來由的出現的興奮、憤怒、焦慮、緊張等情緒。

3、覺得人生有“過不去的坎”,“無法解決的問題”。

  • 異常行為:

1、言語上直接或間接的表達死亡的想法,或者談論與死亡有關的事,拿自殺開玩笑。

2、無法自控的表現出對遊戲、酒精甚至毒品的依賴。

3、性格大變,以前開朗的人突然很沉默或者以前內向的人突然侃侃而談。

4、無故與人道別,將珍貴的東西送人。

世界預防自殺日:別再盯著抑鬱症了,最大的自殺風險就在身邊

如果我們發現自己或身邊的朋友出現以上問題,千萬不要懷疑、指責、忽視或諷刺。

請先表示完全的理解和接納,並仔細傾聽TA此時的需要。

然後及時的根據情況的嚴重程度,尋求心理諮詢師或者醫生的幫助。

我們永遠無法體驗“自殺”,但我們應該知道:選擇自殺的瞬間,自殺者本人應當是放棄了自己所有的一切,這其中也包括與我們之間的親情、友情或愛情。

而在TA放棄之前,我們都有機會告訴TA:不要放棄,你還有我。

世界預防自殺日:別再盯著抑鬱症了,最大的自殺風險就在身邊


本文作者:彭旭

北京安忻睡眠門診醫療主任、副主任醫師、心理治療師

免責聲明

本科普文章之目的是提供普適的健康信息,不能代替任何人的醫學診斷和治療方案,如有需求請您及時就醫。作為科普文章,本文中如出現極限詞,為醫生臨床經驗中的個人認識或學界共識,是希望讀者能夠認識其客觀重要性的表述,主觀上無任何營銷性。對這篇科普文章有任何建議,請發郵件至安忻品牌部:[email protected]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