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媽媽,我只要你活著陪我”——給抑鬱症媽媽的話

——抑鬱症老護士和兒子的故事

這是高姐今年第三次來我們醫院住院,高姐今年64歲,得病已經20年了,高姐以前是一名護士,在丈夫去世後,就自己帶著十幾歲的兒子獨自生活,生活的壓力成為壓垮高姐的最後稻草,高姐得了“重度抑鬱”。她對什麼事情都沒有興趣,感到生活的無望,每天就睡一兩個小時的覺,她不能正常工作,沒有辦法的情況下就辦理了病退。病退後高姐也曾到處找地方打工,想要給兒子和自己的生活有些貼補,老實的高姐,每次去找工作都會如實的告訴人家,她有精神方面的疾病,每次的結果給都是可想而知的被拒絕,一次次的碰壁,讓高姐對生活更加失去了信心與希望……

“媽媽,我只要你活著陪我”——給抑鬱症媽媽的話

高姐非常怕自己得了精神病的事情被左鄰右舍知道,害怕影響兒子找女朋友,是的,即使原本是醫務工作者的她因為抑鬱症也產生了深深的“病恥感”。有時候控制不住壓抑、煩躁的情緒,在家裡摔了東西后,就經常早出晚歸不敢回家,煩躁的同時,又抱著漫漫的悔恨,恨自己不爭氣,恨無法戰勝抑鬱的病魔。因為不敢面對生活,常常跑到親屬家借住,不久前住在姐姐家,因為姐夫問了她一句“什麼時候回家?還要在這兒住多久?”,又發病了。

住院後在日常的接觸中,她經常會提到不想再拖累兒子,希望讓她安靜的走,甚至要求醫生給自己打針“安樂死”,出於醫患關係之外的同行情誼,科室的很多護士,包括護士長一有時間就不停的勸慰高姐,告訴她這樣的消極情緒並不是她自己的想法,是抑鬱症帶來的負面思想,鼓勵她積極面對自己的疾病。

“媽媽,我只要你活著陪我”——給抑鬱症媽媽的話

解鈴還須繫鈴人,高姐的兒子來醫院,在床邊握著高姐的手說:“媽,對於您來講,我就是您的一切,可對於我來說您也是呀!我只希望您能活著陪我”。對於高姐來講,兒子的一席話就是給媽媽最美的情書。

據世界衛生組織的數據,全球抑鬱症患病人數3.6億,我國有近一億的抑鬱症患者,其中2/3的患者曾有過自殺的念頭,有15%的重度抑鬱患者會選擇自殺來結束生命,全國每年有100萬人自殺,這其中有28w的抑鬱症患者。抑鬱症是僅次於腫瘤和心血管疾病的世界第三大疾病,而這種排名只能截止到2020年,因為2020年抑鬱症將超過心血管疾病躍升為對人類負擔最重的世界第二大疾病。

“媽媽,我只要你活著陪我”——給抑鬱症媽媽的話

但是這樣的嚴峻的疾病現狀對應的確實我國大眾對於抑鬱症疾病知識的嚴重確實,所以很多抑鬱症患者周圍總會有一些不負責任的偏見,而偏見的直接產物就是像高姐一樣嚴重的“病恥感”,因為患病,有家不敢回;因為患病,擔心拖累兒子,但求一死。

其實抑鬱症是完全有機會治癒的,專科的精神科治療能夠幫助抑鬱症患者快速的緩解抑鬱症狀,而作為慢性疾病的維持治療,不但要堅持醫生的藥物治療,更要選擇科學的護理方法。

精神科有一句話,“三分治七分養”,所謂“七分養”說的就是科學的護理措施了。通過科學的護理措施,使抑鬱患者改善情緒低落,悲觀厭世的心境,調整患者疾病生理活動狀況,保障生命安全,幫助患者恢復人際交往、溝通能力。

1. 保證營養的供給,對自責自罪而拒絕進食的,可以將飯菜拌在一起,讓患者誤認為是他人的殘湯剩飯而促使進食。對食慾缺乏的患者可以少量多餐,進食一些清淡食物

2. 改善睡眠狀態,睡眠障礙是抑鬱症患者最常見的症狀之一,以早醒最多見,也由於抑鬱症有晝重晚輕的特點,很多患者的意外事件都是在這一時間發生的,改善抑鬱患者的睡眠是項非常重要的。

3. 防範意外事件的發生,要對患者在的語言、行為、去向十分關注,做到心中有數,要多與患者保持接觸,若患者出現較明顯的情緒轉變要加倍防範。如:反覆強調重要紀念日、銀行存款財產放置地點等情況都要視為危險行為的先兆。

4. 也要注意患者的居住環境安全,避免其接觸一些危險物品,比如:玻璃製品、剪刀、繩帶等和各類藥品,要妥善保存,以免被患者利用而發生意外。

5. 改善患者的消極情緒,可以通過行為認知治療減少患者的負性思維,積極地創造一些與個人或團體接觸的機會,逐步建立起積極健康的交往能力。

“媽媽,我只要你活著陪我”——給抑鬱症媽媽的話

6. 保證用藥安全,患者吃完藥後我們要讓患者張嘴看看,是否將藥藏在舌下,或者是牙齒周圍,確實服下了,也要陪伴患者坐一會兒,防止患者去衛生間將藥吐掉。

7. 患者的生活要有規律,保持穩定的心境,以樂觀積極地態度面對生活。

高姐在我們的精心治療和護理下出院了,希望高姐這次能夠真正的丟下包袱,輕裝上陣,重新出發。

#清風計劃##齊精醫生說##最美護士#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