達州文藝家創作《國花祭忠魂》紀念“抗戰”

藝術 美術 抗日戰爭 牡丹 達州新報 達州新報 2017-09-03

一位是知名書畫家,一位是知名辭賦家;因為愛好,他們一生都在追求自己的繪畫夢和文學夢。今年是抗日戰爭全面爆發八十週年,為銘記歷史、緬懷抗日先烈的豐功偉績,他們應邀聯袂創作了三幅抗戰題材詞畫作品,分別送往中國人民抗日戰爭紀念館、臺兒莊大戰紀念館、建川博物館永久珍藏。

近日,達州新報記者專程採訪了76歲的書畫家盧錫武和70歲的辭賦家向胤道,聽他們講述創作背後的故事。

達州文藝家創作《國花祭忠魂》紀念“抗戰”

聯袂創作三幅抗戰題材詞畫作品

8月24日上午,由市科普作家協會主辦的“紀念抗日戰爭全面爆發八十週年畫作彙報、品看座談會”在市圖書館舊址舉行,來自川渝兩地的十多名革命後代、文化名人齊聚達州,共同品鑑盧錫武、向胤道聯袂創作的抗戰題材詞畫作品。作品題為“國花祭忠魂”,共一式三幅,是融合詩書畫為一體的6尺宣立軸。繪畫以牡丹和梅花為主題,配以青松;三首詞分別根據三大紀念館主題而創作。

據今年76歲的盧錫武老先生在品賞會上介紹,今年5月,他接到黃埔軍校同學會的文件,邀請他為抗日戰爭全面爆發80週年創作作品。雖然時間很緊,但他還是欣然答應,因為他想為抗戰貢獻一點自己的力量。而這時,他想到了好友、辭賦家向胤道,有畫有詩詞,這樣的作品才別具一格。於是,他立即向好友向胤道發出了邀請函,兩人閉門不出,潛心研究畫作,直到作品出爐才稍微鬆了一口氣。

“三幅畫雖然都以牡丹和梅花為主,但卻各有千秋,比如梅花從縫隙中爬出實則表現了抗戰時期革命先烈在艱難困苦的環境中生存,他們的精神就像青松一樣堅韌不屈,一筆一墨濃淡之間無不是圍繞主題在展開。盧老的繪畫功底,值得我們學習。”來自西南大學、重慶大學、四川美術學院三所大學的美術老師張文明教授在品鑑盧錫武的畫作時,連連讚道。

“七七獅流血。起硝煙、侵華賊寇,屠刀猖獗。秀麗河山狼鬼虐,五嶽千江悲咽。鼓鼙急、干戈壯烈……”在朗讀向胤道寫的這首《賀新郎﹒盧溝橋事變八十週年祭》時,重慶黃埔同學會原範紹增後人範仁健高度評價說:“整個畫面構思精巧、古樸典雅;詞作大氣磅礴、特色分明。盧老和向老能在這麼短的時間內創作出如此佳作,實乃珠聯璧合、精彩絕倫。”

●盧錫武:繪畫作品走出國門

1942年,盧錫武出生於達州。他是達州著名的高級工藝美術師,在全國都享有盛譽,尤擅古梅和牡丹,在業界有“西南一枝梅”和“蜀國牡丹花”的美譽。談及自己的繪畫之路,盧錫武說:“主要是受父親的影響。但從18歲到48歲,我花了3個10年來實現自己的夢想。”

盧錫武的父親盧大基是黃埔軍校第七期畢業生,曾在福州工藝美專學習過,在美術方面頗有研究。從兒時起,他就深受其父的感染,常常去古玩店看字畫,也是從那時起他就有了當畫家的夢想。初中一年級時,由於時局動盪,他不得不輟學在家。但儘管如此,卻沒能阻止他對繪畫藝術的追求,不能上學就拜師學藝。

盧錫武的第一位老師是當代達州平民詩人李冰如。1960年,18歲的他除了工作之外,還抽出時間到李冰如家,實行單個教練,連續3年從不缺席,硬是完成了初中、中師以上學業。沒有深厚的古文功底,沒有廣博的國學根基,要去畫畫是根本不可能的,在李冰如家裡的3年時間,為他奠定了這些基礎。

一個畫家,總有自己的代表作,盧錫武的代表作是梅花和牡丹。每年寒冬臘月大雪紛飛的時候,他都會到萬源的深山老林中去尋梅、寫生,與臘梅對話,如痴如醉。而他畫牡丹也數十載,尋芳萬里,走遍全國牡丹主要產地,體驗國色天香的麗質,筆下牡丹雅俗共賞。

通過幾十年努力,盧錫武逐漸成為全國較有名氣的實力派畫家,並奠定了他在中國書畫界的地位,數以百計的作品先後入編國際、全國書畫名家鉅著。他的作品曾贈與韓國前總統盧泰愚、盧武鉉,聯合國前祕書長安南、潘基文,法國原總統希拉剋等名人。韓國“鳳山書院”、日本“唐招提寺”以及江油李白紀念館等都館藏有盧錫武的墨寶。張愛萍將軍曾贈詩於他:“巴蜀山水秀,文采盡風流。”

●向胤道:科技界的文學愛好者

今年70歲的向胤道曾供職於達州市科技局、知識產權局,現任達州市科普作家協會副會長兼祕書長。向胤道系中國國學院大學、中國科技研究交流中心(香港)、中國管理科學研究院研究員和中國國際行業研究會高級研究員,並獲得國、省、市科技進步獎、研究獎近20項。其中,最高為“國家科技進步獎”的《金橋獎》、全國“九五”科技成果一等獎。

然而,這並不是向胤道畢生追求的夢想,他的心中一直住著一個文學夢。向胤道告訴記者,他在讀初中時深受老師和班集體影響,熱愛文學。高中時成為老師的關門弟子,飽讀詩書,滿腹經綸,由此打下了深厚的文學功底。用他自己的話說,他讀書能背誦數百篇詩歌,家裡的書籍多達幾百本,每一本都認真閱讀過。

然而造化弄人。向胤道畢業後並沒有分到一份很好的工作,而是跟隨知青下鄉,在鄉下做過挖煤工、背過柴火、還教過書等,直到後來他調回城裡工作。無論在什麼樣的環境下,他都沒有放棄過看書和寫作,“沒事就會寫兩句,有時靈感來了,深夜突然驚醒也會寫出來之後再去睡。”

一份耕耘一份收穫。專研文學數十載,向胤道最終在文學界嶄露頭角。他出版有自己的小說以及詩詞、散文等作品,並獲得過全國詩文書畫大賽特等獎、一等獎、金獎等40餘項。他的作品,先後入選《中華成功人才大辭典》、《當代中國作家名錄》、《世界優秀專家人才名典》等十餘部經典書籍。他創作的楹聯辭賦刊刻在新疆天池景區以及達州鳳凰山、石龍溪、金山寺等地。

兩人曾為川籍開國元勳聯袂創作

在達州文藝界,盧錫武和向胤道早已相識,並且交流甚多。這次為抗日戰爭全面爆發80週年聯袂創作並不是兩人第一次合作。2015年,在中國人民抗日戰爭、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70週年暨川陝蘇區建立80週年,兩人就曾為朱德、劉伯承、陳毅、聶榮臻、鄧小平和張愛萍6位川籍開國元勳獻禮創作,並將作品捐贈保存在各紀念館中。

回憶起第一次合作,盧錫武和向胤道告訴記者,兩人當時的心情是忐忑的。盧錫武的父親曾參加過南京、武漢等抗日保衛戰;向胤道的祖父是一名老紅軍,1928年參加革命,1934年犧牲。由於受家庭因素的影響,盧錫武和向胤道都具有愛國情懷,雖然他們沒有經歷過戰爭,但是正是有了革命先烈的英勇獻身,才有了今天的幸福生活,他們一直想做點什麼來表達自己的愛國情懷。所以,當交談此話題時,兩人一拍即合,決定聯袂創作。

可第一次合作,盧錫武在繪畫時總想著應該為向胤道留多大空白,而向胤道也總擔心自己的詩詞長短不一會影響盧錫武作畫。懷著忐忑的心情,兩人開始了緊張的第一次合作。“我們雖然不在一個地方創作,但是會經常交流溝通。閉門不出,潛心創作,盧老在創作時講究繪畫所要表達的主題,而我則要不斷地翻閱資料,再根據掌握的資料作詩詞。這是一種難得的默契,每幅作品,我們都需要一個多月的時間才能完成。”

有了第一次合作的基礎,這次為抗日戰爭全面爆發80週年聯袂創作,便少了許多擔憂。向胤道說,其中也有艱難,比如在創作遇到瓶頸時,兩人都會為了克服困難徹夜難眠。但是無論有多艱難,他們都會堅持完成創作,不辜負自己的藝術夢想。

截至發稿時,記者得知盧錫武老先生已將三幅抗戰題材詞畫作品送往成都,之後再轉交到中國人民抗日戰爭紀念館、臺兒莊大戰紀念館、建川博物館永久珍藏。(達州新報記者 陳緯)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