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抗戰勝利後胡適兩次邀請錢學森回國任教為何被拒

錢學森

抗戰勝利後,錢學森曾兩次拒絕胡適回國任教。

1945年9月5日,國民政府任命胡適為北大校長。胡適開始為如何辦好戰後北大及延攬人才進行謀劃。他四處給當時在海外任教的中國籍的知名專家學者寫信,通報有關計劃,請他們回北大任教。

胡適準備在北大新開設工學院,“在北京大學集中全國研究原子能的第一流物理學者,專心研究最新的物理學理論與實驗,並訓練青年學者,以為國家將來國防之用。”如何辦好這個新學院,實現上述目標,胡適想到了錢學森。

錢學森1934年上海交大機械工程系畢業,第二年前往美國留學,先入麻省理工學院。一年後獲碩士學位,繼入加州理工學院,受業於著名空氣動力學教授馮·卡門,並和馮·卡門等人合作,設計了美國第一枚下士導彈,建造了美國最早的火箭發射臺,是美國導彈事業的奠基人之一,同時為二戰的勝利作出了卓越貢獻,被美國媒體讚頌為“幫助美國成為世界第一流強國的科學家的銀河中的一顆明亮的星”。

面對這樣一位成就卓著的年輕科學家,胡適自然要努力爭取。他給錢學森寫了封信,熱情地邀請錢學森回北大新成立的工學院任教。

錢學森也想回國效力,但由於此時他不僅在加州理工學院有教職,而且因戰時需要還擔任了美國軍事科學的核心部位美國噴氣公司的顧問。他無法“毀約”,只好給胡適回信說明現實情況加以拒絕。

胡適1946年1月2日收到錢學森的信:“現在加省理工航空系任事,與校方約定一兩年後回國。故北大如定明春開辦工學院,則學森無參加可能。”

其實從語氣看,錢學森對胡適是尊敬的,在拒絕中保留了迴旋的餘地,只是否定了明春的“可能性”,假如與加工約定到期能回國到北大任教還是有可能的。

1946年暑期,錢學森跟隨馮·卡門來到麻省理工學院任教,成為該校最年輕的終身教授。1947年暑期,錢學森收到父親錢均夫的來信,告訴慈母病逝,錢學森隨後趕回闊別13年的故土。回家後,他向蔣英求婚,於8月30日和蔣英完成婚禮。

得知錢學森回國探親並完婚,國民政府覺得是個挽留他在國內任教的好機會。也許因為有胡適前次請他任教北大雖被拒絕但仍留有餘地的“緣由”,時任國民政府教育部長的朱家驊乘到北平出差特地找到胡適,請胡適出面邀請錢學森出掌交通大學。

交大是他的母校,又是擔任校長,又是胡適出面邀請,在上封拒絕信中錢曾說“一兩年後回國”,現正是這個時間段。就在大家認為有可能時,沒想到錢學森再次拒絕了胡適。而且此消息還走漏了出去。

9月初,胡適南下參加國民政府第一屆院士選舉籌備會議,5日來到上海準備從此北飛北平。得知胡適到此,《大公報》等媒體迅速趕來採訪,並提出了這一問題。胡適回答了“北方教授待遇”、“改善今後大學教育”、“學潮”以及“院士選舉”等問題後,最後對此作了回答,並對錢學森進行了雖簡短卻是高度的評價:“惟因錢氏不克分身,並未答允,錢氏年輕,學識豐富。”

以胡適的為人和聲望,以北大和交大的地位,受到胡適邀請,到這兩所大學任教和擔任校長,對當時任何一個學者來講,都是巴求不得的事。錢學森卻兩次作了回絕。固然如錢學森信中所說,有美國大學的在先約定,但是不是還有其他更為重要的原因呢?

除了錢學森,也還有一些學者此時不願回國任教。吳大猷先生在回覆胡適等人邀請時曾分析主要是“國內一般政治”等情形“太令人失望”。錢學森實際上也有這種感覺。1947年回國時,他遇到了曾和他一起在美國留學的植物學家殷宏章,瞭解到一些回國的科學家連起碼的科學研究也無法進行的苦悶情形。於是對胡適的邀請作了回絕。

但這並不代表錢學森不愛國。二戰過後,兩大陣營形成,美國出現了以“麥卡錫主義”為代表的排外、反共運動。1949年下半年錢學森開始受到美國聯邦調查局監視和“調查”,他的“國家安全許可證”被吊銷,不得不辭去美國空軍科學諮詢團顧問和美國海軍炮火研究所顧問等職務,而且不能再繼續進行噴氣推進的科學研究,甚至不能留在學校實驗室工作。錢學森骨子裡“我是大唐子民”的信念被激活。淺層次,我不能製造武器殺害我的同胞;深層次,“我的根在中國,中國是生我養我的土地,我只圖報答她”;現實層次,此時新中國的氣象正通過一系列管道悄然傳到錢學森腦海裡,用蔣英當時的話說是“祖國建設蒸蒸日上,敬之,喜之”,於是錢學森毅然踏上了漫長艱難的爭取回國之路。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