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人物簡介

翟俊傑,1941年10月出生,河南開封人,八一電影製片廠國家一級導演,中國第四代導演的代表人物之一。幾十年來,他以軍隊文藝工作者特有的情懷和追求,拍攝了多部優秀電影作品。代表作品有《長征》《共和國不會忘記》《我的法蘭西歲月》《血戰臺兒莊》《驚濤駭浪》《我的長征》《一號目標》等,多次獲得中宣部“五個一”工程獎、中國電影金雞獎、華表獎、百花獎、解放軍文藝大獎,2005年獲“國家有突出貢獻電影藝術家”榮譽稱號。


"

人物簡介

翟俊傑,1941年10月出生,河南開封人,八一電影製片廠國家一級導演,中國第四代導演的代表人物之一。幾十年來,他以軍隊文藝工作者特有的情懷和追求,拍攝了多部優秀電影作品。代表作品有《長征》《共和國不會忘記》《我的法蘭西歲月》《血戰臺兒莊》《驚濤駭浪》《我的長征》《一號目標》等,多次獲得中宣部“五個一”工程獎、中國電影金雞獎、華表獎、百花獎、解放軍文藝大獎,2005年獲“國家有突出貢獻電影藝術家”榮譽稱號。


我與祖國共成長 | 翟俊傑:以光影印記 抒家國情懷

資料圖:翟俊傑


1985年,電影《血戰臺兒莊》在全國隆重上映,這是祖國大陸第一部表現國民黨軍隊在正面戰場抗擊日本侵略者的影片,當年這一“破天荒”的舉動在海峽兩岸產生了深遠影響。

這也是翟俊傑調入八一電影製片廠10年後,與同事合作執導的第一部電影。這部電影處女作的成功推出,使從小就有著軍人和英雄情結的翟俊傑,在參軍入伍26年後,終於圓了他的電影創作夢。

我的父親在抗日戰爭時期參加了抗日救亡演劇十隊。我的二舅是八路軍,抗日戰爭時期打鬼子犧牲在太行山了。我的三舅是中國人民志願軍,曾經赴朝鮮作戰。這些都給我心裡頭留下了很深的影響,崇尚英雄,有一種革命英雄主義情結。

1959年,是八一電影製片廠建廠的第7個年頭,廠裡集中骨幹力量拍攝了《回民支隊》《海鷹》和《戰上海》等多部後來家喻戶曉的電影,生動記錄了波瀾壯闊的中國革命和建設歷程。

而就在這一年,17歲的年輕小夥兒翟俊傑,從河南開封考入西藏軍區文工團,成為了一名光榮的部隊文藝兵。當時,他的挎包裡揣著斯坦尼斯拉夫斯基《演員自我修養》離開家鄉,從此開啟了他的軍旅藝術之路。


"

人物簡介

翟俊傑,1941年10月出生,河南開封人,八一電影製片廠國家一級導演,中國第四代導演的代表人物之一。幾十年來,他以軍隊文藝工作者特有的情懷和追求,拍攝了多部優秀電影作品。代表作品有《長征》《共和國不會忘記》《我的法蘭西歲月》《血戰臺兒莊》《驚濤駭浪》《我的長征》《一號目標》等,多次獲得中宣部“五個一”工程獎、中國電影金雞獎、華表獎、百花獎、解放軍文藝大獎,2005年獲“國家有突出貢獻電影藝術家”榮譽稱號。


我與祖國共成長 | 翟俊傑:以光影印記 抒家國情懷

資料圖:翟俊傑


1985年,電影《血戰臺兒莊》在全國隆重上映,這是祖國大陸第一部表現國民黨軍隊在正面戰場抗擊日本侵略者的影片,當年這一“破天荒”的舉動在海峽兩岸產生了深遠影響。

這也是翟俊傑調入八一電影製片廠10年後,與同事合作執導的第一部電影。這部電影處女作的成功推出,使從小就有著軍人和英雄情結的翟俊傑,在參軍入伍26年後,終於圓了他的電影創作夢。

我的父親在抗日戰爭時期參加了抗日救亡演劇十隊。我的二舅是八路軍,抗日戰爭時期打鬼子犧牲在太行山了。我的三舅是中國人民志願軍,曾經赴朝鮮作戰。這些都給我心裡頭留下了很深的影響,崇尚英雄,有一種革命英雄主義情結。

1959年,是八一電影製片廠建廠的第7個年頭,廠裡集中骨幹力量拍攝了《回民支隊》《海鷹》和《戰上海》等多部後來家喻戶曉的電影,生動記錄了波瀾壯闊的中國革命和建設歷程。

而就在這一年,17歲的年輕小夥兒翟俊傑,從河南開封考入西藏軍區文工團,成為了一名光榮的部隊文藝兵。當時,他的挎包裡揣著斯坦尼斯拉夫斯基《演員自我修養》離開家鄉,從此開啟了他的軍旅藝術之路。


我與祖國共成長 | 翟俊傑:以光影印記 抒家國情懷


17歲的翟俊傑在西藏拉薩布達拉宮前

在遙遠的雪域高原,他經歷了1959年的西藏平叛戰鬥和1962年的中印邊境自衛反擊戰。在戰場上,他參與掩埋烈士、押送俘虜、站崗放哨。慰問演出時,就在雪地、哨所、陣地為藏族同胞和戰士們表演文藝節目。

我印象最深的是,有一次執行任務,去尋找一支執行防止境外叛亂分子回竄國內任務的部隊。我們武裝行軍了兩天時間,終於找到他們了。當時強烈的紫外線把他們晒得膚色黝黑,每個人的嘴脣乾得全裂開了,上面都是血口子、血道子,因為高原上面缺氧、缺水。一見面,他們就對我們說,同志們,你們也別慰問演出了,這冰天雪地的,你們誰帶了撲克牌,陪著我們打兩把“爭上游”就行了,我們就滿足了。

幾年時間血與火的洗禮,不僅淬鍊了翟俊傑堅強的軍人意志和強健體魄,也堅定了他從事藝術創作的初心。1963年,22歲的翟俊傑從西藏考入位於北京的解放軍藝術學院深造。畢業後被分配到解放軍報社做了一名記者和編輯。

在人才濟濟的解放軍報社,他度過了軍旅生涯中的又一個10年,雖說這段時間與銀幕藝術無緣,但卻在十年裡走遍了祖國的大江南北和邊疆海島,為他後來的電影創作賦予了豐富的生活積累與情感積澱。

我經常問,我是誰?為了誰?依靠誰?我是誰啊?我是人民戰士,是一名軍旅電影導演;依靠誰?我依靠的是廣大人民群眾和部隊官兵;為了誰?為了人民和人民軍隊,我心裡始終很清楚這一點。


"

人物簡介

翟俊傑,1941年10月出生,河南開封人,八一電影製片廠國家一級導演,中國第四代導演的代表人物之一。幾十年來,他以軍隊文藝工作者特有的情懷和追求,拍攝了多部優秀電影作品。代表作品有《長征》《共和國不會忘記》《我的法蘭西歲月》《血戰臺兒莊》《驚濤駭浪》《我的長征》《一號目標》等,多次獲得中宣部“五個一”工程獎、中國電影金雞獎、華表獎、百花獎、解放軍文藝大獎,2005年獲“國家有突出貢獻電影藝術家”榮譽稱號。


我與祖國共成長 | 翟俊傑:以光影印記 抒家國情懷

資料圖:翟俊傑


1985年,電影《血戰臺兒莊》在全國隆重上映,這是祖國大陸第一部表現國民黨軍隊在正面戰場抗擊日本侵略者的影片,當年這一“破天荒”的舉動在海峽兩岸產生了深遠影響。

這也是翟俊傑調入八一電影製片廠10年後,與同事合作執導的第一部電影。這部電影處女作的成功推出,使從小就有著軍人和英雄情結的翟俊傑,在參軍入伍26年後,終於圓了他的電影創作夢。

我的父親在抗日戰爭時期參加了抗日救亡演劇十隊。我的二舅是八路軍,抗日戰爭時期打鬼子犧牲在太行山了。我的三舅是中國人民志願軍,曾經赴朝鮮作戰。這些都給我心裡頭留下了很深的影響,崇尚英雄,有一種革命英雄主義情結。

1959年,是八一電影製片廠建廠的第7個年頭,廠裡集中骨幹力量拍攝了《回民支隊》《海鷹》和《戰上海》等多部後來家喻戶曉的電影,生動記錄了波瀾壯闊的中國革命和建設歷程。

而就在這一年,17歲的年輕小夥兒翟俊傑,從河南開封考入西藏軍區文工團,成為了一名光榮的部隊文藝兵。當時,他的挎包裡揣著斯坦尼斯拉夫斯基《演員自我修養》離開家鄉,從此開啟了他的軍旅藝術之路。


我與祖國共成長 | 翟俊傑:以光影印記 抒家國情懷


17歲的翟俊傑在西藏拉薩布達拉宮前

在遙遠的雪域高原,他經歷了1959年的西藏平叛戰鬥和1962年的中印邊境自衛反擊戰。在戰場上,他參與掩埋烈士、押送俘虜、站崗放哨。慰問演出時,就在雪地、哨所、陣地為藏族同胞和戰士們表演文藝節目。

我印象最深的是,有一次執行任務,去尋找一支執行防止境外叛亂分子回竄國內任務的部隊。我們武裝行軍了兩天時間,終於找到他們了。當時強烈的紫外線把他們晒得膚色黝黑,每個人的嘴脣乾得全裂開了,上面都是血口子、血道子,因為高原上面缺氧、缺水。一見面,他們就對我們說,同志們,你們也別慰問演出了,這冰天雪地的,你們誰帶了撲克牌,陪著我們打兩把“爭上游”就行了,我們就滿足了。

幾年時間血與火的洗禮,不僅淬鍊了翟俊傑堅強的軍人意志和強健體魄,也堅定了他從事藝術創作的初心。1963年,22歲的翟俊傑從西藏考入位於北京的解放軍藝術學院深造。畢業後被分配到解放軍報社做了一名記者和編輯。

在人才濟濟的解放軍報社,他度過了軍旅生涯中的又一個10年,雖說這段時間與銀幕藝術無緣,但卻在十年裡走遍了祖國的大江南北和邊疆海島,為他後來的電影創作賦予了豐富的生活積累與情感積澱。

我經常問,我是誰?為了誰?依靠誰?我是誰啊?我是人民戰士,是一名軍旅電影導演;依靠誰?我依靠的是廣大人民群眾和部隊官兵;為了誰?為了人民和人民軍隊,我心裡始終很清楚這一點。


我與祖國共成長 | 翟俊傑:以光影印記 抒家國情懷


工作中的翟俊傑

1976年,是新中國歷史上發生重大轉折的關鍵年份,也是翟俊傑的人生之路發生重要轉折的一年。這一年,他如願調入八一電影製片廠文學部擔任編劇。六年之後的1982年,他進入到北京電影學院編導進修班學習,此後逐漸開始了他的電影導演之路。

這個時期,改革開放的春風吹拂了祖國大地,也給軍事題材影視創作帶來極大的繁榮和發展機遇。尤其從上世紀九十年代起,中國的軍事題材電影進入“大片時代”,八一廠先後推出了《大決戰》《大轉折》《大進軍》系列影片。翟俊傑在其中擔任三部六集《大決戰》“國民黨統帥部”攝製組的導演,他打破軍事歷史題材影片的“模式化”和“概念化”,對當時的國民黨統帥部出現的歷史人物尤其是蔣介石沒有臉譜化,而是在真實的基礎上進行藝術加工和塑造。

國民黨統帥部的戲份全部由我來組織拍攝,我的定位就是,以表現國民黨統帥部的高效,來反襯出人民軍隊的偉大和神勇。我在導演闡述中寫道:是武松打虎,不是武松打貓,不要臉譜化,我們是和武裝到牙齒的敵人進行對決,最後我們戰勝了他們,這是中國人民兩種命運的大決戰。

此後,八一電影製片廠的藝術家們一起繼續拼搏,相繼完成了電影《大轉折》《大進軍》的拍攝,打造出了史詩級的戰爭巨片和現實題材佳作,奉獻了一部波瀾壯闊的“銀幕解放戰爭史”,在中國電影史上寫了下濃墨重彩的一筆。


"

人物簡介

翟俊傑,1941年10月出生,河南開封人,八一電影製片廠國家一級導演,中國第四代導演的代表人物之一。幾十年來,他以軍隊文藝工作者特有的情懷和追求,拍攝了多部優秀電影作品。代表作品有《長征》《共和國不會忘記》《我的法蘭西歲月》《血戰臺兒莊》《驚濤駭浪》《我的長征》《一號目標》等,多次獲得中宣部“五個一”工程獎、中國電影金雞獎、華表獎、百花獎、解放軍文藝大獎,2005年獲“國家有突出貢獻電影藝術家”榮譽稱號。


我與祖國共成長 | 翟俊傑:以光影印記 抒家國情懷

資料圖:翟俊傑


1985年,電影《血戰臺兒莊》在全國隆重上映,這是祖國大陸第一部表現國民黨軍隊在正面戰場抗擊日本侵略者的影片,當年這一“破天荒”的舉動在海峽兩岸產生了深遠影響。

這也是翟俊傑調入八一電影製片廠10年後,與同事合作執導的第一部電影。這部電影處女作的成功推出,使從小就有著軍人和英雄情結的翟俊傑,在參軍入伍26年後,終於圓了他的電影創作夢。

我的父親在抗日戰爭時期參加了抗日救亡演劇十隊。我的二舅是八路軍,抗日戰爭時期打鬼子犧牲在太行山了。我的三舅是中國人民志願軍,曾經赴朝鮮作戰。這些都給我心裡頭留下了很深的影響,崇尚英雄,有一種革命英雄主義情結。

1959年,是八一電影製片廠建廠的第7個年頭,廠裡集中骨幹力量拍攝了《回民支隊》《海鷹》和《戰上海》等多部後來家喻戶曉的電影,生動記錄了波瀾壯闊的中國革命和建設歷程。

而就在這一年,17歲的年輕小夥兒翟俊傑,從河南開封考入西藏軍區文工團,成為了一名光榮的部隊文藝兵。當時,他的挎包裡揣著斯坦尼斯拉夫斯基《演員自我修養》離開家鄉,從此開啟了他的軍旅藝術之路。


我與祖國共成長 | 翟俊傑:以光影印記 抒家國情懷


17歲的翟俊傑在西藏拉薩布達拉宮前

在遙遠的雪域高原,他經歷了1959年的西藏平叛戰鬥和1962年的中印邊境自衛反擊戰。在戰場上,他參與掩埋烈士、押送俘虜、站崗放哨。慰問演出時,就在雪地、哨所、陣地為藏族同胞和戰士們表演文藝節目。

我印象最深的是,有一次執行任務,去尋找一支執行防止境外叛亂分子回竄國內任務的部隊。我們武裝行軍了兩天時間,終於找到他們了。當時強烈的紫外線把他們晒得膚色黝黑,每個人的嘴脣乾得全裂開了,上面都是血口子、血道子,因為高原上面缺氧、缺水。一見面,他們就對我們說,同志們,你們也別慰問演出了,這冰天雪地的,你們誰帶了撲克牌,陪著我們打兩把“爭上游”就行了,我們就滿足了。

幾年時間血與火的洗禮,不僅淬鍊了翟俊傑堅強的軍人意志和強健體魄,也堅定了他從事藝術創作的初心。1963年,22歲的翟俊傑從西藏考入位於北京的解放軍藝術學院深造。畢業後被分配到解放軍報社做了一名記者和編輯。

在人才濟濟的解放軍報社,他度過了軍旅生涯中的又一個10年,雖說這段時間與銀幕藝術無緣,但卻在十年裡走遍了祖國的大江南北和邊疆海島,為他後來的電影創作賦予了豐富的生活積累與情感積澱。

我經常問,我是誰?為了誰?依靠誰?我是誰啊?我是人民戰士,是一名軍旅電影導演;依靠誰?我依靠的是廣大人民群眾和部隊官兵;為了誰?為了人民和人民軍隊,我心裡始終很清楚這一點。


我與祖國共成長 | 翟俊傑:以光影印記 抒家國情懷


工作中的翟俊傑

1976年,是新中國歷史上發生重大轉折的關鍵年份,也是翟俊傑的人生之路發生重要轉折的一年。這一年,他如願調入八一電影製片廠文學部擔任編劇。六年之後的1982年,他進入到北京電影學院編導進修班學習,此後逐漸開始了他的電影導演之路。

這個時期,改革開放的春風吹拂了祖國大地,也給軍事題材影視創作帶來極大的繁榮和發展機遇。尤其從上世紀九十年代起,中國的軍事題材電影進入“大片時代”,八一廠先後推出了《大決戰》《大轉折》《大進軍》系列影片。翟俊傑在其中擔任三部六集《大決戰》“國民黨統帥部”攝製組的導演,他打破軍事歷史題材影片的“模式化”和“概念化”,對當時的國民黨統帥部出現的歷史人物尤其是蔣介石沒有臉譜化,而是在真實的基礎上進行藝術加工和塑造。

國民黨統帥部的戲份全部由我來組織拍攝,我的定位就是,以表現國民黨統帥部的高效,來反襯出人民軍隊的偉大和神勇。我在導演闡述中寫道:是武松打虎,不是武松打貓,不要臉譜化,我們是和武裝到牙齒的敵人進行對決,最後我們戰勝了他們,這是中國人民兩種命運的大決戰。

此後,八一電影製片廠的藝術家們一起繼續拼搏,相繼完成了電影《大轉折》《大進軍》的拍攝,打造出了史詩級的戰爭巨片和現實題材佳作,奉獻了一部波瀾壯闊的“銀幕解放戰爭史”,在中國電影史上寫了下濃墨重彩的一筆。


我與祖國共成長 | 翟俊傑:以光影印記 抒家國情懷


翟俊傑在片場給演員講戲

在翟俊傑的導演生涯中,他執導拍攝的電影《長征》、《血戰臺兒莊》、《共和國不會忘記》、《大決戰》、《金沙水拍》、《驚濤駭浪》、《我的法蘭西歲月》、《我的長征》、《一號目標》、《挺立潮頭》等多部電影,幾乎每一部都是主旋律影片。他說,主旋律電影是時代精神、民族精神的記錄和寫照,也是人民的需要,時代的需要,這是一個軍隊電影工作者的使命和責任。

一個國家沒有主旋律能行嗎?不論是重大革命歷史題材,還是重大現實軍事題材,比如像《長征》、《驚濤駭浪》,不是中國獨有這樣的主旋律影片,在西方國家,也是一個重要的類型影片之一,美國好萊塢的《巴頓將軍》那不是美國的重大歷史題材電影嗎?我們如何把我們的這類題材拍好,真正具有藝術感染力,可以說是一個重要的創作課題。難道藝術作品僅僅是搞笑,就是逗樂,開心嗎?不是的,它是要為人民服務的,是要高揚主旋律的。

電影是光與影的藝術。多年來,翟俊傑在每一部作品中,都注重創新、突破、超越,通過獨特的影像表達和藝術再現,努力讓影片更加富有生命力和感染力。他曾經三次拍攝“長征”題材的電影,但每一次拍攝,他從來都不會重複自己,而是盡最大努力,運用各種藝術手法進行創新,從而讓觀眾在影片中重新走過、重新感受、重新解讀這段紅色歷史的進程。


"

人物簡介

翟俊傑,1941年10月出生,河南開封人,八一電影製片廠國家一級導演,中國第四代導演的代表人物之一。幾十年來,他以軍隊文藝工作者特有的情懷和追求,拍攝了多部優秀電影作品。代表作品有《長征》《共和國不會忘記》《我的法蘭西歲月》《血戰臺兒莊》《驚濤駭浪》《我的長征》《一號目標》等,多次獲得中宣部“五個一”工程獎、中國電影金雞獎、華表獎、百花獎、解放軍文藝大獎,2005年獲“國家有突出貢獻電影藝術家”榮譽稱號。


我與祖國共成長 | 翟俊傑:以光影印記 抒家國情懷

資料圖:翟俊傑


1985年,電影《血戰臺兒莊》在全國隆重上映,這是祖國大陸第一部表現國民黨軍隊在正面戰場抗擊日本侵略者的影片,當年這一“破天荒”的舉動在海峽兩岸產生了深遠影響。

這也是翟俊傑調入八一電影製片廠10年後,與同事合作執導的第一部電影。這部電影處女作的成功推出,使從小就有著軍人和英雄情結的翟俊傑,在參軍入伍26年後,終於圓了他的電影創作夢。

我的父親在抗日戰爭時期參加了抗日救亡演劇十隊。我的二舅是八路軍,抗日戰爭時期打鬼子犧牲在太行山了。我的三舅是中國人民志願軍,曾經赴朝鮮作戰。這些都給我心裡頭留下了很深的影響,崇尚英雄,有一種革命英雄主義情結。

1959年,是八一電影製片廠建廠的第7個年頭,廠裡集中骨幹力量拍攝了《回民支隊》《海鷹》和《戰上海》等多部後來家喻戶曉的電影,生動記錄了波瀾壯闊的中國革命和建設歷程。

而就在這一年,17歲的年輕小夥兒翟俊傑,從河南開封考入西藏軍區文工團,成為了一名光榮的部隊文藝兵。當時,他的挎包裡揣著斯坦尼斯拉夫斯基《演員自我修養》離開家鄉,從此開啟了他的軍旅藝術之路。


我與祖國共成長 | 翟俊傑:以光影印記 抒家國情懷


17歲的翟俊傑在西藏拉薩布達拉宮前

在遙遠的雪域高原,他經歷了1959年的西藏平叛戰鬥和1962年的中印邊境自衛反擊戰。在戰場上,他參與掩埋烈士、押送俘虜、站崗放哨。慰問演出時,就在雪地、哨所、陣地為藏族同胞和戰士們表演文藝節目。

我印象最深的是,有一次執行任務,去尋找一支執行防止境外叛亂分子回竄國內任務的部隊。我們武裝行軍了兩天時間,終於找到他們了。當時強烈的紫外線把他們晒得膚色黝黑,每個人的嘴脣乾得全裂開了,上面都是血口子、血道子,因為高原上面缺氧、缺水。一見面,他們就對我們說,同志們,你們也別慰問演出了,這冰天雪地的,你們誰帶了撲克牌,陪著我們打兩把“爭上游”就行了,我們就滿足了。

幾年時間血與火的洗禮,不僅淬鍊了翟俊傑堅強的軍人意志和強健體魄,也堅定了他從事藝術創作的初心。1963年,22歲的翟俊傑從西藏考入位於北京的解放軍藝術學院深造。畢業後被分配到解放軍報社做了一名記者和編輯。

在人才濟濟的解放軍報社,他度過了軍旅生涯中的又一個10年,雖說這段時間與銀幕藝術無緣,但卻在十年裡走遍了祖國的大江南北和邊疆海島,為他後來的電影創作賦予了豐富的生活積累與情感積澱。

我經常問,我是誰?為了誰?依靠誰?我是誰啊?我是人民戰士,是一名軍旅電影導演;依靠誰?我依靠的是廣大人民群眾和部隊官兵;為了誰?為了人民和人民軍隊,我心裡始終很清楚這一點。


我與祖國共成長 | 翟俊傑:以光影印記 抒家國情懷


工作中的翟俊傑

1976年,是新中國歷史上發生重大轉折的關鍵年份,也是翟俊傑的人生之路發生重要轉折的一年。這一年,他如願調入八一電影製片廠文學部擔任編劇。六年之後的1982年,他進入到北京電影學院編導進修班學習,此後逐漸開始了他的電影導演之路。

這個時期,改革開放的春風吹拂了祖國大地,也給軍事題材影視創作帶來極大的繁榮和發展機遇。尤其從上世紀九十年代起,中國的軍事題材電影進入“大片時代”,八一廠先後推出了《大決戰》《大轉折》《大進軍》系列影片。翟俊傑在其中擔任三部六集《大決戰》“國民黨統帥部”攝製組的導演,他打破軍事歷史題材影片的“模式化”和“概念化”,對當時的國民黨統帥部出現的歷史人物尤其是蔣介石沒有臉譜化,而是在真實的基礎上進行藝術加工和塑造。

國民黨統帥部的戲份全部由我來組織拍攝,我的定位就是,以表現國民黨統帥部的高效,來反襯出人民軍隊的偉大和神勇。我在導演闡述中寫道:是武松打虎,不是武松打貓,不要臉譜化,我們是和武裝到牙齒的敵人進行對決,最後我們戰勝了他們,這是中國人民兩種命運的大決戰。

此後,八一電影製片廠的藝術家們一起繼續拼搏,相繼完成了電影《大轉折》《大進軍》的拍攝,打造出了史詩級的戰爭巨片和現實題材佳作,奉獻了一部波瀾壯闊的“銀幕解放戰爭史”,在中國電影史上寫了下濃墨重彩的一筆。


我與祖國共成長 | 翟俊傑:以光影印記 抒家國情懷


翟俊傑在片場給演員講戲

在翟俊傑的導演生涯中,他執導拍攝的電影《長征》、《血戰臺兒莊》、《共和國不會忘記》、《大決戰》、《金沙水拍》、《驚濤駭浪》、《我的法蘭西歲月》、《我的長征》、《一號目標》、《挺立潮頭》等多部電影,幾乎每一部都是主旋律影片。他說,主旋律電影是時代精神、民族精神的記錄和寫照,也是人民的需要,時代的需要,這是一個軍隊電影工作者的使命和責任。

一個國家沒有主旋律能行嗎?不論是重大革命歷史題材,還是重大現實軍事題材,比如像《長征》、《驚濤駭浪》,不是中國獨有這樣的主旋律影片,在西方國家,也是一個重要的類型影片之一,美國好萊塢的《巴頓將軍》那不是美國的重大歷史題材電影嗎?我們如何把我們的這類題材拍好,真正具有藝術感染力,可以說是一個重要的創作課題。難道藝術作品僅僅是搞笑,就是逗樂,開心嗎?不是的,它是要為人民服務的,是要高揚主旋律的。

電影是光與影的藝術。多年來,翟俊傑在每一部作品中,都注重創新、突破、超越,通過獨特的影像表達和藝術再現,努力讓影片更加富有生命力和感染力。他曾經三次拍攝“長征”題材的電影,但每一次拍攝,他從來都不會重複自己,而是盡最大努力,運用各種藝術手法進行創新,從而讓觀眾在影片中重新走過、重新感受、重新解讀這段紅色歷史的進程。


我與祖國共成長 | 翟俊傑:以光影印記 抒家國情懷


翟俊傑(戴草帽者)在《金沙水拍》拍攝現場

1994年上映的影片《金沙水拍》,是翟俊傑的第一部長征之作。相對於此前主旋律電影那樣一板一眼的敘事方法,翟俊傑沒有墨守成規,相反,他通過強化故事情結的懸念,使影片具有一種類型化的風格,從而吸引和感染觀眾。在拍《長征》時,他注重追求營造出詩意化的藝術效果,讓整部影片縈繞著傳奇色彩和悲壯氛圍。

比如,“聲畫對立”,明明是十分慘烈的場景,但是影片中配的歌曲是悽婉的《十送紅軍》。當時我還把歌詞改了一下:“問一聲親人紅軍哪,此一去西征,何時才回還?”回什麼還吶?大多數紅軍戰士在長征的不同階段都倒下了,永遠留在了長征路上,我就是想以這種手法,增強影片的藝術感染力。


"

人物簡介

翟俊傑,1941年10月出生,河南開封人,八一電影製片廠國家一級導演,中國第四代導演的代表人物之一。幾十年來,他以軍隊文藝工作者特有的情懷和追求,拍攝了多部優秀電影作品。代表作品有《長征》《共和國不會忘記》《我的法蘭西歲月》《血戰臺兒莊》《驚濤駭浪》《我的長征》《一號目標》等,多次獲得中宣部“五個一”工程獎、中國電影金雞獎、華表獎、百花獎、解放軍文藝大獎,2005年獲“國家有突出貢獻電影藝術家”榮譽稱號。


我與祖國共成長 | 翟俊傑:以光影印記 抒家國情懷

資料圖:翟俊傑


1985年,電影《血戰臺兒莊》在全國隆重上映,這是祖國大陸第一部表現國民黨軍隊在正面戰場抗擊日本侵略者的影片,當年這一“破天荒”的舉動在海峽兩岸產生了深遠影響。

這也是翟俊傑調入八一電影製片廠10年後,與同事合作執導的第一部電影。這部電影處女作的成功推出,使從小就有著軍人和英雄情結的翟俊傑,在參軍入伍26年後,終於圓了他的電影創作夢。

我的父親在抗日戰爭時期參加了抗日救亡演劇十隊。我的二舅是八路軍,抗日戰爭時期打鬼子犧牲在太行山了。我的三舅是中國人民志願軍,曾經赴朝鮮作戰。這些都給我心裡頭留下了很深的影響,崇尚英雄,有一種革命英雄主義情結。

1959年,是八一電影製片廠建廠的第7個年頭,廠裡集中骨幹力量拍攝了《回民支隊》《海鷹》和《戰上海》等多部後來家喻戶曉的電影,生動記錄了波瀾壯闊的中國革命和建設歷程。

而就在這一年,17歲的年輕小夥兒翟俊傑,從河南開封考入西藏軍區文工團,成為了一名光榮的部隊文藝兵。當時,他的挎包裡揣著斯坦尼斯拉夫斯基《演員自我修養》離開家鄉,從此開啟了他的軍旅藝術之路。


我與祖國共成長 | 翟俊傑:以光影印記 抒家國情懷


17歲的翟俊傑在西藏拉薩布達拉宮前

在遙遠的雪域高原,他經歷了1959年的西藏平叛戰鬥和1962年的中印邊境自衛反擊戰。在戰場上,他參與掩埋烈士、押送俘虜、站崗放哨。慰問演出時,就在雪地、哨所、陣地為藏族同胞和戰士們表演文藝節目。

我印象最深的是,有一次執行任務,去尋找一支執行防止境外叛亂分子回竄國內任務的部隊。我們武裝行軍了兩天時間,終於找到他們了。當時強烈的紫外線把他們晒得膚色黝黑,每個人的嘴脣乾得全裂開了,上面都是血口子、血道子,因為高原上面缺氧、缺水。一見面,他們就對我們說,同志們,你們也別慰問演出了,這冰天雪地的,你們誰帶了撲克牌,陪著我們打兩把“爭上游”就行了,我們就滿足了。

幾年時間血與火的洗禮,不僅淬鍊了翟俊傑堅強的軍人意志和強健體魄,也堅定了他從事藝術創作的初心。1963年,22歲的翟俊傑從西藏考入位於北京的解放軍藝術學院深造。畢業後被分配到解放軍報社做了一名記者和編輯。

在人才濟濟的解放軍報社,他度過了軍旅生涯中的又一個10年,雖說這段時間與銀幕藝術無緣,但卻在十年裡走遍了祖國的大江南北和邊疆海島,為他後來的電影創作賦予了豐富的生活積累與情感積澱。

我經常問,我是誰?為了誰?依靠誰?我是誰啊?我是人民戰士,是一名軍旅電影導演;依靠誰?我依靠的是廣大人民群眾和部隊官兵;為了誰?為了人民和人民軍隊,我心裡始終很清楚這一點。


我與祖國共成長 | 翟俊傑:以光影印記 抒家國情懷


工作中的翟俊傑

1976年,是新中國歷史上發生重大轉折的關鍵年份,也是翟俊傑的人生之路發生重要轉折的一年。這一年,他如願調入八一電影製片廠文學部擔任編劇。六年之後的1982年,他進入到北京電影學院編導進修班學習,此後逐漸開始了他的電影導演之路。

這個時期,改革開放的春風吹拂了祖國大地,也給軍事題材影視創作帶來極大的繁榮和發展機遇。尤其從上世紀九十年代起,中國的軍事題材電影進入“大片時代”,八一廠先後推出了《大決戰》《大轉折》《大進軍》系列影片。翟俊傑在其中擔任三部六集《大決戰》“國民黨統帥部”攝製組的導演,他打破軍事歷史題材影片的“模式化”和“概念化”,對當時的國民黨統帥部出現的歷史人物尤其是蔣介石沒有臉譜化,而是在真實的基礎上進行藝術加工和塑造。

國民黨統帥部的戲份全部由我來組織拍攝,我的定位就是,以表現國民黨統帥部的高效,來反襯出人民軍隊的偉大和神勇。我在導演闡述中寫道:是武松打虎,不是武松打貓,不要臉譜化,我們是和武裝到牙齒的敵人進行對決,最後我們戰勝了他們,這是中國人民兩種命運的大決戰。

此後,八一電影製片廠的藝術家們一起繼續拼搏,相繼完成了電影《大轉折》《大進軍》的拍攝,打造出了史詩級的戰爭巨片和現實題材佳作,奉獻了一部波瀾壯闊的“銀幕解放戰爭史”,在中國電影史上寫了下濃墨重彩的一筆。


我與祖國共成長 | 翟俊傑:以光影印記 抒家國情懷


翟俊傑在片場給演員講戲

在翟俊傑的導演生涯中,他執導拍攝的電影《長征》、《血戰臺兒莊》、《共和國不會忘記》、《大決戰》、《金沙水拍》、《驚濤駭浪》、《我的法蘭西歲月》、《我的長征》、《一號目標》、《挺立潮頭》等多部電影,幾乎每一部都是主旋律影片。他說,主旋律電影是時代精神、民族精神的記錄和寫照,也是人民的需要,時代的需要,這是一個軍隊電影工作者的使命和責任。

一個國家沒有主旋律能行嗎?不論是重大革命歷史題材,還是重大現實軍事題材,比如像《長征》、《驚濤駭浪》,不是中國獨有這樣的主旋律影片,在西方國家,也是一個重要的類型影片之一,美國好萊塢的《巴頓將軍》那不是美國的重大歷史題材電影嗎?我們如何把我們的這類題材拍好,真正具有藝術感染力,可以說是一個重要的創作課題。難道藝術作品僅僅是搞笑,就是逗樂,開心嗎?不是的,它是要為人民服務的,是要高揚主旋律的。

電影是光與影的藝術。多年來,翟俊傑在每一部作品中,都注重創新、突破、超越,通過獨特的影像表達和藝術再現,努力讓影片更加富有生命力和感染力。他曾經三次拍攝“長征”題材的電影,但每一次拍攝,他從來都不會重複自己,而是盡最大努力,運用各種藝術手法進行創新,從而讓觀眾在影片中重新走過、重新感受、重新解讀這段紅色歷史的進程。


我與祖國共成長 | 翟俊傑:以光影印記 抒家國情懷


翟俊傑(戴草帽者)在《金沙水拍》拍攝現場

1994年上映的影片《金沙水拍》,是翟俊傑的第一部長征之作。相對於此前主旋律電影那樣一板一眼的敘事方法,翟俊傑沒有墨守成規,相反,他通過強化故事情結的懸念,使影片具有一種類型化的風格,從而吸引和感染觀眾。在拍《長征》時,他注重追求營造出詩意化的藝術效果,讓整部影片縈繞著傳奇色彩和悲壯氛圍。

比如,“聲畫對立”,明明是十分慘烈的場景,但是影片中配的歌曲是悽婉的《十送紅軍》。當時我還把歌詞改了一下:“問一聲親人紅軍哪,此一去西征,何時才回還?”回什麼還吶?大多數紅軍戰士在長征的不同階段都倒下了,永遠留在了長征路上,我就是想以這種手法,增強影片的藝術感染力。


我與祖國共成長 | 翟俊傑:以光影印記 抒家國情懷


翟俊傑在《長征》拍攝現場給唐國強說戲

1996年拍攝電影《長征》時,翟俊傑力排眾議起用了早年有“奶油小生”之稱的唐國強來飾演偉人毛澤東,第一次打破了中國影視史上必須由特型演員飾演領袖人物的慣例。事實證明,這一招“險棋”下得相當成功,從那時起,唐國強飾演的毛澤東形象成為觀眾心中難以忘懷的經典藝術形象。

唐國強同志第一次扮演毛澤東下了很大功夫。他除了研究史料,研究劇本,排練劇本片段外,當時為了減肥,他強制自己少吃飯,甚至不吃飯。晚上餓得實在受不了,就買點小西紅柿,吃幾顆,最後40天的時間,他竟然減去了26斤,和毛澤東同志長征結束到陝北以後,那種瘦削的臉,有點亂蓬蓬的長頭髮非常得相像。後來再經過造型處理以後,他塑造的藝術形象非常感人。

十年之後的2006年,已經65歲的翟俊傑第三次執導長征題材影片《我的長征》,這一次,他不再運用以領袖人物為主角的宏大敘事,而是以一位十幾歲的紅軍小戰士王瑞來貫穿電影始終,不斷增強電影藝術的感染力和影響力。

從人物視點上,我們把它變成一個小紅軍戰士,以他在長征中的經歷,折射出長征中的若干重大事件。有大學生評價說,這是中國版的《伊萬的童年》,此說不一定準確,但也不無道理。


"

人物簡介

翟俊傑,1941年10月出生,河南開封人,八一電影製片廠國家一級導演,中國第四代導演的代表人物之一。幾十年來,他以軍隊文藝工作者特有的情懷和追求,拍攝了多部優秀電影作品。代表作品有《長征》《共和國不會忘記》《我的法蘭西歲月》《血戰臺兒莊》《驚濤駭浪》《我的長征》《一號目標》等,多次獲得中宣部“五個一”工程獎、中國電影金雞獎、華表獎、百花獎、解放軍文藝大獎,2005年獲“國家有突出貢獻電影藝術家”榮譽稱號。


我與祖國共成長 | 翟俊傑:以光影印記 抒家國情懷

資料圖:翟俊傑


1985年,電影《血戰臺兒莊》在全國隆重上映,這是祖國大陸第一部表現國民黨軍隊在正面戰場抗擊日本侵略者的影片,當年這一“破天荒”的舉動在海峽兩岸產生了深遠影響。

這也是翟俊傑調入八一電影製片廠10年後,與同事合作執導的第一部電影。這部電影處女作的成功推出,使從小就有著軍人和英雄情結的翟俊傑,在參軍入伍26年後,終於圓了他的電影創作夢。

我的父親在抗日戰爭時期參加了抗日救亡演劇十隊。我的二舅是八路軍,抗日戰爭時期打鬼子犧牲在太行山了。我的三舅是中國人民志願軍,曾經赴朝鮮作戰。這些都給我心裡頭留下了很深的影響,崇尚英雄,有一種革命英雄主義情結。

1959年,是八一電影製片廠建廠的第7個年頭,廠裡集中骨幹力量拍攝了《回民支隊》《海鷹》和《戰上海》等多部後來家喻戶曉的電影,生動記錄了波瀾壯闊的中國革命和建設歷程。

而就在這一年,17歲的年輕小夥兒翟俊傑,從河南開封考入西藏軍區文工團,成為了一名光榮的部隊文藝兵。當時,他的挎包裡揣著斯坦尼斯拉夫斯基《演員自我修養》離開家鄉,從此開啟了他的軍旅藝術之路。


我與祖國共成長 | 翟俊傑:以光影印記 抒家國情懷


17歲的翟俊傑在西藏拉薩布達拉宮前

在遙遠的雪域高原,他經歷了1959年的西藏平叛戰鬥和1962年的中印邊境自衛反擊戰。在戰場上,他參與掩埋烈士、押送俘虜、站崗放哨。慰問演出時,就在雪地、哨所、陣地為藏族同胞和戰士們表演文藝節目。

我印象最深的是,有一次執行任務,去尋找一支執行防止境外叛亂分子回竄國內任務的部隊。我們武裝行軍了兩天時間,終於找到他們了。當時強烈的紫外線把他們晒得膚色黝黑,每個人的嘴脣乾得全裂開了,上面都是血口子、血道子,因為高原上面缺氧、缺水。一見面,他們就對我們說,同志們,你們也別慰問演出了,這冰天雪地的,你們誰帶了撲克牌,陪著我們打兩把“爭上游”就行了,我們就滿足了。

幾年時間血與火的洗禮,不僅淬鍊了翟俊傑堅強的軍人意志和強健體魄,也堅定了他從事藝術創作的初心。1963年,22歲的翟俊傑從西藏考入位於北京的解放軍藝術學院深造。畢業後被分配到解放軍報社做了一名記者和編輯。

在人才濟濟的解放軍報社,他度過了軍旅生涯中的又一個10年,雖說這段時間與銀幕藝術無緣,但卻在十年裡走遍了祖國的大江南北和邊疆海島,為他後來的電影創作賦予了豐富的生活積累與情感積澱。

我經常問,我是誰?為了誰?依靠誰?我是誰啊?我是人民戰士,是一名軍旅電影導演;依靠誰?我依靠的是廣大人民群眾和部隊官兵;為了誰?為了人民和人民軍隊,我心裡始終很清楚這一點。


我與祖國共成長 | 翟俊傑:以光影印記 抒家國情懷


工作中的翟俊傑

1976年,是新中國歷史上發生重大轉折的關鍵年份,也是翟俊傑的人生之路發生重要轉折的一年。這一年,他如願調入八一電影製片廠文學部擔任編劇。六年之後的1982年,他進入到北京電影學院編導進修班學習,此後逐漸開始了他的電影導演之路。

這個時期,改革開放的春風吹拂了祖國大地,也給軍事題材影視創作帶來極大的繁榮和發展機遇。尤其從上世紀九十年代起,中國的軍事題材電影進入“大片時代”,八一廠先後推出了《大決戰》《大轉折》《大進軍》系列影片。翟俊傑在其中擔任三部六集《大決戰》“國民黨統帥部”攝製組的導演,他打破軍事歷史題材影片的“模式化”和“概念化”,對當時的國民黨統帥部出現的歷史人物尤其是蔣介石沒有臉譜化,而是在真實的基礎上進行藝術加工和塑造。

國民黨統帥部的戲份全部由我來組織拍攝,我的定位就是,以表現國民黨統帥部的高效,來反襯出人民軍隊的偉大和神勇。我在導演闡述中寫道:是武松打虎,不是武松打貓,不要臉譜化,我們是和武裝到牙齒的敵人進行對決,最後我們戰勝了他們,這是中國人民兩種命運的大決戰。

此後,八一電影製片廠的藝術家們一起繼續拼搏,相繼完成了電影《大轉折》《大進軍》的拍攝,打造出了史詩級的戰爭巨片和現實題材佳作,奉獻了一部波瀾壯闊的“銀幕解放戰爭史”,在中國電影史上寫了下濃墨重彩的一筆。


我與祖國共成長 | 翟俊傑:以光影印記 抒家國情懷


翟俊傑在片場給演員講戲

在翟俊傑的導演生涯中,他執導拍攝的電影《長征》、《血戰臺兒莊》、《共和國不會忘記》、《大決戰》、《金沙水拍》、《驚濤駭浪》、《我的法蘭西歲月》、《我的長征》、《一號目標》、《挺立潮頭》等多部電影,幾乎每一部都是主旋律影片。他說,主旋律電影是時代精神、民族精神的記錄和寫照,也是人民的需要,時代的需要,這是一個軍隊電影工作者的使命和責任。

一個國家沒有主旋律能行嗎?不論是重大革命歷史題材,還是重大現實軍事題材,比如像《長征》、《驚濤駭浪》,不是中國獨有這樣的主旋律影片,在西方國家,也是一個重要的類型影片之一,美國好萊塢的《巴頓將軍》那不是美國的重大歷史題材電影嗎?我們如何把我們的這類題材拍好,真正具有藝術感染力,可以說是一個重要的創作課題。難道藝術作品僅僅是搞笑,就是逗樂,開心嗎?不是的,它是要為人民服務的,是要高揚主旋律的。

電影是光與影的藝術。多年來,翟俊傑在每一部作品中,都注重創新、突破、超越,通過獨特的影像表達和藝術再現,努力讓影片更加富有生命力和感染力。他曾經三次拍攝“長征”題材的電影,但每一次拍攝,他從來都不會重複自己,而是盡最大努力,運用各種藝術手法進行創新,從而讓觀眾在影片中重新走過、重新感受、重新解讀這段紅色歷史的進程。


我與祖國共成長 | 翟俊傑:以光影印記 抒家國情懷


翟俊傑(戴草帽者)在《金沙水拍》拍攝現場

1994年上映的影片《金沙水拍》,是翟俊傑的第一部長征之作。相對於此前主旋律電影那樣一板一眼的敘事方法,翟俊傑沒有墨守成規,相反,他通過強化故事情結的懸念,使影片具有一種類型化的風格,從而吸引和感染觀眾。在拍《長征》時,他注重追求營造出詩意化的藝術效果,讓整部影片縈繞著傳奇色彩和悲壯氛圍。

比如,“聲畫對立”,明明是十分慘烈的場景,但是影片中配的歌曲是悽婉的《十送紅軍》。當時我還把歌詞改了一下:“問一聲親人紅軍哪,此一去西征,何時才回還?”回什麼還吶?大多數紅軍戰士在長征的不同階段都倒下了,永遠留在了長征路上,我就是想以這種手法,增強影片的藝術感染力。


我與祖國共成長 | 翟俊傑:以光影印記 抒家國情懷


翟俊傑在《長征》拍攝現場給唐國強說戲

1996年拍攝電影《長征》時,翟俊傑力排眾議起用了早年有“奶油小生”之稱的唐國強來飾演偉人毛澤東,第一次打破了中國影視史上必須由特型演員飾演領袖人物的慣例。事實證明,這一招“險棋”下得相當成功,從那時起,唐國強飾演的毛澤東形象成為觀眾心中難以忘懷的經典藝術形象。

唐國強同志第一次扮演毛澤東下了很大功夫。他除了研究史料,研究劇本,排練劇本片段外,當時為了減肥,他強制自己少吃飯,甚至不吃飯。晚上餓得實在受不了,就買點小西紅柿,吃幾顆,最後40天的時間,他竟然減去了26斤,和毛澤東同志長征結束到陝北以後,那種瘦削的臉,有點亂蓬蓬的長頭髮非常得相像。後來再經過造型處理以後,他塑造的藝術形象非常感人。

十年之後的2006年,已經65歲的翟俊傑第三次執導長征題材影片《我的長征》,這一次,他不再運用以領袖人物為主角的宏大敘事,而是以一位十幾歲的紅軍小戰士王瑞來貫穿電影始終,不斷增強電影藝術的感染力和影響力。

從人物視點上,我們把它變成一個小紅軍戰士,以他在長征中的經歷,折射出長征中的若干重大事件。有大學生評價說,這是中國版的《伊萬的童年》,此說不一定準確,但也不無道理。


我與祖國共成長 | 翟俊傑:以光影印記 抒家國情懷


翟俊傑在《血戰臺兒莊》拍攝現場為演員說戲

經過多年的實踐歷練,作為電影藝術家的翟俊傑清醒地意識到,隨著社會的不斷進步和發展,廣大人民群眾的審美觀念也在日益提升,創作者必須要研究主流觀眾的審美趣味,不能背道而馳進行創作,否則,即便主旋律的口號喊得再響亮,也難以打動受眾。2003年,翟俊傑拍攝以1998年大抗洪為背景的影片《驚濤駭浪》,在拍封堵管湧、加固大堤的場景時,他提出,誰用稻糠鋸末做的假沙包糊弄事一律開除。

都是100多斤重的真沙袋,甚至200斤重的,演員扛在肩上以後,額頭的血管,脖子上的血管壓得都暴突了出來。我們當年在電視直播中,看到的是一群身著迷彩服的官兵衝到大壩上去,捨生忘死去搶險,哪個人還顧得上擺出英雄狀啊?如果藝術上不真實,價值會蕩然無存。所以,我在拍電影時,連細節都要真實又真實,只有這樣,才能有藝術感染力,才能感染觀眾。

"

人物簡介

翟俊傑,1941年10月出生,河南開封人,八一電影製片廠國家一級導演,中國第四代導演的代表人物之一。幾十年來,他以軍隊文藝工作者特有的情懷和追求,拍攝了多部優秀電影作品。代表作品有《長征》《共和國不會忘記》《我的法蘭西歲月》《血戰臺兒莊》《驚濤駭浪》《我的長征》《一號目標》等,多次獲得中宣部“五個一”工程獎、中國電影金雞獎、華表獎、百花獎、解放軍文藝大獎,2005年獲“國家有突出貢獻電影藝術家”榮譽稱號。


我與祖國共成長 | 翟俊傑:以光影印記 抒家國情懷

資料圖:翟俊傑


1985年,電影《血戰臺兒莊》在全國隆重上映,這是祖國大陸第一部表現國民黨軍隊在正面戰場抗擊日本侵略者的影片,當年這一“破天荒”的舉動在海峽兩岸產生了深遠影響。

這也是翟俊傑調入八一電影製片廠10年後,與同事合作執導的第一部電影。這部電影處女作的成功推出,使從小就有著軍人和英雄情結的翟俊傑,在參軍入伍26年後,終於圓了他的電影創作夢。

我的父親在抗日戰爭時期參加了抗日救亡演劇十隊。我的二舅是八路軍,抗日戰爭時期打鬼子犧牲在太行山了。我的三舅是中國人民志願軍,曾經赴朝鮮作戰。這些都給我心裡頭留下了很深的影響,崇尚英雄,有一種革命英雄主義情結。

1959年,是八一電影製片廠建廠的第7個年頭,廠裡集中骨幹力量拍攝了《回民支隊》《海鷹》和《戰上海》等多部後來家喻戶曉的電影,生動記錄了波瀾壯闊的中國革命和建設歷程。

而就在這一年,17歲的年輕小夥兒翟俊傑,從河南開封考入西藏軍區文工團,成為了一名光榮的部隊文藝兵。當時,他的挎包裡揣著斯坦尼斯拉夫斯基《演員自我修養》離開家鄉,從此開啟了他的軍旅藝術之路。


我與祖國共成長 | 翟俊傑:以光影印記 抒家國情懷


17歲的翟俊傑在西藏拉薩布達拉宮前

在遙遠的雪域高原,他經歷了1959年的西藏平叛戰鬥和1962年的中印邊境自衛反擊戰。在戰場上,他參與掩埋烈士、押送俘虜、站崗放哨。慰問演出時,就在雪地、哨所、陣地為藏族同胞和戰士們表演文藝節目。

我印象最深的是,有一次執行任務,去尋找一支執行防止境外叛亂分子回竄國內任務的部隊。我們武裝行軍了兩天時間,終於找到他們了。當時強烈的紫外線把他們晒得膚色黝黑,每個人的嘴脣乾得全裂開了,上面都是血口子、血道子,因為高原上面缺氧、缺水。一見面,他們就對我們說,同志們,你們也別慰問演出了,這冰天雪地的,你們誰帶了撲克牌,陪著我們打兩把“爭上游”就行了,我們就滿足了。

幾年時間血與火的洗禮,不僅淬鍊了翟俊傑堅強的軍人意志和強健體魄,也堅定了他從事藝術創作的初心。1963年,22歲的翟俊傑從西藏考入位於北京的解放軍藝術學院深造。畢業後被分配到解放軍報社做了一名記者和編輯。

在人才濟濟的解放軍報社,他度過了軍旅生涯中的又一個10年,雖說這段時間與銀幕藝術無緣,但卻在十年裡走遍了祖國的大江南北和邊疆海島,為他後來的電影創作賦予了豐富的生活積累與情感積澱。

我經常問,我是誰?為了誰?依靠誰?我是誰啊?我是人民戰士,是一名軍旅電影導演;依靠誰?我依靠的是廣大人民群眾和部隊官兵;為了誰?為了人民和人民軍隊,我心裡始終很清楚這一點。


我與祖國共成長 | 翟俊傑:以光影印記 抒家國情懷


工作中的翟俊傑

1976年,是新中國歷史上發生重大轉折的關鍵年份,也是翟俊傑的人生之路發生重要轉折的一年。這一年,他如願調入八一電影製片廠文學部擔任編劇。六年之後的1982年,他進入到北京電影學院編導進修班學習,此後逐漸開始了他的電影導演之路。

這個時期,改革開放的春風吹拂了祖國大地,也給軍事題材影視創作帶來極大的繁榮和發展機遇。尤其從上世紀九十年代起,中國的軍事題材電影進入“大片時代”,八一廠先後推出了《大決戰》《大轉折》《大進軍》系列影片。翟俊傑在其中擔任三部六集《大決戰》“國民黨統帥部”攝製組的導演,他打破軍事歷史題材影片的“模式化”和“概念化”,對當時的國民黨統帥部出現的歷史人物尤其是蔣介石沒有臉譜化,而是在真實的基礎上進行藝術加工和塑造。

國民黨統帥部的戲份全部由我來組織拍攝,我的定位就是,以表現國民黨統帥部的高效,來反襯出人民軍隊的偉大和神勇。我在導演闡述中寫道:是武松打虎,不是武松打貓,不要臉譜化,我們是和武裝到牙齒的敵人進行對決,最後我們戰勝了他們,這是中國人民兩種命運的大決戰。

此後,八一電影製片廠的藝術家們一起繼續拼搏,相繼完成了電影《大轉折》《大進軍》的拍攝,打造出了史詩級的戰爭巨片和現實題材佳作,奉獻了一部波瀾壯闊的“銀幕解放戰爭史”,在中國電影史上寫了下濃墨重彩的一筆。


我與祖國共成長 | 翟俊傑:以光影印記 抒家國情懷


翟俊傑在片場給演員講戲

在翟俊傑的導演生涯中,他執導拍攝的電影《長征》、《血戰臺兒莊》、《共和國不會忘記》、《大決戰》、《金沙水拍》、《驚濤駭浪》、《我的法蘭西歲月》、《我的長征》、《一號目標》、《挺立潮頭》等多部電影,幾乎每一部都是主旋律影片。他說,主旋律電影是時代精神、民族精神的記錄和寫照,也是人民的需要,時代的需要,這是一個軍隊電影工作者的使命和責任。

一個國家沒有主旋律能行嗎?不論是重大革命歷史題材,還是重大現實軍事題材,比如像《長征》、《驚濤駭浪》,不是中國獨有這樣的主旋律影片,在西方國家,也是一個重要的類型影片之一,美國好萊塢的《巴頓將軍》那不是美國的重大歷史題材電影嗎?我們如何把我們的這類題材拍好,真正具有藝術感染力,可以說是一個重要的創作課題。難道藝術作品僅僅是搞笑,就是逗樂,開心嗎?不是的,它是要為人民服務的,是要高揚主旋律的。

電影是光與影的藝術。多年來,翟俊傑在每一部作品中,都注重創新、突破、超越,通過獨特的影像表達和藝術再現,努力讓影片更加富有生命力和感染力。他曾經三次拍攝“長征”題材的電影,但每一次拍攝,他從來都不會重複自己,而是盡最大努力,運用各種藝術手法進行創新,從而讓觀眾在影片中重新走過、重新感受、重新解讀這段紅色歷史的進程。


我與祖國共成長 | 翟俊傑:以光影印記 抒家國情懷


翟俊傑(戴草帽者)在《金沙水拍》拍攝現場

1994年上映的影片《金沙水拍》,是翟俊傑的第一部長征之作。相對於此前主旋律電影那樣一板一眼的敘事方法,翟俊傑沒有墨守成規,相反,他通過強化故事情結的懸念,使影片具有一種類型化的風格,從而吸引和感染觀眾。在拍《長征》時,他注重追求營造出詩意化的藝術效果,讓整部影片縈繞著傳奇色彩和悲壯氛圍。

比如,“聲畫對立”,明明是十分慘烈的場景,但是影片中配的歌曲是悽婉的《十送紅軍》。當時我還把歌詞改了一下:“問一聲親人紅軍哪,此一去西征,何時才回還?”回什麼還吶?大多數紅軍戰士在長征的不同階段都倒下了,永遠留在了長征路上,我就是想以這種手法,增強影片的藝術感染力。


我與祖國共成長 | 翟俊傑:以光影印記 抒家國情懷


翟俊傑在《長征》拍攝現場給唐國強說戲

1996年拍攝電影《長征》時,翟俊傑力排眾議起用了早年有“奶油小生”之稱的唐國強來飾演偉人毛澤東,第一次打破了中國影視史上必須由特型演員飾演領袖人物的慣例。事實證明,這一招“險棋”下得相當成功,從那時起,唐國強飾演的毛澤東形象成為觀眾心中難以忘懷的經典藝術形象。

唐國強同志第一次扮演毛澤東下了很大功夫。他除了研究史料,研究劇本,排練劇本片段外,當時為了減肥,他強制自己少吃飯,甚至不吃飯。晚上餓得實在受不了,就買點小西紅柿,吃幾顆,最後40天的時間,他竟然減去了26斤,和毛澤東同志長征結束到陝北以後,那種瘦削的臉,有點亂蓬蓬的長頭髮非常得相像。後來再經過造型處理以後,他塑造的藝術形象非常感人。

十年之後的2006年,已經65歲的翟俊傑第三次執導長征題材影片《我的長征》,這一次,他不再運用以領袖人物為主角的宏大敘事,而是以一位十幾歲的紅軍小戰士王瑞來貫穿電影始終,不斷增強電影藝術的感染力和影響力。

從人物視點上,我們把它變成一個小紅軍戰士,以他在長征中的經歷,折射出長征中的若干重大事件。有大學生評價說,這是中國版的《伊萬的童年》,此說不一定準確,但也不無道理。


我與祖國共成長 | 翟俊傑:以光影印記 抒家國情懷


翟俊傑在《血戰臺兒莊》拍攝現場為演員說戲

經過多年的實踐歷練,作為電影藝術家的翟俊傑清醒地意識到,隨著社會的不斷進步和發展,廣大人民群眾的審美觀念也在日益提升,創作者必須要研究主流觀眾的審美趣味,不能背道而馳進行創作,否則,即便主旋律的口號喊得再響亮,也難以打動受眾。2003年,翟俊傑拍攝以1998年大抗洪為背景的影片《驚濤駭浪》,在拍封堵管湧、加固大堤的場景時,他提出,誰用稻糠鋸末做的假沙包糊弄事一律開除。

都是100多斤重的真沙袋,甚至200斤重的,演員扛在肩上以後,額頭的血管,脖子上的血管壓得都暴突了出來。我們當年在電視直播中,看到的是一群身著迷彩服的官兵衝到大壩上去,捨生忘死去搶險,哪個人還顧得上擺出英雄狀啊?如果藝術上不真實,價值會蕩然無存。所以,我在拍電影時,連細節都要真實又真實,只有這樣,才能有藝術感染力,才能感染觀眾。

我與祖國共成長 | 翟俊傑:以光影印記 抒家國情懷

近年來,中國社會翻天覆地的巨大變化和波瀾壯闊的偉大實踐,催生出一大批題材多樣、風格各異、人物鮮活的電影作品,《建國大業》《建黨偉業》《建軍大業》開創了重大革命歷史題材電影新的敘事方法和審美樣式,《紅海行動》《湄公河行動》和《戰狼》系列等一批軍事題材影片取得巨大的市場成功和商業價值。談起這個話題,作為一名軍隊電影工作者,已近80高齡的翟俊傑感到十分欣慰。他動情地說,這證明軍事題材電影仍然深受主流觀眾的喜愛,只要在創作上狠下功夫,傳達主旋律和正能量的軍事題材電影完全能夠贏得觀眾認可。

我覺得,作為電影工作者,怎麼樣想辦法去創新、突破、超越,是很重要的。講中國的好故事,更重要的是講好中國故事,好故事如果講不好,很平庸,也不行。要想講好中國故事,我們必須調動一切藝術手段把影片拍好。

現如今,翟俊傑已經退休多年,但忙碌了幾十年的他仍然閒不下來,不僅一直關注著中國電影事業的發展,還經常幫助年輕人修改電影劇本,給予一些年輕導演指導幫助。六十一年軍旅人生無怨無悔,三十餘載光影之路永葆銳氣。雖然幾近耄耋之年,翟俊傑依舊充滿激情地說,電影是他的終身事業,他愛電影,願意為它獻出一切。

一個民族如果沒有英雄可以嗎?怎麼能夠設想一個偉大的民族沒有英雄!我崇尚英雄。我覺得,無論任何時候,職責、擔當,對我這個老兵,都是刻骨銘心的。我始終認為,對主旋律電影,要有一種敬畏之情,不然的話,能給我們後代留下什麼啊。

本集主創

監製:呂錫成 策劃:孫 利

統籌:譚淑惠 撰稿:徐佳慧

編輯:胡鋮鋮 新媒體:劉夢源

音頻:王 敏 播音:長悅 蘇揚 宋波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