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國中將,22歲擔任軍長比林彪還小,他的搭檔後來成為國家主席'

"


"


開國中將,22歲擔任軍長比林彪還小,他的搭檔後來成為國家主席

文/夏明星 張寧 劉紅峰

1990年12月30日,原國家主席李先念在《人民日報》發表紀念文章《痛悼程世才同志》,飽含深情地寫道:“在大別山區,在西征路上,在川陝根據地,在長征途中,在河西走廊,在風雪祁連山,我們同命運、共呼吸,帶領部隊浴血奮戰,迭摧強敵,戰勝重重風暴和苦難,經受過數不盡的血與火的考驗,結下了披肝瀝膽、生死與共的戰鬥情誼。”對於程世才的軍旅生涯,李先念予以了高度評價:“世才是從槍林彈雨中衝殺出來的,打過許多大仗、硬仗、惡仗,智勇兼備,能攻善守,屢建奇功,是人民軍隊的一員戰將。”

能夠得到李先念如此評價,可見程世才將軍的不凡。

一、“一個團長,竟然想吃掉敵人13個團,有戰略眼光啊!”

1912年8月8日,程世才出生於湖北省禮山縣(今大悟縣)一個貧農家庭,從小就過著飢寒交迫的苦難生活,養成了勤勞勇敢、敢於反抗的性格特點。

1930年4月,大別山區的紅軍隊伍整編為紅1軍,在軍長許繼慎、副軍長徐向前領導下,這支只有2000人的工農武裝不斷壯大。程世才就在這支隊伍裡開始軍旅生涯。

1931年1月,紅1軍改編為紅4軍,程世才升任第11師第33團特務連排長。10月,李先念從地方上調入紅4軍工作,擔任紅33團政治委員,他很快認識了程世才,並留下難以磨滅的印象:“那時,他任排長,年僅19歲,頭腦清晰,性情豪爽,作戰勇敢,虎虎有生氣。”由於一貫作戰勇敢、忠誠革命,程世才很快被髮展為中共黨員。

1931年11月,紅四方面軍成立,徐向前擔任總指揮。在徐向前指揮下,程世才每役必與,在戰火中不斷成長,歷任紅33團連政治指導員、紅11師黨支部書記、紅33團政治委員。

1932年10月,由於張國燾錯誤指揮,紅四方面軍被迫放棄鄂豫皖蘇區,向西實施戰略轉移。西征途中,紅四方面軍在棗陽新集遭敵重兵包圍,紅11師奉命奪路突圍。激戰中,紅33團團長吳雲山犧牲,程世才臨危受命兼任團長,他拔出大刀衝向前線廝殺,身負重傷兀自不退,直至突圍成功。

1932年12月,紅四方面軍轉戰到川陝邊境,開始創建川陝蘇區。次年2月,四川軍閥田頌堯拼湊近6萬兵力,對紅四方面軍發動“三路圍攻”。紅四方面軍總部採取“收緊陣地、待機反擊”的作戰方針,主動向蘇區中心退卻,在運動防禦中尋找戰機。反擊發起前,程世才大膽建議方面軍總部:派出部分兵力,祕密插入敵人側後,切斷貪功疾進的敵左縱隊13個團退路,把他們一網打盡。建議上報後,一向不苟言笑的徐向前笑了:“程世才,厲害啊!一個團長,竟然想吃掉敵人13個團,有戰略眼光啊!”他隨即指示,就由程世才擔此重任。5月下旬,程世才帶領紅33團冒著傾盆大雨,穿過人跡罕至的深山老林,祕密插入敵人側後,為紅四方面軍一舉全殲敵人左縱隊13個團,創造了重要條件。

1933年7月,紅四方面軍進行整編,紅11師擴編為紅30軍,李先念擔任軍政治委員,程世才歷任第90師政治委員、第88師師長兼政治委員、紅30軍副軍長,成為紅30軍的優秀指揮員,是徐向前的愛將之一。

1935年6月,紅一、四方面軍會師懋功,程世才已經擔任了紅30軍軍長。在毛兒蓋,程世才實現了多年的願望,見到了毛澤東。時年不到23歲的程世才,引起了毛澤東的格外注意,他緊握著程世才的手說:“你這個軍長很年輕啊!”同年8月,程世才參與指揮包座之戰。在險惡地形條件下,他揮軍攻堅打援、分割殲敵,取得消滅胡宗南一個主力師的重大勝利,打開了紅軍北上甘南的通道。

1936年10月,奉中革軍委命令,紅30軍等部兵力西渡黃河,組成西路軍,轉戰河西走廊,從戰略上策應河東紅軍,伺機打通新疆。作為紅30軍政治委員,李先念對搭檔程世才非常敬佩:

世才面對強敵險境,凜然不懼,上級指到哪裡就打到哪裡,帶領部隊與優勢敵軍反覆拚搏、血戰,在一條山、四十里鋪、水磨關、永昌、倪家營子等地,予敵以重大殺傷。西路軍失敗後,我們率左支隊的千餘人轉入祁連山中,同飢餓、傷病、嚴寒、冰雪、追敵頑強鬥爭,艱苦至極。他毫不灰心喪氣,談笑自若,對革命事業充滿必勝信念,有力感染著同志們。

1937年4月,經過艱苦轉戰,李先念、程世才帶領西路軍左支隊終於脫離險境,千里跋涉到新疆地區(當時,新疆地方政權傾向革命)。中共駐新疆辦事處代表陳雲、滕代遠親自迎接李先念、程世才等,感謝他們為黨保存了一批骨幹。

二、醞釀“鞏固平西,堅持冀東,發展平北”的戰略方針

1937年7月,全面抗戰打響。程世才人在新疆,心在戰場,時刻想奔赴抗日前線!這年12月,程世才如願以償,回到革命聖地延安。考慮到對日作戰不同於國內戰爭,中央領導讓程世才等進入抗日軍政大學學習一年。

1938年11 月,鑑於八路軍挺進冀東地區受挫,中央軍委決定成立冀熱察挺進軍,恢復和擴大我黨我軍在冀東的影響。冀熱察挺進軍,編制序列直屬八路軍總部,由晉察冀軍區代管。很快,程世才接到通知:做好去冀熱察挺進軍工作的準備,擬任挺進軍參謀長,協助挺進軍司令員蕭克工作!程世才得知這一戰略決策的原委,深感中央對自己的巨大信任。對於蕭克,程世才也不陌生:長征後期,蕭克曾任紅四方面軍第31軍軍長,兩人一起協同戰鬥過。

1939年1月底,蕭克、程世才率領組建冀熱察挺進軍的近百名幹部,終於到達(北)平西。2 月7 日,挺進軍正式成立,同時還成立了以蕭克、宋時輪(後為程世才)、鄧華等5 人組成的軍政委員會。挺進軍由蕭克任司令員兼軍政委員會書記,程世才擔任參謀長。

"


開國中將,22歲擔任軍長比林彪還小,他的搭檔後來成為國家主席

文/夏明星 張寧 劉紅峰

1990年12月30日,原國家主席李先念在《人民日報》發表紀念文章《痛悼程世才同志》,飽含深情地寫道:“在大別山區,在西征路上,在川陝根據地,在長征途中,在河西走廊,在風雪祁連山,我們同命運、共呼吸,帶領部隊浴血奮戰,迭摧強敵,戰勝重重風暴和苦難,經受過數不盡的血與火的考驗,結下了披肝瀝膽、生死與共的戰鬥情誼。”對於程世才的軍旅生涯,李先念予以了高度評價:“世才是從槍林彈雨中衝殺出來的,打過許多大仗、硬仗、惡仗,智勇兼備,能攻善守,屢建奇功,是人民軍隊的一員戰將。”

能夠得到李先念如此評價,可見程世才將軍的不凡。

一、“一個團長,竟然想吃掉敵人13個團,有戰略眼光啊!”

1912年8月8日,程世才出生於湖北省禮山縣(今大悟縣)一個貧農家庭,從小就過著飢寒交迫的苦難生活,養成了勤勞勇敢、敢於反抗的性格特點。

1930年4月,大別山區的紅軍隊伍整編為紅1軍,在軍長許繼慎、副軍長徐向前領導下,這支只有2000人的工農武裝不斷壯大。程世才就在這支隊伍裡開始軍旅生涯。

1931年1月,紅1軍改編為紅4軍,程世才升任第11師第33團特務連排長。10月,李先念從地方上調入紅4軍工作,擔任紅33團政治委員,他很快認識了程世才,並留下難以磨滅的印象:“那時,他任排長,年僅19歲,頭腦清晰,性情豪爽,作戰勇敢,虎虎有生氣。”由於一貫作戰勇敢、忠誠革命,程世才很快被髮展為中共黨員。

1931年11月,紅四方面軍成立,徐向前擔任總指揮。在徐向前指揮下,程世才每役必與,在戰火中不斷成長,歷任紅33團連政治指導員、紅11師黨支部書記、紅33團政治委員。

1932年10月,由於張國燾錯誤指揮,紅四方面軍被迫放棄鄂豫皖蘇區,向西實施戰略轉移。西征途中,紅四方面軍在棗陽新集遭敵重兵包圍,紅11師奉命奪路突圍。激戰中,紅33團團長吳雲山犧牲,程世才臨危受命兼任團長,他拔出大刀衝向前線廝殺,身負重傷兀自不退,直至突圍成功。

1932年12月,紅四方面軍轉戰到川陝邊境,開始創建川陝蘇區。次年2月,四川軍閥田頌堯拼湊近6萬兵力,對紅四方面軍發動“三路圍攻”。紅四方面軍總部採取“收緊陣地、待機反擊”的作戰方針,主動向蘇區中心退卻,在運動防禦中尋找戰機。反擊發起前,程世才大膽建議方面軍總部:派出部分兵力,祕密插入敵人側後,切斷貪功疾進的敵左縱隊13個團退路,把他們一網打盡。建議上報後,一向不苟言笑的徐向前笑了:“程世才,厲害啊!一個團長,竟然想吃掉敵人13個團,有戰略眼光啊!”他隨即指示,就由程世才擔此重任。5月下旬,程世才帶領紅33團冒著傾盆大雨,穿過人跡罕至的深山老林,祕密插入敵人側後,為紅四方面軍一舉全殲敵人左縱隊13個團,創造了重要條件。

1933年7月,紅四方面軍進行整編,紅11師擴編為紅30軍,李先念擔任軍政治委員,程世才歷任第90師政治委員、第88師師長兼政治委員、紅30軍副軍長,成為紅30軍的優秀指揮員,是徐向前的愛將之一。

1935年6月,紅一、四方面軍會師懋功,程世才已經擔任了紅30軍軍長。在毛兒蓋,程世才實現了多年的願望,見到了毛澤東。時年不到23歲的程世才,引起了毛澤東的格外注意,他緊握著程世才的手說:“你這個軍長很年輕啊!”同年8月,程世才參與指揮包座之戰。在險惡地形條件下,他揮軍攻堅打援、分割殲敵,取得消滅胡宗南一個主力師的重大勝利,打開了紅軍北上甘南的通道。

1936年10月,奉中革軍委命令,紅30軍等部兵力西渡黃河,組成西路軍,轉戰河西走廊,從戰略上策應河東紅軍,伺機打通新疆。作為紅30軍政治委員,李先念對搭檔程世才非常敬佩:

世才面對強敵險境,凜然不懼,上級指到哪裡就打到哪裡,帶領部隊與優勢敵軍反覆拚搏、血戰,在一條山、四十里鋪、水磨關、永昌、倪家營子等地,予敵以重大殺傷。西路軍失敗後,我們率左支隊的千餘人轉入祁連山中,同飢餓、傷病、嚴寒、冰雪、追敵頑強鬥爭,艱苦至極。他毫不灰心喪氣,談笑自若,對革命事業充滿必勝信念,有力感染著同志們。

1937年4月,經過艱苦轉戰,李先念、程世才帶領西路軍左支隊終於脫離險境,千里跋涉到新疆地區(當時,新疆地方政權傾向革命)。中共駐新疆辦事處代表陳雲、滕代遠親自迎接李先念、程世才等,感謝他們為黨保存了一批骨幹。

二、醞釀“鞏固平西,堅持冀東,發展平北”的戰略方針

1937年7月,全面抗戰打響。程世才人在新疆,心在戰場,時刻想奔赴抗日前線!這年12月,程世才如願以償,回到革命聖地延安。考慮到對日作戰不同於國內戰爭,中央領導讓程世才等進入抗日軍政大學學習一年。

1938年11 月,鑑於八路軍挺進冀東地區受挫,中央軍委決定成立冀熱察挺進軍,恢復和擴大我黨我軍在冀東的影響。冀熱察挺進軍,編制序列直屬八路軍總部,由晉察冀軍區代管。很快,程世才接到通知:做好去冀熱察挺進軍工作的準備,擬任挺進軍參謀長,協助挺進軍司令員蕭克工作!程世才得知這一戰略決策的原委,深感中央對自己的巨大信任。對於蕭克,程世才也不陌生:長征後期,蕭克曾任紅四方面軍第31軍軍長,兩人一起協同戰鬥過。

1939年1月底,蕭克、程世才率領組建冀熱察挺進軍的近百名幹部,終於到達(北)平西。2 月7 日,挺進軍正式成立,同時還成立了以蕭克、宋時輪(後為程世才)、鄧華等5 人組成的軍政委員會。挺進軍由蕭克任司令員兼軍政委員會書記,程世才擔任參謀長。

開國中將,22歲擔任軍長比林彪還小,他的搭檔後來成為國家主席

◆解放戰爭時期程世才與戰友在東北柳河合影。

1939年5月,蕭克去晉察冀軍區參加會議,程世才主持挺進軍工作,得以一露鋒芒,讓蕭克讚不絕口:

就在我去軍區開會期間,日偽軍9000 多人從察南、北平各據點集結出發,分10 路向我平西根據地發動了大規模的“掃蕩”。這時我不在平西,由參謀長程世才指揮反“掃蕩”。程是老紅軍,是土地革命時期鄂豫皖地區產生的人物,與我從延安同來平西。此次反“掃蕩”,他指揮平西部隊和地方武裝,只十多天就把敵人打出去了。我回到部隊,他向我作了詳細彙報,使我深感有這樣一位責任心強,又有指揮能力的好戰友。我們在冀熱察地區開展游擊戰爭更有信心了!

對於冀熱察挺進軍的發展方向這一戰略問題,程世才作為智囊,自然倍加關注。通過認真研讀中共六屆六中全會文件、《論持久戰》等著作,他腦海中醞釀形成了在冀熱遼廣大地區發展游擊戰爭的構想,即“鞏固平西,堅持冀東,發展平北”的方針。他找蕭克探討,蕭克深有同感:“英雄所見略同!我也正是這樣想的!”1939年11月,挺進軍上報“鞏固平西,堅持冀東,發展平北”這一“三位一體”的戰略方針,得到八路軍總部批准。

根據這一戰略方針,平西是根本,它作為華北抗戰重要戰略支點絕不能丟;冀東是支撐,冀東在手,挺進軍進可攻,退可守;平北是鏈條,從平西到冀東,從冀東到平西,都要經過平北。不控制平北,三位一體,那是空話。

“發展平北”是啃硬骨頭,正如蕭克回憶的:

發展平北,是“三位一體”任務中最為艱苦的。平北與冀東、平西不同,這裡原來沒有黨的組織,主要是依靠外地派幹部去工作。平北的名稱,是我到平西后叫起來的,當時我們把冀熱察地區分為三大塊,冀東和平西二塊,命名仍舊。二塊之間的一塊,因處於北平市區之北,跨長城內外廣大地區,便稱之平北,言簡意明。這個地區是敵人經營已久的佔領區。

程世才迎難而上,決定親自發展平北。他和蕭克反覆商議,採取了獨具特色的鬥爭方式:第一,先隱蔽發展,再公開活動。初進平北,程世才採取隱蔽發展之策,以免聲勢大驚動敵人,促其警惕,等力量慢慢壯大了,再公開活動;第二,採取逐漸增兵的方法。舊軍事典籍上,是忌諱這種做法的,但程世才認識到深入敵後有異於正面交兵,他先派出小部隊進入平北,站穩腳跟後再增加兵力,如同滾雪球一樣,搞得敵人焦頭爛額;第三,組織形式不拘一格。平北雖有軍分區、縣大隊等稱謂,但不用統一編制,小名義中有大內容。程世才也常穿便衣,不光做領導和指揮員,有時還當偵察員。

1940年秋,“發展平北”結出碩果,平北軍分區正式成立,程世才兼任司令員。到1941 年夏,平北主力部隊已發展到2000 多人;同時,平西、冀東、平北真正實現了“三位一體”,遂在敵後形成了三大塊互相鄰近、人口達320萬的根據地。加上北平南面為大清河解放區,這個千年古都已完全處在了八路軍包圍之中,駐北平日偽軍一夕數驚。

1942年春,挺進軍完成歷史任務,領導機關撤銷,程世才調任晉察冀邊區人民武裝部部長;1943年夏,程世才重返延安,進入中央黨校學習,曾任中央黨校四部副主任。

三、力主四保臨江,被陳雲稱讚“有戰略頭腦”

1945年9月,抗日戰爭剛剛勝利,國民黨人就在盤算內戰。為把東北經營成為反對內戰的堡壘,程世才等一大批軍政良才奔赴關外。同年12月,他就任東北人民自治軍(司令員林彪)遼南人民自衛軍司令員,參加對國民黨軍的防禦作戰。1946年1月起,東北人民自治軍改稱東北民主聯軍,林彪仍任司令員。在東北民主聯軍管轄下,成立了北滿(司令員高崗,政委陳雲)、東滿(司令員周保中,政委林楓)、南滿(司令員程世才,政委蕭華)、西滿(司令員呂正操,政委李富春)四大軍區。能夠擔任四大軍區司令員之一,負責指揮南滿地區的對敵作戰,並與高崗、陳雲、李富春、呂正操等並駕齊驅,可見程世才軍政兼優。

1946年4月,國民黨軍繼攻佔瀋陽、撫順、遼陽、鞍山、營口等重要城鎮後,又向林彪重點設防的本溪、四平瘋狂進攻。為了保衛四平,東北民主聯軍總部成立了4支機動野戰縱隊,程世才兼任第3縱隊司令員,羅舜初為縱隊政治委員。他們率部從本溪出發北上,參加四平保衛戰。

一開始,林彪命令程、羅:進攻開原,截斷中長路,使進攻四平之敵有後顧之憂;同時,阻止瀋陽方向援敵。不料,3縱向開原前進途中碰上了“硬釘子”:在威遠堡和國民黨新6軍打了一場遭遇戰。雙方打得異常激烈,僵持住了,誰都難以前進。程、羅把情況報告給林彪,林彪回電說:3縱的任務改變,不打開原了,就地阻止新6軍北上,掩護四平我軍左翼。於是,程、羅指揮部隊同敵新6軍頂牛,從開原老城一直打到蓮花街。新6軍是國民黨軍五大主力之一,全部美械裝備,訓練有素,曾經遠征緬甸,戰鬥力很強,3縱實在是遇到勁敵。5月16日,程、羅電告林彪戰況,足見這是一場惡仗:

自10日至今連續進行七天作戰,部隊沒有睡過一通夜,終日作戰,轉移做工事,甚疲勞。可攜帶的各種子彈、炮彈已消耗盡了……

敵新6軍也發現對手難纏,他們改變了戰術,以小部隊在陣地上和3縱糾纏,主力依仗機械化優勢,乘坐600多輛汽車實行大迂迴。結果,新6軍迂迴成功,林彪不得不放棄四平,參戰部隊大部分北渡松花江。新6軍雖然迂迴得手,但他們也不得不承認:“這次新6軍是繞過去的,不是打過去的,實在慚愧!”

1946年7月,由於四平失守,東北我軍控制區域銳減,南滿軍區遂改稱遼東軍區,蕭華擔任司令員兼政治委員,程世才專任3縱司令員。10月,遼東軍區發起新開嶺戰役,程世才指揮3縱,協同4縱,全殲敵人一個整師,開創東北民主聯軍一戰殲敵一個整師的記錄。同年12月,為加強南滿地區領導力量,中共東北局派陳雲、蕭勁光等來到遼東臨江,統一領導南滿地區黨、政、軍工作,陳雲兼任遼東軍區政治委員,蕭勁光擔任遼東軍區司令員,蕭華改任軍區副司令員兼副政治委員,程世才改任副司令員。

作為負責作戰的副司令員,程世才協助蕭勁光指揮軍區部隊,時常提出極具戰略眼光的意見。

"


開國中將,22歲擔任軍長比林彪還小,他的搭檔後來成為國家主席

文/夏明星 張寧 劉紅峰

1990年12月30日,原國家主席李先念在《人民日報》發表紀念文章《痛悼程世才同志》,飽含深情地寫道:“在大別山區,在西征路上,在川陝根據地,在長征途中,在河西走廊,在風雪祁連山,我們同命運、共呼吸,帶領部隊浴血奮戰,迭摧強敵,戰勝重重風暴和苦難,經受過數不盡的血與火的考驗,結下了披肝瀝膽、生死與共的戰鬥情誼。”對於程世才的軍旅生涯,李先念予以了高度評價:“世才是從槍林彈雨中衝殺出來的,打過許多大仗、硬仗、惡仗,智勇兼備,能攻善守,屢建奇功,是人民軍隊的一員戰將。”

能夠得到李先念如此評價,可見程世才將軍的不凡。

一、“一個團長,竟然想吃掉敵人13個團,有戰略眼光啊!”

1912年8月8日,程世才出生於湖北省禮山縣(今大悟縣)一個貧農家庭,從小就過著飢寒交迫的苦難生活,養成了勤勞勇敢、敢於反抗的性格特點。

1930年4月,大別山區的紅軍隊伍整編為紅1軍,在軍長許繼慎、副軍長徐向前領導下,這支只有2000人的工農武裝不斷壯大。程世才就在這支隊伍裡開始軍旅生涯。

1931年1月,紅1軍改編為紅4軍,程世才升任第11師第33團特務連排長。10月,李先念從地方上調入紅4軍工作,擔任紅33團政治委員,他很快認識了程世才,並留下難以磨滅的印象:“那時,他任排長,年僅19歲,頭腦清晰,性情豪爽,作戰勇敢,虎虎有生氣。”由於一貫作戰勇敢、忠誠革命,程世才很快被髮展為中共黨員。

1931年11月,紅四方面軍成立,徐向前擔任總指揮。在徐向前指揮下,程世才每役必與,在戰火中不斷成長,歷任紅33團連政治指導員、紅11師黨支部書記、紅33團政治委員。

1932年10月,由於張國燾錯誤指揮,紅四方面軍被迫放棄鄂豫皖蘇區,向西實施戰略轉移。西征途中,紅四方面軍在棗陽新集遭敵重兵包圍,紅11師奉命奪路突圍。激戰中,紅33團團長吳雲山犧牲,程世才臨危受命兼任團長,他拔出大刀衝向前線廝殺,身負重傷兀自不退,直至突圍成功。

1932年12月,紅四方面軍轉戰到川陝邊境,開始創建川陝蘇區。次年2月,四川軍閥田頌堯拼湊近6萬兵力,對紅四方面軍發動“三路圍攻”。紅四方面軍總部採取“收緊陣地、待機反擊”的作戰方針,主動向蘇區中心退卻,在運動防禦中尋找戰機。反擊發起前,程世才大膽建議方面軍總部:派出部分兵力,祕密插入敵人側後,切斷貪功疾進的敵左縱隊13個團退路,把他們一網打盡。建議上報後,一向不苟言笑的徐向前笑了:“程世才,厲害啊!一個團長,竟然想吃掉敵人13個團,有戰略眼光啊!”他隨即指示,就由程世才擔此重任。5月下旬,程世才帶領紅33團冒著傾盆大雨,穿過人跡罕至的深山老林,祕密插入敵人側後,為紅四方面軍一舉全殲敵人左縱隊13個團,創造了重要條件。

1933年7月,紅四方面軍進行整編,紅11師擴編為紅30軍,李先念擔任軍政治委員,程世才歷任第90師政治委員、第88師師長兼政治委員、紅30軍副軍長,成為紅30軍的優秀指揮員,是徐向前的愛將之一。

1935年6月,紅一、四方面軍會師懋功,程世才已經擔任了紅30軍軍長。在毛兒蓋,程世才實現了多年的願望,見到了毛澤東。時年不到23歲的程世才,引起了毛澤東的格外注意,他緊握著程世才的手說:“你這個軍長很年輕啊!”同年8月,程世才參與指揮包座之戰。在險惡地形條件下,他揮軍攻堅打援、分割殲敵,取得消滅胡宗南一個主力師的重大勝利,打開了紅軍北上甘南的通道。

1936年10月,奉中革軍委命令,紅30軍等部兵力西渡黃河,組成西路軍,轉戰河西走廊,從戰略上策應河東紅軍,伺機打通新疆。作為紅30軍政治委員,李先念對搭檔程世才非常敬佩:

世才面對強敵險境,凜然不懼,上級指到哪裡就打到哪裡,帶領部隊與優勢敵軍反覆拚搏、血戰,在一條山、四十里鋪、水磨關、永昌、倪家營子等地,予敵以重大殺傷。西路軍失敗後,我們率左支隊的千餘人轉入祁連山中,同飢餓、傷病、嚴寒、冰雪、追敵頑強鬥爭,艱苦至極。他毫不灰心喪氣,談笑自若,對革命事業充滿必勝信念,有力感染著同志們。

1937年4月,經過艱苦轉戰,李先念、程世才帶領西路軍左支隊終於脫離險境,千里跋涉到新疆地區(當時,新疆地方政權傾向革命)。中共駐新疆辦事處代表陳雲、滕代遠親自迎接李先念、程世才等,感謝他們為黨保存了一批骨幹。

二、醞釀“鞏固平西,堅持冀東,發展平北”的戰略方針

1937年7月,全面抗戰打響。程世才人在新疆,心在戰場,時刻想奔赴抗日前線!這年12月,程世才如願以償,回到革命聖地延安。考慮到對日作戰不同於國內戰爭,中央領導讓程世才等進入抗日軍政大學學習一年。

1938年11 月,鑑於八路軍挺進冀東地區受挫,中央軍委決定成立冀熱察挺進軍,恢復和擴大我黨我軍在冀東的影響。冀熱察挺進軍,編制序列直屬八路軍總部,由晉察冀軍區代管。很快,程世才接到通知:做好去冀熱察挺進軍工作的準備,擬任挺進軍參謀長,協助挺進軍司令員蕭克工作!程世才得知這一戰略決策的原委,深感中央對自己的巨大信任。對於蕭克,程世才也不陌生:長征後期,蕭克曾任紅四方面軍第31軍軍長,兩人一起協同戰鬥過。

1939年1月底,蕭克、程世才率領組建冀熱察挺進軍的近百名幹部,終於到達(北)平西。2 月7 日,挺進軍正式成立,同時還成立了以蕭克、宋時輪(後為程世才)、鄧華等5 人組成的軍政委員會。挺進軍由蕭克任司令員兼軍政委員會書記,程世才擔任參謀長。

開國中將,22歲擔任軍長比林彪還小,他的搭檔後來成為國家主席

◆解放戰爭時期程世才與戰友在東北柳河合影。

1939年5月,蕭克去晉察冀軍區參加會議,程世才主持挺進軍工作,得以一露鋒芒,讓蕭克讚不絕口:

就在我去軍區開會期間,日偽軍9000 多人從察南、北平各據點集結出發,分10 路向我平西根據地發動了大規模的“掃蕩”。這時我不在平西,由參謀長程世才指揮反“掃蕩”。程是老紅軍,是土地革命時期鄂豫皖地區產生的人物,與我從延安同來平西。此次反“掃蕩”,他指揮平西部隊和地方武裝,只十多天就把敵人打出去了。我回到部隊,他向我作了詳細彙報,使我深感有這樣一位責任心強,又有指揮能力的好戰友。我們在冀熱察地區開展游擊戰爭更有信心了!

對於冀熱察挺進軍的發展方向這一戰略問題,程世才作為智囊,自然倍加關注。通過認真研讀中共六屆六中全會文件、《論持久戰》等著作,他腦海中醞釀形成了在冀熱遼廣大地區發展游擊戰爭的構想,即“鞏固平西,堅持冀東,發展平北”的方針。他找蕭克探討,蕭克深有同感:“英雄所見略同!我也正是這樣想的!”1939年11月,挺進軍上報“鞏固平西,堅持冀東,發展平北”這一“三位一體”的戰略方針,得到八路軍總部批准。

根據這一戰略方針,平西是根本,它作為華北抗戰重要戰略支點絕不能丟;冀東是支撐,冀東在手,挺進軍進可攻,退可守;平北是鏈條,從平西到冀東,從冀東到平西,都要經過平北。不控制平北,三位一體,那是空話。

“發展平北”是啃硬骨頭,正如蕭克回憶的:

發展平北,是“三位一體”任務中最為艱苦的。平北與冀東、平西不同,這裡原來沒有黨的組織,主要是依靠外地派幹部去工作。平北的名稱,是我到平西后叫起來的,當時我們把冀熱察地區分為三大塊,冀東和平西二塊,命名仍舊。二塊之間的一塊,因處於北平市區之北,跨長城內外廣大地區,便稱之平北,言簡意明。這個地區是敵人經營已久的佔領區。

程世才迎難而上,決定親自發展平北。他和蕭克反覆商議,採取了獨具特色的鬥爭方式:第一,先隱蔽發展,再公開活動。初進平北,程世才採取隱蔽發展之策,以免聲勢大驚動敵人,促其警惕,等力量慢慢壯大了,再公開活動;第二,採取逐漸增兵的方法。舊軍事典籍上,是忌諱這種做法的,但程世才認識到深入敵後有異於正面交兵,他先派出小部隊進入平北,站穩腳跟後再增加兵力,如同滾雪球一樣,搞得敵人焦頭爛額;第三,組織形式不拘一格。平北雖有軍分區、縣大隊等稱謂,但不用統一編制,小名義中有大內容。程世才也常穿便衣,不光做領導和指揮員,有時還當偵察員。

1940年秋,“發展平北”結出碩果,平北軍分區正式成立,程世才兼任司令員。到1941 年夏,平北主力部隊已發展到2000 多人;同時,平西、冀東、平北真正實現了“三位一體”,遂在敵後形成了三大塊互相鄰近、人口達320萬的根據地。加上北平南面為大清河解放區,這個千年古都已完全處在了八路軍包圍之中,駐北平日偽軍一夕數驚。

1942年春,挺進軍完成歷史任務,領導機關撤銷,程世才調任晉察冀邊區人民武裝部部長;1943年夏,程世才重返延安,進入中央黨校學習,曾任中央黨校四部副主任。

三、力主四保臨江,被陳雲稱讚“有戰略頭腦”

1945年9月,抗日戰爭剛剛勝利,國民黨人就在盤算內戰。為把東北經營成為反對內戰的堡壘,程世才等一大批軍政良才奔赴關外。同年12月,他就任東北人民自治軍(司令員林彪)遼南人民自衛軍司令員,參加對國民黨軍的防禦作戰。1946年1月起,東北人民自治軍改稱東北民主聯軍,林彪仍任司令員。在東北民主聯軍管轄下,成立了北滿(司令員高崗,政委陳雲)、東滿(司令員周保中,政委林楓)、南滿(司令員程世才,政委蕭華)、西滿(司令員呂正操,政委李富春)四大軍區。能夠擔任四大軍區司令員之一,負責指揮南滿地區的對敵作戰,並與高崗、陳雲、李富春、呂正操等並駕齊驅,可見程世才軍政兼優。

1946年4月,國民黨軍繼攻佔瀋陽、撫順、遼陽、鞍山、營口等重要城鎮後,又向林彪重點設防的本溪、四平瘋狂進攻。為了保衛四平,東北民主聯軍總部成立了4支機動野戰縱隊,程世才兼任第3縱隊司令員,羅舜初為縱隊政治委員。他們率部從本溪出發北上,參加四平保衛戰。

一開始,林彪命令程、羅:進攻開原,截斷中長路,使進攻四平之敵有後顧之憂;同時,阻止瀋陽方向援敵。不料,3縱向開原前進途中碰上了“硬釘子”:在威遠堡和國民黨新6軍打了一場遭遇戰。雙方打得異常激烈,僵持住了,誰都難以前進。程、羅把情況報告給林彪,林彪回電說:3縱的任務改變,不打開原了,就地阻止新6軍北上,掩護四平我軍左翼。於是,程、羅指揮部隊同敵新6軍頂牛,從開原老城一直打到蓮花街。新6軍是國民黨軍五大主力之一,全部美械裝備,訓練有素,曾經遠征緬甸,戰鬥力很強,3縱實在是遇到勁敵。5月16日,程、羅電告林彪戰況,足見這是一場惡仗:

自10日至今連續進行七天作戰,部隊沒有睡過一通夜,終日作戰,轉移做工事,甚疲勞。可攜帶的各種子彈、炮彈已消耗盡了……

敵新6軍也發現對手難纏,他們改變了戰術,以小部隊在陣地上和3縱糾纏,主力依仗機械化優勢,乘坐600多輛汽車實行大迂迴。結果,新6軍迂迴成功,林彪不得不放棄四平,參戰部隊大部分北渡松花江。新6軍雖然迂迴得手,但他們也不得不承認:“這次新6軍是繞過去的,不是打過去的,實在慚愧!”

1946年7月,由於四平失守,東北我軍控制區域銳減,南滿軍區遂改稱遼東軍區,蕭華擔任司令員兼政治委員,程世才專任3縱司令員。10月,遼東軍區發起新開嶺戰役,程世才指揮3縱,協同4縱,全殲敵人一個整師,開創東北民主聯軍一戰殲敵一個整師的記錄。同年12月,為加強南滿地區領導力量,中共東北局派陳雲、蕭勁光等來到遼東臨江,統一領導南滿地區黨、政、軍工作,陳雲兼任遼東軍區政治委員,蕭勁光擔任遼東軍區司令員,蕭華改任軍區副司令員兼副政治委員,程世才改任副司令員。

作為負責作戰的副司令員,程世才協助蕭勁光指揮軍區部隊,時常提出極具戰略眼光的意見。

開國中將,22歲擔任軍長比林彪還小,他的搭檔後來成為國家主席

◆1947年8月,程世才(二排右3)、蕭勁光(前排右1)、韓先楚(前排左3)、羅舜初(二排右1)等出席遼東軍區軍事會議合影。

1947年3月,在三攻臨江不克的情況下,南滿國民黨軍拼湊了10萬之眾,第四次竄犯臨江。國民黨東北保安司令鄭洞國坐鎮指揮,展開500裡寬的正面進攻,妄圖直取臨江。大敵當前,遼東軍區召開黨委會,分析撤守問題。會上,程世才慷慨陳詞,力主四保臨江:

解決東北戰場的勝負問題,主要是靠北滿我軍主力,我們南滿只是一個局部。南滿吸引敵人越多,殺傷敵人越多,則越有助於北滿主力下(松花)江南。堅守臨江,硬著頭皮打下去,雖然我們可能損失很大,但對整個戰局是有利的。放棄臨江,走為上計,南滿就可能是敵人的天下,則敵人下一步就可以全力對付北滿了。

程世才的發言,得到陳雲、蕭勁光、蕭華等人的一致肯定:堅決打下去,堅持南滿,是我們應盡的責任;這一仗是關鍵性的,應從全局著想。4月初,經過浴血奮戰,敵人四犯臨江又被徹底地粉碎了。戰後,陳雲致電林彪,談到程世才關於四保臨江的發言,稱讚他“有戰略頭腦”。1948年8月,程世才又轉任安東(今丹東)軍區司令員。

綜觀程世才在東北解放戰場的表現,李先念中肯地指出:“他為解放東北作出了重要貢獻。”

四、“程世才關於公安部隊建設的觀點,很有戰略前瞻性!”

1950年9月,抗美援朝在即。作為安東軍區司令員,程世才時刻關注鴨綠江對岸的戰況,盼望參加抗美援朝作戰。沒想到,中央另有考慮,委這位戰將以重任。

1950年9月22日,中央軍委成立公安部隊(今武警部隊前身)領導機構,任命羅瑞卿為司令員兼政治委員,程世才為第一副司令員,負責公安部隊的作戰、訓練工作。

程世才認為,把握住公安部隊的任務特點,才能科學統籌戰術訓練與合理用兵,他和羅瑞卿都認為:“公安部隊的任務,一方面帶戰鬥性,一方面是特殊的警備。具體地說是:(甲)肅清分散活動的匪特。……(乙)鎮壓可能發生的反革命的暴動和搗亂。……(丙)對潛伏的反革命分子進行偵察或逮捕。(丁)特殊的警備任務。如對黨政軍首腦機關,經濟部門,鐵道線上的重要橋樑、隧道,以及軍事要地、工廠倉庫的保衛工作。”正是從公安部隊的任務特點出發,程世才科學地指出,公安部隊戰術訓練有別於國防軍:

部隊的訓練上,除施以一般軍事訓練外,還要有特殊的戰術訓練,如偵察、熟悉當地情況,及各種活動方法;因為要執行各種任務,經常會一連、一排、一班,甚至一兩個,或軍衣或便衣進行活動的,因而政治工作與政策的訓練亦很重要。……與國防軍營團以上幹部學戰略、學兵團戰術不同,公安部隊幹部主要學班、排、連的指揮和戰術、技術,還要學習游擊戰術,學習奔襲、突擊、化裝等,以對付狡猾的土匪。

程世才久經沙場,對於公安部隊訓練標準極高,強調向解放軍(國防軍)看齊:

我們部隊的基本軍事素養不能低於國防軍,雖不是一切都照國防軍訓練,但必須完成公安部隊所應該進行的軍事訓練計劃。

從公安部隊任務特點出發,程世才極其重視公安部隊的合理用兵,他和羅瑞卿都堅持認為:

必要的警衛是需要的,但不要搞得崗哨林立,要想辦法改進。精打細算,根據需要使用兵力。……某些單位那種“韓信用兵,多多益善”的情況必須加以改善,否則部隊就不能訓練,不能提高。因此,要做到:既保證完成任務,又不浪費兵力。……這樣就可以避免濫用公安部隊的現象,現在北京許多本來不用派兵的地方,如一些學校、公園等也派了兵去,這是不需要的。

多年之後,內衛戰線老同志都說:“程世才關於公安部隊建設的觀點,很有戰略前瞻性!對於今天的武警部隊建設,這些觀點仍然具有相當重要的啟示意義。”

在尖銳複雜的內衛工作中,程世才反覆強調:保證毛主席等黨和國家領導人,以及黨和國家首腦機關的安全,是關係革命事業最高利益的大事,必須做到萬無一失。對國慶大典、黨和國家的重要政治活動,他都認真研究,周密部署。

肅清匪患,是公安部隊的重要任務,也是程世才的份內之事。20世紀50年代初期,國內還有許多殘匪,主要在四川、雲南、貴州和其他一些邊遠地區。他們或成股分開竄擾,或組織煽動暴亂,甚是囂張。不將這些蔣介石的殘渣餘孽全部消滅,人民難以得到安寧。於是,羅瑞卿、程世才組織公安部隊進行了大規模的清剿。他們動用了30多個團的兵力,打了著名的大雪山、黑水和草地等戰役。

1952年3月間,竄逃緬甸北部的國民黨第八軍軍長李彌,竟回竄到我國境內雲南耿馬一帶,依託大雪山地區建立偽政權。這年5月,程世才親自指揮進剿,打了三個多月,殲其一部,餘匪逃出境外,再也不敢大舉進犯了。大雪山戰役,對於鞏固西南邊防有重大意義。

黑水位於四川北部,南北長200公里,東西寬150餘公里,被以傅秉勳為首的數千匪徒盤踞,號稱“陸上臺灣”。1952年7月,在程世才組織協調下,西南公安部隊一役投入兵力兩萬餘人,按照“堵死、圍死、全殲”的原則部署作戰,連續打了兩個多月,全殲這股匪徒。

以馬步芳叔父馬良為首的股匪,流竄川甘青邊草地上,一度發展到9個縱隊、4個支隊和1個炮兵大隊,四處燒殺搶掠,成為當時大陸上為害最大的一支股匪。1953年初,程世才組織大進剿,軍事打擊、政治瓦解雙管齊下,經過三個多月的努力,把這股殘匪徹底消滅了。

經過羅瑞卿、程世才等10年不懈努力,基本上肅清了分散、隱蔽、零星流竄的散匪,為進行社會主義革命和建設,創造了安定的社會條件。

1955年7月,公安部隊改稱公安軍,成為五大軍種之一,程世才仍任第一副司令員;9月,人民軍隊第一次評授軍銜,他被授予公安軍中將軍銜,榮獲一級八一勳章、一級獨立自由勳章、一級解放勳章。

五、投身裝甲兵建設,“又有重要建樹!”

1957年8月,中央軍委撤銷公安軍番號,程世才調任瀋陽軍區副司令員,協助司令員鄧華加強東北戰備,防止美國在朝鮮半島重燃戰火。

1959年11月,為加強軍委裝甲兵建設,程世才調任裝甲兵副司令員,直到1982年9月光榮退休,他在裝甲兵一干就是23年。

裝甲兵,是以坦克和其他裝甲戰鬥車輛為基本裝備的兵種。在抗日戰爭、解放戰爭、抗美援朝中,我軍吃過沒有裝甲兵的虧,程世才也有切身體會。因此,對於能夠參加裝甲兵建設,他是非常興奮的。


"


開國中將,22歲擔任軍長比林彪還小,他的搭檔後來成為國家主席

文/夏明星 張寧 劉紅峰

1990年12月30日,原國家主席李先念在《人民日報》發表紀念文章《痛悼程世才同志》,飽含深情地寫道:“在大別山區,在西征路上,在川陝根據地,在長征途中,在河西走廊,在風雪祁連山,我們同命運、共呼吸,帶領部隊浴血奮戰,迭摧強敵,戰勝重重風暴和苦難,經受過數不盡的血與火的考驗,結下了披肝瀝膽、生死與共的戰鬥情誼。”對於程世才的軍旅生涯,李先念予以了高度評價:“世才是從槍林彈雨中衝殺出來的,打過許多大仗、硬仗、惡仗,智勇兼備,能攻善守,屢建奇功,是人民軍隊的一員戰將。”

能夠得到李先念如此評價,可見程世才將軍的不凡。

一、“一個團長,竟然想吃掉敵人13個團,有戰略眼光啊!”

1912年8月8日,程世才出生於湖北省禮山縣(今大悟縣)一個貧農家庭,從小就過著飢寒交迫的苦難生活,養成了勤勞勇敢、敢於反抗的性格特點。

1930年4月,大別山區的紅軍隊伍整編為紅1軍,在軍長許繼慎、副軍長徐向前領導下,這支只有2000人的工農武裝不斷壯大。程世才就在這支隊伍裡開始軍旅生涯。

1931年1月,紅1軍改編為紅4軍,程世才升任第11師第33團特務連排長。10月,李先念從地方上調入紅4軍工作,擔任紅33團政治委員,他很快認識了程世才,並留下難以磨滅的印象:“那時,他任排長,年僅19歲,頭腦清晰,性情豪爽,作戰勇敢,虎虎有生氣。”由於一貫作戰勇敢、忠誠革命,程世才很快被髮展為中共黨員。

1931年11月,紅四方面軍成立,徐向前擔任總指揮。在徐向前指揮下,程世才每役必與,在戰火中不斷成長,歷任紅33團連政治指導員、紅11師黨支部書記、紅33團政治委員。

1932年10月,由於張國燾錯誤指揮,紅四方面軍被迫放棄鄂豫皖蘇區,向西實施戰略轉移。西征途中,紅四方面軍在棗陽新集遭敵重兵包圍,紅11師奉命奪路突圍。激戰中,紅33團團長吳雲山犧牲,程世才臨危受命兼任團長,他拔出大刀衝向前線廝殺,身負重傷兀自不退,直至突圍成功。

1932年12月,紅四方面軍轉戰到川陝邊境,開始創建川陝蘇區。次年2月,四川軍閥田頌堯拼湊近6萬兵力,對紅四方面軍發動“三路圍攻”。紅四方面軍總部採取“收緊陣地、待機反擊”的作戰方針,主動向蘇區中心退卻,在運動防禦中尋找戰機。反擊發起前,程世才大膽建議方面軍總部:派出部分兵力,祕密插入敵人側後,切斷貪功疾進的敵左縱隊13個團退路,把他們一網打盡。建議上報後,一向不苟言笑的徐向前笑了:“程世才,厲害啊!一個團長,竟然想吃掉敵人13個團,有戰略眼光啊!”他隨即指示,就由程世才擔此重任。5月下旬,程世才帶領紅33團冒著傾盆大雨,穿過人跡罕至的深山老林,祕密插入敵人側後,為紅四方面軍一舉全殲敵人左縱隊13個團,創造了重要條件。

1933年7月,紅四方面軍進行整編,紅11師擴編為紅30軍,李先念擔任軍政治委員,程世才歷任第90師政治委員、第88師師長兼政治委員、紅30軍副軍長,成為紅30軍的優秀指揮員,是徐向前的愛將之一。

1935年6月,紅一、四方面軍會師懋功,程世才已經擔任了紅30軍軍長。在毛兒蓋,程世才實現了多年的願望,見到了毛澤東。時年不到23歲的程世才,引起了毛澤東的格外注意,他緊握著程世才的手說:“你這個軍長很年輕啊!”同年8月,程世才參與指揮包座之戰。在險惡地形條件下,他揮軍攻堅打援、分割殲敵,取得消滅胡宗南一個主力師的重大勝利,打開了紅軍北上甘南的通道。

1936年10月,奉中革軍委命令,紅30軍等部兵力西渡黃河,組成西路軍,轉戰河西走廊,從戰略上策應河東紅軍,伺機打通新疆。作為紅30軍政治委員,李先念對搭檔程世才非常敬佩:

世才面對強敵險境,凜然不懼,上級指到哪裡就打到哪裡,帶領部隊與優勢敵軍反覆拚搏、血戰,在一條山、四十里鋪、水磨關、永昌、倪家營子等地,予敵以重大殺傷。西路軍失敗後,我們率左支隊的千餘人轉入祁連山中,同飢餓、傷病、嚴寒、冰雪、追敵頑強鬥爭,艱苦至極。他毫不灰心喪氣,談笑自若,對革命事業充滿必勝信念,有力感染著同志們。

1937年4月,經過艱苦轉戰,李先念、程世才帶領西路軍左支隊終於脫離險境,千里跋涉到新疆地區(當時,新疆地方政權傾向革命)。中共駐新疆辦事處代表陳雲、滕代遠親自迎接李先念、程世才等,感謝他們為黨保存了一批骨幹。

二、醞釀“鞏固平西,堅持冀東,發展平北”的戰略方針

1937年7月,全面抗戰打響。程世才人在新疆,心在戰場,時刻想奔赴抗日前線!這年12月,程世才如願以償,回到革命聖地延安。考慮到對日作戰不同於國內戰爭,中央領導讓程世才等進入抗日軍政大學學習一年。

1938年11 月,鑑於八路軍挺進冀東地區受挫,中央軍委決定成立冀熱察挺進軍,恢復和擴大我黨我軍在冀東的影響。冀熱察挺進軍,編制序列直屬八路軍總部,由晉察冀軍區代管。很快,程世才接到通知:做好去冀熱察挺進軍工作的準備,擬任挺進軍參謀長,協助挺進軍司令員蕭克工作!程世才得知這一戰略決策的原委,深感中央對自己的巨大信任。對於蕭克,程世才也不陌生:長征後期,蕭克曾任紅四方面軍第31軍軍長,兩人一起協同戰鬥過。

1939年1月底,蕭克、程世才率領組建冀熱察挺進軍的近百名幹部,終於到達(北)平西。2 月7 日,挺進軍正式成立,同時還成立了以蕭克、宋時輪(後為程世才)、鄧華等5 人組成的軍政委員會。挺進軍由蕭克任司令員兼軍政委員會書記,程世才擔任參謀長。

開國中將,22歲擔任軍長比林彪還小,他的搭檔後來成為國家主席

◆解放戰爭時期程世才與戰友在東北柳河合影。

1939年5月,蕭克去晉察冀軍區參加會議,程世才主持挺進軍工作,得以一露鋒芒,讓蕭克讚不絕口:

就在我去軍區開會期間,日偽軍9000 多人從察南、北平各據點集結出發,分10 路向我平西根據地發動了大規模的“掃蕩”。這時我不在平西,由參謀長程世才指揮反“掃蕩”。程是老紅軍,是土地革命時期鄂豫皖地區產生的人物,與我從延安同來平西。此次反“掃蕩”,他指揮平西部隊和地方武裝,只十多天就把敵人打出去了。我回到部隊,他向我作了詳細彙報,使我深感有這樣一位責任心強,又有指揮能力的好戰友。我們在冀熱察地區開展游擊戰爭更有信心了!

對於冀熱察挺進軍的發展方向這一戰略問題,程世才作為智囊,自然倍加關注。通過認真研讀中共六屆六中全會文件、《論持久戰》等著作,他腦海中醞釀形成了在冀熱遼廣大地區發展游擊戰爭的構想,即“鞏固平西,堅持冀東,發展平北”的方針。他找蕭克探討,蕭克深有同感:“英雄所見略同!我也正是這樣想的!”1939年11月,挺進軍上報“鞏固平西,堅持冀東,發展平北”這一“三位一體”的戰略方針,得到八路軍總部批准。

根據這一戰略方針,平西是根本,它作為華北抗戰重要戰略支點絕不能丟;冀東是支撐,冀東在手,挺進軍進可攻,退可守;平北是鏈條,從平西到冀東,從冀東到平西,都要經過平北。不控制平北,三位一體,那是空話。

“發展平北”是啃硬骨頭,正如蕭克回憶的:

發展平北,是“三位一體”任務中最為艱苦的。平北與冀東、平西不同,這裡原來沒有黨的組織,主要是依靠外地派幹部去工作。平北的名稱,是我到平西后叫起來的,當時我們把冀熱察地區分為三大塊,冀東和平西二塊,命名仍舊。二塊之間的一塊,因處於北平市區之北,跨長城內外廣大地區,便稱之平北,言簡意明。這個地區是敵人經營已久的佔領區。

程世才迎難而上,決定親自發展平北。他和蕭克反覆商議,採取了獨具特色的鬥爭方式:第一,先隱蔽發展,再公開活動。初進平北,程世才採取隱蔽發展之策,以免聲勢大驚動敵人,促其警惕,等力量慢慢壯大了,再公開活動;第二,採取逐漸增兵的方法。舊軍事典籍上,是忌諱這種做法的,但程世才認識到深入敵後有異於正面交兵,他先派出小部隊進入平北,站穩腳跟後再增加兵力,如同滾雪球一樣,搞得敵人焦頭爛額;第三,組織形式不拘一格。平北雖有軍分區、縣大隊等稱謂,但不用統一編制,小名義中有大內容。程世才也常穿便衣,不光做領導和指揮員,有時還當偵察員。

1940年秋,“發展平北”結出碩果,平北軍分區正式成立,程世才兼任司令員。到1941 年夏,平北主力部隊已發展到2000 多人;同時,平西、冀東、平北真正實現了“三位一體”,遂在敵後形成了三大塊互相鄰近、人口達320萬的根據地。加上北平南面為大清河解放區,這個千年古都已完全處在了八路軍包圍之中,駐北平日偽軍一夕數驚。

1942年春,挺進軍完成歷史任務,領導機關撤銷,程世才調任晉察冀邊區人民武裝部部長;1943年夏,程世才重返延安,進入中央黨校學習,曾任中央黨校四部副主任。

三、力主四保臨江,被陳雲稱讚“有戰略頭腦”

1945年9月,抗日戰爭剛剛勝利,國民黨人就在盤算內戰。為把東北經營成為反對內戰的堡壘,程世才等一大批軍政良才奔赴關外。同年12月,他就任東北人民自治軍(司令員林彪)遼南人民自衛軍司令員,參加對國民黨軍的防禦作戰。1946年1月起,東北人民自治軍改稱東北民主聯軍,林彪仍任司令員。在東北民主聯軍管轄下,成立了北滿(司令員高崗,政委陳雲)、東滿(司令員周保中,政委林楓)、南滿(司令員程世才,政委蕭華)、西滿(司令員呂正操,政委李富春)四大軍區。能夠擔任四大軍區司令員之一,負責指揮南滿地區的對敵作戰,並與高崗、陳雲、李富春、呂正操等並駕齊驅,可見程世才軍政兼優。

1946年4月,國民黨軍繼攻佔瀋陽、撫順、遼陽、鞍山、營口等重要城鎮後,又向林彪重點設防的本溪、四平瘋狂進攻。為了保衛四平,東北民主聯軍總部成立了4支機動野戰縱隊,程世才兼任第3縱隊司令員,羅舜初為縱隊政治委員。他們率部從本溪出發北上,參加四平保衛戰。

一開始,林彪命令程、羅:進攻開原,截斷中長路,使進攻四平之敵有後顧之憂;同時,阻止瀋陽方向援敵。不料,3縱向開原前進途中碰上了“硬釘子”:在威遠堡和國民黨新6軍打了一場遭遇戰。雙方打得異常激烈,僵持住了,誰都難以前進。程、羅把情況報告給林彪,林彪回電說:3縱的任務改變,不打開原了,就地阻止新6軍北上,掩護四平我軍左翼。於是,程、羅指揮部隊同敵新6軍頂牛,從開原老城一直打到蓮花街。新6軍是國民黨軍五大主力之一,全部美械裝備,訓練有素,曾經遠征緬甸,戰鬥力很強,3縱實在是遇到勁敵。5月16日,程、羅電告林彪戰況,足見這是一場惡仗:

自10日至今連續進行七天作戰,部隊沒有睡過一通夜,終日作戰,轉移做工事,甚疲勞。可攜帶的各種子彈、炮彈已消耗盡了……

敵新6軍也發現對手難纏,他們改變了戰術,以小部隊在陣地上和3縱糾纏,主力依仗機械化優勢,乘坐600多輛汽車實行大迂迴。結果,新6軍迂迴成功,林彪不得不放棄四平,參戰部隊大部分北渡松花江。新6軍雖然迂迴得手,但他們也不得不承認:“這次新6軍是繞過去的,不是打過去的,實在慚愧!”

1946年7月,由於四平失守,東北我軍控制區域銳減,南滿軍區遂改稱遼東軍區,蕭華擔任司令員兼政治委員,程世才專任3縱司令員。10月,遼東軍區發起新開嶺戰役,程世才指揮3縱,協同4縱,全殲敵人一個整師,開創東北民主聯軍一戰殲敵一個整師的記錄。同年12月,為加強南滿地區領導力量,中共東北局派陳雲、蕭勁光等來到遼東臨江,統一領導南滿地區黨、政、軍工作,陳雲兼任遼東軍區政治委員,蕭勁光擔任遼東軍區司令員,蕭華改任軍區副司令員兼副政治委員,程世才改任副司令員。

作為負責作戰的副司令員,程世才協助蕭勁光指揮軍區部隊,時常提出極具戰略眼光的意見。

開國中將,22歲擔任軍長比林彪還小,他的搭檔後來成為國家主席

◆1947年8月,程世才(二排右3)、蕭勁光(前排右1)、韓先楚(前排左3)、羅舜初(二排右1)等出席遼東軍區軍事會議合影。

1947年3月,在三攻臨江不克的情況下,南滿國民黨軍拼湊了10萬之眾,第四次竄犯臨江。國民黨東北保安司令鄭洞國坐鎮指揮,展開500裡寬的正面進攻,妄圖直取臨江。大敵當前,遼東軍區召開黨委會,分析撤守問題。會上,程世才慷慨陳詞,力主四保臨江:

解決東北戰場的勝負問題,主要是靠北滿我軍主力,我們南滿只是一個局部。南滿吸引敵人越多,殺傷敵人越多,則越有助於北滿主力下(松花)江南。堅守臨江,硬著頭皮打下去,雖然我們可能損失很大,但對整個戰局是有利的。放棄臨江,走為上計,南滿就可能是敵人的天下,則敵人下一步就可以全力對付北滿了。

程世才的發言,得到陳雲、蕭勁光、蕭華等人的一致肯定:堅決打下去,堅持南滿,是我們應盡的責任;這一仗是關鍵性的,應從全局著想。4月初,經過浴血奮戰,敵人四犯臨江又被徹底地粉碎了。戰後,陳雲致電林彪,談到程世才關於四保臨江的發言,稱讚他“有戰略頭腦”。1948年8月,程世才又轉任安東(今丹東)軍區司令員。

綜觀程世才在東北解放戰場的表現,李先念中肯地指出:“他為解放東北作出了重要貢獻。”

四、“程世才關於公安部隊建設的觀點,很有戰略前瞻性!”

1950年9月,抗美援朝在即。作為安東軍區司令員,程世才時刻關注鴨綠江對岸的戰況,盼望參加抗美援朝作戰。沒想到,中央另有考慮,委這位戰將以重任。

1950年9月22日,中央軍委成立公安部隊(今武警部隊前身)領導機構,任命羅瑞卿為司令員兼政治委員,程世才為第一副司令員,負責公安部隊的作戰、訓練工作。

程世才認為,把握住公安部隊的任務特點,才能科學統籌戰術訓練與合理用兵,他和羅瑞卿都認為:“公安部隊的任務,一方面帶戰鬥性,一方面是特殊的警備。具體地說是:(甲)肅清分散活動的匪特。……(乙)鎮壓可能發生的反革命的暴動和搗亂。……(丙)對潛伏的反革命分子進行偵察或逮捕。(丁)特殊的警備任務。如對黨政軍首腦機關,經濟部門,鐵道線上的重要橋樑、隧道,以及軍事要地、工廠倉庫的保衛工作。”正是從公安部隊的任務特點出發,程世才科學地指出,公安部隊戰術訓練有別於國防軍:

部隊的訓練上,除施以一般軍事訓練外,還要有特殊的戰術訓練,如偵察、熟悉當地情況,及各種活動方法;因為要執行各種任務,經常會一連、一排、一班,甚至一兩個,或軍衣或便衣進行活動的,因而政治工作與政策的訓練亦很重要。……與國防軍營團以上幹部學戰略、學兵團戰術不同,公安部隊幹部主要學班、排、連的指揮和戰術、技術,還要學習游擊戰術,學習奔襲、突擊、化裝等,以對付狡猾的土匪。

程世才久經沙場,對於公安部隊訓練標準極高,強調向解放軍(國防軍)看齊:

我們部隊的基本軍事素養不能低於國防軍,雖不是一切都照國防軍訓練,但必須完成公安部隊所應該進行的軍事訓練計劃。

從公安部隊任務特點出發,程世才極其重視公安部隊的合理用兵,他和羅瑞卿都堅持認為:

必要的警衛是需要的,但不要搞得崗哨林立,要想辦法改進。精打細算,根據需要使用兵力。……某些單位那種“韓信用兵,多多益善”的情況必須加以改善,否則部隊就不能訓練,不能提高。因此,要做到:既保證完成任務,又不浪費兵力。……這樣就可以避免濫用公安部隊的現象,現在北京許多本來不用派兵的地方,如一些學校、公園等也派了兵去,這是不需要的。

多年之後,內衛戰線老同志都說:“程世才關於公安部隊建設的觀點,很有戰略前瞻性!對於今天的武警部隊建設,這些觀點仍然具有相當重要的啟示意義。”

在尖銳複雜的內衛工作中,程世才反覆強調:保證毛主席等黨和國家領導人,以及黨和國家首腦機關的安全,是關係革命事業最高利益的大事,必須做到萬無一失。對國慶大典、黨和國家的重要政治活動,他都認真研究,周密部署。

肅清匪患,是公安部隊的重要任務,也是程世才的份內之事。20世紀50年代初期,國內還有許多殘匪,主要在四川、雲南、貴州和其他一些邊遠地區。他們或成股分開竄擾,或組織煽動暴亂,甚是囂張。不將這些蔣介石的殘渣餘孽全部消滅,人民難以得到安寧。於是,羅瑞卿、程世才組織公安部隊進行了大規模的清剿。他們動用了30多個團的兵力,打了著名的大雪山、黑水和草地等戰役。

1952年3月間,竄逃緬甸北部的國民黨第八軍軍長李彌,竟回竄到我國境內雲南耿馬一帶,依託大雪山地區建立偽政權。這年5月,程世才親自指揮進剿,打了三個多月,殲其一部,餘匪逃出境外,再也不敢大舉進犯了。大雪山戰役,對於鞏固西南邊防有重大意義。

黑水位於四川北部,南北長200公里,東西寬150餘公里,被以傅秉勳為首的數千匪徒盤踞,號稱“陸上臺灣”。1952年7月,在程世才組織協調下,西南公安部隊一役投入兵力兩萬餘人,按照“堵死、圍死、全殲”的原則部署作戰,連續打了兩個多月,全殲這股匪徒。

以馬步芳叔父馬良為首的股匪,流竄川甘青邊草地上,一度發展到9個縱隊、4個支隊和1個炮兵大隊,四處燒殺搶掠,成為當時大陸上為害最大的一支股匪。1953年初,程世才組織大進剿,軍事打擊、政治瓦解雙管齊下,經過三個多月的努力,把這股殘匪徹底消滅了。

經過羅瑞卿、程世才等10年不懈努力,基本上肅清了分散、隱蔽、零星流竄的散匪,為進行社會主義革命和建設,創造了安定的社會條件。

1955年7月,公安部隊改稱公安軍,成為五大軍種之一,程世才仍任第一副司令員;9月,人民軍隊第一次評授軍銜,他被授予公安軍中將軍銜,榮獲一級八一勳章、一級獨立自由勳章、一級解放勳章。

五、投身裝甲兵建設,“又有重要建樹!”

1957年8月,中央軍委撤銷公安軍番號,程世才調任瀋陽軍區副司令員,協助司令員鄧華加強東北戰備,防止美國在朝鮮半島重燃戰火。

1959年11月,為加強軍委裝甲兵建設,程世才調任裝甲兵副司令員,直到1982年9月光榮退休,他在裝甲兵一干就是23年。

裝甲兵,是以坦克和其他裝甲戰鬥車輛為基本裝備的兵種。在抗日戰爭、解放戰爭、抗美援朝中,我軍吃過沒有裝甲兵的虧,程世才也有切身體會。因此,對於能夠參加裝甲兵建設,他是非常興奮的。


開國中將,22歲擔任軍長比林彪還小,他的搭檔後來成為國家主席

◆1965年軍委裝甲兵首長合影,第一排左起:張文舟、賀晉年、向仲華、許光達、黃志勇、程世才、頓星雲、鍾人坊。

早在1958年7月,根據我國地理狀況,中央軍委確定了“南輕北重”的發展方針,即南方發展輕型和水陸坦克,北方發展中型和重型坦克。到裝甲兵工作後,程世才協助司令員許光達大將,積極推進“南輕北重”方針的落實。20世紀60年代中期,62型輕型坦克、63型水陸坦克、63式裝甲輸送車相繼裝備部隊,極大提高了我軍裝備水平,這是程世才對我軍現代化的重要貢獻。

1970年2月,作為裝甲兵主要負責人(這時許光達已經逝世),程世才帶領裝甲兵機關和第五機械工業部聯手,成立了“五種新型車輛會戰領導小組”,旨在通過科研會戰的形式,加速新型裝甲車輛的研製速度,集中攻關122中型坦克、132輕型坦克、212水陸坦克、532履帶式裝甲輸送車、522輪式裝甲輸送車(後又增加523輪履合一裝甲輸送車),力求在較短時間內明顯提升我軍裝甲兵的裝備水平。在緊鑼密鼓的9個月裡,程世才帶領裝甲兵機關,積極與10個軍區、7個軍兵種、16個部委協調,終於完成6種車輛的樣車試製,並在北京南口裝甲兵射擊場進行了彙報表演。雖然這次科研會戰存在過急、粗糙之處,但它對我軍機械化建設仍然功不可沒。對於裝甲兵時期的程世才,李先念這樣評價:“又有重要建樹!”

1982年9月,在中共十二大上,程世才退而不休,擔任中央顧問委員會委員。1990年11月15日,一代戰將程世才因病逝世,走完了他波瀾壯闊的一生。

在中國革命的不同階段,程世才都有戰略上的遠見卓識,所以老戰友們尊稱他是“戰略中將”。觀其一生,確是名副其實!

本文為《黨史博採》原創

未經許可不得轉載

侵權必究

更多精彩內容敬請關注

黨史博採微信公眾號:dangshibocai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