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畫家李俊邑:詩書畫印,皆以載道!

藝術 書法 美術 文學 中國書畫的故事 中國書畫的故事 2017-08-29

書畫家李俊邑:詩書畫印,皆以載道!

李俊邑,原名李俊義,別署不空。1964年生,原籍河北元氏縣。1986年畢業於河北師範大學。現為中國書法家協會會員、河北師範大學美術與設計學院外聘教授,河北省美術研究所研究員,河北省書協主席團成員、篆刻委員會副主任,龍山印社名譽社長。

“我是圍繞藝術活著的。”李俊邑這樣概括自己與藝術的淵源。從小,他就對戲曲、表演、書法、繪畫、詩文表現出濃厚的興趣。但憑藉著藝術天分,李俊邑成功進入了那個時代所特有的教育機構——“五七”大學文藝班。在這裡,他學表演、學二胡、學板胡、學戲曲,輕鬆快樂地享受著那段時光,

國家恢復高考第二年,李俊邑進入高中學習,“那時候我想當作家。”至今,三十多年過去了,他仍能清楚地憶起劉心武的短篇小說《班主任》獲得了1978年首屆全國優秀短篇小說獎第一名,可見其對文學領域的關注之深切。從小學到高中,李俊邑的作文長期被老師當作範文點評,這無疑加深了他對文學的熱愛。直到今天,李俊邑依然是一位能書擅作的藝術家,“一些畫家很少寫文章,我還可以。”

書畫家李俊邑:詩書畫印,皆以載道!

《山意寫不盡》68×140cm 2015年

在當時,報考大學沒有參考,且學校招生指標較少,學生們多是貿報。因此,李俊邑與第一志願失之交臂,但憑藉河北省四百多名的優異成績,他被分配到了河北師範大學。在大學期間,他對兩方面產生了濃厚的興趣,一是中國哲學,一是書法。在李俊邑看來:“搞中國哲學必須有古漢語的底子,我從小就喜歡語文,對語言文學比較喜歡。”他把研究《論語》、《史記》、《孟子》等中國傳統經典文學視為一種享受。大學階段對中國哲學和書法的學習,為李俊邑今後的藝術創作奠定了深厚的文化基礎。在《當代名家書法作品集》中,從《人間詞話》到《嵇康四言詩》,李俊邑多以中國古代文學為抄錄對象,足見其對中國傳統詩書的偏愛。

在中國傳統文化當中,不管寫詩、著文、作畫,最終都是要表達一個人的境界,反映道的層次。李俊邑認為,中國哲學對傳統書畫學習,或者說對藝術創作具有極大的指導意義。古人言“文以載道”,而藝術是思想的產物,也是用來“載道”的。“形而上者謂之道,形而下者謂之器”,藝術只有歸到道的層次,才能呈現中國人所要表達的東西。

書畫家李俊邑:詩書畫印,皆以載道!

《春雨欲晴時》 68×140cm 2015年

為了更好地解釋思想的作用,李俊邑以書法舉例:“字本身沒有形,是在人手裡產生的形狀;字本身無所謂美醜,是欣賞者的角度不同,才產生了美醜。”他說,在融合了儒釋道三家思想的中國文化中,中心思想是:你看到的不是真的,這是轉瞬即逝的東西,你要表現的是一種永恆的東西,是一種境界,需要上升到道的層次。這是中國畫的精髓,也是中國藝術的總宗旨。

書畫家李俊邑:詩書畫印,皆以載道!

《流雲繞空山》 34×70cm 2015年

李俊邑的山水畫從來不單純追求“真實”二字,他的作品更強調個人意志,也即自己的“道”。“中國的傳統山水,並不是真山真水。自然的山水要比畫真實的多、豐富的多、感人的多;但是畫中的山水,是自然中的畫長不成的。對山而言,所有反映它的東西都是假的,只有它自己是真的。你永遠表現不了原物,只能把它當做構思的一個點。我只是通過山去反映一種品位,一種傾向,一種意志。”歸根結底,李俊邑的藝術創作所追求的,是“中國最經典的、最傳統的、也是一個賦有人文關懷的本體,即所謂道的層次。”

單純的畫畫,永遠不會成為畫家。文學,繪畫,戲劇,雕塑等,都是文化的形式,沒有文化積澱,一切都沒有根脈。源於文化的支撐,李俊邑逐漸成長為一名藝術集大成者,書畫、篆刻、詩文、繪畫逐一進入他的生活。對於書法篆刻,李俊邑研究的比較深、時間較長,成就最高,他的繪畫很自然地從書法中受益良多,“中國畫的一個特別重要的基礎就是書法。因此,在他看來,當代很難出書畫大家的原因就在於,書畫家在兩方面先天不足:古法用筆的缺失和傳統文學修養的缺失。

書畫家李俊邑:詩書畫印,皆以載道!

鵲鳴軒

對於學習中國畫,李俊邑認為應首先從傳統學習,而這也是學習中國藝術的通用道理。“可以從一個派別入手,深入研究;也可以先研究一家一派,差不多了,再研究下一家。然而,最終走的是個性。對於中國藝術學習來說,任何人都應先從傳統入手。”

書畫家李俊邑:詩書畫印,皆以載道!

趙同安印

中國傳統文化博大精深,植根傳統文化的中國藝術註定是永無邊境的。因此,儘管李俊邑從傳統中延伸藝術軌跡,在書法、繪畫、篆刻、詩文等文學領域也均已有所建樹,堪稱藝術集大成者,但他依然清楚地認識到,“對我們這個時代來說 所有的畫家都是在路上。

書畫家李俊邑:詩書畫印,皆以載道!

明心齋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