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好說話是門藝術,溝通就是要|你懂得別人,別人理解你'

"

說到暴力,大家通常想到的是恐怖襲擊、肢體衝突、家暴傷害、甚至戰爭等等,但除了這些暴力,還有一種“隱蔽暴力,”就是語言暴力,它比身體暴力的傷害更大。

俗話說:“良言一句三冬暖,惡語傷人六月寒”。好好說話是個技術活兒。

生活中冷暴力這個詞用在夫妻之間比較多,無論起因是什麼,理在哪一邊,有意思的是,雙方都希望對方先低頭認錯。

"

說到暴力,大家通常想到的是恐怖襲擊、肢體衝突、家暴傷害、甚至戰爭等等,但除了這些暴力,還有一種“隱蔽暴力,”就是語言暴力,它比身體暴力的傷害更大。

俗話說:“良言一句三冬暖,惡語傷人六月寒”。好好說話是個技術活兒。

生活中冷暴力這個詞用在夫妻之間比較多,無論起因是什麼,理在哪一邊,有意思的是,雙方都希望對方先低頭認錯。

好好說話是門藝術,溝通就是要|你懂得別人,別人理解你

為什麼會出現這種情形呢?根本原因是沒意識到:自我轉變是改變溝通方式的重要開端。這就用到非暴力溝通技巧了,只要能構建有愛的世界,誰先改變又有什麼關係呢?

人的價值觀和生活方式各有差異,但人性是相通的,知覺感受和實際需求是一樣的。

非暴力溝通,顧名思義,就是通過非暴力談話和聆聽方式,使人們情意相通,和諧共處。

當我們褪去隱蔽的精神暴力,愛將自然流露。

生活中,我們難免與家人、朋友、同事、或者陌生人發生矛盾和衝突,運用非暴力溝通,專注於彼此的感受和需求,認真傾聽對方、彼此理解、真誠互動,就會實現體諒別人也保護自己的目的。

讓愛融入生活,不是一朝一夕的短期行為,非暴力溝通倡導我們用理解、欣賞、感激,友愛代替指責、嘲諷、否定和說教。

馬歇爾.盧森堡(Marshall B.Rosenberg)博士是國際非暴力溝通中心創始人,全球首位非暴力溝通專家。

"

說到暴力,大家通常想到的是恐怖襲擊、肢體衝突、家暴傷害、甚至戰爭等等,但除了這些暴力,還有一種“隱蔽暴力,”就是語言暴力,它比身體暴力的傷害更大。

俗話說:“良言一句三冬暖,惡語傷人六月寒”。好好說話是個技術活兒。

生活中冷暴力這個詞用在夫妻之間比較多,無論起因是什麼,理在哪一邊,有意思的是,雙方都希望對方先低頭認錯。

好好說話是門藝術,溝通就是要|你懂得別人,別人理解你

為什麼會出現這種情形呢?根本原因是沒意識到:自我轉變是改變溝通方式的重要開端。這就用到非暴力溝通技巧了,只要能構建有愛的世界,誰先改變又有什麼關係呢?

人的價值觀和生活方式各有差異,但人性是相通的,知覺感受和實際需求是一樣的。

非暴力溝通,顧名思義,就是通過非暴力談話和聆聽方式,使人們情意相通,和諧共處。

當我們褪去隱蔽的精神暴力,愛將自然流露。

生活中,我們難免與家人、朋友、同事、或者陌生人發生矛盾和衝突,運用非暴力溝通,專注於彼此的感受和需求,認真傾聽對方、彼此理解、真誠互動,就會實現體諒別人也保護自己的目的。

讓愛融入生活,不是一朝一夕的短期行為,非暴力溝通倡導我們用理解、欣賞、感激,友愛代替指責、嘲諷、否定和說教。

馬歇爾.盧森堡(Marshall B.Rosenberg)博士是國際非暴力溝通中心創始人,全球首位非暴力溝通專家。

好好說話是門藝術,溝通就是要|你懂得別人,別人理解你

他發現了一種不帶傷害的溝通方式,它能消除分歧和爭議,化解負面情緒帶來的憤怒、沮喪、焦慮,撫平內心傷痛,建立和諧相處之道。他把這種溝通方式命名為非暴力溝通,並據此寫出了這本《非暴力溝通》。

你在生活中是否存在口無遮攔讓他人不快的現象?或者無形中被別人言語傷害?如果有,一起來學習非暴力溝通技巧,成為溝通高手不是難事。

一、 非暴力溝通需要我們怎麼做?

1、觀察與傾聽

印度哲學家克里希那穆提(J.Krishnamurti)曾說過:不帶評論的觀察是人類智力的最高形式。

留意發生的事情,清楚地將你觀察到的結果告訴對方。記住,只表達觀察到的事實和情況,不要進行判斷或評估。

放下先入為主的想法和判斷,傾聽他人。全神貫注地體會對方講話,理解和接納,有助於為對方充分表達創造條件。

2、表達此時的感受

說出你的觀察感受。如受傷、害怕、喜悅、開心、生氣、激動等等。態度真誠表達你的感受,讓對方體會你的誠意。

如果我們的表達過於誇張或敷衍,很可能讓別人產生逆反心理,作出不友善的迴應。要注意用詞的技巧,示弱的語言有助於解決矛盾與衝突。

即便認為有理,也要平和講出你的感受,不要盛氣凌人或沉默寡言。

"

說到暴力,大家通常想到的是恐怖襲擊、肢體衝突、家暴傷害、甚至戰爭等等,但除了這些暴力,還有一種“隱蔽暴力,”就是語言暴力,它比身體暴力的傷害更大。

俗話說:“良言一句三冬暖,惡語傷人六月寒”。好好說話是個技術活兒。

生活中冷暴力這個詞用在夫妻之間比較多,無論起因是什麼,理在哪一邊,有意思的是,雙方都希望對方先低頭認錯。

好好說話是門藝術,溝通就是要|你懂得別人,別人理解你

為什麼會出現這種情形呢?根本原因是沒意識到:自我轉變是改變溝通方式的重要開端。這就用到非暴力溝通技巧了,只要能構建有愛的世界,誰先改變又有什麼關係呢?

人的價值觀和生活方式各有差異,但人性是相通的,知覺感受和實際需求是一樣的。

非暴力溝通,顧名思義,就是通過非暴力談話和聆聽方式,使人們情意相通,和諧共處。

當我們褪去隱蔽的精神暴力,愛將自然流露。

生活中,我們難免與家人、朋友、同事、或者陌生人發生矛盾和衝突,運用非暴力溝通,專注於彼此的感受和需求,認真傾聽對方、彼此理解、真誠互動,就會實現體諒別人也保護自己的目的。

讓愛融入生活,不是一朝一夕的短期行為,非暴力溝通倡導我們用理解、欣賞、感激,友愛代替指責、嘲諷、否定和說教。

馬歇爾.盧森堡(Marshall B.Rosenberg)博士是國際非暴力溝通中心創始人,全球首位非暴力溝通專家。

好好說話是門藝術,溝通就是要|你懂得別人,別人理解你

他發現了一種不帶傷害的溝通方式,它能消除分歧和爭議,化解負面情緒帶來的憤怒、沮喪、焦慮,撫平內心傷痛,建立和諧相處之道。他把這種溝通方式命名為非暴力溝通,並據此寫出了這本《非暴力溝通》。

你在生活中是否存在口無遮攔讓他人不快的現象?或者無形中被別人言語傷害?如果有,一起來學習非暴力溝通技巧,成為溝通高手不是難事。

一、 非暴力溝通需要我們怎麼做?

1、觀察與傾聽

印度哲學家克里希那穆提(J.Krishnamurti)曾說過:不帶評論的觀察是人類智力的最高形式。

留意發生的事情,清楚地將你觀察到的結果告訴對方。記住,只表達觀察到的事實和情況,不要進行判斷或評估。

放下先入為主的想法和判斷,傾聽他人。全神貫注地體會對方講話,理解和接納,有助於為對方充分表達創造條件。

2、表達此時的感受

說出你的觀察感受。如受傷、害怕、喜悅、開心、生氣、激動等等。態度真誠表達你的感受,讓對方體會你的誠意。

如果我們的表達過於誇張或敷衍,很可能讓別人產生逆反心理,作出不友善的迴應。要注意用詞的技巧,示弱的語言有助於解決矛盾與衝突。

即便認為有理,也要平和講出你的感受,不要盛氣凌人或沉默寡言。

好好說話是門藝術,溝通就是要|你懂得別人,別人理解你

3、導致感受的原因

仔細想想,感受的根源其實在於我們自己,我們期望別人滿足自己的需要。指責批評別人實際上間接表達了我們未被滿足的需求。

對他人言行的喜歡或厭惡,也許和我們的感受有關,但並不是感受的根本原因,指責評論他人,實際上是我們願望和價值觀的體現。

兒子小的時候,我經常把自己的不愉快轉嫁到他的身上:“你成績不好真是讓我難過!”兒子感覺我的不開心是他造成的,就刻意迎合我,馬上坐在書桌前學習,遺憾的是,他的行為只是為了掩飾內疚,並不是出於真正的熱愛學習。

馬歇爾.盧森堡認為,非暴力溝通的目的不是為了改變自己來迎合他人,反之亦然。相反,非暴力溝通重視個人需要,它的目的是幫助我們在誠實和聆聽的基礎上實現人與人的心靈相通。

4、具體請求

明確告訴對方,我希望你怎麼做。儘量不使用模稜兩可的語言,提出的請求越具體越好。注意態度謙和,命令式請求會適得其反。必要時可以進行反饋:“我的意思清楚了嗎?”反饋能確保對方準確理解我們的意圖,明確請求的目的。

非暴力溝通不是單方面的,它需要雙方互動,專注於彼此的觀察、感受、需要和請求,表達自己或聆聽他人是良好的開端。

二、非暴力溝通不喜歡什麼?

1、站在道德制高點指責別人

以前我在這方面做得不好,當家人做事不合自己心意時,我有兩句口頭禪:你為什麼不......?你怎麼不......? 家人聽後立刻產生了牴觸情緒,很是反感,覺得我是站在道德制高點指責他們,溝通的效果往往很差。

詩人魯米寫到:在道德與不道德的區分之外,有片田野。我將在那裡見你。

沒有過渡帶的非白即黑,非好即壞的評判,只是過了一時的嘴癮,武斷的泥潭還是離得越遠越好。

暴力語言的誤區在於人們忽視彼此的感受與需要,而將衝突歸咎於對方。

"

說到暴力,大家通常想到的是恐怖襲擊、肢體衝突、家暴傷害、甚至戰爭等等,但除了這些暴力,還有一種“隱蔽暴力,”就是語言暴力,它比身體暴力的傷害更大。

俗話說:“良言一句三冬暖,惡語傷人六月寒”。好好說話是個技術活兒。

生活中冷暴力這個詞用在夫妻之間比較多,無論起因是什麼,理在哪一邊,有意思的是,雙方都希望對方先低頭認錯。

好好說話是門藝術,溝通就是要|你懂得別人,別人理解你

為什麼會出現這種情形呢?根本原因是沒意識到:自我轉變是改變溝通方式的重要開端。這就用到非暴力溝通技巧了,只要能構建有愛的世界,誰先改變又有什麼關係呢?

人的價值觀和生活方式各有差異,但人性是相通的,知覺感受和實際需求是一樣的。

非暴力溝通,顧名思義,就是通過非暴力談話和聆聽方式,使人們情意相通,和諧共處。

當我們褪去隱蔽的精神暴力,愛將自然流露。

生活中,我們難免與家人、朋友、同事、或者陌生人發生矛盾和衝突,運用非暴力溝通,專注於彼此的感受和需求,認真傾聽對方、彼此理解、真誠互動,就會實現體諒別人也保護自己的目的。

讓愛融入生活,不是一朝一夕的短期行為,非暴力溝通倡導我們用理解、欣賞、感激,友愛代替指責、嘲諷、否定和說教。

馬歇爾.盧森堡(Marshall B.Rosenberg)博士是國際非暴力溝通中心創始人,全球首位非暴力溝通專家。

好好說話是門藝術,溝通就是要|你懂得別人,別人理解你

他發現了一種不帶傷害的溝通方式,它能消除分歧和爭議,化解負面情緒帶來的憤怒、沮喪、焦慮,撫平內心傷痛,建立和諧相處之道。他把這種溝通方式命名為非暴力溝通,並據此寫出了這本《非暴力溝通》。

你在生活中是否存在口無遮攔讓他人不快的現象?或者無形中被別人言語傷害?如果有,一起來學習非暴力溝通技巧,成為溝通高手不是難事。

一、 非暴力溝通需要我們怎麼做?

1、觀察與傾聽

印度哲學家克里希那穆提(J.Krishnamurti)曾說過:不帶評論的觀察是人類智力的最高形式。

留意發生的事情,清楚地將你觀察到的結果告訴對方。記住,只表達觀察到的事實和情況,不要進行判斷或評估。

放下先入為主的想法和判斷,傾聽他人。全神貫注地體會對方講話,理解和接納,有助於為對方充分表達創造條件。

2、表達此時的感受

說出你的觀察感受。如受傷、害怕、喜悅、開心、生氣、激動等等。態度真誠表達你的感受,讓對方體會你的誠意。

如果我們的表達過於誇張或敷衍,很可能讓別人產生逆反心理,作出不友善的迴應。要注意用詞的技巧,示弱的語言有助於解決矛盾與衝突。

即便認為有理,也要平和講出你的感受,不要盛氣凌人或沉默寡言。

好好說話是門藝術,溝通就是要|你懂得別人,別人理解你

3、導致感受的原因

仔細想想,感受的根源其實在於我們自己,我們期望別人滿足自己的需要。指責批評別人實際上間接表達了我們未被滿足的需求。

對他人言行的喜歡或厭惡,也許和我們的感受有關,但並不是感受的根本原因,指責評論他人,實際上是我們願望和價值觀的體現。

兒子小的時候,我經常把自己的不愉快轉嫁到他的身上:“你成績不好真是讓我難過!”兒子感覺我的不開心是他造成的,就刻意迎合我,馬上坐在書桌前學習,遺憾的是,他的行為只是為了掩飾內疚,並不是出於真正的熱愛學習。

馬歇爾.盧森堡認為,非暴力溝通的目的不是為了改變自己來迎合他人,反之亦然。相反,非暴力溝通重視個人需要,它的目的是幫助我們在誠實和聆聽的基礎上實現人與人的心靈相通。

4、具體請求

明確告訴對方,我希望你怎麼做。儘量不使用模稜兩可的語言,提出的請求越具體越好。注意態度謙和,命令式請求會適得其反。必要時可以進行反饋:“我的意思清楚了嗎?”反饋能確保對方準確理解我們的意圖,明確請求的目的。

非暴力溝通不是單方面的,它需要雙方互動,專注於彼此的觀察、感受、需要和請求,表達自己或聆聽他人是良好的開端。

二、非暴力溝通不喜歡什麼?

1、站在道德制高點指責別人

以前我在這方面做得不好,當家人做事不合自己心意時,我有兩句口頭禪:你為什麼不......?你怎麼不......? 家人聽後立刻產生了牴觸情緒,很是反感,覺得我是站在道德制高點指責他們,溝通的效果往往很差。

詩人魯米寫到:在道德與不道德的區分之外,有片田野。我將在那裡見你。

沒有過渡帶的非白即黑,非好即壞的評判,只是過了一時的嘴癮,武斷的泥潭還是離得越遠越好。

暴力語言的誤區在於人們忽視彼此的感受與需要,而將衝突歸咎於對方。

好好說話是門藝術,溝通就是要|你懂得別人,別人理解你

2、與他人進行比較

有句歌詞寫的好,沒有對比就沒有傷害。想讓自己的子女成為別人家的孩子,你得先成為別人家的父母。

將自己、家人、下屬同成功人士比較,容易心情低落,失去生活的快樂,矇蔽我們對人對己的情愛。

3、強人所難

文化名嘴竇文濤在《圓桌秀》節目中說,有些人嫌父輩沒給自己打下強大的經濟基礎,那你就不要抱怨,不要苦大仇深,當不了富二代,請你努力當富一代。

逼迫別人完成超出能力範圍的事情,就是強人所難,自己心累,別人痛苦。

有時候,我們對別人的要求往往含著潛在的威脅:如果辦不到,後果很嚴重。這是強者慣用的溝通方式,會造成心靈隔閡。

三、接受不完美的自己

《非暴力溝通》強調,接受不完美的自己是非暴力溝通的重要應用。用完美標準要求自己,一旦達不到目的,容易自責,產生罪惡感。

我們作出溝通改變是出於對生命的熱愛,非暴力溝通鼓勵我們直麵人生挫折與困難,勇於面對,迎接挑戰,找到解決的辦法,而不是用苛刻的語言指責自己,陷入自我懲罰的痛苦中。

1、按照自己喜歡的方式生活。不給自己束縛或貼上隱忍的標籤。不再為了履行責任、獲得回報、逃避懲罰或避免內疚而感到不安。

2、不做沒有樂趣的事。讓心靈始終保持愜意輕鬆。

"

說到暴力,大家通常想到的是恐怖襲擊、肢體衝突、家暴傷害、甚至戰爭等等,但除了這些暴力,還有一種“隱蔽暴力,”就是語言暴力,它比身體暴力的傷害更大。

俗話說:“良言一句三冬暖,惡語傷人六月寒”。好好說話是個技術活兒。

生活中冷暴力這個詞用在夫妻之間比較多,無論起因是什麼,理在哪一邊,有意思的是,雙方都希望對方先低頭認錯。

好好說話是門藝術,溝通就是要|你懂得別人,別人理解你

為什麼會出現這種情形呢?根本原因是沒意識到:自我轉變是改變溝通方式的重要開端。這就用到非暴力溝通技巧了,只要能構建有愛的世界,誰先改變又有什麼關係呢?

人的價值觀和生活方式各有差異,但人性是相通的,知覺感受和實際需求是一樣的。

非暴力溝通,顧名思義,就是通過非暴力談話和聆聽方式,使人們情意相通,和諧共處。

當我們褪去隱蔽的精神暴力,愛將自然流露。

生活中,我們難免與家人、朋友、同事、或者陌生人發生矛盾和衝突,運用非暴力溝通,專注於彼此的感受和需求,認真傾聽對方、彼此理解、真誠互動,就會實現體諒別人也保護自己的目的。

讓愛融入生活,不是一朝一夕的短期行為,非暴力溝通倡導我們用理解、欣賞、感激,友愛代替指責、嘲諷、否定和說教。

馬歇爾.盧森堡(Marshall B.Rosenberg)博士是國際非暴力溝通中心創始人,全球首位非暴力溝通專家。

好好說話是門藝術,溝通就是要|你懂得別人,別人理解你

他發現了一種不帶傷害的溝通方式,它能消除分歧和爭議,化解負面情緒帶來的憤怒、沮喪、焦慮,撫平內心傷痛,建立和諧相處之道。他把這種溝通方式命名為非暴力溝通,並據此寫出了這本《非暴力溝通》。

你在生活中是否存在口無遮攔讓他人不快的現象?或者無形中被別人言語傷害?如果有,一起來學習非暴力溝通技巧,成為溝通高手不是難事。

一、 非暴力溝通需要我們怎麼做?

1、觀察與傾聽

印度哲學家克里希那穆提(J.Krishnamurti)曾說過:不帶評論的觀察是人類智力的最高形式。

留意發生的事情,清楚地將你觀察到的結果告訴對方。記住,只表達觀察到的事實和情況,不要進行判斷或評估。

放下先入為主的想法和判斷,傾聽他人。全神貫注地體會對方講話,理解和接納,有助於為對方充分表達創造條件。

2、表達此時的感受

說出你的觀察感受。如受傷、害怕、喜悅、開心、生氣、激動等等。態度真誠表達你的感受,讓對方體會你的誠意。

如果我們的表達過於誇張或敷衍,很可能讓別人產生逆反心理,作出不友善的迴應。要注意用詞的技巧,示弱的語言有助於解決矛盾與衝突。

即便認為有理,也要平和講出你的感受,不要盛氣凌人或沉默寡言。

好好說話是門藝術,溝通就是要|你懂得別人,別人理解你

3、導致感受的原因

仔細想想,感受的根源其實在於我們自己,我們期望別人滿足自己的需要。指責批評別人實際上間接表達了我們未被滿足的需求。

對他人言行的喜歡或厭惡,也許和我們的感受有關,但並不是感受的根本原因,指責評論他人,實際上是我們願望和價值觀的體現。

兒子小的時候,我經常把自己的不愉快轉嫁到他的身上:“你成績不好真是讓我難過!”兒子感覺我的不開心是他造成的,就刻意迎合我,馬上坐在書桌前學習,遺憾的是,他的行為只是為了掩飾內疚,並不是出於真正的熱愛學習。

馬歇爾.盧森堡認為,非暴力溝通的目的不是為了改變自己來迎合他人,反之亦然。相反,非暴力溝通重視個人需要,它的目的是幫助我們在誠實和聆聽的基礎上實現人與人的心靈相通。

4、具體請求

明確告訴對方,我希望你怎麼做。儘量不使用模稜兩可的語言,提出的請求越具體越好。注意態度謙和,命令式請求會適得其反。必要時可以進行反饋:“我的意思清楚了嗎?”反饋能確保對方準確理解我們的意圖,明確請求的目的。

非暴力溝通不是單方面的,它需要雙方互動,專注於彼此的觀察、感受、需要和請求,表達自己或聆聽他人是良好的開端。

二、非暴力溝通不喜歡什麼?

1、站在道德制高點指責別人

以前我在這方面做得不好,當家人做事不合自己心意時,我有兩句口頭禪:你為什麼不......?你怎麼不......? 家人聽後立刻產生了牴觸情緒,很是反感,覺得我是站在道德制高點指責他們,溝通的效果往往很差。

詩人魯米寫到:在道德與不道德的區分之外,有片田野。我將在那裡見你。

沒有過渡帶的非白即黑,非好即壞的評判,只是過了一時的嘴癮,武斷的泥潭還是離得越遠越好。

暴力語言的誤區在於人們忽視彼此的感受與需要,而將衝突歸咎於對方。

好好說話是門藝術,溝通就是要|你懂得別人,別人理解你

2、與他人進行比較

有句歌詞寫的好,沒有對比就沒有傷害。想讓自己的子女成為別人家的孩子,你得先成為別人家的父母。

將自己、家人、下屬同成功人士比較,容易心情低落,失去生活的快樂,矇蔽我們對人對己的情愛。

3、強人所難

文化名嘴竇文濤在《圓桌秀》節目中說,有些人嫌父輩沒給自己打下強大的經濟基礎,那你就不要抱怨,不要苦大仇深,當不了富二代,請你努力當富一代。

逼迫別人完成超出能力範圍的事情,就是強人所難,自己心累,別人痛苦。

有時候,我們對別人的要求往往含著潛在的威脅:如果辦不到,後果很嚴重。這是強者慣用的溝通方式,會造成心靈隔閡。

三、接受不完美的自己

《非暴力溝通》強調,接受不完美的自己是非暴力溝通的重要應用。用完美標準要求自己,一旦達不到目的,容易自責,產生罪惡感。

我們作出溝通改變是出於對生命的熱愛,非暴力溝通鼓勵我們直麵人生挫折與困難,勇於面對,迎接挑戰,找到解決的辦法,而不是用苛刻的語言指責自己,陷入自我懲罰的痛苦中。

1、按照自己喜歡的方式生活。不給自己束縛或貼上隱忍的標籤。不再為了履行責任、獲得回報、逃避懲罰或避免內疚而感到不安。

2、不做沒有樂趣的事。讓心靈始終保持愜意輕鬆。

好好說話是門藝術,溝通就是要|你懂得別人,別人理解你

3、有權利發火。聖人也會咆哮,人們對不完美的能人更感興趣,何況我們。

最後,讓我們重溫馬歇爾.盧森堡博士的《非暴力溝通》模式:

誠實地表達自己,而不批評、指責。

關切地傾聽他人,而不解讀為批評與指責。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