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家“小”銀行服務了全國1/6的小微企業

這家“小”銀行服務了全國1/6的小微企業


文|李意安

在全國5000家商業銀行中,竟然有一家資產規模未過千億的銀行,在沒有一個信貸人員的情況下,服務了全國1/6的小微企業,聽上去可以說是很神奇了。但如果知道這家銀行是網商銀行,似乎又並不覺得意外。

4月30日掛網的財報顯示,網商銀行2018年營收62.8億元,上年同期為42.8億元,同期增長46.73%;淨利潤為6.7億元,較上年同期的4.04億元增長67.5%。累計服務1227萬小微企業,較去年增長114.89%。

這家“小”銀行服務了全國1/6的小微企業

(根據網商銀行歷年財報數據整理)

對比此前各家銀行出爐的年報,網商銀行的營收、利潤、存貸餘額等各項規模數據,較之國有行、股份制商業銀行乃至部分城商行而言,都顯微不足道。

但從切實服務小微金融的角度來看,網商銀行已累計服務1227萬戶小微企業,遠遠超越了所有同行,而截止到目前,這一數據已增長到1500萬,且從2016年至今保持著每年超過100%的高速增長。

2018年,螞蟻金服推出“天下碼商成長計劃”,並將網商銀行具體指標量化到“三年內要服務3000萬小微企業和個體經營者”。眼下,時間剛過去一年,賽程卻已經過半。

相比之下,中國建設銀行是目前唯一能查到的公佈累計服務小微企業總數的大行,截至2018年末,共計服務了225萬戶;而民營銀行中的百信銀行截至2018年末累計服務58萬戶小微企業,微眾銀行累計服務34萬戶小微企業。

瞭望智庫近日發佈的《銀行業服務小微實踐調查》報告顯示,全國共有小微企業(含個體工商戶)約9000萬,倘若以此數據進行推算,網商銀行服務了全國近1/6的小微企業。

小微金融競爭生態

事實上,一直以來,小微金融在整個金融體系中都面臨著一種極為尷尬的兩難處境。

國家戰略一直在反覆強調扶持小微的重要性,監管也在不斷向小微金融釋放政策利好,但小微的實際落地效率卻始終難有突破。

國內目前有近5000家商業銀行,除了五大行和十二家全國性股份制商業銀行之外,大量的商業銀行的性質為城商行、農商行(及農合行、農信社)以及其他銀行(村鎮銀行、網絡銀行等)。不同類型銀行各有定位,但總體而言,銀行和企業的合作扶持關係都基於“門當戶對”的原則:大行做大型企業和大型項目,股份行做大中型企業,城商行、農商行、村鎮銀行做當地中小微企業。

而中小微企業市場還有著更細的定位分層,大的城商行做中小企業為主(戶均小几千萬元),更小的城商行、農商行、村鎮銀行則做小微企業為主(戶均500萬元以下),至於更小的農戶、個體戶業務,這種小微中的小微,俗稱“小小微”(戶均100萬元以下,甚至50萬元以下)。而網商銀行2018年戶均餘額為2.6萬元,無疑是專注於最後的一塊市場。

根據網商銀行公佈的信息,1227萬小微商戶中有600萬為碼商,比例在50%上下。所謂“碼商”,就是貼個二維碼就能完成支付的商戶,比如菜場、便利店、奶茶鋪、早餐點、水果攤等這些場景,不難想象,絕大多數都是個體經營戶。

從網商銀行官網展示信息來看,貸款端的網商貸以及旺農貸均為無抵押純信用貸款,以線上小微和三農人群為主要聚焦市場。 “小而散”卻“龐而雜”,這些數據顆粒構成了中國經濟的毛細血管,卻是傳統銀行作業模式最有心無力的。網商銀行曾公佈數據顯示,80%客戶從未在其他銀行有授信記錄。

近年來,一方面響應國家號召下,另一方面處於“零售轉型”的戰略考量,不少銀行開始嘗試小微金融的市場下沉,也不乏成績優異者。但有能力並有意願將戶均貸款規模3萬以內細分領域作為挑戰重心的銀行仍在鳳毛麟角。

小微金融的經營模式粗放源於小微來自各行各業,大小各異、經營健康程度各異、數據缺失、信息樣本不全,難以用劃一的模型對其進行風險定價。

在國家定位的多層次金融體系中,小微、三農金融一直被視作是城商行、農商行的長板。這些銀行因為受限於異地擴張的政策,不得不深耕本地經濟,按照傳統銀行的手工作業模式,許多城商行或農商行信貸員的日常工作就跟街道居委或者駐村幹部一樣,風控工作得逐家逐戶地落地,要踩點要蹲點,查完報表查三表(水錶電錶煤氣表),總而言之,風控的數據蒐集工作需要大量的人力勞動投入期間。因此有人調侃“小微做得好,進村狗不叫”。

但這種投入產出的方式卻仍舊極為粗放。

2015年,網商銀行成立之際,就將自身定位聚焦於“小微”金融。迄今為止,營收、利潤、存貸款規模、商戶數核心經營指標幾乎每年都在以超過100%的速度增長。究其原因,一方面,純線上化的經營模式突破了地域的邊界,不需要依靠線下網點的觸手,就能接觸到遠在天邊的商戶。而另一方面,在螞蟻金服各項業務的協同和淘系生態的支持下,網商銀行的風控數據維度全面豐富化。


這家“小”銀行服務了全國1/6的小微企業

當然,近年來,一些擁有一定規模壁壘和資金實力的傳統銀行也開始嘗試用科技金融來實現小微金融的批量線上作業。不過需要認清的真相是,大多數銀行本身沉澱的數據依然很難撐得起“大數據”的概念,雖然金融科技方向是趨勢,但對傳統銀行而言,“線下+線上”的混合作業模式將是很長一段時間內的常態。

風控祕技

某種程度而言,網商銀行重新定義了小微戰場。小微金融一度被認為“經營模式粗放、風控成本太高,不賺錢”,而網商銀行一方面用高增長的數據證明了小微金融的利潤前景;另一方面,用自己的經營業績終於證明了小微金融的風險完全能夠實現可控。

在剛剛出爐的網商銀行年報裡,有兩個數據特別值得關注:

1.2019年全國兩會期間,總理提出要小微貸款再降1個點,網商銀行響應“讓利於小微企業,服務實體經濟”的國家號召,在2017年利率下降了1個百分點的基礎上,再降1.2個百分點;

2.年報顯示,2018網商銀行整體不良率為1.3%,而年初銀保監公佈2018年銀行業不良貸款率1.89%,相較而言,網商銀行不良數據處於行業的絕對低位。

此外,小微企業貸款存在獲客難度大、成本高、利潤薄、收益低等特點,為觸達到更多的小微企業和個體經營者,不但需要在產品、系統、技術、風控等層面修煉自身內功,也需要對一些產業合作方進行外延扶持,比如對一些isv(獨立開發商)給予渠道分傭等激勵。

然而,儘管隨著商戶拓展的不斷提速,讓利小微企業和扶持產業帶來的成本壓力勢必會壓縮一部分利潤空間,網商銀行卻得益於規模經濟的效應,嚴控了不良並實現了利潤的大幅增長。對此,網商銀行給出的答案是“310的全流程線上貸款模式”,即3分鐘申報、1秒鐘貸款、整個過程中零人工干預。

這種貸款模式背後的邏輯是依賴大數據風控模型。但“310”背後則是整個阿里生態的支持。某種程度而言,網商銀行能服務這麼多小微企業,得益於淘系生態的支持和螞蟻金服的業務系統。

首先,淘系生態的商戶優勢成為重要的商戶基礎,而螞蟻金服體系內的支付寶、花唄、借唄、芝麻信用等C端服務產品也是商戶需要開放的重要功能,曾有螞蟻內部人士向十字財經形容“希望對B端而言,螞蟻金服提供的產品就像樂高的積木一樣,按照他們的需求任意組合、無縫適配”,這一生態閉環讓網商銀行的服務彈性大大增加。以支付寶為例,基於支付寶的品牌知名度,大量小微商戶主動申請收錢碼成為碼商,較傳統小微作業模式而言,為網商銀行省去了大筆獲客引流的地推費用。

但另一方面,網商銀行絕不是沒有線下地推和數據來源,雖然網商銀行沒有一個信貸人員,但以聚合支付為代表的大量ISV(獨立開發商)寄生於螞蟻生態中,助貸返傭、手續費分潤是其重要的收入組成部分,對這部分ISV服務商而言,有著極強的動力去幫助螞蟻金服實現商戶擴容和業務地推。而相應的,商戶數據也由此沉澱到螞蟻體系內,成為網商銀行的重要風控依據。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