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央行:4月已轉為“擴表” 下一階段需把握好兩大平衡

銀行 中國人民銀行 經濟 匯率 中金網 2017-05-16

中金網05月13日訊,週五晚間,中國央行發佈一季度貨幣政策執行報告稱,中國央行的“縮表”不一定意味著收緊流動性,且4月已經轉為“擴表”;下一階段貨幣政策將寓改革於調控之中,把握好去槓桿和維護流動性基本穩定的平衡,為穩增長、調結構、去槓桿、抑泡沫和防風險提供相對平穩的流動性環境。

中國央行:4月已轉為“擴表” 下一階段需把握好兩大平衡

央行網站刊登報告全文並指出,中國央行資產負債表受到更為複雜因素的影響,資產方不僅包括對其他存款性公司債權等,更大塊頭的是外匯佔款;負債方除了基礎貨幣(現金、法定準備金和超額準備金等),還有大量的政府存款等,因此不能簡單與國外央行的“縮表”類比。

“我國央行資產負債表的變化則還受到外匯佔款、不同貨幣政策工具選擇、財政收支乃至春節等季節性因素的影響,且作為發展中經濟體,金融改革和金融調控模式變化也會對央行資產負債表產生影響,不能簡單與國外央行進行類比。”報告稱。

比如,對中國央行而言,外匯佔款與政府存款屬於資產負債表的被動項,央行沒有辦法掌控這兩項的變化。但在2017年以前,央行的縮表和擴表受外匯佔款影響較大,其中2014年以前由於國際收支雙順差,外匯儲備持續增加,導致央行資產負債表擴張較快;2014年以後,外匯佔款總體呈現下降態勢,央行“縮表”情況開始增多。

今年第一季度央行“縮表”則與之前的原因有所不同。報告指出,在外匯佔款持續下降這一大背景不變的情況下,2月和3月末央行資產負債表較1月末分別下降了0.3萬億元和1.1萬億元,這次的“縮表”主要與現金投放的季節性變化及財政存款大幅變動有關,其中,春節前後現金投放的季節性波動是2月“縮表”的重要原因;財政支出加快導致政府存款減少是3月“縮表”的重要原因。

央行並強調,央行資產負債表的變化與保持銀行體系流動性基本穩定可以並行不悖,既不能用過去幾年的情況來衡量目前的流動性鬆緊狀況,也不能將某些季節性因素引致的央行資產負債表變化視作貨幣政策取向的變化。

加強金融監管協調

下一階段,央行將密切關注國內外形勢變化對流動性的可能衝擊,更準確地監測和把握

全社會的實際融資狀況,靈活運用多種貨幣政策工具組合合,合理安排相關工具搭配和操作節奏,維護流動性基本穩定,既為信貸合理增長提供必要的流動性支持,又防範信貸過快擴張和槓桿率進一步攀升。

“要加強金融監管協調,有機銜接監管政策出臺的時機和節奏,穩定市場預期,把握好去槓桿和維護流動性基本穩定的平衡,為穩增長、調結構、去槓桿、抑泡沫和防風險提供相對平穩的流動性環境。”央行稱。

同時,將加強債券市場管理協調和跨部門監管協作,切實發揮債券市場在提高直接融資比重、防範化解金融風險、優化資源配置方面的作用。

央行並表示,還將進一步摸清風險底數,增強風險防範意識,未雨綢繆,密切監測,準確預判,加強重點領域風險防控。防範化解銀行業不良資產風險,控制不良貸款增量。

目前,宏觀審慎評估(MPA)已成為“貨幣政策+宏觀審慎政策”雙支柱金融調控政策框架的重要組成部分。

報告提到,近年來,銀行表外理財業務增長較快,其投向與表內廣義信貸並無太大差異,並在一定程度上存在剛性兌付,未真正實現風險隔離,存在監管套利等問題。因此央行在今年一季度MPA評估時正式將表外理財納入廣義信貸指標範圍,這是落實防風險和去槓桿要求、促進銀行體系穩健運行的重要舉措。

此外,根據資金跨境流動和跨境業務的新形勢,已於去年第三季度開始將MPA考核中原有“外債風險情況”指標擴充為“跨境業務風險”,以更好地引導跨境資金雙向平衡流動。

繼續密切關注通脹

央行並表示,從價格形勢看,通脹總體保持穩定,PPI與CPI的明顯背離有望收窄。雖然目前CPI通脹較為平穩,但GDP(國內生產總值)平減指數漲幅擴大,部分城市房地產市場熱度仍然較高。對此應繼續密切關注,在維護物價穩定的同時,注重抑制資產泡沫和防範金融風險。

中國國家統計局週三公佈,4月居民消費價格指數(CPI)CNCPI=ECI同比上漲1.2%,創三個月新高;4月工業生產者出廠價格指數(PPI)CNPPI=ECI同比上漲6.4%,連八個月同比正增長,但漲幅連續第二個月收窄,且為年內最低水平。L4S1IC1HJ

央行報告認為,當前經濟向好有周期性等因素的作用,經濟運行中的結構性矛盾和深層次問題仍較為突出。須堅持用新常態的大邏輯研判經濟形勢,把困難估計得更充分一些,把風險考慮得更深入一些。

報告進一步指出,本輪經濟回暖是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簡政放權和創新驅動戰略逐步深化的表現,隨著中國主動適應和引領經濟發展新常態,積極推進結構調整和新舊動能轉換,持續改善人民生活和保障水平,不斷提升基礎設施支撐能力,都將繼續為經濟持續健康發展提供內生動力。

“堅定不移推進經濟結構戰略性調整,著力培育新動能,激發經濟社會發展活力,確保經濟平穩健康發展,確保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得到深化,確保不發生系統性金融風險。”報告稱。

關於人民幣匯率市場化問題,央行稱,儘管受美聯儲貨幣政策正常化節奏、特朗普政府減稅政策以及其他國際政治經濟事件等影響,未來美元走勢還有不確定性,但國內影響人民幣匯率的積極因素有望延續,經濟基本面等因素將繼續支持人民幣在合理均衡水平上保持基本穩定。

央行將繼續堅持匯率市場化改革方向,加大市場決定匯率的力度,同時,將進一步優化宏觀審慎政策框架,對資本流動進行逆週期調節,促進國際收支雙向平衡。

根據報告,2005年匯改至今年3月末,人民幣兌美元匯率中間價累計升值19.96%,國際清算銀行測算的名義有效匯率升值35.15%,實際有效匯率升值44.23%。無論是相比發達經濟體貨幣還是新興市場貨幣,人民幣的波動率較低,幣值也較為堅挺,人民幣在全球貨幣體系中表現出穩定強勢貨幣特徵。

微信公眾號:cngold-com-cn (長按複製),或搜【中金網】,獲得更多免費信息實時推送!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