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響發燒友到底在享受什麼?

音樂 古典音樂 文章 輕音樂 Hifi 胡桃夾子 芭蕾舞 視聽前線音響短評 2019-07-08

簡介:本公眾號推送過一篇《家訪日記丨有了你,頓覺開心寫意》文章,文中提到一段話短評君非常喜歡,作者劍萍先生寫道:

音響發燒友到底在享受什麼?


那天本公眾號推送了一篇《家訪日記丨有了你,頓覺開心寫意》文章,文中提到一段話短評君非常喜歡,作者劍萍先生寫道:


“...伍先生是如何喜歡上古典音樂的呢?原來在他讀初中的時候,他的父親經常在家裡的KENWOOD“健伍”組合音響上播一些古典名曲聯奏的磁帶,耳濡目染,伍先生便逐漸愛上了古典音樂,他最喜愛莫札特、貝多芬、勃拉姆斯的作品,以欣賞協奏曲和室內樂為主。說真的,當初我也是因此而愛上了古典音樂,記得約是在1984年時家裡借了兩盒香港出的世界名曲精選,裡面的《小步舞曲》、《絃樂小夜曲》、《土耳其進行曲》、《如歌的行板》首首曲目都令我充滿驚喜,從未想過音樂的旋律竟然可以如此動聽……

說起來,在我認識的愛樂者當中,通過這種聯奏、集錦的方式而愛上古典音樂的還真佔了相當大一部分,這種方式去除繁複的曲式結構和深奧乏味的樂句,只抽取其中最動人、最膾炙人口的旋律,確實對剛入門者有著很強的吸引力,如果您也想讓他(她)也愛上古典音樂的話,不妨就試試這個方法。”

這幾句話也讓短評君回想起自己的啟蒙作品——柴可夫斯基的《胡桃夾子》芭蕾舞音樂,到現在還時不時從唱片櫃裡面翻出來聽一下。真的很好聽!

推送完文章之後,熱心的粉絲SCZZZ也在和我們美麗可愛的微信娘進行了非常精彩有趣的對話:

SCZZZ:

有無考量過MODEL ONE也是靚聲的因素呢? 先接觸古典小品或改編的輕音樂,而後愛上古典音樂的大有人在,尤其是改革開放初期的年輕人,《阿波羅樂神之音》、《格蘭披士管絃樂》……,是我聽古典音樂的引導者,可惜,現在的發燒音樂言必稱古典、爵士、流行、newage,就是沒有輕音樂的席位,我們是否忘本了呢?

微信娘

本不該有發燒音樂這一詞,音樂就是音樂。然而很多發燒友在發燒路上把音樂變成測試器材的工具。這是讓微信娘十分悲傷又無奈的一件事。

其實關於這個話題——發燒友在發燒路上把音樂變成測試器材的工具,幾乎每個發燒友都會接觸到。

本期音響相對論,我們來探討一下

音響發燒友到底在享受什麼?

是享受音樂還是享受聽覺帶來的快感?有人說:

都不是,

他們是在享受生活,

人總是要有點嗜好。

一個會生活的人哪怕不拘小節,但是對於自己的心頭好,就會有一種不計代價的衝動,並付諸行動,不在乎別人的看法,只要是自己喜歡,並且能在這些心頭好上得到快樂。如何證明這是自己喜歡的心頭好,短評君認為只有時間或者金錢才能證明,要麼花很多時間,要麼花很多錢在它們身上。

還有人說:

人生在於折騰,不折騰無人生

音響發燒友到底在享受什麼?


他們不一定是在享受什麼,在折騰的過程中,是痛苦的折磨,偏執的追求,不停的升級追求一種心裡完美的HiFi重播。

朱自清 《<梅花>後記》裡面也有寫過一句話也相當能代表這類人的心態,他是這樣寫的:

“其實呢,一堆腐骨,原無足惜;

但人究竟是人,明知是迷執,打破卻也不易的。”

既然打破不易,何不把它作為一種人生的儀式感呢。

至於提升“優越感”之類的就不說了,最後短評君也湊湊熱鬧吧!

短評君作為一個為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奮鬥終身的發燒友是在享受音樂的,雖然這兩年買唱片少了,但是在唱片店裡面挑唱片的感覺還是相當好的,喜歡聽音樂、享受音樂自然而然就帶出了第二個問題了,如何能最快最有效的提升聽音樂的體驗呢?

答案是:音響發燒。

關於音響發燒,某人頭馬XO的廣告詞說的很好,越欣賞,越懂欣賞。

您說呢?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