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早英語啟蒙會影響母語學習?TED的著名演講告訴你真相

英語 TED 日語 黃金年代 尖叫童年 尖叫童年 2017-09-24

過早英語啟蒙會影響母語學習?TED的著名演講告訴你真相

出處 | 孩寶小鎮(ID:HBTOWN_COM)

一說起英語啟蒙,很多家長的腦海裡都是問題滿天飛:

英語啟蒙真的越早越好嗎?

寶寶這麼小,英語啟蒙有用麼?

聽說,過早英語啟蒙會影響母語發育?

雙語學習會造成孩子語言混用、思維混亂嗎?

寶寶學習語言的關鍵期是?

7歲以前的寶寶是語言天才,那7歲之後呢?

1歲以下嬰兒接觸的語言,是否真的決定他以後的語言發展?

如果你也有類似的疑問,尖叫君將鄭重向你分享一段來自TED的著名演講:

《The linguistic genius of babies》

(嬰兒的天才語言能力)

演講者帕特里夏·庫爾(Patricia Kuhl), 是華盛頓大學大腦與學習科學研究所共同所長。她在早期語言和大腦發展上的研究造詣極深——這可是獲得國際認可的。

帕特里夏·庫爾第一次利用了腦磁圖顯示機器,以一種科學的方式證明了,7歲以前的寶寶都是令人驚歎的語言天才——他們,完全有能力同時習得兩種語言!

☟完整視頻戳☟

(視頻較長,但無論有沒有WiFi都建議看下)

過早英語啟蒙會影響母語學習?TED的著名演講告訴你真相

7歲之前是嬰兒和孩童語言學習的關鍵時期。

這時候,他們都是學習語言的天才。

過早英語啟蒙會影響母語學習?TED的著名演講告訴你真相

但7歲之後,語言學習的效率開始下降;等到17歲後,語言的學習效率變得很低,基本失去了第二語言學習的天賦。

過早英語啟蒙會影響母語學習?TED的著名演講告訴你真相

Patricia Kuhl實驗室曾做過一個實驗:

讓嬰兒坐在父母的膝上,當聽到一個聲音,從一邊的「ah」到另一邊的「ee」,如果他們就會隨著聲音轉頭,另一邊的黑盒子就會亮,會出現一隻敲鼓的熊貓。

他們發現:全世界的嬰兒能區分所有語言的所有聲音,不管測試在哪一國,用哪種語言。

——但令人驚訝的是,你我卻做不到這點。

成年人做不到這一點,因為是「受制於文化侷限的聽眾」,我們只能區分我們自己語言的聲音,但分不清外語的那些聲音。

所以問題隨之產生。這些學習語言的天才嬰兒們,是在什麼時候,變成了我們這樣的受制於文化侷限的聽眾了呢?

答案:1歲前。

過早英語啟蒙會影響母語學習?TED的著名演講告訴你真相

對於嬰兒來說,第8-10個月是他們語言發展的關鍵階段。

在這個階段,他們身上會發生兩個重要的改變。其中之一就是嬰兒會非常認真地聽我們講話,並且在聽的過程中搜集這門語言的相關數據。

我們都知道,日語和英語的發音是非常不同的。比如ra和la,這兩個發音在英文裡很重要,在日語裡卻沒有。

過早英語啟蒙會影響母語學習?TED的著名演講告訴你真相

在扭轉頭測試中,對於6-8個月的嬰兒,他們的測試結果完全相似。2個月之後便產生明顯變化:在美國的嬰兒掌握這些發音比較好,在日本的嬰兒卻差很多。

——這足以證明,8-10個月的嬰兒在聽到一門與母語不同的外語的時候,會自動地蒐集、統計數據。

而我們作為成年人,在聽到別人說話的時候,已經不再去搜集這些數據了。

(這或許也能說明為什麼這個階段的嬰兒如果經常跟一個發音標準,口齒清晰的成年人在一起,他長大以後也可以自然而然地變得「發音標準、口齒清晰」;而成年人要再來糾正自己的發音則困難很多。)

正是1歲前(準確來說是8-10個月)統計的這些語言數據,改變了嬰兒們的大腦,把他們從「語言天才」變成了「受制於文化侷限的聽眾」。

換句話說,

1歲以下的嬰兒接觸的語言,

將侷限他日後的語言發展。

因為雙語者在腦中同時必須記住2組語言統計,並能任意切換。

那麼我們自問,嬰兒能不能統計一種全新的語言?

Patricia Kuhl實驗室又做了一個實驗:在關鍵的2個月(8-10個月)裡,找一個普通話老師給美國嬰兒上課。最後他們發現:這些美國嬰兒的普通話竟然和10個半月大的臺灣嬰兒一樣棒!

過早英語啟蒙會影響母語學習?TED的著名演講告訴你真相

這說明了,嬰兒對一種非母語或者一種新的語言,也能做統計。

不管成年人在8-10個月期間說了什麼,他們都會統計這種語言。

而在這個過程中,人(尤其是爸爸媽媽們)起了怎樣的作用呢?

Patricia Kuhl實驗室讓兩組嬰兒在8-10個月裡學習了普通話——但一組嬰兒是在電視機前上課,另一組嬰兒則通過音頻。

過早英語啟蒙會影響母語學習?TED的著名演講告訴你真相

令人驚訝的實驗結果表明:

單一的音頻和視頻都沒有任何學習效果,

只有人,

才能幫助嬰兒統計他們的聲音數據!

過早英語啟蒙會影響母語學習?TED的著名演講告訴你真相

演講視頻完整譯文如下☟☟☟

嬰兒的天才語言能力

我想讓大家看看這個嬰兒。吸引大家關注的是她的眼睛,以及讓人忍不住摸摸的皮膚。

但今天我要講些你看不到的東西,在她的小腦袋瓜裡的東西。當代神經科學的研究工具展示出我們對嬰兒腦袋裡的東西知之甚少。我們要知道的,是讓浪漫作家和詩人產生靈感,並稱之為孩子心智的 “非凡的通慧”。

大家這兒看到的是印度的一位母親,她講克羅語,這是一種新發現的語言。她對她的孩子說這種語言。這位母親和世界上說克羅語的800人明白要保留這種語言,他們必須對嬰兒說這種語言。

在這裡有個關鍵的問題。為什麼要是對你和我,成年人說一種新語言卻不能保留它?這是和你的大腦有關。這兒我們看到有個學習語言的關鍵期。讀懂這幅圖的方法是看你在橫軸上的年齡。

你再對應看縱軸上,你習得第二外語的能力。嬰兒和孩子是語言天才,直到7歲然後語言系統會呈下降趨勢。青春期後,如圖我們語言能力衰退。科學家們確信這曲線圖的情況,但是全世界的實驗室都試圖查明這到底是怎麼回事。

在我實驗室的工作主要是研究第一個關鍵期。這個時期是關於嬰兒試著掌握他們語言中的聲音。我們認為通過研究這些被嬰兒學會的聲音,我們會給學習其他語言一個模式, 或許關鍵期也出現在孩童期,也為了研究社會,情感和認知發展。

我們一直研究嬰兒使用的技巧,也是全世界使用的語言技巧和所有語言的聲音技巧。嬰兒坐在父母的膝上,我們訓練他們,當聽到一個聲音 從“ah”到 “ee” 他們就轉頭。如果他們一聽到就轉頭,黑盒子就會亮、會出現一隻敲鼓的熊貓。六個月大的嬰兒喜歡這個測試。

我們從中瞭解到什麼呢?全世界的嬰兒,就如我所述的是世界公民;他們能區分所有語言的所有聲音,不管測試在哪一國,用哪種語言。令人驚訝的是你我卻做不到這點。

我們是受制於文化侷限的聽眾。我們只能區分我們自己語言的聲音,但分不清外語的那些聲音。所以問題隨之產生,這些小小世界公民在什麼時候變成受制於文化侷限的聽眾?

答案是:一歲之前。

這裡看到的是扭轉頭測試效果,用來測試日本東京和美國西雅圖的嬰兒,讓他們聽ra和la的發音,這兩個發音在英文裡很重要,在日語裡卻沒有。對於6到8個月的嬰兒,他們的測試結果完全相似。2個月之後便產生明顯變化,在美國的嬰兒掌握這些發音比較好,在日本的嬰兒卻差很多,但是這兩組的嬰兒均蓄勢待發地要學習語言。

問題在於,在這個2個月的關鍵期發生了什麼?在聲音開發的這關鍵期到底發生什麼了? 主要是兩件事。第一嬰兒不斷地專心聽我們說話,並且做統計他們統計這些聲音。聽聽2位母親說的親情用語,這是我們對孩子說的通用語言媽媽語,首先是英語,然後是日語。

(視頻)說英語的媽媽:啊,我多愛你大大的藍眼睛,這麼漂亮,這麼好看。

說日語的媽媽:[日語]

帕特里夏·庫爾:在語言生成的期間,當嬰兒聆聽時,他們同時也在統計他們聽到的語言。區分這些聲音的能力在變強。我們瞭解到的是嬰兒對統計很敏感,日語和英語的聲音統計是非常,非常不同的。

英語有很多R和L音如分佈圖所示,日語的分佈圖則是完全不同的。我們在這兒看到一組中間音,它們是日語的R音。嬰兒吸收語言的統計數據,這改變了他們的大腦;這就是把他們從世界公民,變成像我們一樣受文化侷限的聽眾。但我們成年人不再吸收這些統計。我們受我們早期形成的 記憶性語言的影響。

所以我們在這兒看到的關鍵期是如何改變我們的語言模式。我們從數學角度爭論學習語言材料的能力會放慢下來,當我們語言分佈的能力趨於穩定時, 這也引出很多關於雙語者的問題。雙語者在腦中同時必須記住2組統計,並能任意切換,決定於他們與誰交流。

那麼我們自問,嬰兒能不能統計一種全新的語言?我們測試了這個,通過給美國嬰兒聽他們從沒聽過的第二種語言,這是在關鍵期時他們第一次聽到普通話。我們得知,當我們讓臺北和西雅圖的單語者接觸普通話聲音,他們顯示同樣的模式。

在6到8個月大時他們辨音能力幾乎相同2個月之後,一些不可思議的事情發生了。但這次臺灣嬰兒表現好,而不是美國的嬰兒。我們所做的是在這關鍵期讓美國的嬰兒多接觸普通話。這就好像說普通話的親戚來拜訪了一個月,住到你家和嬰兒上了12節普通話課。 在實驗室它看起來就像這樣。

(視頻)普通話說者:[普通話]

所以我們對他們的小腦袋瓜都做了什麼?(笑聲) 我們還得有一個對照組確保來到實驗室並不能提高普通話的水平。所以這組嬰兒來這兒只聽英語。我們從這圖表看出,在英語條件下的嬰兒沒有提高他們的漢語。

但看看上過12次普通話課的嬰兒的身上都發生了什麼。他們和那些曾聽普通話有 10個半月大的臺灣嬰兒一樣棒。這說明了嬰兒對一種新語言也能做統計。不管你在他們面前說了什麼,他們就會統計這語言。

我們也好奇,在這一學習過程中人起了什麼樣的作用。所以我們設置了另一組嬰兒讓他們如法炮製地上12節課,但是在電視機前上課和另一組嬰兒只是通過音頻上課,看電視屏幕上的玩具熊。我們又對他們的腦袋瓜做什麼了?

我們這兒看到的是音頻結果沒有任何學習效果,視頻結果 也是沒有任何學習效果。只有人才能,幫助嬰兒統計他們的聲音數據。當嬰兒在統計時社會大腦在控制著。

我們想了解大腦內部觀察各種變化,探究電視前的嬰兒和與人在一起的嬰兒有何不同。多虧我們有了這臺新機器,腦磁圖顯示機,它可以讓我們做到這個。它看上去就像來自火星的吹風機。但它是完全安全的,完全對人無害,而且是靜音的。

我們的要求是,在空間上精確到毫米、時間上精確到毫秒、使用306 SQUIDs即是超導量子干涉磁量儀用來檢測我們大腦變化的磁場。我們是世界上第一個記錄嬰兒在腦磁圖顯示機下的學習的腦圖。

所以這是小愛瑪,她有6個月大。她正通過耳機聆聽多種語言。大家可以看到,她可以移動。我們用她帽子上的小球,來記錄她的腦圖,所以她完全不受束縛地自由地移動。

這是一個技術上的傑作。我看到什麼了?我們看到嬰兒的大腦。當嬰兒聽到語言中的一個詞大腦中聽覺區域亮起來,然後在它周圍的其它區域也亮起來。我們認為這是有關聯貫性的,讓大腦和其他不同腦區域相協調,一前一後,一片腦區域激活另一片腦區域。

我們開啟了一個開發兒童大腦知識的宏偉的黃金年代。我們能夠觀察他們的大腦,當兒童體驗到感情,學著說和讀,解決一個數學問題,或當他們有個想法的時候,我們也能為學習有障礙的孩童,發明基於腦的治療方法。

正如詩人和作家所描述的,我想我們能夠看到一種奇妙的融通開放,一個孩子心智的完全開放。在對兒童大腦的研究中,我們會深刻揭示 ,這對人類來說意味著什麼的事實。在這一過程中,我們或許能幫助我們自身開放心智,在我們一生中不斷地學習。

謝謝。

過早英語啟蒙會影響母語學習?TED的著名演講告訴你真相

對於英語啟蒙,不少家長都有著諸多誤解。

儘管我們一直在努力傳播「英語啟蒙越早越好」、「過早英語啟蒙不會造成孩子語言混亂,更不會影響漢語的學習」的觀念,很多人還是將信將疑。

其實,國外研究早就證明,嬰兒的辨音能力9個月之內最強。這些剛出生不久的寶寶個個都是「世界公民」,可以很輕鬆地辨別母語以外的語音。

舉目看看我們身邊的孩子,但凡剛出生不久就在父母的陪伴下開始聽原版音頻的(在無法提供雙語環境的前提下,聽原版音頻不失為一個好選擇),即使是有意無意隨隨便便地聽,甚至中間有所間隔,幾年以後再開始的時候,會發現英語起步相對別的孩子要容易得多,也很少排斥——難道大家從未察覺此類現象的異常?

總之,衷心希望這個可信度和含金量都極高的視頻,能幫助大家真正地撥開英語啟蒙的迷霧,觸及真相。

- End-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