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終於畢業了,我卻陷入迷茫期”'

"

誰的青春不迷茫

每逢畢業季,就不止一次有人在後臺留言,說:

“我今年畢業了,但一直覺得很迷茫,身邊有些人開始準備考研,有些人準備出國,有些人找了很多實習。我不知道自己畢業了之後想幹嘛……”
"

誰的青春不迷茫

每逢畢業季,就不止一次有人在後臺留言,說:

“我今年畢業了,但一直覺得很迷茫,身邊有些人開始準備考研,有些人準備出國,有些人找了很多實習。我不知道自己畢業了之後想幹嘛……”
“終於畢業了,我卻陷入迷茫期”

以前也有朋友問過我類似問題,說感覺我目標感很強,每天動力也很足,一看就知道是自己要什麼的人。

當時雖然臉上笑得像超市裡搞酸奶促銷的一樣,但打心底是不贊同這樣的評價的。

這說法在潛意識裡對立了迷茫與不迷茫這兩個概念。

好像在說,你看,有的人的確就是在某一瞬間獲得天命般的召喚,從此以後始終如一,一心一事,再也沒有迷茫和困惑的時候。

好像從此以後一往無前虎山行了。這套說辭中,迷茫成為了定點,成為了山丘。你以為越過山丘就不迷茫了,就看得清楚人生了。

但你知道嗎?就算那些印象中外表光鮮的“成功人士”,也逃不過煎熬,焦慮、勞累、自我懷疑。

“宇宙第一網紅”的 papi 醬說:

“我曾經啊真的是非常想有一個包,但我跟老公真的沒有什麼錢。”

“我還是想先給我媽把這房子換了吧。”

"

誰的青春不迷茫

每逢畢業季,就不止一次有人在後臺留言,說:

“我今年畢業了,但一直覺得很迷茫,身邊有些人開始準備考研,有些人準備出國,有些人找了很多實習。我不知道自己畢業了之後想幹嘛……”
“終於畢業了,我卻陷入迷茫期”

以前也有朋友問過我類似問題,說感覺我目標感很強,每天動力也很足,一看就知道是自己要什麼的人。

當時雖然臉上笑得像超市裡搞酸奶促銷的一樣,但打心底是不贊同這樣的評價的。

這說法在潛意識裡對立了迷茫與不迷茫這兩個概念。

好像在說,你看,有的人的確就是在某一瞬間獲得天命般的召喚,從此以後始終如一,一心一事,再也沒有迷茫和困惑的時候。

好像從此以後一往無前虎山行了。這套說辭中,迷茫成為了定點,成為了山丘。你以為越過山丘就不迷茫了,就看得清楚人生了。

但你知道嗎?就算那些印象中外表光鮮的“成功人士”,也逃不過煎熬,焦慮、勞累、自我懷疑。

“宇宙第一網紅”的 papi 醬說:

“我曾經啊真的是非常想有一個包,但我跟老公真的沒有什麼錢。”

“我還是想先給我媽把這房子換了吧。”

“終於畢業了,我卻陷入迷茫期”


"

誰的青春不迷茫

每逢畢業季,就不止一次有人在後臺留言,說:

“我今年畢業了,但一直覺得很迷茫,身邊有些人開始準備考研,有些人準備出國,有些人找了很多實習。我不知道自己畢業了之後想幹嘛……”
“終於畢業了,我卻陷入迷茫期”

以前也有朋友問過我類似問題,說感覺我目標感很強,每天動力也很足,一看就知道是自己要什麼的人。

當時雖然臉上笑得像超市裡搞酸奶促銷的一樣,但打心底是不贊同這樣的評價的。

這說法在潛意識裡對立了迷茫與不迷茫這兩個概念。

好像在說,你看,有的人的確就是在某一瞬間獲得天命般的召喚,從此以後始終如一,一心一事,再也沒有迷茫和困惑的時候。

好像從此以後一往無前虎山行了。這套說辭中,迷茫成為了定點,成為了山丘。你以為越過山丘就不迷茫了,就看得清楚人生了。

但你知道嗎?就算那些印象中外表光鮮的“成功人士”,也逃不過煎熬,焦慮、勞累、自我懷疑。

“宇宙第一網紅”的 papi 醬說:

“我曾經啊真的是非常想有一個包,但我跟老公真的沒有什麼錢。”

“我還是想先給我媽把這房子換了吧。”

“終於畢業了,我卻陷入迷茫期”


“終於畢業了,我卻陷入迷茫期”

《奇葩說》的馬薇薇面對新項目說:

“我會老,可能會重病,我家人已經有重病了的。不是說所有事情都能用錢擺平,但是有錢的確比沒錢好。”

“我們動力十足,但我們方向很迷茫。”

"

誰的青春不迷茫

每逢畢業季,就不止一次有人在後臺留言,說:

“我今年畢業了,但一直覺得很迷茫,身邊有些人開始準備考研,有些人準備出國,有些人找了很多實習。我不知道自己畢業了之後想幹嘛……”
“終於畢業了,我卻陷入迷茫期”

以前也有朋友問過我類似問題,說感覺我目標感很強,每天動力也很足,一看就知道是自己要什麼的人。

當時雖然臉上笑得像超市裡搞酸奶促銷的一樣,但打心底是不贊同這樣的評價的。

這說法在潛意識裡對立了迷茫與不迷茫這兩個概念。

好像在說,你看,有的人的確就是在某一瞬間獲得天命般的召喚,從此以後始終如一,一心一事,再也沒有迷茫和困惑的時候。

好像從此以後一往無前虎山行了。這套說辭中,迷茫成為了定點,成為了山丘。你以為越過山丘就不迷茫了,就看得清楚人生了。

但你知道嗎?就算那些印象中外表光鮮的“成功人士”,也逃不過煎熬,焦慮、勞累、自我懷疑。

“宇宙第一網紅”的 papi 醬說:

“我曾經啊真的是非常想有一個包,但我跟老公真的沒有什麼錢。”

“我還是想先給我媽把這房子換了吧。”

“終於畢業了,我卻陷入迷茫期”


“終於畢業了,我卻陷入迷茫期”

《奇葩說》的馬薇薇面對新項目說:

“我會老,可能會重病,我家人已經有重病了的。不是說所有事情都能用錢擺平,但是有錢的確比沒錢好。”

“我們動力十足,但我們方向很迷茫。”

“終於畢業了,我卻陷入迷茫期”

草根創業安傳東,從農村來到大城市:

“從一個七八線農村,跳到一線城市。”

“你考試又考不過,情商又不行。”


"

誰的青春不迷茫

每逢畢業季,就不止一次有人在後臺留言,說:

“我今年畢業了,但一直覺得很迷茫,身邊有些人開始準備考研,有些人準備出國,有些人找了很多實習。我不知道自己畢業了之後想幹嘛……”
“終於畢業了,我卻陷入迷茫期”

以前也有朋友問過我類似問題,說感覺我目標感很強,每天動力也很足,一看就知道是自己要什麼的人。

當時雖然臉上笑得像超市裡搞酸奶促銷的一樣,但打心底是不贊同這樣的評價的。

這說法在潛意識裡對立了迷茫與不迷茫這兩個概念。

好像在說,你看,有的人的確就是在某一瞬間獲得天命般的召喚,從此以後始終如一,一心一事,再也沒有迷茫和困惑的時候。

好像從此以後一往無前虎山行了。這套說辭中,迷茫成為了定點,成為了山丘。你以為越過山丘就不迷茫了,就看得清楚人生了。

但你知道嗎?就算那些印象中外表光鮮的“成功人士”,也逃不過煎熬,焦慮、勞累、自我懷疑。

“宇宙第一網紅”的 papi 醬說:

“我曾經啊真的是非常想有一個包,但我跟老公真的沒有什麼錢。”

“我還是想先給我媽把這房子換了吧。”

“終於畢業了,我卻陷入迷茫期”


“終於畢業了,我卻陷入迷茫期”

《奇葩說》的馬薇薇面對新項目說:

“我會老,可能會重病,我家人已經有重病了的。不是說所有事情都能用錢擺平,但是有錢的確比沒錢好。”

“我們動力十足,但我們方向很迷茫。”

“終於畢業了,我卻陷入迷茫期”

草根創業安傳東,從農村來到大城市:

“從一個七八線農村,跳到一線城市。”

“你考試又考不過,情商又不行。”


“終於畢業了,我卻陷入迷茫期”


超50億人民幣收入的獵豹 CEO 傅盛說:

“沒有方向感,迷茫得可怕。卻沒有人可以訴說。”


"

誰的青春不迷茫

每逢畢業季,就不止一次有人在後臺留言,說:

“我今年畢業了,但一直覺得很迷茫,身邊有些人開始準備考研,有些人準備出國,有些人找了很多實習。我不知道自己畢業了之後想幹嘛……”
“終於畢業了,我卻陷入迷茫期”

以前也有朋友問過我類似問題,說感覺我目標感很強,每天動力也很足,一看就知道是自己要什麼的人。

當時雖然臉上笑得像超市裡搞酸奶促銷的一樣,但打心底是不贊同這樣的評價的。

這說法在潛意識裡對立了迷茫與不迷茫這兩個概念。

好像在說,你看,有的人的確就是在某一瞬間獲得天命般的召喚,從此以後始終如一,一心一事,再也沒有迷茫和困惑的時候。

好像從此以後一往無前虎山行了。這套說辭中,迷茫成為了定點,成為了山丘。你以為越過山丘就不迷茫了,就看得清楚人生了。

但你知道嗎?就算那些印象中外表光鮮的“成功人士”,也逃不過煎熬,焦慮、勞累、自我懷疑。

“宇宙第一網紅”的 papi 醬說:

“我曾經啊真的是非常想有一個包,但我跟老公真的沒有什麼錢。”

“我還是想先給我媽把這房子換了吧。”

“終於畢業了,我卻陷入迷茫期”


“終於畢業了,我卻陷入迷茫期”

《奇葩說》的馬薇薇面對新項目說:

“我會老,可能會重病,我家人已經有重病了的。不是說所有事情都能用錢擺平,但是有錢的確比沒錢好。”

“我們動力十足,但我們方向很迷茫。”

“終於畢業了,我卻陷入迷茫期”

草根創業安傳東,從農村來到大城市:

“從一個七八線農村,跳到一線城市。”

“你考試又考不過,情商又不行。”


“終於畢業了,我卻陷入迷茫期”


超50億人民幣收入的獵豹 CEO 傅盛說:

“沒有方向感,迷茫得可怕。卻沒有人可以訴說。”


“終於畢業了,我卻陷入迷茫期”

在這些痛苦面前,人人都是平等的。

生活像是一場迷失到另一場迷失,只不過清醒的成分會越來越多。

迷茫的本質究竟是什麼?


我始終把迷茫看作一種信息輸入量不夠,導致視野被遮蔽的結果。

這也是為什麼在面對人生轉折點或是重大的抉擇(比如大學畢業、初入職場時、初為人父母時等等)時,我們容易迷失自我,陷入迷茫的根本原因。

這種不適感,反映出來最直接的感受就是:

1)不知道自己想要什麼;2)知道想要什麼,卻沒有能力實現;3)不知道能做什麼;4)對正在做的事不喜歡、沒信心。

而當你對世界的認識程度越深,越能找得準自己在世上所處的位置。

明白了自身的位置,自然也明白了自己的使命、責任、價值感的來源,明白自己到底要幹啥。

這就像字母列表裡,如果你只見過ABCD,你會認為世界只是由ABCD組成的,你會在這片被侷限的世界裡固步自封,甚至找不到自己願意追求的東西。

但當你見到了後面的字母,你才逐漸寬闊起來。直到你見識了所有的字母,你才能真正確信喜歡的東西。比如你生來是應該追求Y的,可你連見識它的機會都沒有,又談什麼追求呢?

迷茫所產生的猶豫、焦慮,根本原因是信息攝入不足與視野侷限,最終導致的選擇困難,不知何以自處。

行動是你唯一的救命稻草

網上很多人談到迷茫,大咖們會建議你去大膽試錯,比如:

去大量閱讀,體驗書裡的的百種人生;或是去結交不同圈子的人,拓寬你的眼界;亦或是去旅遊,感受不同的人文。

但是,看了這麼多,你還是不知從何下手,因為他們沒有告訴你具體該怎麼去實施這些行動,今天這篇文章就來彌補這方面的空缺。

這裡給大家介紹一個萬能的PDCA行動法

這是由管理專家休哈特博士最先提出的,並由美國高管戴明發揚光大,它包含四個簡單的步驟,分別是:

計劃(Plan)→ 執行(Do)→ 覆盤(Check)→ 調整(Action)

其中每個步驟裡,我們需要做這些事情:

"

誰的青春不迷茫

每逢畢業季,就不止一次有人在後臺留言,說:

“我今年畢業了,但一直覺得很迷茫,身邊有些人開始準備考研,有些人準備出國,有些人找了很多實習。我不知道自己畢業了之後想幹嘛……”
“終於畢業了,我卻陷入迷茫期”

以前也有朋友問過我類似問題,說感覺我目標感很強,每天動力也很足,一看就知道是自己要什麼的人。

當時雖然臉上笑得像超市裡搞酸奶促銷的一樣,但打心底是不贊同這樣的評價的。

這說法在潛意識裡對立了迷茫與不迷茫這兩個概念。

好像在說,你看,有的人的確就是在某一瞬間獲得天命般的召喚,從此以後始終如一,一心一事,再也沒有迷茫和困惑的時候。

好像從此以後一往無前虎山行了。這套說辭中,迷茫成為了定點,成為了山丘。你以為越過山丘就不迷茫了,就看得清楚人生了。

但你知道嗎?就算那些印象中外表光鮮的“成功人士”,也逃不過煎熬,焦慮、勞累、自我懷疑。

“宇宙第一網紅”的 papi 醬說:

“我曾經啊真的是非常想有一個包,但我跟老公真的沒有什麼錢。”

“我還是想先給我媽把這房子換了吧。”

“終於畢業了,我卻陷入迷茫期”


“終於畢業了,我卻陷入迷茫期”

《奇葩說》的馬薇薇面對新項目說:

“我會老,可能會重病,我家人已經有重病了的。不是說所有事情都能用錢擺平,但是有錢的確比沒錢好。”

“我們動力十足,但我們方向很迷茫。”

“終於畢業了,我卻陷入迷茫期”

草根創業安傳東,從農村來到大城市:

“從一個七八線農村,跳到一線城市。”

“你考試又考不過,情商又不行。”


“終於畢業了,我卻陷入迷茫期”


超50億人民幣收入的獵豹 CEO 傅盛說:

“沒有方向感,迷茫得可怕。卻沒有人可以訴說。”


“終於畢業了,我卻陷入迷茫期”

在這些痛苦面前,人人都是平等的。

生活像是一場迷失到另一場迷失,只不過清醒的成分會越來越多。

迷茫的本質究竟是什麼?


我始終把迷茫看作一種信息輸入量不夠,導致視野被遮蔽的結果。

這也是為什麼在面對人生轉折點或是重大的抉擇(比如大學畢業、初入職場時、初為人父母時等等)時,我們容易迷失自我,陷入迷茫的根本原因。

這種不適感,反映出來最直接的感受就是:

1)不知道自己想要什麼;2)知道想要什麼,卻沒有能力實現;3)不知道能做什麼;4)對正在做的事不喜歡、沒信心。

而當你對世界的認識程度越深,越能找得準自己在世上所處的位置。

明白了自身的位置,自然也明白了自己的使命、責任、價值感的來源,明白自己到底要幹啥。

這就像字母列表裡,如果你只見過ABCD,你會認為世界只是由ABCD組成的,你會在這片被侷限的世界裡固步自封,甚至找不到自己願意追求的東西。

但當你見到了後面的字母,你才逐漸寬闊起來。直到你見識了所有的字母,你才能真正確信喜歡的東西。比如你生來是應該追求Y的,可你連見識它的機會都沒有,又談什麼追求呢?

迷茫所產生的猶豫、焦慮,根本原因是信息攝入不足與視野侷限,最終導致的選擇困難,不知何以自處。

行動是你唯一的救命稻草

網上很多人談到迷茫,大咖們會建議你去大膽試錯,比如:

去大量閱讀,體驗書裡的的百種人生;或是去結交不同圈子的人,拓寬你的眼界;亦或是去旅遊,感受不同的人文。

但是,看了這麼多,你還是不知從何下手,因為他們沒有告訴你具體該怎麼去實施這些行動,今天這篇文章就來彌補這方面的空缺。

這裡給大家介紹一個萬能的PDCA行動法

這是由管理專家休哈特博士最先提出的,並由美國高管戴明發揚光大,它包含四個簡單的步驟,分別是:

計劃(Plan)→ 執行(Do)→ 覆盤(Check)→ 調整(Action)

其中每個步驟裡,我們需要做這些事情:

“終於畢業了,我卻陷入迷茫期”


當一個目標按照步驟實施完畢之後,“調整”部分又會成為下一個行動的“計劃”部分,形成一個“環”,凡事都遵循這個閉環:

"

誰的青春不迷茫

每逢畢業季,就不止一次有人在後臺留言,說:

“我今年畢業了,但一直覺得很迷茫,身邊有些人開始準備考研,有些人準備出國,有些人找了很多實習。我不知道自己畢業了之後想幹嘛……”
“終於畢業了,我卻陷入迷茫期”

以前也有朋友問過我類似問題,說感覺我目標感很強,每天動力也很足,一看就知道是自己要什麼的人。

當時雖然臉上笑得像超市裡搞酸奶促銷的一樣,但打心底是不贊同這樣的評價的。

這說法在潛意識裡對立了迷茫與不迷茫這兩個概念。

好像在說,你看,有的人的確就是在某一瞬間獲得天命般的召喚,從此以後始終如一,一心一事,再也沒有迷茫和困惑的時候。

好像從此以後一往無前虎山行了。這套說辭中,迷茫成為了定點,成為了山丘。你以為越過山丘就不迷茫了,就看得清楚人生了。

但你知道嗎?就算那些印象中外表光鮮的“成功人士”,也逃不過煎熬,焦慮、勞累、自我懷疑。

“宇宙第一網紅”的 papi 醬說:

“我曾經啊真的是非常想有一個包,但我跟老公真的沒有什麼錢。”

“我還是想先給我媽把這房子換了吧。”

“終於畢業了,我卻陷入迷茫期”


“終於畢業了,我卻陷入迷茫期”

《奇葩說》的馬薇薇面對新項目說:

“我會老,可能會重病,我家人已經有重病了的。不是說所有事情都能用錢擺平,但是有錢的確比沒錢好。”

“我們動力十足,但我們方向很迷茫。”

“終於畢業了,我卻陷入迷茫期”

草根創業安傳東,從農村來到大城市:

“從一個七八線農村,跳到一線城市。”

“你考試又考不過,情商又不行。”


“終於畢業了,我卻陷入迷茫期”


超50億人民幣收入的獵豹 CEO 傅盛說:

“沒有方向感,迷茫得可怕。卻沒有人可以訴說。”


“終於畢業了,我卻陷入迷茫期”

在這些痛苦面前,人人都是平等的。

生活像是一場迷失到另一場迷失,只不過清醒的成分會越來越多。

迷茫的本質究竟是什麼?


我始終把迷茫看作一種信息輸入量不夠,導致視野被遮蔽的結果。

這也是為什麼在面對人生轉折點或是重大的抉擇(比如大學畢業、初入職場時、初為人父母時等等)時,我們容易迷失自我,陷入迷茫的根本原因。

這種不適感,反映出來最直接的感受就是:

1)不知道自己想要什麼;2)知道想要什麼,卻沒有能力實現;3)不知道能做什麼;4)對正在做的事不喜歡、沒信心。

而當你對世界的認識程度越深,越能找得準自己在世上所處的位置。

明白了自身的位置,自然也明白了自己的使命、責任、價值感的來源,明白自己到底要幹啥。

這就像字母列表裡,如果你只見過ABCD,你會認為世界只是由ABCD組成的,你會在這片被侷限的世界裡固步自封,甚至找不到自己願意追求的東西。

但當你見到了後面的字母,你才逐漸寬闊起來。直到你見識了所有的字母,你才能真正確信喜歡的東西。比如你生來是應該追求Y的,可你連見識它的機會都沒有,又談什麼追求呢?

迷茫所產生的猶豫、焦慮,根本原因是信息攝入不足與視野侷限,最終導致的選擇困難,不知何以自處。

行動是你唯一的救命稻草

網上很多人談到迷茫,大咖們會建議你去大膽試錯,比如:

去大量閱讀,體驗書裡的的百種人生;或是去結交不同圈子的人,拓寬你的眼界;亦或是去旅遊,感受不同的人文。

但是,看了這麼多,你還是不知從何下手,因為他們沒有告訴你具體該怎麼去實施這些行動,今天這篇文章就來彌補這方面的空缺。

這裡給大家介紹一個萬能的PDCA行動法

這是由管理專家休哈特博士最先提出的,並由美國高管戴明發揚光大,它包含四個簡單的步驟,分別是:

計劃(Plan)→ 執行(Do)→ 覆盤(Check)→ 調整(Action)

其中每個步驟裡,我們需要做這些事情:

“終於畢業了,我卻陷入迷茫期”


當一個目標按照步驟實施完畢之後,“調整”部分又會成為下一個行動的“計劃”部分,形成一個“環”,凡事都遵循這個閉環:

“終於畢業了,我卻陷入迷茫期”


是不是感覺有點抽象?沒關係,我們來逐步拆解一下。

第一步:計劃(Plan)

解決任何問題之前,都需要一個清晰的規劃,包括事件、時間、目標等等,而高效的計劃總離不開三大步驟:

1)明確問題:明確你工作或學習中遇到的困難,例如:

① 工作彙報中,演講老是說不流暢;② 計劃性弱,一天只能聯繫5家供應商③ 想提高英語口語,不知從何下手;④ 英語聽力弱;……


2)制定目標:將上面羅列的問題按照重要程度,優先鎖定三個主要問題,並作出初步目標,如:

① 工作彙報中,演講老是說不流暢 → 下一次彙報時,卡頓次數不超過3次;②計劃性性弱,一天只能聯繫5家供應商 → 一個星期後每天能聯繫10家供應商;③ 想提高英語口語,不知從何下手 → 掌握900句常見英語口語


3)目標具體化:用SMART 目標法將你上面的目標具體化

按照SMART法則指定的目標會非常具體,執行起來更容易實現。所謂SMART法則,其實是:


"

誰的青春不迷茫

每逢畢業季,就不止一次有人在後臺留言,說:

“我今年畢業了,但一直覺得很迷茫,身邊有些人開始準備考研,有些人準備出國,有些人找了很多實習。我不知道自己畢業了之後想幹嘛……”
“終於畢業了,我卻陷入迷茫期”

以前也有朋友問過我類似問題,說感覺我目標感很強,每天動力也很足,一看就知道是自己要什麼的人。

當時雖然臉上笑得像超市裡搞酸奶促銷的一樣,但打心底是不贊同這樣的評價的。

這說法在潛意識裡對立了迷茫與不迷茫這兩個概念。

好像在說,你看,有的人的確就是在某一瞬間獲得天命般的召喚,從此以後始終如一,一心一事,再也沒有迷茫和困惑的時候。

好像從此以後一往無前虎山行了。這套說辭中,迷茫成為了定點,成為了山丘。你以為越過山丘就不迷茫了,就看得清楚人生了。

但你知道嗎?就算那些印象中外表光鮮的“成功人士”,也逃不過煎熬,焦慮、勞累、自我懷疑。

“宇宙第一網紅”的 papi 醬說:

“我曾經啊真的是非常想有一個包,但我跟老公真的沒有什麼錢。”

“我還是想先給我媽把這房子換了吧。”

“終於畢業了,我卻陷入迷茫期”


“終於畢業了,我卻陷入迷茫期”

《奇葩說》的馬薇薇面對新項目說:

“我會老,可能會重病,我家人已經有重病了的。不是說所有事情都能用錢擺平,但是有錢的確比沒錢好。”

“我們動力十足,但我們方向很迷茫。”

“終於畢業了,我卻陷入迷茫期”

草根創業安傳東,從農村來到大城市:

“從一個七八線農村,跳到一線城市。”

“你考試又考不過,情商又不行。”


“終於畢業了,我卻陷入迷茫期”


超50億人民幣收入的獵豹 CEO 傅盛說:

“沒有方向感,迷茫得可怕。卻沒有人可以訴說。”


“終於畢業了,我卻陷入迷茫期”

在這些痛苦面前,人人都是平等的。

生活像是一場迷失到另一場迷失,只不過清醒的成分會越來越多。

迷茫的本質究竟是什麼?


我始終把迷茫看作一種信息輸入量不夠,導致視野被遮蔽的結果。

這也是為什麼在面對人生轉折點或是重大的抉擇(比如大學畢業、初入職場時、初為人父母時等等)時,我們容易迷失自我,陷入迷茫的根本原因。

這種不適感,反映出來最直接的感受就是:

1)不知道自己想要什麼;2)知道想要什麼,卻沒有能力實現;3)不知道能做什麼;4)對正在做的事不喜歡、沒信心。

而當你對世界的認識程度越深,越能找得準自己在世上所處的位置。

明白了自身的位置,自然也明白了自己的使命、責任、價值感的來源,明白自己到底要幹啥。

這就像字母列表裡,如果你只見過ABCD,你會認為世界只是由ABCD組成的,你會在這片被侷限的世界裡固步自封,甚至找不到自己願意追求的東西。

但當你見到了後面的字母,你才逐漸寬闊起來。直到你見識了所有的字母,你才能真正確信喜歡的東西。比如你生來是應該追求Y的,可你連見識它的機會都沒有,又談什麼追求呢?

迷茫所產生的猶豫、焦慮,根本原因是信息攝入不足與視野侷限,最終導致的選擇困難,不知何以自處。

行動是你唯一的救命稻草

網上很多人談到迷茫,大咖們會建議你去大膽試錯,比如:

去大量閱讀,體驗書裡的的百種人生;或是去結交不同圈子的人,拓寬你的眼界;亦或是去旅遊,感受不同的人文。

但是,看了這麼多,你還是不知從何下手,因為他們沒有告訴你具體該怎麼去實施這些行動,今天這篇文章就來彌補這方面的空缺。

這裡給大家介紹一個萬能的PDCA行動法

這是由管理專家休哈特博士最先提出的,並由美國高管戴明發揚光大,它包含四個簡單的步驟,分別是:

計劃(Plan)→ 執行(Do)→ 覆盤(Check)→ 調整(Action)

其中每個步驟裡,我們需要做這些事情:

“終於畢業了,我卻陷入迷茫期”


當一個目標按照步驟實施完畢之後,“調整”部分又會成為下一個行動的“計劃”部分,形成一個“環”,凡事都遵循這個閉環:

“終於畢業了,我卻陷入迷茫期”


是不是感覺有點抽象?沒關係,我們來逐步拆解一下。

第一步:計劃(Plan)

解決任何問題之前,都需要一個清晰的規劃,包括事件、時間、目標等等,而高效的計劃總離不開三大步驟:

1)明確問題:明確你工作或學習中遇到的困難,例如:

① 工作彙報中,演講老是說不流暢;② 計劃性弱,一天只能聯繫5家供應商③ 想提高英語口語,不知從何下手;④ 英語聽力弱;……


2)制定目標:將上面羅列的問題按照重要程度,優先鎖定三個主要問題,並作出初步目標,如:

① 工作彙報中,演講老是說不流暢 → 下一次彙報時,卡頓次數不超過3次;②計劃性性弱,一天只能聯繫5家供應商 → 一個星期後每天能聯繫10家供應商;③ 想提高英語口語,不知從何下手 → 掌握900句常見英語口語


3)目標具體化:用SMART 目標法將你上面的目標具體化

按照SMART法則指定的目標會非常具體,執行起來更容易實現。所謂SMART法則,其實是:


“終於畢業了,我卻陷入迷茫期”



比如,我們將掌握900句常見英語口語這個粗略的目標,用SMART法則進行優化,可以變成:

我要在90天內完全掌握《英語口語900句》,每天花1小時記住10句話,達到90秒內,將當天所學流暢說出的效果。


這個目標完全符合SMART原則,因為

S具體的:掌握《英語口語900句》M可測量:90秒內流暢說出當天所學A可達成:每天1小時R相關性:工作上要用到英語T有時限:90天內


第二步:執行

接下來,你需要按照你的計劃開始行動,以下是一些能幫高效行動的Tips:

在房間裡張貼你的計劃;在桌子四周貼滿便條;在手機上,設置計劃開始的提醒;番茄工作法:每執行25分鐘,休息5分鐘,保持充沛的精力。設置獎勵機制:階段性目標完成之後給自己一個小獎勵,可以是好吃的或是想買的東西


第三步:覆盤

很多人悶頭苦幹下來卻完全不知道做了些什麼,說到底,就是缺了“覆盤”。

何為精準覆盤?對照這三個步驟:

1)明確總目標達成率

總目標:掌握900句英語口語表達達成率:記住100句就是1/9


2)明確子目標達成率

總目標:90天內掌握900句英語口語表達子目標:15天內需掌握150句子目標達成率:如果15天內掌握了150句就是100%


3)查明失敗的原因

比如,15天內沒有掌握150句,原因是:① 下班後沉迷刷手機,佔用了學習時間② 工作任務突然加重,最近半個月加班較多……


第四步:調整

在這個步驟裡,主要的工作是根據第三步覆盤總結出的問題,找到解決方案,並調整到下一次的PDCA循環中。

比如,針對上一步覆盤查明的失敗原因,對應的解決方案可以是:

① 下班後沉迷刷手機,佔用了學習時間:

  • 之後在開始學英語前,關掉手機
  • 找朋友監督

② 工作任務突然加重,最近半個月加班較多,學習時間變少:

  • 先使用碎片化時間去學習
  • 週末的時候多學一會兒

怎麼樣?學會了嗎?

其實啊,要想打破迷茫,唯一的要訣就是趕緊行動起來,去嘗試每一種可能性,並從中找到自己的方向。

而PDCA不僅僅是一種工具,更是一種讓你在試錯中快速總結經驗、吸取教訓的法寶。

寫在最後

和迷茫相處的最好辦法,就是不和它相處。

面對焦慮所產生的細碎問題,最好的解決方式就是不提出問題。

生活步入正向循環的第一步,一定是你做了一個很久沒做過的動作,而這個動作必然與你的核心工作,最想完成的事情直接掛鉤,那個就是消解迷茫與焦慮的解藥。

不論你多困惑,多迷茫,保持做事的狀態特別重要。地球沒毀滅,就別停止做事。

允許自己的迷茫與困惑發生,但做事不可停止。矯情歸矯情,做事歸做事。只要你那件關鍵事情一直做著,生活就不會太糟。

一旦確立了某個目標和生活系統,不問為什麼地堅持這個系統,信任這個系統,專注於所做之事本身,是一個永遠不會出錯的方法。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