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有種姓制度,如果中國人去印度生活,將會是什麼種姓呢?

印度 印度教 工作這一年 寵在手心中 2019-04-04

印度是一個宗教氣息非常濃郁的國家,因為人種結構比較複雜,所以印度的宗教派別也十分之多。但是在這些宗教當中,信奉印度教的人是最多的,佔總人數的82%。因此,印度教的思想對印度人的影響至深。小編下面要說的就是印度教宣揚的種姓制度,這一點想必很多朋友都聽說過,那麼中國人如果去印度,那會是什麼種姓呢?

印度有種姓制度,如果中國人去印度生活,將會是什麼種姓呢?

在印度,婆羅門是第一階層,他們大多都是印度教的僧侶貴族。這些人擁有解釋宗教經典和祭神的特權。第二階層是剎帝利,主要由軍事和行政官員組成,他們可以徵稅同時還要守護婆羅門。吠舍是第三階層,他們主要從事農業和漁業生產的平民,負責供應上面的兩個階層。第四階層被稱為首陀羅,他們是印度的土著,主要是當僕人和僱工,從事都是比較低賤的行業。再往下就是賤民了,他們連接觸婆羅門和剎帝利的資格都沒有,完全沒有尊嚴。

印度有種姓制度,如果中國人去印度生活,將會是什麼種姓呢?

中國和印度是鄰居,所以中國人很早就和印度有商業往來。當時中國商人是非常受重視的,但是入鄉就得隨俗,中國人到了印度也要遵守印度的等級制度。印度的孔雀王朝把中國商人視為是剎帝利,並記入到當時的法律條文中。但中國人對婆羅門沒有那麼敬畏,也無法融入到印度的宗教之中,所以他們也被視為是“墮落的剎帝利”。但是隨著社會的發展,華裔在印度的地位也發生了變化。

印度有種姓制度,如果中國人去印度生活,將會是什麼種姓呢?

在後來的印度社會,如果華裔在印度是管理者,那自然而然就會被劃分為剎帝利;如果從事普通工作就是吠舍;工作再差點還有可能被劃分為首陀羅。正是因為這樣的職業劃分,很多華裔都儘量不去做低下的工作。其實對於印度人來說,種姓主要就是以出身來區別的,人們在剛認識的時候,都會從姓名上判斷出你屬於哪一個階級,再一個就是靠膚色來判斷。相對而言,高種姓的膚色要比低種姓淺一些。

印度有種姓制度,如果中國人去印度生活,將會是什麼種姓呢?

​中國人的膚色算是比較淺的,所以到了印度大多都會被當成是剎帝利或者吠舍。因為中國人在印度一般都是從事技術或者管理工作,他們日常出行也是會受到優待的。對於外國人,印度的火車站也會提供舒適的環境,不會出現印度人瘋狂擠火車的情形。雖說現在印度已經廢除了種姓制度,但這種觀念已經根深蒂固,恐怕還需要很長一段時間才能擺脫。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