與中國相比,印度還差在哪裡?

近年來,隨著印度經濟騰飛,關於印度能不能成為超級大國的言論也甚囂塵上,以至於很多不瞭解世界真實情況的印度人歡呼2020年印度將成為超級大國。瀏覽一下國內外問答類的社交網站,比如說國內的知乎和美國的Quora上面都有很多關於印度會不會成為超級大國的問題。那麼印度究竟有沒有機會成為超級大國呢?

答案是肯定的。印度擁有一個成為超級大國最基礎的因素:人口數量和領土。我們回顧歷史,成為超級大國的國家要麼是擁有廣袤的海外殖民地以及殖民地人口,比如西班牙和英國;要麼是本身本國就有很大量的人口和廣闊的土地,比如現在的美國,而印度同時擁有這兩項條件,那麼在普遍的認知下,為什麼印度離成為超級大國還很遠,甚至遠遠不如東方大國呢?

雖然印度時刻都在拿自己去跟中國進行比較,可以說達到了事事有中國時時有中國的地步,但我認為,印度主要有以下方面做得不夠好:

與中國相比,印度還差在哪裡?

第一,印度缺少吸引人才回國的機制

有一位在英國劍橋大學的研究員在Quora上提到過一件事,他說鑑於中國和印度都有將近14億人口,如果將這14億人口的錢,1/ 100000的人定義為精英,那麼兩個國家都會擁有14000人來引領世界科技進步,在精英人口數量上中國和印度並沒有什麼區別,但是區別在於這些人是在為哪個國家服務。他特別提到他有很多印度夥伴都在英國獲得了永久居留權或者直接移民了英國,但是中國學生的情況不太一樣。曾經有來自溫州的一位副市長帶領著18家地方企業的CEO去英國牛津和劍橋訪問,他們免費邀請在當地學習的中國人才參加晚宴,並宣佈他們的吸引人才的政策,甚至中國政府也會為一些優秀的留學生提供全額獎學金,條件就是畢業後必須回到中國工作。也就是說很多在國外學習先進文化知識的中國留學生。都回到了本國,為本國的經濟發展做貢獻。這一點印度政府做的並不好。

與中國相比,印度還差在哪裡?

第二,國內製定的經濟發展政策不同

我們都知道中國的工業化是從重工業開始的,但是當中國打開大門對外開放的時候,中國為了參與國際分工接收了大量來自海外的勞動密集型的產業,這些產業利潤率非常低,但是中國依然接受,並且逐漸向高端進行發展,直到今天形成了全世界上最完善的工業體系。但是印度不一樣,印度擁有13億人口,有大量的廉價勞動力,但是印度的工業化卻是從資本密集型產業開始的,更奇怪的是印度甚至出現了一些"去工業化"的現象,不知道是不是跟印度國父甘地之前反對工業化有關係。 種種這些,直接導致印度的工業化程度不高,中國有一句古話叫做無農不穩,無工不強,從下面這張圖裡能看出來,印度是第三產業佔比非常大而第二產業的佔比比較低了,反應到現實生活中,就是印度目前還有很多東西造不出來,比如他的軍事武器只能依賴進口。不知道莫迪在2014年推出的"印度製造"戰略能否解決這個問題。此外,印度在建國之初就定義了一些極端的勞工保護法案,限制了大企業的發展。保護勞工當然沒什麼不好,但是印度做的太極端,造成的一個直接後果就是如果員工消極怠工,企業主很難去開除他,這也就導致企業主不願意擴大生產,自然也就限制了公司發展。正如毛克疾老師說的,印度只有上層建築和經濟基礎相匹配,才能夠輔助他的發展。

與中國相比,印度還差在哪裡?
與中國相比,印度還差在哪裡?

當然了,印度經濟發展落後於中國,原因也不止這兩點,有機會我們可以再講講。但是印度作為我們的未來戰略競爭對手。我們還是不要過多的去批評他以免傷害他們的自尊心,就像印度諺語說的:火燙傷了皮膚會隨著時間痊癒,出話傷人,將永遠留下疤痕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