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張昆,1962年10月出生於湖北省雲夢縣城關鎮。法學博士,華中科技大學博士生導師,國務院學位委員會新聞傳播學科組成員、教育部新聞學科教學指導委員會副主任、中國新聞史學會副會長、中國傳播學會副會長、中國新聞教育學會副理事長。曾任華中科大新聞與信息傳播學院院長,兼任湖北省新聞學會理事、湖北省報業協會顧問等職。第三批國家“萬人計劃”哲學社會科學領軍人才。

"

張昆,1962年10月出生於湖北省雲夢縣城關鎮。法學博士,華中科技大學博士生導師,國務院學位委員會新聞傳播學科組成員、教育部新聞學科教學指導委員會副主任、中國新聞史學會副會長、中國傳播學會副會長、中國新聞教育學會副理事長。曾任華中科大新聞與信息傳播學院院長,兼任湖北省新聞學會理事、湖北省報業協會顧問等職。第三批國家“萬人計劃”哲學社會科學領軍人才。

張昆談銀川:一個被深度誤解的城市

(華中科技大學新聞傳播學院院長張昆)

華中科技大學新聞傳播學院院長張昆這幾天在銀川參加學術會議。會議之餘,他和朋友們一起與銀川有了零距離的接觸。大家有一個共同的感覺,那就是感覺眼前的這座城市與他們腦海裡已經存在的那個印象,完全不是一回事兒。而對於大多數人來說,銀川是一個被深度誤解的城市。

以下為全文摘要:

一說起銀川,不少人會以為這是一個地處西北戈壁的城市,周邊是茫茫沙海,氣候乾旱,寸草不生的地方。我們同行的好幾個教授過去對銀川也都是這個印象。但沒有想到,我們從飛機場一出來,車子一上高速公道,直到銀川市內,是一眼看不到邊的溼地,連片的蘆葦,溼地中心的碧水倒映著藍天白雲,風吹蘆偃,雲彩飄逸。銀川的朋友告訴我們,銀川的大小西湖、鳴翠湖、鶴泉湖,水面浩蕩。我們住的賓館處於閱海中心,是一個盪漾在水上的城市,到處是水,伸手可及。晚上,我百度了一下,好好地補了一下課。銀川地區降水少,蒸發量大,但是銀川屬於河套地區,黃河穿城而過,滔滔的黃河水滋潤了這乾涸的大地。歷史上流傳“天下黃河富寧夏”,還有一說“黃河百害,唯富一套”。歷史上,黃河在此地多次改道,故而形成了眾多的湖泊、溼地。歷史有所謂“七十二連湖”之說。銀川自古以來就不是一個缺水的城市,相反,銀川之得名,就是來自於流經此地的黃河之水,波光瀲灩,猶如茫茫水銀。水是生命之源,也是城市的命脈。黃河和連片無邊的溼地,為銀川市的生存、發展注入了不絕的生命活力。與其他西部城市、甚至不少東部城市相比,銀川可謂得天獨厚。

"

張昆,1962年10月出生於湖北省雲夢縣城關鎮。法學博士,華中科技大學博士生導師,國務院學位委員會新聞傳播學科組成員、教育部新聞學科教學指導委員會副主任、中國新聞史學會副會長、中國傳播學會副會長、中國新聞教育學會副理事長。曾任華中科大新聞與信息傳播學院院長,兼任湖北省新聞學會理事、湖北省報業協會顧問等職。第三批國家“萬人計劃”哲學社會科學領軍人才。

張昆談銀川:一個被深度誤解的城市

(華中科技大學新聞傳播學院院長張昆)

華中科技大學新聞傳播學院院長張昆這幾天在銀川參加學術會議。會議之餘,他和朋友們一起與銀川有了零距離的接觸。大家有一個共同的感覺,那就是感覺眼前的這座城市與他們腦海裡已經存在的那個印象,完全不是一回事兒。而對於大多數人來說,銀川是一個被深度誤解的城市。

以下為全文摘要:

一說起銀川,不少人會以為這是一個地處西北戈壁的城市,周邊是茫茫沙海,氣候乾旱,寸草不生的地方。我們同行的好幾個教授過去對銀川也都是這個印象。但沒有想到,我們從飛機場一出來,車子一上高速公道,直到銀川市內,是一眼看不到邊的溼地,連片的蘆葦,溼地中心的碧水倒映著藍天白雲,風吹蘆偃,雲彩飄逸。銀川的朋友告訴我們,銀川的大小西湖、鳴翠湖、鶴泉湖,水面浩蕩。我們住的賓館處於閱海中心,是一個盪漾在水上的城市,到處是水,伸手可及。晚上,我百度了一下,好好地補了一下課。銀川地區降水少,蒸發量大,但是銀川屬於河套地區,黃河穿城而過,滔滔的黃河水滋潤了這乾涸的大地。歷史上流傳“天下黃河富寧夏”,還有一說“黃河百害,唯富一套”。歷史上,黃河在此地多次改道,故而形成了眾多的湖泊、溼地。歷史有所謂“七十二連湖”之說。銀川自古以來就不是一個缺水的城市,相反,銀川之得名,就是來自於流經此地的黃河之水,波光瀲灩,猶如茫茫水銀。水是生命之源,也是城市的命脈。黃河和連片無邊的溼地,為銀川市的生存、發展注入了不絕的生命活力。與其他西部城市、甚至不少東部城市相比,銀川可謂得天獨厚。

張昆談銀川:一個被深度誤解的城市"

張昆,1962年10月出生於湖北省雲夢縣城關鎮。法學博士,華中科技大學博士生導師,國務院學位委員會新聞傳播學科組成員、教育部新聞學科教學指導委員會副主任、中國新聞史學會副會長、中國傳播學會副會長、中國新聞教育學會副理事長。曾任華中科大新聞與信息傳播學院院長,兼任湖北省新聞學會理事、湖北省報業協會顧問等職。第三批國家“萬人計劃”哲學社會科學領軍人才。

張昆談銀川:一個被深度誤解的城市

(華中科技大學新聞傳播學院院長張昆)

華中科技大學新聞傳播學院院長張昆這幾天在銀川參加學術會議。會議之餘,他和朋友們一起與銀川有了零距離的接觸。大家有一個共同的感覺,那就是感覺眼前的這座城市與他們腦海裡已經存在的那個印象,完全不是一回事兒。而對於大多數人來說,銀川是一個被深度誤解的城市。

以下為全文摘要:

一說起銀川,不少人會以為這是一個地處西北戈壁的城市,周邊是茫茫沙海,氣候乾旱,寸草不生的地方。我們同行的好幾個教授過去對銀川也都是這個印象。但沒有想到,我們從飛機場一出來,車子一上高速公道,直到銀川市內,是一眼看不到邊的溼地,連片的蘆葦,溼地中心的碧水倒映著藍天白雲,風吹蘆偃,雲彩飄逸。銀川的朋友告訴我們,銀川的大小西湖、鳴翠湖、鶴泉湖,水面浩蕩。我們住的賓館處於閱海中心,是一個盪漾在水上的城市,到處是水,伸手可及。晚上,我百度了一下,好好地補了一下課。銀川地區降水少,蒸發量大,但是銀川屬於河套地區,黃河穿城而過,滔滔的黃河水滋潤了這乾涸的大地。歷史上流傳“天下黃河富寧夏”,還有一說“黃河百害,唯富一套”。歷史上,黃河在此地多次改道,故而形成了眾多的湖泊、溼地。歷史有所謂“七十二連湖”之說。銀川自古以來就不是一個缺水的城市,相反,銀川之得名,就是來自於流經此地的黃河之水,波光瀲灩,猶如茫茫水銀。水是生命之源,也是城市的命脈。黃河和連片無邊的溼地,為銀川市的生存、發展注入了不絕的生命活力。與其他西部城市、甚至不少東部城市相比,銀川可謂得天獨厚。

張昆談銀川:一個被深度誤解的城市張昆談銀川:一個被深度誤解的城市

(夜幕下的美麗銀川)

提起銀川,還會讓人浮想起經濟落後、貧困的刻板印象。可是我們一進入銀川城內,這一印象也受到了挑戰。在中國的省會城市,很少有像銀川這樣,擁有寬廣流暢的公路、衛生乾淨的街道。行人匆匆,車流滾滾,但很少看到堵塞的現象。我查了一下2018重要城市人均GDP排名。2018年,銀川市人均GDP85444元,這個數字在全國五十大重要城市中排第34位,位於中段。作為省會城市,銀川人均GDP排名要高於重慶、貴陽、拉薩、昆明、蘭州、瀋陽、海口、哈爾濱、西寧、南寧、石家莊。這個數字和位置,真是出乎不少人的意料之外。還有一個數字值得注意,那就是城市人口的流動狀態,銀川市是西部城市中為數極少的人口淨流入城市。2017年末,銀川市常住人口達222.54萬人,比上年同期增加3.43萬人,增長1.57%。城市人口的淨增長,人口的持續流入,說明了城市的經濟活力。

銀川還給了外界社會一個刻板印象:那就是相對封閉、保守的內地城市。事實上,銀川有史以來就是一個人口流動性極大的邊塞城市,也是一個多元文化交匯的大都會。在這裡中原文化、邊塞文化、河套文化、絲路文化、西夏文化、伊斯蘭文化交流融匯,形成了開放、包容、進取的文化精神。新中國成立時銀川人口不過6萬,七十年來銀川就發生了幾次大規模的移民潮,而且這些移民多是來自內地的大都會居民,他們的現代意識,更是激發了銀川的活力。著名作家張賢亮就是其中之一。銀川以博大的心胸接納、包容了來自五湖四海、南腔北調的人們,成為了他們的第二故鄉。在銀川的幾天,我還聽到好幾個人講這樣一句話:“寧夏有天下人,而天下無寧夏人。” 這句話的精髓在銀川表現得尤為突出,其開放、包容而不排外的氣度和胸懷,使得它很容易接受外來的文化,很容易接受新生事物,很容易推陳出新,很容易改革進取。

"

張昆,1962年10月出生於湖北省雲夢縣城關鎮。法學博士,華中科技大學博士生導師,國務院學位委員會新聞傳播學科組成員、教育部新聞學科教學指導委員會副主任、中國新聞史學會副會長、中國傳播學會副會長、中國新聞教育學會副理事長。曾任華中科大新聞與信息傳播學院院長,兼任湖北省新聞學會理事、湖北省報業協會顧問等職。第三批國家“萬人計劃”哲學社會科學領軍人才。

張昆談銀川:一個被深度誤解的城市

(華中科技大學新聞傳播學院院長張昆)

華中科技大學新聞傳播學院院長張昆這幾天在銀川參加學術會議。會議之餘,他和朋友們一起與銀川有了零距離的接觸。大家有一個共同的感覺,那就是感覺眼前的這座城市與他們腦海裡已經存在的那個印象,完全不是一回事兒。而對於大多數人來說,銀川是一個被深度誤解的城市。

以下為全文摘要:

一說起銀川,不少人會以為這是一個地處西北戈壁的城市,周邊是茫茫沙海,氣候乾旱,寸草不生的地方。我們同行的好幾個教授過去對銀川也都是這個印象。但沒有想到,我們從飛機場一出來,車子一上高速公道,直到銀川市內,是一眼看不到邊的溼地,連片的蘆葦,溼地中心的碧水倒映著藍天白雲,風吹蘆偃,雲彩飄逸。銀川的朋友告訴我們,銀川的大小西湖、鳴翠湖、鶴泉湖,水面浩蕩。我們住的賓館處於閱海中心,是一個盪漾在水上的城市,到處是水,伸手可及。晚上,我百度了一下,好好地補了一下課。銀川地區降水少,蒸發量大,但是銀川屬於河套地區,黃河穿城而過,滔滔的黃河水滋潤了這乾涸的大地。歷史上流傳“天下黃河富寧夏”,還有一說“黃河百害,唯富一套”。歷史上,黃河在此地多次改道,故而形成了眾多的湖泊、溼地。歷史有所謂“七十二連湖”之說。銀川自古以來就不是一個缺水的城市,相反,銀川之得名,就是來自於流經此地的黃河之水,波光瀲灩,猶如茫茫水銀。水是生命之源,也是城市的命脈。黃河和連片無邊的溼地,為銀川市的生存、發展注入了不絕的生命活力。與其他西部城市、甚至不少東部城市相比,銀川可謂得天獨厚。

張昆談銀川:一個被深度誤解的城市張昆談銀川:一個被深度誤解的城市

(夜幕下的美麗銀川)

提起銀川,還會讓人浮想起經濟落後、貧困的刻板印象。可是我們一進入銀川城內,這一印象也受到了挑戰。在中國的省會城市,很少有像銀川這樣,擁有寬廣流暢的公路、衛生乾淨的街道。行人匆匆,車流滾滾,但很少看到堵塞的現象。我查了一下2018重要城市人均GDP排名。2018年,銀川市人均GDP85444元,這個數字在全國五十大重要城市中排第34位,位於中段。作為省會城市,銀川人均GDP排名要高於重慶、貴陽、拉薩、昆明、蘭州、瀋陽、海口、哈爾濱、西寧、南寧、石家莊。這個數字和位置,真是出乎不少人的意料之外。還有一個數字值得注意,那就是城市人口的流動狀態,銀川市是西部城市中為數極少的人口淨流入城市。2017年末,銀川市常住人口達222.54萬人,比上年同期增加3.43萬人,增長1.57%。城市人口的淨增長,人口的持續流入,說明了城市的經濟活力。

銀川還給了外界社會一個刻板印象:那就是相對封閉、保守的內地城市。事實上,銀川有史以來就是一個人口流動性極大的邊塞城市,也是一個多元文化交匯的大都會。在這裡中原文化、邊塞文化、河套文化、絲路文化、西夏文化、伊斯蘭文化交流融匯,形成了開放、包容、進取的文化精神。新中國成立時銀川人口不過6萬,七十年來銀川就發生了幾次大規模的移民潮,而且這些移民多是來自內地的大都會居民,他們的現代意識,更是激發了銀川的活力。著名作家張賢亮就是其中之一。銀川以博大的心胸接納、包容了來自五湖四海、南腔北調的人們,成為了他們的第二故鄉。在銀川的幾天,我還聽到好幾個人講這樣一句話:“寧夏有天下人,而天下無寧夏人。” 這句話的精髓在銀川表現得尤為突出,其開放、包容而不排外的氣度和胸懷,使得它很容易接受外來的文化,很容易接受新生事物,很容易推陳出新,很容易改革進取。

張昆談銀川:一個被深度誤解的城市"

張昆,1962年10月出生於湖北省雲夢縣城關鎮。法學博士,華中科技大學博士生導師,國務院學位委員會新聞傳播學科組成員、教育部新聞學科教學指導委員會副主任、中國新聞史學會副會長、中國傳播學會副會長、中國新聞教育學會副理事長。曾任華中科大新聞與信息傳播學院院長,兼任湖北省新聞學會理事、湖北省報業協會顧問等職。第三批國家“萬人計劃”哲學社會科學領軍人才。

張昆談銀川:一個被深度誤解的城市

(華中科技大學新聞傳播學院院長張昆)

華中科技大學新聞傳播學院院長張昆這幾天在銀川參加學術會議。會議之餘,他和朋友們一起與銀川有了零距離的接觸。大家有一個共同的感覺,那就是感覺眼前的這座城市與他們腦海裡已經存在的那個印象,完全不是一回事兒。而對於大多數人來說,銀川是一個被深度誤解的城市。

以下為全文摘要:

一說起銀川,不少人會以為這是一個地處西北戈壁的城市,周邊是茫茫沙海,氣候乾旱,寸草不生的地方。我們同行的好幾個教授過去對銀川也都是這個印象。但沒有想到,我們從飛機場一出來,車子一上高速公道,直到銀川市內,是一眼看不到邊的溼地,連片的蘆葦,溼地中心的碧水倒映著藍天白雲,風吹蘆偃,雲彩飄逸。銀川的朋友告訴我們,銀川的大小西湖、鳴翠湖、鶴泉湖,水面浩蕩。我們住的賓館處於閱海中心,是一個盪漾在水上的城市,到處是水,伸手可及。晚上,我百度了一下,好好地補了一下課。銀川地區降水少,蒸發量大,但是銀川屬於河套地區,黃河穿城而過,滔滔的黃河水滋潤了這乾涸的大地。歷史上流傳“天下黃河富寧夏”,還有一說“黃河百害,唯富一套”。歷史上,黃河在此地多次改道,故而形成了眾多的湖泊、溼地。歷史有所謂“七十二連湖”之說。銀川自古以來就不是一個缺水的城市,相反,銀川之得名,就是來自於流經此地的黃河之水,波光瀲灩,猶如茫茫水銀。水是生命之源,也是城市的命脈。黃河和連片無邊的溼地,為銀川市的生存、發展注入了不絕的生命活力。與其他西部城市、甚至不少東部城市相比,銀川可謂得天獨厚。

張昆談銀川:一個被深度誤解的城市張昆談銀川:一個被深度誤解的城市

(夜幕下的美麗銀川)

提起銀川,還會讓人浮想起經濟落後、貧困的刻板印象。可是我們一進入銀川城內,這一印象也受到了挑戰。在中國的省會城市,很少有像銀川這樣,擁有寬廣流暢的公路、衛生乾淨的街道。行人匆匆,車流滾滾,但很少看到堵塞的現象。我查了一下2018重要城市人均GDP排名。2018年,銀川市人均GDP85444元,這個數字在全國五十大重要城市中排第34位,位於中段。作為省會城市,銀川人均GDP排名要高於重慶、貴陽、拉薩、昆明、蘭州、瀋陽、海口、哈爾濱、西寧、南寧、石家莊。這個數字和位置,真是出乎不少人的意料之外。還有一個數字值得注意,那就是城市人口的流動狀態,銀川市是西部城市中為數極少的人口淨流入城市。2017年末,銀川市常住人口達222.54萬人,比上年同期增加3.43萬人,增長1.57%。城市人口的淨增長,人口的持續流入,說明了城市的經濟活力。

銀川還給了外界社會一個刻板印象:那就是相對封閉、保守的內地城市。事實上,銀川有史以來就是一個人口流動性極大的邊塞城市,也是一個多元文化交匯的大都會。在這裡中原文化、邊塞文化、河套文化、絲路文化、西夏文化、伊斯蘭文化交流融匯,形成了開放、包容、進取的文化精神。新中國成立時銀川人口不過6萬,七十年來銀川就發生了幾次大規模的移民潮,而且這些移民多是來自內地的大都會居民,他們的現代意識,更是激發了銀川的活力。著名作家張賢亮就是其中之一。銀川以博大的心胸接納、包容了來自五湖四海、南腔北調的人們,成為了他們的第二故鄉。在銀川的幾天,我還聽到好幾個人講這樣一句話:“寧夏有天下人,而天下無寧夏人。” 這句話的精髓在銀川表現得尤為突出,其開放、包容而不排外的氣度和胸懷,使得它很容易接受外來的文化,很容易接受新生事物,很容易推陳出新,很容易改革進取。

張昆談銀川:一個被深度誤解的城市張昆談銀川:一個被深度誤解的城市

(銀川一角)

人們對銀川的誤解還表現在其他許多方面,例如直到現還有不少人認為,銀川資源貧瘠、環境惡劣、人口稀少、民風彪悍等等。這可是天大的誤會。因為這些誤解,使得人們心目中的銀川與現實的銀川相差甚遠。現實的銀川形象,在許多外地人心目中被嚴重地扭曲了。

"

張昆,1962年10月出生於湖北省雲夢縣城關鎮。法學博士,華中科技大學博士生導師,國務院學位委員會新聞傳播學科組成員、教育部新聞學科教學指導委員會副主任、中國新聞史學會副會長、中國傳播學會副會長、中國新聞教育學會副理事長。曾任華中科大新聞與信息傳播學院院長,兼任湖北省新聞學會理事、湖北省報業協會顧問等職。第三批國家“萬人計劃”哲學社會科學領軍人才。

張昆談銀川:一個被深度誤解的城市

(華中科技大學新聞傳播學院院長張昆)

華中科技大學新聞傳播學院院長張昆這幾天在銀川參加學術會議。會議之餘,他和朋友們一起與銀川有了零距離的接觸。大家有一個共同的感覺,那就是感覺眼前的這座城市與他們腦海裡已經存在的那個印象,完全不是一回事兒。而對於大多數人來說,銀川是一個被深度誤解的城市。

以下為全文摘要:

一說起銀川,不少人會以為這是一個地處西北戈壁的城市,周邊是茫茫沙海,氣候乾旱,寸草不生的地方。我們同行的好幾個教授過去對銀川也都是這個印象。但沒有想到,我們從飛機場一出來,車子一上高速公道,直到銀川市內,是一眼看不到邊的溼地,連片的蘆葦,溼地中心的碧水倒映著藍天白雲,風吹蘆偃,雲彩飄逸。銀川的朋友告訴我們,銀川的大小西湖、鳴翠湖、鶴泉湖,水面浩蕩。我們住的賓館處於閱海中心,是一個盪漾在水上的城市,到處是水,伸手可及。晚上,我百度了一下,好好地補了一下課。銀川地區降水少,蒸發量大,但是銀川屬於河套地區,黃河穿城而過,滔滔的黃河水滋潤了這乾涸的大地。歷史上流傳“天下黃河富寧夏”,還有一說“黃河百害,唯富一套”。歷史上,黃河在此地多次改道,故而形成了眾多的湖泊、溼地。歷史有所謂“七十二連湖”之說。銀川自古以來就不是一個缺水的城市,相反,銀川之得名,就是來自於流經此地的黃河之水,波光瀲灩,猶如茫茫水銀。水是生命之源,也是城市的命脈。黃河和連片無邊的溼地,為銀川市的生存、發展注入了不絕的生命活力。與其他西部城市、甚至不少東部城市相比,銀川可謂得天獨厚。

張昆談銀川:一個被深度誤解的城市張昆談銀川:一個被深度誤解的城市

(夜幕下的美麗銀川)

提起銀川,還會讓人浮想起經濟落後、貧困的刻板印象。可是我們一進入銀川城內,這一印象也受到了挑戰。在中國的省會城市,很少有像銀川這樣,擁有寬廣流暢的公路、衛生乾淨的街道。行人匆匆,車流滾滾,但很少看到堵塞的現象。我查了一下2018重要城市人均GDP排名。2018年,銀川市人均GDP85444元,這個數字在全國五十大重要城市中排第34位,位於中段。作為省會城市,銀川人均GDP排名要高於重慶、貴陽、拉薩、昆明、蘭州、瀋陽、海口、哈爾濱、西寧、南寧、石家莊。這個數字和位置,真是出乎不少人的意料之外。還有一個數字值得注意,那就是城市人口的流動狀態,銀川市是西部城市中為數極少的人口淨流入城市。2017年末,銀川市常住人口達222.54萬人,比上年同期增加3.43萬人,增長1.57%。城市人口的淨增長,人口的持續流入,說明了城市的經濟活力。

銀川還給了外界社會一個刻板印象:那就是相對封閉、保守的內地城市。事實上,銀川有史以來就是一個人口流動性極大的邊塞城市,也是一個多元文化交匯的大都會。在這裡中原文化、邊塞文化、河套文化、絲路文化、西夏文化、伊斯蘭文化交流融匯,形成了開放、包容、進取的文化精神。新中國成立時銀川人口不過6萬,七十年來銀川就發生了幾次大規模的移民潮,而且這些移民多是來自內地的大都會居民,他們的現代意識,更是激發了銀川的活力。著名作家張賢亮就是其中之一。銀川以博大的心胸接納、包容了來自五湖四海、南腔北調的人們,成為了他們的第二故鄉。在銀川的幾天,我還聽到好幾個人講這樣一句話:“寧夏有天下人,而天下無寧夏人。” 這句話的精髓在銀川表現得尤為突出,其開放、包容而不排外的氣度和胸懷,使得它很容易接受外來的文化,很容易接受新生事物,很容易推陳出新,很容易改革進取。

張昆談銀川:一個被深度誤解的城市張昆談銀川:一個被深度誤解的城市

(銀川一角)

人們對銀川的誤解還表現在其他許多方面,例如直到現還有不少人認為,銀川資源貧瘠、環境惡劣、人口稀少、民風彪悍等等。這可是天大的誤會。因為這些誤解,使得人們心目中的銀川與現實的銀川相差甚遠。現實的銀川形象,在許多外地人心目中被嚴重地扭曲了。

張昆談銀川:一個被深度誤解的城市

(西部影視城)

我深深地感到,銀川市有必要基於城市發展戰略,認真地思考謀劃其城市形象戰略。在今天這個全球化、都市化、信息化時代,城市形象屬於軟實力的範疇,是城市的核心競爭力。重視城市形象戰略,而不是搞所謂的“形象工程”、不是搞花架子。而是要通過全面、客觀的報道、宣傳、推廣,讓全國人民、讓外國朋友認識真實的銀川。讓他們知道、瞭解並喜歡這個富有生命活力的城市,這個宜居之城、風光之都。(中國日報寧夏記者站 胡冬梅)

來源:中國日報網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