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級診療時代下,國內診所模式大彙總!

醫療改革 投資 心血管 復星國際 HC3i中國數字醫療網 HC3i中國數字醫療網 2017-09-07

HC3i

醫療人訂閱首選!(點擊藍字關注)

分級診療,作為醫改的重要環節,近年來國家出臺和實施了各種大招力促分級診療,針對目前大醫院門庭若市,小醫院門可羅雀的現狀,從事國家層面醫療、醫政、醫改的衛計委副主任馬曉偉曾經說過:“國際上沒有不分級醫療的國家”,“分級醫療成功之時就是醫改成功之日”。然而,分級診療的關鍵又是“強基層”,我們今天就來看看在分級診療的大背景下,基層醫療發生了什麼改變?又有哪些新的基層醫療模式?

分級診療下,中國迎來基礎醫療時代

在中國醫改的大背景下,國務院頻發文件希望民營醫院、診所能分級診療落地,配置合理醫療資源,政策利好釋放了一個重要的信號——中國迎來了基礎醫療的時代。

這一切都基於政府對整體控制醫療黑洞考慮。2016年,中國衛生總費用僅佔GDP比重6.2%,這個比例要覆蓋全民的基礎的醫療保障,挑戰巨大。所以,醫療改革必須在老年化倒金字塔來臨之前加速!轉變核心就是必須建立以醫療質量為核心即以病人為核心的分級診療體系!

理想很美好,現實骨感。雖然2016年,民營醫院的數量已經超過公立醫院,公立醫院12708個,民營醫院16432個。但是基礎醫療發展似乎沒有預期那樣順利。

據2016年最新數據,在分級診療和醫療體政策推進下,總診療人次中,醫院32.7億人次(佔41.2%),基層醫療衛生機構43.7億人次(佔55.1%),其他醫療機構2.9億人次(佔3.7%)。但與2015比,醫院診療人次增加1.9億人次,基層醫療衛生機構診療人次下降0.32億人次。

醫改的主要矛盾在於日益增長的醫療需求與供給不足之間的巨大矛盾。

一方面,醫療診治錯位,群眾對基層醫療機構的信任度不夠,依舊有病就往三甲醫院扎堆。另一方面,“重治療,輕防預”的治療思維模式沒有完全破除,醫院把大量精力投入到治療上,社區預防保健難有一席之地。

以病人為核心的新型醫療將成為趨勢

建立“社區診所-醫院”的一體化醫療服務體系,同時醫保從“按服務數量付費”到“按醫療質量付費”趨勢轉變是美國醫改的核心邏輯。他山之石可以攻玉,中國的醫療改革也在逐步的從醫院為核心轉向以病人醫療質量為核心的系統化預防和治療。這就是分級診療和以及各類醫聯體的核心本質。

2017年中國全面實施“按病種付費”正是這種思維轉變的探索,對特定病種設定最高限價管理,整個診療過程全部打包付費,迫使醫生轉變治療行為,以醫療質量為中心。

在大的醫改浪潮中,資本的推動下,以及體制內大咖醫生的投身其中的帶動下,新型基礎醫療有很多發展可能,從全科診所到口腔、婦科、兒科、心血管等專科診所,呈現百花齊放態勢。

一般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來分類:

從開辦主體來分,可以分為外資控股診所、醫療企業投資診所、民營社區診所、醫生合夥診所。


從社區診所-醫院一體化的體系中,可以分為基礎全科和專科以及日間手術中心等新型基礎醫療。(如下圖)

分級診療時代下,國內診所模式大彙總!

在這項體系中,患者首先在全科基礎醫療(包括社區診所)中首診,遇到全科基礎醫療無法解決的問題時,向專科醫療、日間手術或者大型醫院轉診。

他們分別可被納入區域醫聯體中,其中第三方檢測中心(影像中心、診斷中西)可以實行外包,在醫聯體中政府提供醫保、居民還可購買商保降低診療費用,形成一個系統完整的診療體系。

因此,我們將就社區診所-醫院一體化的體系進行分類盤點:

1

基礎全科

和睦家- 高端醫療連鎖診所

概況:

  • 和睦家醫療集團是美中互利在中國創辦的醫療集團,也是中國境內第一家按國際標準設立的醫療集團,1997年進入中國,它並不是單純的診所醫療,又分為醫院和診所兩大類,目前由三家綜合性醫院和10多家診所。

定位:

  • 和睦家的目標群眾是服務於駐華使節和跨國企業的外國僱員,以及中國高收入群體,走高端醫療路線,集預防、保健、治療、康復為一體。

融資情況:

  • 復星集團、TPG控股

挑戰:

  • 人才成本成重頭及客戶資源的分化。

  • 高端診所的口碑、規模形成一定效應後,患者和人才吸引也是正相關的效果,醫療人才是發展的源頭活水,也是民營診所的一個較大的缺口。拿和睦家的北京醫院舉例,最大的開支來自人力成本,約佔總開支的50%。

  • 即使醫療服務定價不菲,依舊需要在人才薪資和診療費用做到平衡。而源源不斷地獲客量才是解決人才成本的重要方法。而醫生的品質和治療質量又成為吸引客人的主要原因,維持這個循環系統,最終還是落腳於醫護人才的吸引。

強森醫療-中端社區醫療診所

概況:

  • 強森醫療是一家社區連鎖診所,2014年在西安開了第一家社區醫療診所,2016年底,診所達到20所,預計在2017年底,診所數量將達到35所。


定位:

  • 強森醫療配有自己的社區醫生。以社區為目標,以家庭為單位,以老人、小孩兒、婦女為診療重點,提供常見病、多發病、慢病的診治和家庭醫生服務的社區醫療。

  • 強森更看重整體的家庭解決方案,將家庭醫生理念融入社區醫療,做到病前防治、病後治療。

融資情況:

  • 截止到2017年4月,強森社區醫療集團宣佈完成1億元人民幣B輪融資,由啟明創投和君聯資本共同領投。

挑戰:

  • 醫保資質獲取成難題

    沒有取得醫保資質中端診所,診所的獲客量會收到影響。像強森這樣的消費定位人群,相對於高端診所的消費人群來說,消費承受能力有限。醫療服務是一方面,怎樣最大程度轉移醫療費用問題,商保的作用就凸顯出來。

    在美國,大多數診所都與商保掛鉤,在全民醫保的大環境下,要中國民眾加強對商保的投資,可能還需要一段適應期。

UCC快捷診所-中低端快捷診所

對標美國模式:快捷診所

  • 在美國,快捷診所主要針對常規小病和慢性病的篩查,以片區為單位和當地的醫院合作,共享病人病歷,便於轉診,還為慢性病人提供長期的用藥指導、預警、輔助治療等服務。

概況:

  • 2015年12月,華潤鳳凰引進了UCC快捷診所模式,在原有的社區衛生服務站基礎上進行改造。2017年將會達到40家,到2018年將突破100家。

定位:

  • UCC快捷診所針對的是社區內支付能力不高的普通群眾,通過新建+社區衛生服務站改造的方式,改善社區衛生服務站的環境和服務,為社區群眾進行慢性病、常見病的治療。

融資情況:

  • 由於UCC快捷診所成本並不高,目前僅靠華潤鳳凰投資

挑戰:

  • 利潤空間受到擠佔。

  • 市場上新建一家診所的成本為2000-3000萬人民幣,而UCC對老社區衛生中心的改造成本僅為幾十萬元人民幣,相比之下是一種低投資、高回報的投資模式。

  • 但是這種快捷診所模式承擔的是基礎醫療服務,患者基本上靠著醫保報銷治病,所以UCC的服務價格也有限,獲取利潤的空間也受到了限制。

醫生合夥診所-7-11模式的連鎖社區診所

概況:

  • 微博紅人於鶯從美中宜和提出辭職,轉向去做面向中端用戶的連鎖社區診所。她想打造一座有溫度的診所,面向普通人群,紮根社區,想7-11連鎖超市那樣開在社區中。

定位:

  • “兒科+婦科+全科”模式的中端社區診所,管理居民健康為目標。與前幾個社區診所不同的是,於鶯將要開辦的連鎖社區診所面積很小,大概在200-400平方米。掛號費定價為99元,單次就診費控制在300元左右。做到低成本高效率,讓患者在家門口花較低的費用就能看普通疾病。

融資情況:

  • 目前,於鶯已經獲得了天使投資,由於此類小型連鎖社區診所的成本並不高,她目前也不考慮其他方向的融資。

挑戰:

  • 如何突破人力成本瓶頸及合夥機制

    社區診所叫好不叫座的一個重要原因,就是沒有好的醫生資源。於鶯這種模式看上去“很有溫度”,但實質上如果要控制看病總額,就會對醫院成本進行控制,降低藥價。即使診治小病小疾,依舊需要花比體制內更高的價格聘請優質的醫生。

    如何在留住人才和降低診療費用上平衡,是其需要考慮的問題,也是每個新型診所的重要課題。

    據中國社科院等數據,在美國,2014年,專科醫生年平均收入是28.4萬美元,全科醫生為19.5萬美元,普通門診醫師平均收費水平超過加拿大和法國的3倍。而在中國,2015年醫生的平均收入才7.7萬元,遠遠低於美國。


  • 醫生管理經營經驗欠缺

    但是許多醫生創業雖然將過硬的技術、先進的學術理念運用到新型診所,但是他們也有醫生的缺點——不懂得管理、經營和營銷。所以,如何用商業化的模式運作一家診所,也成為他們今後的課題。

2

專科分診基礎醫療

北京崔玉濤育學園兒科診所-兒科診所

概況:

  • 擁有500萬粉絲的崔玉濤從北京和睦家離開後,在2016年創辦了自己的兒科診所。北京崔玉濤育學園兒科診所是崔玉濤兒科健康管理中心旗下的兒童醫療機構。由崔玉濤及其醫生團隊建立並運營。

定位:

  • 嬰幼兒和兒科的生長髮育是崔玉濤兒科診所的主營業務,以兒科健保為主,診所包含了兒童保健門診、常見疾病門診、兒童專科門診。

融資情況:

  • 2016年12月,崔玉濤兒科診所完成了C輪融資,融資金額2000萬。

挑戰:

  • 兒科醫生短缺

    目前,兒科醫生缺口至少有20萬。平均每1000名兒童,只能配備0.43位兒童醫生。一方面,國家大學本科沒有設立兒科專業,只有研究生階段才有兒科細分領域,是兒科醫生短缺的直接原因。另一方面,現在的小孩都是父母的掌中寶,如果治療失當,很容易引發醫患矛盾,兒科醫生工作量大、壓力大。

3

日間手術中心

優仕美地-日間微創手術中心

參考美國模式:日間微創手術中心

  • 日間微創手術中心在國外很流行,日間手術已經佔歐美髮達國家擇期手術總量的80-90%,幾乎90%以上的外科手術都可以採用微創手段解決。

  • 以患者為中心的“醫護麻管”一體化管理是美國日間手術機構的核心。當日手術,1-2天短暫觀察和恢復後便可出院,通過微創的手段減少了患者對疾病和手術本身的恐懼。

概況:

  • 2016年11月,優仕美地落戶上海浦東,成為國內首家獨立日間手術中心。除了有全科、內外科等多項科室診療服務,最有特色成熟運作的日間微創手術中心。醫院內設有CT、x射線、超聲、實驗室在內的先進的診斷設備,還具備高潔淨標準的百級層流手術室。

定位:

  • 日間微創手術中心主要針對常見病、簡單病和多發疾病的治療,讓簡單手術患者有了更多元化的選擇,使得大型公立三甲醫院能更聚焦相對複雜的手術,與公立醫院形成上下聯動、銜接互補的醫療服務體系。

融資情況:

  • 2017年1月,優仕美地完成數千萬人民幣A輪融資,投資方包括君聯資本、理成資產和正奇投資。

挑戰:

  • 本土化落地

    日間手術在國內還是個很新的概念,如何讓中國民眾能夠接受這種全新手術模式,實現本土化成了優仕美地需要解決的問題。歸根結底還是醫療人才的引進和醫療質量的保障問題,只有樹立診所的口碑,才能吸引到更多的客流。

新型基礎醫療未來發展

診所作為整個大醫療體系中的細胞,只有它落地並生根發芽,才能帶來穩定的長期的病源,大數據的健康管理以及分級診療才有可能。

作為醫療體系的最小形態,在未來醫療體系中,新型基礎醫療將會扮演什麼樣的角色呢?

1、基礎全科以美國ACO模式為例

醫生、醫院和醫療相關從業人員或機構與管理機構(如醫保公司)合作,為制定人群提供服務。在這個體系內,事先制定醫療支出費用標準,如果低於預先設定的費用,節約的醫療費用越多,ACO就可以拿到更多的經濟獎勵。

據CMS(醫療保險和醫療補助服務中心)估計,在2012年到2015年,ACO實施為美國醫療花費節省4.7億美元。

分級診療時代下,國內診所模式大彙總!

在這個醫療體系中,患者自由擇醫、信息共享。專科醫院、診所和家庭醫生可以發揮更大的作用,為了降低醫療費用、保證醫療服務質量,ACO所在的醫療服務機構會將更多的精力投身於患者的疾病預防和保健上,從而降低醫療成本,做到以病人為中心。

中國的醫聯體與美國的ACO體系有相似之處,同政府的醫聯體的推手下,公立醫院,診所以及專科和政府區域醫保費用的整體打包,蝴蝶的翅膀開始震動,達到分級診療的目的。

“大病進大醫院,小病進社區、康復回社區”成為未來醫聯體的一個方向。

2、新型基礎醫療成為健康守門人

在未來,新型基礎醫療可以通過加入醫聯體,實現“基層首診”,扮演這診療入口和居民健康守門人的作用。

在社區就能解決常見病和康復病,需要進一步的轉診,通過數據共享的模式,讓醫院和醫生間信息流暢對接,能全盤把握患者醫療情況,避免重複檢查。

大醫院確診的慢性病,連續、持續醫療回到社區來,實現大型醫院患者的分流,讓三甲醫院投身更加複雜的疾病治療,釋放更多醫療資源。

3、醫院迴歸服務本質

現在中國醫改控費從本質上來說是讓醫療定量。未來,醫療的費用是以群眾健康為出發點,讓醫院迴歸服務本質。

此外,還可以引入家庭醫生等模式,通過家庭醫生對患者進行健康干預和保健教育,讓醫生更加註重群眾的健康和疾病預防。

當然,醫療體目前還在探索階段,民營醫院是否順利這種“公立醫院利益共同體”不得而知。唯一可以肯定的是,未來的醫療一定是以病人利益為核心的醫療發展模式。在基礎醫療變革之路上,誰在這股時代的洪流中抓住患者的心,誰就能笑傲江湖!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