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憂外患”下,香港商界加快融入粵港澳大灣區建設'

""“內憂外患”下,香港商界加快融入粵港澳大灣區建設

9月8日,香港特區政府財政司司長陳茂波發表網誌表示,受當前局勢影響,8月訪港旅客人次比去年同期減少近四成,部分地區酒店入住率跌逾一半,酒店房價下跌四至七成。

香港特區政府統計處8月30日數據顯示,扣除物價變動,7月份香港零售業總銷貨數量同比下跌13%。

“不少原本計劃在香港舉行行業大會改到了廣州、深圳,一些大型會展活動的專業買家也大幅減少。”全國政協常委、香港中華總商會會長蔡冠深深感憂慮。

從旅遊、零售、餐飲,到進出口、航運、金融,香港經濟的方方面面正遭受不利影響。

香港應如何解決深層次問題?經濟發展將何去何從?近期,香港多位商界專家接受南方+記者專訪時表示,修復香港與內地的情感聯繫,重塑國際化營商環境的“金字招牌”,穩住投資者和市民信心,是當前需解決的首要問題。

在港商看來,只有更加積極投身粵港澳大灣區建設,融入國家發展大局,才能走出當前困境,抵禦經濟“寒冬”。

大部分零售商8月銷售額跌了一半

香港中華廠商聯合會的辦公樓地處中環鬧市,午間沒有應酬時,廠商會會長吳宏斌通常會到辦公樓附近的茶餐廳吃飯,這是他多年來的習慣。但最近兩個月,他發現以前排隊等午飯的“長龍”不見了,“一些餐廳甚至有1/4的位子是空的”。

“從銅鑼灣、灣仔到中環、上環,餐飲、零售企業近兩個月少了30%到50%的生意,大家叫苦連天。”吳宏斌接受南方+記者採訪時,一臉憂心。他還透露,香港最大的兩家珠寶集團受近期局勢影響,一家一個月少了1500多萬港元的生意,另一家有1/4的門店在暴力事件發生時被迫暫停營業。

8月22日,香港零售商管理協會發布聲明稱,大部分零售商6月至7月初的銷售額的跌幅已由單位數擴大至雙位數,8月以來的銷售額更大幅跌逾五成。

香港特區政府統計處8月30日數據顯示,扣除物價變動,7月份香港零售業總銷貨數量同比下跌13%。其中,珠寶首飾、鐘錶及名貴禮物(奢侈品)下跌24.4%,受事件影響最大;電器及其他未分類耐用消費品下跌17.4%;藥物及化妝品下跌16.1%;服裝銷貨價值下跌13%;百貨公司貨品下跌10.4%;鞋類、有關製品及其他衣物配件下跌10.1%。

“餐飲、零售受衝擊只是第一輪,進出口貿易受影響會更嚴重,預計第三季度下跌幅度將超過兩位數。”全國人大代表、香港中華出入口商會會長林龍安告訴南方+記者,進出口貿易是香港經濟的主要支柱,佔GDP的1/5,從業人員約50萬人。今年第二季度,香港整體出口下跌了5.6%,7月整體進口貨值和出口貨值齊齊下跌,同比分別下跌5.7%和3.9%,貿易逆差達322億港元。

"“內憂外患”下,香港商界加快融入粵港澳大灣區建設

9月8日,香港特區政府財政司司長陳茂波發表網誌表示,受當前局勢影響,8月訪港旅客人次比去年同期減少近四成,部分地區酒店入住率跌逾一半,酒店房價下跌四至七成。

香港特區政府統計處8月30日數據顯示,扣除物價變動,7月份香港零售業總銷貨數量同比下跌13%。

“不少原本計劃在香港舉行行業大會改到了廣州、深圳,一些大型會展活動的專業買家也大幅減少。”全國政協常委、香港中華總商會會長蔡冠深深感憂慮。

從旅遊、零售、餐飲,到進出口、航運、金融,香港經濟的方方面面正遭受不利影響。

香港應如何解決深層次問題?經濟發展將何去何從?近期,香港多位商界專家接受南方+記者專訪時表示,修復香港與內地的情感聯繫,重塑國際化營商環境的“金字招牌”,穩住投資者和市民信心,是當前需解決的首要問題。

在港商看來,只有更加積極投身粵港澳大灣區建設,融入國家發展大局,才能走出當前困境,抵禦經濟“寒冬”。

大部分零售商8月銷售額跌了一半

香港中華廠商聯合會的辦公樓地處中環鬧市,午間沒有應酬時,廠商會會長吳宏斌通常會到辦公樓附近的茶餐廳吃飯,這是他多年來的習慣。但最近兩個月,他發現以前排隊等午飯的“長龍”不見了,“一些餐廳甚至有1/4的位子是空的”。

“從銅鑼灣、灣仔到中環、上環,餐飲、零售企業近兩個月少了30%到50%的生意,大家叫苦連天。”吳宏斌接受南方+記者採訪時,一臉憂心。他還透露,香港最大的兩家珠寶集團受近期局勢影響,一家一個月少了1500多萬港元的生意,另一家有1/4的門店在暴力事件發生時被迫暫停營業。

8月22日,香港零售商管理協會發布聲明稱,大部分零售商6月至7月初的銷售額的跌幅已由單位數擴大至雙位數,8月以來的銷售額更大幅跌逾五成。

香港特區政府統計處8月30日數據顯示,扣除物價變動,7月份香港零售業總銷貨數量同比下跌13%。其中,珠寶首飾、鐘錶及名貴禮物(奢侈品)下跌24.4%,受事件影響最大;電器及其他未分類耐用消費品下跌17.4%;藥物及化妝品下跌16.1%;服裝銷貨價值下跌13%;百貨公司貨品下跌10.4%;鞋類、有關製品及其他衣物配件下跌10.1%。

“餐飲、零售受衝擊只是第一輪,進出口貿易受影響會更嚴重,預計第三季度下跌幅度將超過兩位數。”全國人大代表、香港中華出入口商會會長林龍安告訴南方+記者,進出口貿易是香港經濟的主要支柱,佔GDP的1/5,從業人員約50萬人。今年第二季度,香港整體出口下跌了5.6%,7月整體進口貨值和出口貨值齊齊下跌,同比分別下跌5.7%和3.9%,貿易逆差達322億港元。

“內憂外患”下,香港商界加快融入粵港澳大灣區建設

貿易金融航運等優勢產業面臨挑戰

遊客不敢來、商鋪過“緊日子”、打工者擔心失業、投資者在觀望,許多人都問出了一個關鍵問題——香港還是那個安全、自由、繁榮、法治的城市嗎?

“每次出差回到香港,一下飛機,我就覺得有安全感。”香港太平紳士、廣東省政協委員陳南坡在香港創業、成家已有40年,如今想起香港機場之前川流不息的模樣時,又痛心又惋惜,“但現在這種安全感沒有了,一次清空了。”

陳南坡的公司同樣遭受了不小的生意損失。“短期內少點生意不重要,最擔心營商環境被破壞、投資信心被削弱、兩地情感被撕裂。”在陳南坡看來,如何修復香港與內地的情感聯繫、重塑國際化營商環境的“金字招牌”,從而穩住投資者和市民信心,是香港當前最需要深思的問題。

“香港正面臨內憂外患。”蔡冠深表示,“外患”是指中美貿易摩擦,香港與內地經貿合作非常緊密,貿易摩擦深刻影響香港產業發展和轉口貿易形勢,“現在是最需要深化合作消除外患的時候,香港卻出現了‘內憂’,企業感覺雪上加霜。”

林龍安進一步指出,貿易中心、金融中心、航運中心三者是“三位一體”,一旦香港世界貿易中心地位因暴力事件而受損,必然引起連鎖反應,對金融中心、航運中心地位產生負面影響。

吳宏斌認為,受中美貿易摩擦等外圍因素影響,再加上近年內地港口和交通運輸網絡迅速完善,香港航運業、物流業發展面臨挑戰,對工商界,尤其是中小企業構成很大經營壓力。“香港剩餘優勢產業越來越有限,現在更需要加強開放、加強合作,而不是故步自封。”

在金融業,負面影響開始浮出水面。今年7月,仍有17家公司在港上市;但在剛剛過去的8月,僅1家公司在港上市。一些龍頭企業也放緩了上市腳步,全球最大啤酒生產商百威英博旗下的百威亞太,原計劃7月12日在香港作上市定價,但卻在7月3日宣佈擱置上市計劃。8月,中國互聯網巨頭阿里巴巴也推遲了第二上市計劃。

港交所行政主席李小加8月14日公開表示,受外圍經濟形勢和香港近期事件雙重影響,近期香港金融市場波動性較大,交易量有所下降,影響投資者信心。

"“內憂外患”下,香港商界加快融入粵港澳大灣區建設

9月8日,香港特區政府財政司司長陳茂波發表網誌表示,受當前局勢影響,8月訪港旅客人次比去年同期減少近四成,部分地區酒店入住率跌逾一半,酒店房價下跌四至七成。

香港特區政府統計處8月30日數據顯示,扣除物價變動,7月份香港零售業總銷貨數量同比下跌13%。

“不少原本計劃在香港舉行行業大會改到了廣州、深圳,一些大型會展活動的專業買家也大幅減少。”全國政協常委、香港中華總商會會長蔡冠深深感憂慮。

從旅遊、零售、餐飲,到進出口、航運、金融,香港經濟的方方面面正遭受不利影響。

香港應如何解決深層次問題?經濟發展將何去何從?近期,香港多位商界專家接受南方+記者專訪時表示,修復香港與內地的情感聯繫,重塑國際化營商環境的“金字招牌”,穩住投資者和市民信心,是當前需解決的首要問題。

在港商看來,只有更加積極投身粵港澳大灣區建設,融入國家發展大局,才能走出當前困境,抵禦經濟“寒冬”。

大部分零售商8月銷售額跌了一半

香港中華廠商聯合會的辦公樓地處中環鬧市,午間沒有應酬時,廠商會會長吳宏斌通常會到辦公樓附近的茶餐廳吃飯,這是他多年來的習慣。但最近兩個月,他發現以前排隊等午飯的“長龍”不見了,“一些餐廳甚至有1/4的位子是空的”。

“從銅鑼灣、灣仔到中環、上環,餐飲、零售企業近兩個月少了30%到50%的生意,大家叫苦連天。”吳宏斌接受南方+記者採訪時,一臉憂心。他還透露,香港最大的兩家珠寶集團受近期局勢影響,一家一個月少了1500多萬港元的生意,另一家有1/4的門店在暴力事件發生時被迫暫停營業。

8月22日,香港零售商管理協會發布聲明稱,大部分零售商6月至7月初的銷售額的跌幅已由單位數擴大至雙位數,8月以來的銷售額更大幅跌逾五成。

香港特區政府統計處8月30日數據顯示,扣除物價變動,7月份香港零售業總銷貨數量同比下跌13%。其中,珠寶首飾、鐘錶及名貴禮物(奢侈品)下跌24.4%,受事件影響最大;電器及其他未分類耐用消費品下跌17.4%;藥物及化妝品下跌16.1%;服裝銷貨價值下跌13%;百貨公司貨品下跌10.4%;鞋類、有關製品及其他衣物配件下跌10.1%。

“餐飲、零售受衝擊只是第一輪,進出口貿易受影響會更嚴重,預計第三季度下跌幅度將超過兩位數。”全國人大代表、香港中華出入口商會會長林龍安告訴南方+記者,進出口貿易是香港經濟的主要支柱,佔GDP的1/5,從業人員約50萬人。今年第二季度,香港整體出口下跌了5.6%,7月整體進口貨值和出口貨值齊齊下跌,同比分別下跌5.7%和3.9%,貿易逆差達322億港元。

“內憂外患”下,香港商界加快融入粵港澳大灣區建設

貿易金融航運等優勢產業面臨挑戰

遊客不敢來、商鋪過“緊日子”、打工者擔心失業、投資者在觀望,許多人都問出了一個關鍵問題——香港還是那個安全、自由、繁榮、法治的城市嗎?

“每次出差回到香港,一下飛機,我就覺得有安全感。”香港太平紳士、廣東省政協委員陳南坡在香港創業、成家已有40年,如今想起香港機場之前川流不息的模樣時,又痛心又惋惜,“但現在這種安全感沒有了,一次清空了。”

陳南坡的公司同樣遭受了不小的生意損失。“短期內少點生意不重要,最擔心營商環境被破壞、投資信心被削弱、兩地情感被撕裂。”在陳南坡看來,如何修復香港與內地的情感聯繫、重塑國際化營商環境的“金字招牌”,從而穩住投資者和市民信心,是香港當前最需要深思的問題。

“香港正面臨內憂外患。”蔡冠深表示,“外患”是指中美貿易摩擦,香港與內地經貿合作非常緊密,貿易摩擦深刻影響香港產業發展和轉口貿易形勢,“現在是最需要深化合作消除外患的時候,香港卻出現了‘內憂’,企業感覺雪上加霜。”

林龍安進一步指出,貿易中心、金融中心、航運中心三者是“三位一體”,一旦香港世界貿易中心地位因暴力事件而受損,必然引起連鎖反應,對金融中心、航運中心地位產生負面影響。

吳宏斌認為,受中美貿易摩擦等外圍因素影響,再加上近年內地港口和交通運輸網絡迅速完善,香港航運業、物流業發展面臨挑戰,對工商界,尤其是中小企業構成很大經營壓力。“香港剩餘優勢產業越來越有限,現在更需要加強開放、加強合作,而不是故步自封。”

在金融業,負面影響開始浮出水面。今年7月,仍有17家公司在港上市;但在剛剛過去的8月,僅1家公司在港上市。一些龍頭企業也放緩了上市腳步,全球最大啤酒生產商百威英博旗下的百威亞太,原計劃7月12日在香港作上市定價,但卻在7月3日宣佈擱置上市計劃。8月,中國互聯網巨頭阿里巴巴也推遲了第二上市計劃。

港交所行政主席李小加8月14日公開表示,受外圍經濟形勢和香港近期事件雙重影響,近期香港金融市場波動性較大,交易量有所下降,影響投資者信心。

“內憂外患”下,香港商界加快融入粵港澳大灣區建設

粵港澳大灣區給了香港青年“上游”機會

“香港正在生一場大病,特別是青年創新創業群體,將面臨更大的困難和壓力。”關注香港科創企業發展多年,香港資訊科技聯會會長邱達根向南方+記者直言。

最近5年,邱達根時常往返香港和內地,帶不同的青年創業團隊到各地挖商機,見證著香港創新創業群體快速壯大,“短短几年就湧現出幾千家初創公司”。

對這些創新創業者來說,時間已不僅僅是金錢,更關乎生存。在邱達根看來,其他行業還能通過減免租金、“節衣縮食”多堅持一段時間,但創業者不同,他們往往只有1-2年時間去募資和開拓市場,近期動盪導致更多投資者趨於保守,創業者更難募集足夠資金。“緊要關頭,創業者還要損失幾個月甚至更長的時間,破壞力非常大。”

邱達根分析,近期局勢對香港創新生態和青年創業群體的負面影響將在6-12個月後顯現。一方面,第一波衝擊之下,就業、消費將會下降,市場需求可能逐步變弱,進而波及其他行業,導致更多企業不得不放緩技術更新升級,來減少成本維持運營。另一方面,經濟下行風險增加,投資將趨於保守,科技創新、初創企業等很可能不再是投資首選,資金或將更多流向快速變現的領域,對整個科技創新生態體系都會造成破壞。

發展是解決香港青年問題、保護香港創新生態的必由之路。“香港身處粵港澳大灣區之中,本身就擁有很大的發展潛力。內地的廣闊腹地,給了香港青年‘上游’的絕佳機會。”邱達根坦言,內地市場對香港青年的吸引力非常大,當前最重要的是讓香港青年多到大灣區其他城市交流、學習、工作和生活,“近兩年資訊科技聯會組織了多次交流活動,不少香港青年到廣東創業,效益很好。”

此外,邱達根還建議,三地政府應合力加快粵港澳大灣區發展規劃綱要落地,“要讓大框架裡的具體措施落到青年身上、落到創新企業身上”。他建議,近期可重點加強三個方面的改革創新舉措:一是加強知識產權保護,讓粵港澳三地的創新成果轉化更加便利高效,讓創新團隊在大灣區內安心發展;二是打通供需對接的“最後一公里”,向創業青年提供更多客源和市場機會;三是優化營商環境,用針對性舉措保證競爭中性。

"“內憂外患”下,香港商界加快融入粵港澳大灣區建設

9月8日,香港特區政府財政司司長陳茂波發表網誌表示,受當前局勢影響,8月訪港旅客人次比去年同期減少近四成,部分地區酒店入住率跌逾一半,酒店房價下跌四至七成。

香港特區政府統計處8月30日數據顯示,扣除物價變動,7月份香港零售業總銷貨數量同比下跌13%。

“不少原本計劃在香港舉行行業大會改到了廣州、深圳,一些大型會展活動的專業買家也大幅減少。”全國政協常委、香港中華總商會會長蔡冠深深感憂慮。

從旅遊、零售、餐飲,到進出口、航運、金融,香港經濟的方方面面正遭受不利影響。

香港應如何解決深層次問題?經濟發展將何去何從?近期,香港多位商界專家接受南方+記者專訪時表示,修復香港與內地的情感聯繫,重塑國際化營商環境的“金字招牌”,穩住投資者和市民信心,是當前需解決的首要問題。

在港商看來,只有更加積極投身粵港澳大灣區建設,融入國家發展大局,才能走出當前困境,抵禦經濟“寒冬”。

大部分零售商8月銷售額跌了一半

香港中華廠商聯合會的辦公樓地處中環鬧市,午間沒有應酬時,廠商會會長吳宏斌通常會到辦公樓附近的茶餐廳吃飯,這是他多年來的習慣。但最近兩個月,他發現以前排隊等午飯的“長龍”不見了,“一些餐廳甚至有1/4的位子是空的”。

“從銅鑼灣、灣仔到中環、上環,餐飲、零售企業近兩個月少了30%到50%的生意,大家叫苦連天。”吳宏斌接受南方+記者採訪時,一臉憂心。他還透露,香港最大的兩家珠寶集團受近期局勢影響,一家一個月少了1500多萬港元的生意,另一家有1/4的門店在暴力事件發生時被迫暫停營業。

8月22日,香港零售商管理協會發布聲明稱,大部分零售商6月至7月初的銷售額的跌幅已由單位數擴大至雙位數,8月以來的銷售額更大幅跌逾五成。

香港特區政府統計處8月30日數據顯示,扣除物價變動,7月份香港零售業總銷貨數量同比下跌13%。其中,珠寶首飾、鐘錶及名貴禮物(奢侈品)下跌24.4%,受事件影響最大;電器及其他未分類耐用消費品下跌17.4%;藥物及化妝品下跌16.1%;服裝銷貨價值下跌13%;百貨公司貨品下跌10.4%;鞋類、有關製品及其他衣物配件下跌10.1%。

“餐飲、零售受衝擊只是第一輪,進出口貿易受影響會更嚴重,預計第三季度下跌幅度將超過兩位數。”全國人大代表、香港中華出入口商會會長林龍安告訴南方+記者,進出口貿易是香港經濟的主要支柱,佔GDP的1/5,從業人員約50萬人。今年第二季度,香港整體出口下跌了5.6%,7月整體進口貨值和出口貨值齊齊下跌,同比分別下跌5.7%和3.9%,貿易逆差達322億港元。

“內憂外患”下,香港商界加快融入粵港澳大灣區建設

貿易金融航運等優勢產業面臨挑戰

遊客不敢來、商鋪過“緊日子”、打工者擔心失業、投資者在觀望,許多人都問出了一個關鍵問題——香港還是那個安全、自由、繁榮、法治的城市嗎?

“每次出差回到香港,一下飛機,我就覺得有安全感。”香港太平紳士、廣東省政協委員陳南坡在香港創業、成家已有40年,如今想起香港機場之前川流不息的模樣時,又痛心又惋惜,“但現在這種安全感沒有了,一次清空了。”

陳南坡的公司同樣遭受了不小的生意損失。“短期內少點生意不重要,最擔心營商環境被破壞、投資信心被削弱、兩地情感被撕裂。”在陳南坡看來,如何修復香港與內地的情感聯繫、重塑國際化營商環境的“金字招牌”,從而穩住投資者和市民信心,是香港當前最需要深思的問題。

“香港正面臨內憂外患。”蔡冠深表示,“外患”是指中美貿易摩擦,香港與內地經貿合作非常緊密,貿易摩擦深刻影響香港產業發展和轉口貿易形勢,“現在是最需要深化合作消除外患的時候,香港卻出現了‘內憂’,企業感覺雪上加霜。”

林龍安進一步指出,貿易中心、金融中心、航運中心三者是“三位一體”,一旦香港世界貿易中心地位因暴力事件而受損,必然引起連鎖反應,對金融中心、航運中心地位產生負面影響。

吳宏斌認為,受中美貿易摩擦等外圍因素影響,再加上近年內地港口和交通運輸網絡迅速完善,香港航運業、物流業發展面臨挑戰,對工商界,尤其是中小企業構成很大經營壓力。“香港剩餘優勢產業越來越有限,現在更需要加強開放、加強合作,而不是故步自封。”

在金融業,負面影響開始浮出水面。今年7月,仍有17家公司在港上市;但在剛剛過去的8月,僅1家公司在港上市。一些龍頭企業也放緩了上市腳步,全球最大啤酒生產商百威英博旗下的百威亞太,原計劃7月12日在香港作上市定價,但卻在7月3日宣佈擱置上市計劃。8月,中國互聯網巨頭阿里巴巴也推遲了第二上市計劃。

港交所行政主席李小加8月14日公開表示,受外圍經濟形勢和香港近期事件雙重影響,近期香港金融市場波動性較大,交易量有所下降,影響投資者信心。

“內憂外患”下,香港商界加快融入粵港澳大灣區建設

粵港澳大灣區給了香港青年“上游”機會

“香港正在生一場大病,特別是青年創新創業群體,將面臨更大的困難和壓力。”關注香港科創企業發展多年,香港資訊科技聯會會長邱達根向南方+記者直言。

最近5年,邱達根時常往返香港和內地,帶不同的青年創業團隊到各地挖商機,見證著香港創新創業群體快速壯大,“短短几年就湧現出幾千家初創公司”。

對這些創新創業者來說,時間已不僅僅是金錢,更關乎生存。在邱達根看來,其他行業還能通過減免租金、“節衣縮食”多堅持一段時間,但創業者不同,他們往往只有1-2年時間去募資和開拓市場,近期動盪導致更多投資者趨於保守,創業者更難募集足夠資金。“緊要關頭,創業者還要損失幾個月甚至更長的時間,破壞力非常大。”

邱達根分析,近期局勢對香港創新生態和青年創業群體的負面影響將在6-12個月後顯現。一方面,第一波衝擊之下,就業、消費將會下降,市場需求可能逐步變弱,進而波及其他行業,導致更多企業不得不放緩技術更新升級,來減少成本維持運營。另一方面,經濟下行風險增加,投資將趨於保守,科技創新、初創企業等很可能不再是投資首選,資金或將更多流向快速變現的領域,對整個科技創新生態體系都會造成破壞。

發展是解決香港青年問題、保護香港創新生態的必由之路。“香港身處粵港澳大灣區之中,本身就擁有很大的發展潛力。內地的廣闊腹地,給了香港青年‘上游’的絕佳機會。”邱達根坦言,內地市場對香港青年的吸引力非常大,當前最重要的是讓香港青年多到大灣區其他城市交流、學習、工作和生活,“近兩年資訊科技聯會組織了多次交流活動,不少香港青年到廣東創業,效益很好。”

此外,邱達根還建議,三地政府應合力加快粵港澳大灣區發展規劃綱要落地,“要讓大框架裡的具體措施落到青年身上、落到創新企業身上”。他建議,近期可重點加強三個方面的改革創新舉措:一是加強知識產權保護,讓粵港澳三地的創新成果轉化更加便利高效,讓創新團隊在大灣區內安心發展;二是打通供需對接的“最後一公里”,向創業青年提供更多客源和市場機會;三是優化營商環境,用針對性舉措保證競爭中性。

“內憂外患”下,香港商界加快融入粵港澳大灣區建設

港商投身大灣區建設信心更強

在更多港商看來,粵港澳大灣區發展充滿想象力,融入大灣區將是助力解決香港深層次問題、拓展香港發展空間的重要方向。

“我們對粵港澳大灣區的投資信心更強了。”蔡冠深表示,香港企業與大灣區其他城市本來就有非常緊密的經貿聯繫,近期局勢動盪反而讓企業反思香港本地市場和發展的侷限性,更加激起他們投身粵港澳大灣區建設的熱情和信心。

蔡冠深舉例說,今年粵港澳大灣區代表團到日本聯合推介後,在日本掀起了“大灣區投資熱”,許多日本代表團陸續來考察。“儘管香港最近出了這些事,有些代表團改變訪港行程,請我們到深圳開會交流。但投資者對大灣區的熱情不會減少,香港企業仍有很大的發展空間。”近期,香港中華總商會正主動組織工商界代表團與廣東、澳門攜手,打響粵港澳大灣區聯合招商品牌,走向“一帶一路”新市場。

“未來10到20年,粵港澳大灣區是我們發展的首選地。”吳宏斌認為,在大灣區內部,現代服務業是香港的優勢產業,恰與廣東的製造優勢、創新優勢形成互補。尤其是當前香港經濟發展內生動力不足,又遭遇了一段時間動盪,製造業企業、科技創新企業發展環境更加嚴峻,亟須加快融入粵港澳大灣區建設的步伐,力爭培育更多新的經濟增長點和國際競爭優勢。

一些香港企業已快速行動起來。香港貿易發展局與廣東合作多年,最近組織了40多個香港品牌亮相中國(廣東)越南進出口商品交易會。“我們希望與廣東、澳門強強聯手,把粵港澳大灣區聯合招商的品牌打出去,更好地開拓東盟市場,這將有效拓寬香港企業尤其是中小企業的出路。”香港貿發局東南亞及南亞首席代表黃天偉向南方+記者透露,下一步將攜手廣東,到東南亞開展基礎設施建設、製造業項目等方面合作。

【統籌】吳哲 袁佩如

【記者】陳曉

【實習生】黃婷 楊錦英

【作者】 陳曉

【來源】 南方報業傳媒集團南方+客戶端 粵港澳大灣區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