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賽柏藍 特約撰稿:意志高

日前,國家醫療保障局召開疾病診斷相關分組(DRG)付費(在一些地方又稱為“按病種付費”)視頻會議,正式公佈全國DRG付費30個城市試點名單。

這是在2017-2018年各省陸續發佈醫療保險支付方式改革政策文件之後進入了實際實施階段。

醫保控費的終極大招,來了!

根據國家醫保局公開信息顯示,試點工作按照“頂層設計、模擬運行、實際付費”分三年有序推進,通過試點實現“五個一”的目標,即制定一組標準、完善一系列政策、建立一套規程、培養一支隊伍、打造一批樣板。

在美國醫保控費實施DRG政策的大背景下,美國醫藥行業的增速也出現下滑,但有些企業卻出現了快速增長;中國當前大醫藥行業背景與美國80年代較為相似,醫藥行業的增速近幾年也出現了明顯的下滑,透過美國市場發展路徑,看看中國具有哪些特徵的企業具有市場機會呢?

醫保控費後,美國藥品市場發展路徑

醫保的建立和擴容帶動了醫藥行業的快速發展。在1983年美國實施預付制的支付體系-主要以DRGs(Diagnosis Related Groups)以前,國家衛生費用年均增速在10%以上,個別年份甚至超過了15%,美國醫療衛生費用由1965年的420億美元上升至1982年的3,340億美元,複合增速達到13%。在1983年實施強有力的醫保控費措施之後,國家衛生總費用的增速呈現下滑趨勢,當前僅為4%左右。

醫保控費下,藥企的出路在哪?

資料來源:CMS,中金公司研究部

然而,在美國國家衛生費用增速下滑期間美國的一些大藥企憑藉創新和加大研發投入,這期間誕生了多個重磅炸彈新藥,帶領相關企業銷售收入保持增長。該期間研發出的多個重磅藥如立普妥(阿託伐他汀)、舒利迭(沙美特羅+氟替卡鬆)、波立維(氯吡格雷)、代文(纈沙坦)、絡活喜(氨氯地平)、再普樂(奧氮平)、洛賽克(奧美拉唑)等全球重磅藥物。其中立普妥的累計銷售額已經超過1,500億美元,舒利迭、波立維等累計銷售額也在1,000億美元左右,重磅化藥品種的誕生給藥企帶來了豐厚的回報。

醫保控費下,藥企的出路在哪?

資料來源:PhRMA,中金公司研究部

雖然20世紀80年代-2000年重磅藥物的不斷問世使得美國的處方藥支出並未受到較大影響,依然保持較高的增速,全球大型企業的收入也實現了穩定增長。但是在2000年之後,隨著重磅藥物的專利逐漸過期,仿製藥對原研藥的衝擊加大,大型製藥公司也出現新藥研製後繼乏力的現象,因此大型製藥公司的報表表現變弱,整體的處方藥支出增速也開始下降。

醫保控費下,藥企的出路在哪?

資料來源:CMS,中金公司研究部

新型丙肝藥物的上市和放量,如Sovaldi(索磷布韋)、Harvoni(來迪派韋索磷布韋)、Olysio(司美匹韋),以及部分腫瘤藥物上市使得2014年處方藥支出大幅上升。

進入2010年之後,美國藥企加大生物藥的研發投入,重磅生物藥逐漸湧現。2010年後,隨著基因工程技術的成熟運用,製藥企業不斷加大新型藥物(相對化藥而言)的研發,如抗體藥物、細胞療法等,藥企研發投入佔收入比重又開始攀升,2000-2010 年基本保持在16%左右,2010 年後逐漸上升,2017年已達到21%。

隨著藥企在新型藥物領域的加大投入,單抗、雙抗、ADC(antibody-drug conjugate)等生物大分子藥物不斷問世,如託珠單抗、阿柏西普、帕妥珠單抗、Keytruda、Opdivo,以及雙特異性抗體 Blinatumomab、ADC藥物Ado-trastuzumab emtansine等;同時細胞治療藥物如Kymriah、Yescarta已經上市。而且生物藥逐漸成為全球最暢銷的藥物,據彭博等的統計,2010年全球銷售額前十大藥物中有5款為生物藥,到2018年全球銷售額前十大藥物中有8款為生物藥。

醫保控費下,藥企的出路在哪?

注:根據公開資料整理,供參考

美國醫保控費後藥企發展歷程,給中國藥企帶來什麼啟示?

毫無疑問,醫保的控費會給醫藥行業的增長帶來壓力。醫保總是面臨著醫療服務可及性和費用控制之間的矛盾,由於醫療保險的報銷使得患者對醫療服務價格相對不敏感,而當醫療保險又是以按項目付費為主時,患者和醫生都有過度使用醫療資源的可能,因此醫療保險方不得不對過快增長的醫療費用進行控制。

根據美國20世紀80年代美國醫保控費的背景下企業的應對措施來看,主要就是通過加大研發投入,創新升級,加快市場急需的重磅炸彈藥品的上市速度。近些年來,隨著國內研發環境的改善和企業加大研發投入,湧現出了一批研發實力強勁的公司。

2018年年底化學制藥工業學會發布的《2018中國化學制藥行業創新型優秀企業品牌》榜單中的企業較2017年增加了4家至11家,注重研發創新的藥企數量明顯增加。

醫保控費下,藥企的出路在哪?

注:來源於《2018中國化學制藥行業創新型優秀企業品牌》

※恆瑞醫藥

其中排在首位的恆瑞醫藥無疑是我國藥品創新研發的標杆,具有強大的研發實力和豐富的產品研發管線。至2018年企業研發團隊人員超過3000人,研發經費投入26.7億元,佔企業銷售收入的比例接近15%,已和大多數跨國藥企的研發突入強度相當。在投入巨大研發費用的同時,研發成果也捷報頻傳。2018年提交國內新申請專利144件,提交國際PCT新申請78件,獲得國內授權26件,獲得國外授權39件。2018年度取得創新藥製劑生產批件2個,取得創新藥臨床批件16個。在未來三年,除了PD-1抑制劑外,恆瑞醫藥有望陸續上市的品種還包括糖尿病領域、呼吸領域、麻醉領域以及SHR-1210的肝癌、NSCLC等重要適應症。恆瑞醫藥創新藥研發管線情況如下:

醫保控費下,藥企的出路在哪?

來源:中泰證券研究所,公司公告,CDE

※正大天晴(中國生物製藥)

排在第二位和第九位的正大天晴均屬於中國生物製藥。公司擁有501個在研品種,其中包含208個腫瘤藥。預計未來5年內有望推出超過20個1.1類新藥。此外,在研生物類似物,包括貝伐珠單抗、曲妥珠單抗、利妥昔單抗,以及阿達木單抗目前處於臨床三期階段,有望於2021年獲批上市。截至目前已經獲得了來那度胺膠囊和吉非替尼的生產批件。

由於企業2018年福可維(鹽酸安羅替尼膠囊)的快速放量,2019年1季度腫瘤板塊銷售額同比增長177%至12億元。2018年5月,福可維的非小細胞肺癌適應症已經獲得國家藥監局的批准。該品種正在同步開展其他一系列適應症的臨床試驗,包括軟組織肉瘤、結腸直腸癌等。這將進一步促進未來安羅替尼的銷售增長。此外,賽維健(雷替曲塞注射液)同比增長49%,依尼舒(達沙替尼片)同比增長61%。

※石藥集團

排在第三位石藥儲備研發項目眾多,目前公司共有300多個在研產品,涵蓋心腦血管、代謝類疾病、腫瘤、精神神經及抗感染等治療領域,其中新靶點大分子生物藥30個,小分子新藥40個,原化藥3類新藥55個。公司通過合作、收購和自主研發不斷補充創新在研產品線,對於大分子創新藥、小分子創新藥和腫瘤靶向藥物的佈局趨於全面,產品梯隊合理,深厚的創新藥研發管線是公司長期發展的重要驅動力。

預計未來3-5年,公司有15個左右的重要產品上市。PI3K抑制劑(適應症淋巴瘤)的註冊申請已經受理,預計今年內再做一個51個人的臨床試驗後2021年拿到批件;CD20目前在和CDE溝通,預計今年上半年將按照創新藥報產。公司的克艾力(白蛋白紫杉醇)在和君實PD-1在做三陰乳腺癌聯合治療臨床試驗,目前有一部分患者數據還是不錯的;公司自己在開發PD-1,今年預計能做完I期,後期籌劃II期有條件上市和III期聯用上市。;仿製藥管線上有15個產品在申報生產,4個在臨床研究,孟魯司特等幾個產品都將走中美雙報路線,琥珀酸索利那新片在3月份獲批ANDA,6個產品將在19-20年美國做ANDA且都會中美雙報。

除前三之外,目前國內還湧現了一大批具有較強研發實力創新型公司,已經上市的百濟神州、信達生物、君實生物、基石藥業均具有較強的創新藥研發實力,並且大多聚焦在當前國際市場較為熱門的生物藥的研發。

這些研發實力強勁的企業代表著未來的發展方向,在醫保控費的大背景下,未來仍有望保業務收入的快速增長。

醫保控費下,藥企的出路在哪?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