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來源:TechCrunch

作者:Rita Liao

Juul的首席科學家邢晨悅發明了尼古丁鹽,隨後她離開了Juul,成立了自己的品牌Myst Labs,經過兩年的研發,於本週推出了自己的新產品:電子香菸替代品,這一產品專為中國(世界上吸菸人數最多的國家)的3.5億菸民設計。據報道,Juul將很快進軍中國市場,成為香菸市場上一個強有力的競爭者。

TechCrunch已經就其擴張事宜與Juul取得了聯繫,但在撰寫本文時尚未收到回覆。Pax Labs是2017年從Jull獨立出來的公司,2013年邢晨悅作為首批科學家之一加入Pax實驗室時,該實驗室只有20人。

在近三年裡,邢晨悅發明了尼古丁鹽,這種化合物讓Juul一舉成名,使其逐步成為美國最大的電子煙公司。

據美國疾病控制與預防中心(U.S.Centers for Disease Control and Prevention)稱,這項專利技術吸引了大批追隨者,因為它可以更輕鬆地吸入高濃度的尼古丁,而且刺激性更小。

當Juul大舉進軍大麻霧化器(Vaporizer)領域時,邢晨悅離開了Juul,因為她對這一舉措並不感興趣。

邢晨悅不吸菸,而且她在接受TechCrunch電話採訪時表示:自己的目標是“幫助吸菸者滿足尼古丁需求,同時減少他們所攝入的有害物質”。

這位出生在中國的科學家此前在一家上市制藥公司Dermia負責項目管理,研發呼吸類藥物,之後邢晨悅回到香菸領域做研究,然後開始創辦Myst Labs。

邢晨悅於2017年與風險投資家托馬斯·姚(Thomas Yao)共同創辦了Myst Labs,兩人十多年前在上海復旦大學相識。當Myst逐漸起步時,Juul的估值已接近380億美元,儘管它也因誘導青少年吸電子煙而保飽受批評。

與此同時,在中國,電子煙剛剛開始流行起來。Soochow Securities的研究顯示,儘管中國是世界上最大的霧化器生產國,但中國在世界電子煙市場上只有6%的份額。

邢晨悅想要抓住這個機會,因此她這次要嚴密把控實驗室研發的新產品。邢晨悅說:“Juul在美國有著廣泛的社會影響力,我們當然也希望自己的公司在中國也能達到這樣的水平。我們希望Myst能給中國菸民留下好印象。

Myst可以慢慢改變人們的吸菸方式,並逐漸降低他們的尼古丁攝入量。”Myst的第一款產品是P1系列,售價399元人民幣(合58美元),是一款U盤形狀的產品,尼古丁含量為3%或5%,並配有一個可推拉的菸嘴,這種推拉式設計可以讓用戶在不抽菸的時候保持菸嘴清潔,同時還配有“打火”聲,讓吸菸更有儀式感。

Myst將通過線上和線下渠道在中國銷售,並表示未來計劃在國際市場銷售。其價格與Juul在美國的價格相當。

Myst並不自詡為一種戒菸工具,因為這樣做需要獲得中國藥品監管機構的批准。相反,這家初創公司將產品定位成“為成年菸民設計的一種新型香菸替代品”。

Myst不找那些年輕、時尚的模特來代言,因為這種風格的廣告對Juul起到了適得其反的效果。為了核實客戶的年齡,Myst應用了人臉識別技術。

這項人臉識別技術在中國日益普及,人們通過掃描面部來進行付費,或者獲得某些娛樂服務,比如玩電子遊戲,看直播視頻等。這一產品定位還避免了Myst與中國大型菸草壟斷企業競爭的可能,畢竟這些壟斷企業為政府提供了可觀的稅收收入。

Myst從20人團隊中抽出一半研究人員,讓他們在硅谷進行研發,剩下的人主要在深圳進行研發。深圳是電子製造中心,也是世界上大部分霧化器的生產地。

Myst負責業務拓展的托馬斯·姚告訴TechCrunch:“我們正在把硅谷的研發和中國的供應鏈結合起來,這一戰略使我們與市場上大多數的霧化器公司截然不同”。

托馬斯·姚將中國的電子煙熱潮與2010年至2011年智能手機的熱潮相比較,在當時的“手機淘金熱潮”中,市場上充斥著各種牌子的仿冒產品。

Juul和其他知名品牌的無數仿冒品現在也充斥著市場。具有不同程度發展能力的企業也如雨後春筍般湧現——過去7個月,至少有20家中國電子煙初創企業獲得了風險投資。

就像智能手機市場現在由一小部分玩家主導一樣,托馬斯·姚相信電子煙行業的“害群之馬”終將被淘汰。“每當中國經歷技術突破時,這種‘產品仿冒’行為就會出現。

中國品牌被淘汰的速度是其他國家無法比擬的。或許很多‘電子煙’公司將在今年年底倒閉。”行業重組在一定程度上源於政府監管,而中國政府的監管視線可能近期就會對準電子煙市場。

邢晨悅認為,Myst的優勢在於其產品的質量。據托馬斯·姚說,該公司將大約20%的資金用於研發。托馬斯·姚拒絕透露該公司的銀行存款規模,但他表示,因為他個人也投資了Myst,因此公司有充足的資金,“錢不是問題”。

托馬斯·姚此前曾成功投資共享出行公司獨角獸企業Lime和印度移動支付平臺Paytm。

這位聯合創始人還為公司帶來了核心人才,包括Myst的首席執行官丹尼爾·陳(Daniel Chen)曾管理在香港上市的機器人公司Superrobotics;首席運營官馬丁·劉曾任黑莓中國首席執行官;產品負責人曹英群曾任谷歌Home和Juul產品經理;以及設計總監郝建東曾在國際設計公司IDEO任設計總監。

這些精英反映了Myst想要將吸菸數字化的雄心,這種願景可以通過一個相連的霧化器來實現,就像智能手環一樣跟蹤用戶的健康狀況。

Myst目前這一代產品還不能實現這一願景,但托馬斯·姚堅持認為數字化是電子煙行業發展的關鍵。他說:“對於吸菸者來說,霧化器可能成為僅次於智能手機的第二大電子設備。”

"

來源:TechCrunch

作者:Rita Liao

Juul的首席科學家邢晨悅發明了尼古丁鹽,隨後她離開了Juul,成立了自己的品牌Myst Labs,經過兩年的研發,於本週推出了自己的新產品:電子香菸替代品,這一產品專為中國(世界上吸菸人數最多的國家)的3.5億菸民設計。據報道,Juul將很快進軍中國市場,成為香菸市場上一個強有力的競爭者。

TechCrunch已經就其擴張事宜與Juul取得了聯繫,但在撰寫本文時尚未收到回覆。Pax Labs是2017年從Jull獨立出來的公司,2013年邢晨悅作為首批科學家之一加入Pax實驗室時,該實驗室只有20人。

在近三年裡,邢晨悅發明了尼古丁鹽,這種化合物讓Juul一舉成名,使其逐步成為美國最大的電子煙公司。

據美國疾病控制與預防中心(U.S.Centers for Disease Control and Prevention)稱,這項專利技術吸引了大批追隨者,因為它可以更輕鬆地吸入高濃度的尼古丁,而且刺激性更小。

當Juul大舉進軍大麻霧化器(Vaporizer)領域時,邢晨悅離開了Juul,因為她對這一舉措並不感興趣。

邢晨悅不吸菸,而且她在接受TechCrunch電話採訪時表示:自己的目標是“幫助吸菸者滿足尼古丁需求,同時減少他們所攝入的有害物質”。

這位出生在中國的科學家此前在一家上市制藥公司Dermia負責項目管理,研發呼吸類藥物,之後邢晨悅回到香菸領域做研究,然後開始創辦Myst Labs。

邢晨悅於2017年與風險投資家托馬斯·姚(Thomas Yao)共同創辦了Myst Labs,兩人十多年前在上海復旦大學相識。當Myst逐漸起步時,Juul的估值已接近380億美元,儘管它也因誘導青少年吸電子煙而保飽受批評。

與此同時,在中國,電子煙剛剛開始流行起來。Soochow Securities的研究顯示,儘管中國是世界上最大的霧化器生產國,但中國在世界電子煙市場上只有6%的份額。

邢晨悅想要抓住這個機會,因此她這次要嚴密把控實驗室研發的新產品。邢晨悅說:“Juul在美國有著廣泛的社會影響力,我們當然也希望自己的公司在中國也能達到這樣的水平。我們希望Myst能給中國菸民留下好印象。

Myst可以慢慢改變人們的吸菸方式,並逐漸降低他們的尼古丁攝入量。”Myst的第一款產品是P1系列,售價399元人民幣(合58美元),是一款U盤形狀的產品,尼古丁含量為3%或5%,並配有一個可推拉的菸嘴,這種推拉式設計可以讓用戶在不抽菸的時候保持菸嘴清潔,同時還配有“打火”聲,讓吸菸更有儀式感。

Myst將通過線上和線下渠道在中國銷售,並表示未來計劃在國際市場銷售。其價格與Juul在美國的價格相當。

Myst並不自詡為一種戒菸工具,因為這樣做需要獲得中國藥品監管機構的批准。相反,這家初創公司將產品定位成“為成年菸民設計的一種新型香菸替代品”。

Myst不找那些年輕、時尚的模特來代言,因為這種風格的廣告對Juul起到了適得其反的效果。為了核實客戶的年齡,Myst應用了人臉識別技術。

這項人臉識別技術在中國日益普及,人們通過掃描面部來進行付費,或者獲得某些娛樂服務,比如玩電子遊戲,看直播視頻等。這一產品定位還避免了Myst與中國大型菸草壟斷企業競爭的可能,畢竟這些壟斷企業為政府提供了可觀的稅收收入。

Myst從20人團隊中抽出一半研究人員,讓他們在硅谷進行研發,剩下的人主要在深圳進行研發。深圳是電子製造中心,也是世界上大部分霧化器的生產地。

Myst負責業務拓展的托馬斯·姚告訴TechCrunch:“我們正在把硅谷的研發和中國的供應鏈結合起來,這一戰略使我們與市場上大多數的霧化器公司截然不同”。

托馬斯·姚將中國的電子煙熱潮與2010年至2011年智能手機的熱潮相比較,在當時的“手機淘金熱潮”中,市場上充斥著各種牌子的仿冒產品。

Juul和其他知名品牌的無數仿冒品現在也充斥著市場。具有不同程度發展能力的企業也如雨後春筍般湧現——過去7個月,至少有20家中國電子煙初創企業獲得了風險投資。

就像智能手機市場現在由一小部分玩家主導一樣,托馬斯·姚相信電子煙行業的“害群之馬”終將被淘汰。“每當中國經歷技術突破時,這種‘產品仿冒’行為就會出現。

中國品牌被淘汰的速度是其他國家無法比擬的。或許很多‘電子煙’公司將在今年年底倒閉。”行業重組在一定程度上源於政府監管,而中國政府的監管視線可能近期就會對準電子煙市場。

邢晨悅認為,Myst的優勢在於其產品的質量。據托馬斯·姚說,該公司將大約20%的資金用於研發。托馬斯·姚拒絕透露該公司的銀行存款規模,但他表示,因為他個人也投資了Myst,因此公司有充足的資金,“錢不是問題”。

托馬斯·姚此前曾成功投資共享出行公司獨角獸企業Lime和印度移動支付平臺Paytm。

這位聯合創始人還為公司帶來了核心人才,包括Myst的首席執行官丹尼爾·陳(Daniel Chen)曾管理在香港上市的機器人公司Superrobotics;首席運營官馬丁·劉曾任黑莓中國首席執行官;產品負責人曹英群曾任谷歌Home和Juul產品經理;以及設計總監郝建東曾在國際設計公司IDEO任設計總監。

這些精英反映了Myst想要將吸菸數字化的雄心,這種願景可以通過一個相連的霧化器來實現,就像智能手環一樣跟蹤用戶的健康狀況。

Myst目前這一代產品還不能實現這一願景,但托馬斯·姚堅持認為數字化是電子煙行業發展的關鍵。他說:“對於吸菸者來說,霧化器可能成為僅次於智能手機的第二大電子設備。”

美國網紅電子煙Juul背後的中國女人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