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賣APP競品分析:美團外賣、餓了麼

  • 文/負零點
  • 發佈於1天前
  • 閱讀1325
  • 評論0
  • 喜歡0

閱讀1325

標籤:

  • 競品分析
  • 美團外賣
  • 餓了麼

背景

餓了麼自2009年創辦以來,一直處於一種不溫不火的狀態,國內的外賣事業也沒有興起。直到2013年美團外賣的出現,雙方進入了一場白熱化的補貼戰爭之中。負零點依稀記得,美團外賣入駐我母校的時候,和餓了麼展開了激烈的競爭,雙方都採取了同一個策略,新註冊用戶並推薦好友送現金券。一個手機號可以領取一份補貼,每筆外賣的價格直降至2元左右(不知道是雙方故意留下的漏洞還是其他原因,負零點試過只要是11位號碼都能領到券)。而如今,外賣已經深入民心,雖然價格不再便宜,但隨著餐飲業的壯大和外賣服務質量的提高,外賣事業正如火如荼的發展著。

外賣APP競品分析:美團外賣、餓了麼

一、市場概況

就目前來講,互聯網餐飲外賣交易規模在餐飲行業佔比仍較低,餐飲物流的進一步發展,外賣入口和場景化應用的完善打通,城市運用與深挖用戶需求的拓展,預計互聯網餐飲外賣市場在未來三年內仍將維持增長的態勢。

外賣APP競品分析:美團外賣、餓了麼

雖然現在環比增長已經降低,然後交易規模日益增大,2017-2019年註定是一個高需求高發展的階段。

目前市面上外賣公司眾多,但基本上來說餓了麼和美團外賣已經掌握了大部分的格局。百度外賣因業務的調整等慢慢退出了競爭圈。

外賣APP競品分析:美團外賣、餓了麼

影響外賣發展的原因:由用戶的使用習慣、入口和場景化、技術發展三方面來決定的。2017-2018年為重要的競爭階段,誰抓住這波用戶口碑,誰就抓住了用戶市場。

外賣APP競品分析:美團外賣、餓了麼

用戶需求

外賣接受群體一般來說呈現年輕化的表象,學生(習慣於網絡購物,熱衷優惠券的使用,有足夠的時間選擇外賣店家),白領人員居多(時間偏少,有一定的資金能力,對食物品質要求不高,但要求食品安全)。

外賣APP競品分析:美團外賣、餓了麼

下面就對美團外賣和餓了麼進行一次產品分析。

二、產品分析

體驗環境:

手機型號: iphone6s

手機版本:ios 10.3.2

餓了麼版本:V7.9

美團外賣版本:V5.6.0

體驗者:負零點

競品分析框架

外賣APP競品分析:美團外賣、餓了麼

1. 戰略層面

產品定位及優勢對比

外賣APP競品分析:美團外賣、餓了麼

2.範圍層:
功能對比分析

首頁--搜索--下訂單---評價

  • 首頁--店鋪信息流
外賣APP競品分析:美團外賣、餓了麼

首頁的信息流是用戶選擇商家最直接的入口,對於信息的把握來講,兩個產品的區別並不是特別大,但是餓了麼在有些策略上確實更勝一籌。

  1. 星級評分與數字評分並不衝突,用戶一般看到星級就可以了,數字的展示效果一般。
  2. 活動數量,整個產品看起來餓了麼的活動更多,會不會給用戶造成,餓了麼更合算的錯覺而選擇使用餓了麼的可能性提高呢?
  3. 人均價是用戶比較關注的一個點,畢竟外賣想要既快又便宜才能更吸引客戶下單,展示人均是否能夠成為節約客戶選擇店鋪時間的一個原因。
  4. 餓了麼除了標配自己的物流之外還有準時達,加強了用戶的時間觀念。
  5. 外賣保雖然在餓了麼軟件中有所弱化,但對於注重食品安全品質的用戶來說是否能提高用戶的信任感。此外用戶對於發票需求越來越高,這一點極大的加分。

以上5個方面都是提高用戶轉化的重要方面,從首頁看來,餓了麼的用戶體驗會更好一些。
  • 選擇商家及搜索功能
  1. 選擇商家

餓了麼

比較奇怪的是,新版的餓了麼已經去除了商家篩選的功能,應該是對自己的推薦優化極有信心,(大膽猜測是綜合距離,配送時間,和評分--不準確)。

外賣APP競品分析:美團外賣、餓了麼

美團外賣

更奇怪的是老版美團沒有商家篩選,然而新版卻加入了商家篩選功能,與餓了麼走了完全相反的路線。並且篩選條件眾多,對於外賣行業來說,有點過於繁雜。

外賣APP競品分析:美團外賣、餓了麼
  1. 搜索功能

美團外賣和餓了麼採用了兩種不同的推薦方式。美團外賣根據用戶的瀏覽歷史或下單歷史主推店鋪信息。餓了麼只是直接推薦現在的熱銷產品。

外賣APP競品分析:美團外賣、餓了麼

下單流程

餓了麼和美團外賣的訂單流程大體相似,且目前版本都能看到配送情況。(訂單提交-支付成功-商家已接單-騎手已接單-商品已送達-訂單完成)

外賣APP競品分析:美團外賣、餓了麼

3.結構層
美團外賣
外賣APP競品分析:美團外賣、餓了麼

餓了麼
外賣APP競品分析:美團外賣、餓了麼

餓了麼的量級看起來更重一些,商業化合作也更明顯一些,美團外賣沒有加入會員模塊(可能是因為美團自己就有會員體系)。使用起來美團更簡潔好用很多。

4.框架層和表現層

兩者的操作方式基本相同,不用擔心從一方轉入另一方時有學習成本的可能性。

對於選擇商品後餓了麼會啟用購物車模式,不用擔心選擇商品時未下單找不到之前的訂單。同時在一家商品選擇過商品後,在首頁也能推薦該店鋪的一些商品給用戶,增強購買的可能性。

外賣APP競品分析:美團外賣、餓了麼

而美團外賣重點突出了瀏覽店鋪的足跡,對於用戶來說使用的實用性不強。

外賣APP競品分析:美團外賣、餓了麼

使用和icon一致的顏色,作為主色調,根據調查研究,消費者對快餐類選擇更青睞紅橙藍三種顏色,橙色可以增進用戶食慾。兩個軟件的選色符合外賣行業。視覺效果很好。

5.商業模式

餓了麼創業初期向合作餐廳抽取佣金(交易額的8%),隨著競爭的日益激勵,餓了麼不斷地發展創新,目前形成如下幾種盈利方式:

(1)商家入駐平臺費用。餓了麼以前向入駐外賣餐廳收取佣金,後來改為收取固定服務費,這一收費方式更容易為商家接受,還能夠改善網站現金流,免去每月結算和催收佣金的煩惱。這是餓了麼目前的主要收入。

(2)競價排位:平臺將最前面幾個鋪位作為廣告鋪位,根據商家的競價,收取月租。

(3)增值收費:平臺定期開展活動,參與的商家收取一部分費用。

(4)廣告收費:包含兩部分,一是線下的宣傳單推廣,收取宣傳單版面費用;二是線上的橫板廣告費用。

美團外賣與餓了麼在主要盈利模式上存在差異,後者主要是收取商家入駐平臺費用上,而前者是靠抽取佣金的方式盈利。其他在競價排名、增值收費、廣告費用的盈利方式上上美團外賣均與餓了麼相仿。

總結

負零點認為餓了麼在首頁的人文關懷上做的要比美團外賣好一些,不過過多的廣告性插入是否會影響客戶的選擇,並且,發現功能的內容在首頁中做好優選,完全可以省去,輕便app,優化用戶使用,用戶體驗會好很多。 而美團外賣在一些必要的功能上考慮還有所欠缺,最直接明顯的是沒有購物車,這是致命的。

外賣O2O事業才剛剛興起,隨著白領和學生規模的擴大,這兩年內就是外賣行業決定勝負的關鍵,美團外賣和餓了麼現在獨佔鰲頭,但後面還有百度外賣,口碑等緊緊相逼,希望能抓住20-30歲之間的用戶喜好,推出更適合他們使用習慣的產品。一旦事業線拉開,是否可以複製到醫療,水果,生鮮等等行業也是值得考慮的。

本文由 @負零點 原創發佈於產品壹佰,未經許可,禁止轉載。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