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股泉,兩次踏訪看古今

宜城 南漳 襄陽 荊門 宜昌 鍾祥 遠安 湖北 襄陽天下烏鴉 2019-06-19

山高林密的三股泉村位於襄陽市西南,荊山楚水在這裡交匯,幻化成一道巍峨的屏風,隆起在荊山餘脈與江漢平原之間。因地處南漳縣、宜城市和荊門市三地交界,素有“一腳踏三地”的美譽。250省道穿境而過,028縣道在這裡與省道聯通。

上世紀八九十年代,宜昌遠安、南漳東鞏的煤碳礦石等物資,源源不斷經三股泉運往宜城、襄陽,流通全國。

三股泉,兩次踏訪看古今

三股泉村雪景

2018年12月29日早晨,“襄村振興”紀實採風小組一行5人,冒著紛飛的大雪小心翼翼向三股泉村進發,平常一個多小時的車程跑了三個小時,一路上目睹了十多起追尾、翻車事故。

車過劉猴鎮,不知不覺間,兩側的山勢突然陡峭起來,斷崖與懸石交替,藤蔓與古樹比高,讓人感到壓抑,甚至不敢仰視。順著省道,我們彷彿在群山的夾縫中游弋,人也似乎一下子渺小了許多。一路欣賞,一路驚歎,拐過幾道溝谷之後,三股泉村就到了。

三股泉,兩次踏訪看古今

在路邊等候我們的三股泉村郭萬濤書記

村支書郭萬濤在村裡路邊的雪地裡候著我們,稍作休息,我們急著想去看看三股泉的水。三個泉眼就在山腳,分立在道路的兩邊,彼此呼應,而且都有好聽的名字,分別叫做蝴蝶泉、不老泉、結義泉。

三股泉,兩次踏訪看古今

三股泉村的泉眼之一

郭萬濤說,泉水的源頭出水量並不大,但冬暖夏涼,經年不斷,流出來的水不知滋養了多少人。

微溫的泉水中,竟然有一群不知名的小魚撒著歡兒,時不時還逆流而上,在汩汩翻湧的蝴蝶泉裡兜著圈,故意挑逗著我們幾個山外來客。

三股泉村的由來,因這三股泉水而得名。雪中青山遮不住,畢竟東流去,這三股泉水奔流到了哪裡?

郭萬濤解釋,三股泉水七彎八拐,匯聚下游大小山澗水,在宜城的劉猴鎮停下了腳步,形成了高峽平湖般的小南河水庫。

三股泉,兩次踏訪看古今

宜城市劉猴鎮小南河水庫

小南河水庫位於劉猴鎮陳灣村境內,離鎮上6公里,是一座以灌溉為主,兼有防洪、供水等綜合效益的中型水庫,也是劉猴全鎮居民的飲用水水源地。

也正是冬天這次三股泉村之行,撩開了小南河水庫的面紗,知曉了清涼透底的小南河的源頭來自三股泉,驀然回首,發現了三股泉的魅力所在。

三股泉,兩次踏訪看古今

風雪中的“襄村振興”採風小組成員

三股泉村地界的省道崎嶇蜿蜒,來往的車輛稀稀落落,山上嶺下,左拐右彎。

看完三股泉,我們萌發大雪天爬村中古山寨的想法,怎奈山高路滑風寒,未能成行,只得在村中另找興趣點。

三股泉,兩次踏訪看古今

郭萬濤冒雪查看村民房屋安全狀況

三股泉村曾是湖北省省級重點貧困村之一,山多地少,貧困人口相對較多,全村278戶,1039人,貧困戶佔了74戶,206人。

2018年12月28日的那場大雪覆蓋了整個三股泉村,郭萬濤擔心村裡幾家住房質量不太好的貧困戶房屋出現垮塌,傷及人蓄,踏著結冰的鄉間小路逐戶查看,順便帶領我們在村裡遊覽,得知都安然無恙後,懸著的心才踏實下來。

三股泉,兩次踏訪看古今

郭萬濤和姚洪國

在貧困戶姚洪國家,郭萬濤和他圍坐在火爐邊拉起家常。姚洪國膝下一兒一女,都在外地工作,老伴去了兒子家帶孫子。

說起今年的收入和年貨準備情況,姚洪國一臉的傲氣,以今後不再當貧困戶而自豪。

三股泉,兩次踏訪看古今

姚洪國準備過年招待親友的臘肉

南漳山區農民素有殺年豬醃臘肉的習慣,今年姚洪國家除了豬欄養的,還殺了兩頭三百多斤的年豬,準備熱熱鬧鬧地過個脫貧後的新年。殺的兩頭年豬,一頭送給了遠嫁鍾祥市胡集鎮的姑娘當年貨,另一頭自己留著招待親朋。

三股泉,兩次踏訪看古今

政府為姚洪國建好的分散安置房

在離姚洪國現在住的老房子約50米的山坡上,有一棟嶄新的農家小院,這是國家給他建的分散安置房,水、電、路已經全部到位,姚洪國準備年後春暖花開的時候搬過來住。

三股泉,兩次踏訪看古今

趁著夜幕來臨前往襄陽市區趕路)

離開姚洪國家,天已近暮色,襄陽交通廣播正巧在播報天氣和路況信息,預報當晚還將有新一輪的降雪,提醒司機朋友注意行車安全。

三股泉村是不能久留了,不然會把我們困在山裡。只好趁著天色未暗匆匆往市區趕,回程路上,幾個人商量,這三股泉村還值得再來一趟。

三股泉,兩次踏訪看古今

遊客在三股泉村的溪流中嬉耍

今年的初夏,我們又相約來到三股泉村採風,好在這趟是輕車熟路,天氣又好,從市區出發只用了一個半小時就趕到三股泉村委會,準備去登荊南寨。

荊南寨,是三股泉村境內與荊門交界處海拔530米荊南山上的古山寨, 250省道從北坡山腳一劃而過,也是三股泉村十多個古寨其中一個。

三股泉,兩次踏訪看古今

山高林密的三股泉村

荊南山看似近在咫尺,山頂的荊南寨也遙遙在望,雖然垂直高度只有近三百米,但坡度大多45度,實難攀登。

上山的路被灌木草叢遮蓋,走著,走著,路變得漸漸模糊起來,坡度也時緩時急,有時需要手腳並用。還不到半山腰,任性生長的林木隱天蔽日,亂石在樹底橫亙,荊棘在石縫叢生,肆無忌憚的枝條藤蔓交織掩映,僅有的羊腸小道完全消失了,大家恍如進入了原始森林。

三股泉,兩次踏訪看古今

登古山寨的遊客

一行人時而彎腰踩過荊棘叢,時而側身穿過山石縫,不知不覺已經到了半山腰。在這原生態的環境中,一群不知疲倦的人像放歸的群鶴,享受著閒散的野趣,發出的歡笑真的驚起了一陣陣的鳥飛。只緣身在此山中,我們辨不清東南西北,但對比周圍的層巒聳翠,還是感到了荊南山的巍峨壯麗。嚮導看了看遠處連綿的山峰,輕鬆地說:“再有半小時就到了。”

三股泉,兩次踏訪看古今

高大的荊南寨寨牆

不知不覺就到山頂了,走在前面的朋友一聲驚呼:“看到了!看到了!”果然,密林深處,山寨的外牆出現在大家的眼前。給我們當嚮導的村民介紹,元朝就有了荊南寨,滿清時期,當地的荊門人和南漳人為了防匪避難,又聯合起來出資重建。解放後,寨子還完好,山上時常有人活動,近幾十年,上山來的人日漸少了,自然也就廢棄了。

三股泉,兩次踏訪看古今

查看荊南寨歷史的石碑

紛紛穿過寨門,擠進了山寨,這才發現,荊南寨依據山形而建,略呈橢圓形,設南北二門,北門保存較好,厚達2米以上,過橋拱券尚存。整個古寨東西寬約40米,南北長達100米。寨牆就地取材,用巖塊堆疊,高度一般3至4米,最高處達7米,寬度均在1.5米以上。女兒牆厚近一米,保存較好,多處雉堞尚存,牆頂內側有近一米寬的通道,供觀察、作戰等通行。內牆四周分設6處石臺階,便於上下寨牆。寨內有11間石房。中心石房內有清朝光緒二十六年立記事碑一塊,碑高1.2米,“荊南砦”三個大字赫然在列,碑文清晰可辯。

砦和寨同音,砦:營壘,指建在山上的防禦工事;寨:多指四面環圍的駐軍處。砦屬生僻字,當地人習慣性把“荊南砦”寫成“荊南寨”,這也同時印證嚮導的“荊門人和南漳人為了防匪避難”的說法。

三股泉,兩次踏訪看古今

登上荊南寨,一覽眾山小

青山綠水,野鶴閒雲。看著曾經發揮巨大防禦作用的荊南寨,如今茂林遍佈,淒涼蕭瑟,滿腹的歷史滄桑感不覺籠罩心頭,唏噓滄海桑田,感慨歷史鉅變。而當我們從枝葉的縫隙中遠眺江漢平原,大有一覽眾山小的意境,心情豁然開朗,所有的疲憊頓時消失。

作者: 陳志武 閆光成 秦慈坤 周政

從2018年10月開始,襄陽網友自發發起為期一年的"襄村振興"主題紀實採風,用文字和鏡頭,從民間的視角記錄扶貧攻堅戰以來,襄陽農村少為認知的時代變遷細節。目前採風已歷時半年,走訪貧困村30餘,參與網友200餘人次。採風仍在繼續進行中。。。。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