葉嘉瑩 :不求理解的背誦,是符合小孩子的天性的


葉嘉瑩 :不求理解的背誦,是符合小孩子的天性的


葉嘉瑩先生


古典詩詞不會滅亡

我所知有限,不是一個很好的學者,但有一份感情,願把自己體會的詩詞裡的東西讓年輕人知道。中國的詩詞經過千百年流傳下來,都是精華。

在中國的詩詞中,確實存在有一條綿延不已的感發之生命的長流。我們一定要讓越來越多的孩子不斷加入,來一同沐泳和享受這條活潑的生命之流,才能使這條生命之流永不枯竭。 人生各有自己的意義和價值,我追求的不是享受安逸的生活,我要把我對於詩歌中之生命的體會,告訴下一代的年輕人。

我親自體會到了古典詩歌裡邊美好、高潔的世界,而現在的年輕人,他們進不去,找不到一扇門。我希望能把這一扇門打開,讓大家能走進去,把不懂詩的人接引到裡面來。這就是我一輩子不辭勞苦所要做的事情。

文 | 葉嘉瑩

我從很小的時候就會背唐詩

有一次家裡來了不少親戚朋友,大人就讓我給客人背詩。背的是什麼詩我都不記得了,但大人們還記得,說是背了李白的《長幹行》:“妾發初覆額,折花門前劇。郎騎竹馬來,繞床弄青梅。”大家都高興地聽著,後來背到“八月蝴蝶黃,雙飛西園草。感此傷妾心,坐愁紅顏老”的時候,大家就笑了,說:“你才幾歲,就知道坐愁紅顏老了?”我那時當然不知道。小孩子是不瞭解詩意的,但根本沒有關係,就像唱歌一樣。 有一次我到北京,老舍的兒子舒乙辦了一個學習古典文化的學校,用了葉聖陶的名字,叫聖陶學校。他們帶我參觀了這個學校。

這個學校裡的學生都住校,除了常規的課程,還學習《論語》《孟子》《大學》《中庸》《千字文》《百家姓》等一些中國古代經典。他們的教學方法主要是背誦,而且要求背得非常熟。我就問孩子們背誦的這些書什麼意思,孩子說老師沒講。這讓我想起小時候的自己也是一樣的,不管懂不懂,背就是了。

這是符合小孩子這個階段成長的生理規律的,因為小孩子的理解能力差,而記憶力是很強的。利用小孩子記憶力強的優勢,多背誦一些經典,等他理解力發達了自然會懂得,將使他受益終生。

我早年背誦《論語》並不理解,但在我以後的人生路程中,遭逢各種各樣的事情的時候,會忽然理解了《論語》中的某些話,越發體悟小時候背書真是很有道理的。直到今日,《論語》也仍是我背誦得最熟的一本經書,這使我終生受益。

葉嘉瑩 :不求理解的背誦,是符合小孩子的天性的

不學吟誦

就很難體會詩歌之微妙

葉嘉瑩先生是這樣描述吟誦對學習詩詞的作用的——

吟誦,是中國舊詩傳統中的一個特色。我以為,它是深入瞭解舊詩語言的一個很好的方法,因為它能夠培養出在感發和聯想中辨析精微的能力。當你用吟誦的調子來反覆讀詩的時候,你就會“涵泳其間”,也就是說,你會像魚遊在水裡一樣,被它的那種情調氣氛整個兒地包圍起來,從而就會有更深的理解和體會。

詩是你偶然在內心之中有一種感動,所以吟詩是重要的。如果你會吟誦,你的詩句,就是你內心的感動,就會伴隨著你所熟悉的那個吟誦的聲音跑出來。

中國的古詩在聲音上是有格律的:平平仄仄、仄仄平平。一定要按照詩歌的格律來背誦、吟唱,才能夠真正掌握詩歌的情意,伴隨的聲音,結合出來的那一份感動。

為什麼現在大家對於詩都隔膜了,都不理解了。其實我們中國詩之所以不被年輕人所理解,與我們這個吟誦的傳統斷絕了,有非常密切的關係。

你所失去的,是真正呼喚起來你內心的情慾的感動,呼喚起來你的感動的那種力量,是聲音把你的感動呼喚起來了,你沒有了聲音,你就缺少了那一份感動的生命了。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