葉嘉瑩:詩詞,能讓我們的心靈不死

葉嘉瑩:詩詞,能讓我們的心靈不死

葉嘉瑩:詩詞,能讓我們的心靈不死

她歷經磨難,卻笑傲人生;她著作等身,卻優雅恬靜;她一輩子顛沛流離,以傳播中華文化為己任;她數十年甘當人梯和燈塔,做後來者的引路人。

她就是古典詩詞大師葉嘉瑩先生。她說,人生最重要的,是保持自己的真心性,而詩詞,能讓我們的心靈不死。

少女時,父親在戰亂中失聯,母親在傷病中去世,葉嘉瑩寫了八首哭母詩;婚嫁後,丈夫被捕,她獨哺幼女,以教書為生,支撐起全家,寫下“覆盆天莫問,落井世誰援。剩撫懷中女,深宵忍淚吞”;中年時期丈夫潦倒多病,大女兒女婿車禍又與世長辭,她為女兒作詩十首閉門不出。似乎葉嘉瑩每一個人生階段,都與詩詞緊密相連;她的每一段痛苦陰霾,也都是在詩詞的支撐下走了出來。葉先生說:“當你把你的悲哀、痛苦用詩寫下來,可以消解你的悲痛,也可以保存你的紀念,這是非常有價值和意義的一件事情。”

不論現實的生活多麼殘酷、無奈,她總能在精神的世界裡找到慰藉,只要一站在講臺上,立刻就神采奕奕起來。1966年,美國漢學界想研究中國詩詞,葉嘉瑩受邀到美國講學,後來又接受了加拿大哥倫比亞大學的聘請,在溫哥華定居下來。當時校方規定:必須用英文授課。用英語講中國古典詩詞,這難度係數不是一般的大。為了生計,她沒有別的選擇,晚上兩點還在查字典備課,再用蹩腳的英語把詩歌的感動講出來。憑藉深厚的文化底蘊,詩詞歌賦信手拈來,葉嘉瑩的授課,震驚了整個學界。

1979年,落葉歸根,55歲的葉嘉瑩回到北京,她像重新回到了生命的起點。先去了北大,後來在南開校長的盛情邀請下,她來到天津。至今,還有人記得她在南開講課的盛況:300人的教室座無虛席,樓梯上也坐滿了學生,甚至連窗戶上都趴著人。

此後的30多年間,葉嘉瑩在加拿大和中國兩地奔波,除了南開之外,她還在北師大、復旦、南大、川大、雲大、武大等地講學。每年她就像“候鳥”一樣遷徙,一半時間在中國講學,另一半時間在加拿大做研究。她的足跡不僅遍佈大江南北,還跨越亞歐美三大洲,把中華文化的美學種子,傳播到世界各地。

而她做這一切,全是自費,葉老只有一個心願,要讓更多中國人讀詩、懂詩。2015年,91歲的葉嘉瑩先生終於飛不動了,最終落腳南開大學,南開也專門為葉先生建了迦陵學舍。2018年6月,葉先生拿出一生積蓄1857萬元,在南開設立獎學金。她希望今後即使自己不在了,中國詩詞文化也能一直傳承下去。

生命不息,教學不止。如今已是鮐背之年的她,卻依然工作到凌晨兩點,面對衰老,面對晚年,她沒有絲毫的恐懼與不甘。世紀老人,半生漂泊,最終落腳在南開大學,用母語自由地教授傳承中國古典詩詞,葉先生說這是她最好的歸宿。葉先生把餘生都用在教書育人上,也許有一天會如她所說,人的生命會像火柴一樣化為灰燼,她願意將生命之光結束在講臺上。


摘編自《群眾·大眾學堂》2019年第1期,原標題為《葉嘉瑩:傳播中華文化的美學種子》

作者:王珍一

責任編輯:焦高星

葉嘉瑩:詩詞,能讓我們的心靈不死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