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業報告|中國醫藥行業研究報告行業報告|中國醫藥行業研究報告

醫藥行業每個人都會接觸到(行業的受眾十分廣泛),行業理解簡單就是:加工、生產、銷售型行業。在“生老病死”的循環裡面,行業是剛性需求。市場份額隨全球動植物的總量,和特發性事件(如流感非典等)影響而變化,總體維持一個較高的需求水平。

醫藥行業運作流程:

行業報告|中國醫藥行業研究報告

一、行業現狀

根據全球最大的醫藥市場諮詢公司IMS Health的統計報告,2014年全球醫藥市場銷售額將達到1.1萬億美元,未來幾年將保持5%-8%的複合增長率,這反映了全球醫藥市場強勁的整體增長趨勢。儘管各國政府均在控制醫藥費用的增長,但由於新藥開發、人口結構變化及人們對健康預期的提高,藥品市場的增長仍快於經濟增長的速度。

實際上,2015年全球藥品市場規模達到1.07萬億美元,同比增長4% 北美市場佔全球藥品市場40%份額,以及其中美國佔35%(創新藥品、專利受益因素影響較大)。中國是僅次於美國的第二大藥品市場國家(人口因素影響較大)。

國內目前形成三大央企集團鼎力態勢。

行業報告|中國醫藥行業研究報告行業報告|中國醫藥行業研究報告行業報告|中國醫藥行業研究報告行業報告|中國醫藥行業研究報告

二、行業前景

國內人口老齡化有加速的趨勢,老齡化人口帶來疾病增加,行業規模穩步增大。

行業報告|中國醫藥行業研究報告

三、行業容量

國內醫藥支出佔GDP比重仍有2%~10%的增長空間。行業容量仍將逐步擴充。

行業報告|中國醫藥行業研究報告

四、行業優勢、劣勢

行業優勢:醫藥行業市場份額巨大,有持續剛性需求,具有較明顯的避險屬性。創新能力強且創新需求大,整個行業持續處於高增長區間。

行業劣勢:國內醫藥行業受監管力度大,政策風險較高。各子行業間競爭充分,利潤空間受到壓縮。傳統藥物利潤小且創新藥物研發成本高昂。

五、行業成功的關鍵要素

行業報告|中國醫藥行業研究報告

六、行業產業鏈情況,細分行業的競爭格局

行業報告|中國醫藥行業研究報告

製藥行業專業性強、受監管力度大。產業鏈較長且較複雜,從上游的原料藥、中藥材種植甚至科研院所到中間的化學藥和中成藥,再到經銷商,醫療機構和零售兩大終端,最終到消費者。對製藥企業來說,影響最大的是醫藥商業和醫療系統,受供求關係的影響,以醫院和藥店為主的終端掌握著製藥企業的命運。

行業報告|中國醫藥行業研究報告

近幾年,生命科學的發展也使生物技術與醫藥領域相結合,產生了生物醫藥領域,計算機技術的突飛猛進,加速了生物技術在製藥領域的應用和新藥的研發。在這樣的背景下,全球製藥巨頭都瞄準了生物製藥這一新興的領域,爭相開發生物醫藥市場。在中國,製藥行業正處於轉型提升的關鍵時期。新版GMP對製藥企業的改造,影響了整個行業的格局,目前國內一些知名藥企也開始進軍生物醫藥領域。

七、生物醫藥行業介紹

7.1 生物醫藥概念

生物醫藥產業由生物技術產業與醫藥產業共同組成。各國、各組織對生物技術產業的定義和圈定的範圍很不統一,甚至不同人的觀點也常常大相徑庭。生物醫學工程是綜合應用生命科學與工程科學的原理和方法,從工程學角度在分子、細胞、組織、器官乃至整個人體系統多層次認識人體的結構、功能和其他生命現象,研究用於防病、治病、人體功能輔助及衛生保健的人工材料、製品、裝置和系統技術的總稱。

生物醫藥,一個醫藥行業的新興產業,國家“十二五規劃” 確定了生物醫藥發展的重點,包括基因藥物、蛋白藥物、單抗克隆藥物、治療性疫苗、小分子化學藥物等,優良的政策將積極促進我國生物醫藥的高速發展,生物醫藥產業令人期待。

確切地說,生物技術藥物是指利用基因工程、克隆抗體工程或細胞工程技術生產的源自生物體內的天然物質,用於體內診斷、治療或預防的藥物,主要指基因重組的蛋白質分子類藥物,如激素和酶、疫苗、單克隆抗體等藥物。

相對於傳統醫學,生物技術藥物有著突出的療效和社會效益。在臨床治療方面,對於嚴重威脅人類健康的重大疾病的治療,如遺傳性疾病、癌症、糖尿病等,生物技術藥物的作用舉足輕重,甚至不可替代。

從1953年,DNA雙螺旋結構的發現到1982年,FDA批准第一個基因重組生物製品,從此揭開了生物製藥的序幕。20世紀90年代後,生物製藥高速發展,進入21世紀以來,世界生物技術異軍突起,歐美在開發研製和生產生物藥品方面成績斐然,韓國、日本在亞太國家中發展較快,同時,東南亞範圍內生物仿製藥企業也發展勢頭良好。

7.2 生物醫藥行業特點

生物醫藥行業的一個重要特徵在於盈利週期較長。一個生物醫藥品種從臨床前研究到上市,一般需要5~10年時間。因此,對於處於研發階段的新生物醫藥品種和企業,盈利一般都需要較長時間。國外領先的生物醫藥企業從成立到盈利平均需花10年左右的時間。同時在這段研發且沒有盈利的階段,生物醫藥企業往往需要大量的資金投入,研發投入往往超過20%的銷售收入。可見,生物醫藥類企業一般最需要風險資金和市場支持的時間在企業創立初期,而伴隨企業產品成熟,甚至於專利技術保有期限的結束,企業的成長性將大打折扣。

海外較為成功的生物醫藥公司從成立到上市的平均年限為4 年,從上市後到盈利的平均年限為7 年,盈利之後企業將出現非線性增長。

表1 海外較為成功的生物醫藥公司發展歷程

行業報告|中國醫藥行業研究報告

生物醫藥產業被稱為“永不衰落的朝陽產業”。隨著世界經濟的發展、生活環境的變化、人們健康觀念的變化以及人口老齡化進程的加快等因素影響,與人類生活質量密切相關的生物醫藥行業近年來一直保持了持續增長的趨勢。根據全球最大的醫藥市場諮詢公司IMS Health的統計報告,2014年全球醫藥市場銷售額將達到1.1萬億美元,未來幾年將保持5%-8%的複合增長率,這反映了全球醫藥市場強勁的整體增長趨勢。儘管各國政府均在控制醫藥費用的增長,但由於新藥開發、人口結構變化及人們對健康預期的提高,藥品市場的增長仍快於經濟增長的速度。

7.3 生物醫藥細分子行業

生物醫藥細分子行業各有千秋,重點包括重組蛋白、細胞治療和單抗藥物三個細分子行業。

重組蛋白藥物具有簡便、安全、藥效更長等優點。在我國,高端市場以進口重組蛋白藥物為主,國內企業正在積極開發長效化胰島素、生長激素、干擾素、粒細胞集落刺激因子等藥物。隨著國內企業技術不斷升級,預計國內重組蛋白產品將逐步替代價格高昂的進口產品。

幹細胞治療技術應用前景廣闊。全球幹細胞市場,2010年規模約210億美元,2013年超400億美元,年複合增速達23%,預計到2018年規模將達1200億美元。國內已建立多家幹細胞產業化基地,包括華東基地、天津基地、青島基地、泰州基地等,從事幹細胞技術研發、幹細胞庫建立和幹細胞產品開發的公司近百家,已初步形成從上游存儲到下游臨床應用的完整產業鏈雛形。

在生物藥中,幹細胞技術是當前疑難雜症最大的救星,目前主要是通過將胚胎幹細胞發展為造血幹細胞,用於治療腫瘤、血液病。根據中國醫療器械行業協會的預測,2013-2017年間幹細胞產業年均複合增長率達36%,將於2017年達到300億元的規模。

2013年10月,全球已經有8個幹細胞治療藥物,其中韓國有3個為最多。中國有6個幹細胞藥物已經進入臨床試驗階段,其中3個已經完成,另外3個仍處於試行過程中,但由於政策未落地,無法拿到藥物批件。預計2015-2016年會有行業規範出臺,相關幹細胞治療藥物或將集中獲批。

目前國內企業在幹細胞的產業鏈條上仍集中於上游,即進行幹細胞儲存。較為常見的是臍帶血幹細胞儲存和胚胎幹細胞儲存,這也是未來幹細胞治療臨床使用的重要基礎。在幹細胞治療藥物臨床試驗規則未落地前,掌握儲存資源就意味著掌握了客戶資源。在臍帶血儲存領域競爭十分激烈,而胎盤幹細胞儲存仍處於藍海狀態,且在臨床上有替代臍帶血幹細胞趨勢。

單抗藥物應用日趨廣泛,已經成為腫瘤靶向治療的主流用藥。全球單抗藥物市場規模已從2005年的140億美元增長到2010年的510億美元,年複合增長率達30%,在生物藥中的佔比超過30%,成為生物藥中佔比最大的品類。國內單抗藥物市場2005-2013年複合增速達47.3%,遠高於其他醫藥細分子行業,預計2020年潛在市場規模可達220億元。國內單抗藥品總體市場規模小、增速快,未來驅動來自國產化替代和未滿足的剛性需求拉動。

2013 年全球前十大重磅暢銷藥有6 個均是單抗:

行業報告|中國醫藥行業研究報告

八、國內外現狀和競爭格局

2013年中國生物藥市場規模約為2381億元,同比增長34%,2006-2013年複合增長率為29.5%,遠超過全球生物藥市場增長,預計2013-2020年間複合增長率能達到20%。

中國藥審中心2010-2013年受理的生物藥申報數量也出現上升趨勢,預計在2015年後將進入獲批高峰期。

目前,國際大部分知名製藥企業,年產值在400—500億美元的大公司如強生、輝瑞、諾華、默沙東、羅氏等在生物製藥領域都處於領先地位。2013下半年,手握“明星藥物”的奧尼克斯生物製藥公司,便引來了一大波製藥巨頭的“爭搶”風潮。

8.1 國內發展現狀

我國生物製藥產業起步較晚,直到 70 年代初才開始將 DNA 重組技術應用到 醫學上,但在國家產業政策的大力支持下使這一領域發展迅速逐步縮短了與先進國家的差距。經過了數十年的發展,以基因工程藥物為核心的研製、開發和產業化已經頗具規模。目前,全國註冊的生物技術公司超過了200家,主要分佈於環渤海、長三角、珠三角等經濟發達地帶。

與發達國家相比,我國生物醫藥產業還處於比較落後的狀態。目前制約我國生物製藥產業發展的主要因素有資金短缺、研發力量薄弱、缺乏產業化機制、科研成果轉化率低等。其中,作為生物醫藥領域內重要部分的中成藥產業在國際上發展步履維艱,而我國的生物製藥公司對創新研發重要性認識不夠,對高端人才及產品研發資金投入不足,大多集中在生物仿製藥領域。

生物醫藥作為新興產業,有著良好的發展前景和蓬勃的生命力,引起了國家的足夠重視,近年來,中央和地方政府都在不斷加大對生物醫藥的投入力度,從政策和資金等各方面扶持生物醫藥產業。

按照年銷售額10億美元的重磅藥物標準,2013年有近百種藥品達標,其中TOP50的達標線為16.43億美元,這些重磅藥物全部出現在美國和歐洲。我國生物醫藥行業發展從二十世紀80年代開始,目前尚沒有出現年銷售額超過10億人民幣的藥物。

進入21世紀以來,我國生物醫藥行業持續高速增長。據國家食品藥品監督管理總局(CFDA)南方醫藥經濟研究所發佈的數據,2000年至2013年,我國生物醫藥產業銷售收入從1686億元增長到21543億元,年複合增長率達到21.65%。

2011年,我國醫藥市場規模已超越法國和德國,成為僅次於美國和日本的全世界第三大醫藥市場,2015年我國在全球醫藥行業中的市場地位將進一步得到鞏固,2020年我國有望成為僅次於美國的全球第二大藥品市場。

生物醫藥作為新興產業,有著良好的發展前景和蓬勃的生命力,引起了國家的足夠重視,近年來,中央和地方政府都在不斷加大對生物醫藥的投入力度,從政策和資金等各方面扶持生物醫藥產業。日前,《上海市生物醫藥產業發展行動計劃2014-2017年》發佈,明確今後將繼續推動上海建設成為亞太地區生物醫藥高端產品製造中心、商業中心和創新研發中心,到2017年底實現產業經濟總量3500億元,並形成一家銷售收入超過1000億元的旗艦企業,力爭實現生物醫藥產業新一輪跨越式發展。

8.2 生物醫藥行業競爭格局

1)全球生物醫藥行業競爭格局

目前,全球生物醫藥產業呈現集聚發展態勢,主要集中分佈在美國、歐洲、日本、印度、新加坡、中國等國家和地區。其中美國、歐洲、日本等發達國家和地區佔據主導地位。

美國生物醫藥產業已在世界上確立了代際優勢,研發實力和產業發展領先全球,生物藥品已被廣泛應用到癌症、糖尿病、慢性疾病的治療之中。在歐洲,堅實的產業基礎和技術優勢使其生物醫藥產業緊隨美國走在了世界前端,同時人口老齡化的加深使生物藥物在歐洲擁有廣闊的市場前景。日本生物醫藥領域的發展起步雖晚於歐美國家,但發展非常迅猛,成為亞洲領先。除日本以外,隨著本國政府的積極培育和扶持,中國、印度、新加坡等亞洲國家的生物醫藥產業也快速發展起來。亞洲已經成為全球生物醫藥產業除北美、歐洲以外的另外一箇中心。

美國、歐盟、日本等發達國家地區持有94%以上的專利,尤其是美國佔有世界近六成生物藥專利。然而,包括我國在內的其他國家加起來的專利佔有率則還不足6%,這也體現出歐美等發達國家地區在生物藥領域具有絕對的壟斷地位,同時也一度讓我國患者形成了生物藥“天價”的認知。比如乳腺癌治療藥物赫賽汀價格就高達2萬元/針,一個療程更是高達30萬元,這讓很多普通家庭患者難以接受。

2)國內生物醫藥行業地域競爭格局

近年來,我國政府對生物製藥產業的發展予以大力扶持,通過政府引導與民間投資的聯動,生物製藥產業已經呈現集聚發展的態勢。目前,我國生物製藥產業已初步形成以長三角、環渤海為核心,珠三角、東北等中東部地區快速發展的產業空間格局。此外,中部地區的河南、湖南、湖北,西部地區的四川、重慶也已經具備較好的產業基礎。

長三角地區生物醫藥產業創新能力和國際交流水平較高。該地區擁有最多的跨國生物醫藥企業,在研發與產業化、外包服務、國際交流等方面具有較大優勢,已逐步形成以上海為中心的生物醫藥產業集群。

環渤海地區生物醫藥產業人力資源儲備充足,擁有豐富的臨床資源和教育資源。各省市在醫藥產業鏈方面具有較強的互補性,圍繞北京形成了創新能力較強的產業集群。

珠三角地區市場經濟體系成熟,市場潛力巨大。該地區醫藥流通體系發達,毗鄰港澳,對外輻射能力強,民營資本比較活躍。圍繞廣州、深圳、珠海等重點城市形成了商業網絡發達的生物醫藥產業集群。

此外,成渝經濟圈在生物醫學工程領域創新活躍,是西部地區重要的生物醫藥成果轉化基地;以長春市為核心的長吉圖地區是亞洲規模較大的疫苗生產基地;長株潭地區擁有長沙高新區、瀏陽生物醫藥園等多個生物醫藥產業基地,產業基礎雄厚;武漢城市群聚集了各類研發機構及知名企業300餘家,已形成支撐創新、產業化發展,較為完善的平臺和環境。

從微觀層面看,國內技術領先、規模相對較大的生物製藥企業也大多集中於上述地區。據中國證監會上市公司名錄披露,截至2015年,中國醫藥行業上市公司173家,長三角、環渤海、珠三角三地分別集中了43、34、19家上市公司,佔總數量的55.49%。但總體而言,目前我國生物醫藥產業尚未形成幾家企業可以壟斷市場的局面,與國際巨頭相比,我國生物製藥企業規模普遍較小,尚具備較大的發展潛力,隨著企業發展壯大,未來行業內的併購和重組機會將逐漸顯現。

九、醫藥行業的背景

9.1 政策助力行業發展

2月14日召開國務院常務會議,部署推動醫藥產業創新升級,確定進一步促進中醫藥發展措施,並決定開展服務貿易創新發展試點,推進外貿轉型增強服務業競爭力。

會議明確,十三五規劃將瞄準群眾急需,加強原研藥、首訪藥、中藥、新型製劑、高端醫療器械等研發創新,加快腫瘤、糖尿病、心腦血管疾病等多發病和罕見病重大藥物產業化。醫藥產業是最直接的民生產業,總理指出,醫藥產業發展首先是“民生需要”,更是“發展需要”。

在“健康中國”上升為國家戰略的大背景下,各項有關制度及改革方案都在全面推進落實,中國也正在經歷著從“醫藥大國”到“醫藥強國”的蛻變。多位市場人士認為,生物醫藥行業有望在多方利好環境下迎來快速發展。

9.2 醫藥行業的人口背景

21 世紀以來,我國人口結極變化開始加速,佔較大人口比例的“50 後”開始步入老齡,再加上常年徘徊於1.2-1.3%低位的出生率,使得我國快速進入老齡化社會。據《2014 年社會服務發展統計公報》數據顯示,截至2014 年底,中國60 歲及以上老年人口21,242 萬人,同比上一年增長了4.94%。其中,65 歲及以上人口為13,755萬人,佔總人口的10.1%。

五中全會全面放開二胎政策是繼2013 年十八屆三中全會決定啟動實施“單獨兩孩”政策之後的又一次人口政策調整。反映出國家領導層對中國未富先老的人口結極問題的重視。全面放開事胎政策,將拉動兒童用藥、兒童疫苗、生殖助孕、產前篩查等相關產業和上市公司的發展。

嬰幼兒與老齡人口的增長為醫藥市場帶來了增長空間,據統計,0-14 歲和60 歲以上是人一生中用藥最為集中的兩個年齡段。

圖3-1 我國人口年齡結構變遷

行業報告|中國醫藥行業研究報告

由於器官老化、基因變異數量增加,老年人常常被心腦血管疾病、腫瘤以及阿爾茨海默病、帕金森病、骨質疏鬆、骨關節炎、黃斑病變、青光眼、白內障等多種老年退行性病變所困擾。其中60 歲以上人口約半數患有心血管疾病患,患糖尿病的老年人比例約為40%。而阿爾茨海默病在60 歲以上人口的患病率為3%,到80 歲時,此比率上升為15-20%。

據國家衛生和計劃生育委員會數據,中國老年人群醫療費用支出是年輕人的3 倍,佔醫療總費用的30-35%,其中尤以慢性病用藥為主。由於老年慢性病具有高發病率、高致死致殘率、需長期控制而難以完全治癒的特點,因此對此類藥物有著很強的依賴性,為其市場的拓展留下廣闊的空間。以心血管用藥為例,2014 年我國22 個重點城市樣本醫院心血管購藥金額為189.60 億元人民幣,比上年增長10.14%。而隨著老年人口的迚一步增長以及全民醫保的普及,未來增速有望迚一步上升。

圖3-2 不同年齡醫療支出分佈圖

行業報告|中國醫藥行業研究報告

長期低水平的出生率使得我國兒童用藥規模一直偏小,與發達國家有較大差距。然而0-14歲的嬰幼兒和少年兒童往往因為身體適應能力較弱、運動量大但缺乏健康保護意識等原因成為用藥密集人群,其中尤以抗菌、抗病毒藥物需求居多。

圖3-3 2002-2015 年兒童門急診量

行業報告|中國醫藥行業研究報告

現有藥品的品類中多數不存在兒童劑型,通常採用將成人用藥減量的方式代替專業的兒童藥。但此類方法具有給藥劑量不準確、成分不合適的風險因素而且在口味、色彩等方面難以契合兒童服藥的需要。而包衣片、膠囊等更是難以在不影響血藥濃度的情況下進行拆分。

2015年6 月,國務院發佈的《關於完善公立醫院藥品集中採購工作的挃導意見》中明確提出婦兒專科非專利藥品直接掛網採購,使兒童用藥避免了競爭激烈的招標環節,有利於提高製藥企業生產兒童用藥的積枀性。兒童用藥有望在需求增長與政策支持的雙重利好下迎來加速發展。

9.3 發展精準醫療正當時

2015年初,美國啟動了精準醫學計劃,3 月我國科技部召開首次精準醫療戰略專家會議,提出我國的精準醫療計劃,並決定至2030 年前在精準醫療領域投入不低於600 億元。

圖3-4 精準醫療發展的近期歷程

行業報告|中國醫藥行業研究報告

圖3-5 全球精準醫療市場規模變化(單位:十億元)

行業報告|中國醫藥行業研究報告

精準醫學,是將個體的遺傳學信息用於挃導疾病的診斷或治療的醫學。廣義地來說,精準醫學是由基因檢測和其後的靶向治療藥物、靶向治療療法共同構成。

圖3-6 精準醫療的圖解

行業報告|中國醫藥行業研究報告

從屬性上看,精準醫療與創新藥領域相似,是技術導向型領域,具有研發與技術優勢的企業是理想的投資標的,如安科生物參股的単生吉在CAR-T 治療技術領域具有領先優勢。短期內來看,除了極少數企業,大部分國內精準醫療企業的技術同質化較為嚴重,那些能用成熟技術儘快佔領渠道資源的企業也是可行的投資標的。

9.4 生物仿製藥發展恰逢其時

在市場規模最大的7個國家的生物仿製藥市場中,美國依然是最大的生物仿製藥市場,2013年有望達到90億美元,這與美國市場的中藥生物藥物專利到期有關。美國將成為全球生物仿製藥市場的主力,並將推動全球生物仿製藥市場規模在2020年達到110億~250億美元,從而使其佔全球生物製劑市場的比例達到4%~10%。

隨著重磅級生物藥專利的到期,國內生仿藥將迎來難得的機遇。2013~2020年將是生物仿製藥的發展黃金期。此外值得一提的是,當前全球生物仿製藥市場還呈現出對政策的依存度大、品類比較集中的特點。預測到2015年全球生物仿製藥市場規模將增長到100億美元,2020年將增長至200億美元,未來10年增長約90倍,年均複合增長率有望達到56%。

在藥品市場增長空間方面,中國將是潛力最大的市場。未來我國人口老齡化加深和居民可支配收入的增長是推動我國醫藥行業持續增長重要動力。目前,我國用藥水平還偏低,醫藥市場的不斷擴大是必然趨勢。未來醫療體制改革和行業結構調整將是影響醫藥行業的主要政策面因素。

從全球來看,生物醫藥方興未艾;從國內來看,我國的生物醫藥產業有著巨大的發展潛力,國內市場還有很大的開發空間,這同時吸引著國內外的製藥巨頭。目前,全世界排行前10位的製藥公司已全部進軍中國市場,排名前25位的製藥企業中有15家在中國設有辦事處機構。

十、國內生物醫藥主要公司情況

10.1 近期發生的生物醫藥融資情況

2016年1月14日,全有時代發佈公告稱,公司擬定增30億元推動公司未來在生物醫藥和互聯網醫療領域的發展。全有時代主營業務為加工製造冶金機械設備,屬於傳統加工製作企業。全有時代有關負責人稱,公司將通過此次增發謀求向生物醫藥領域的全面轉型,此外,增發所募集資金將用於投資並孵化海外在研的生物醫藥產品

2015年11月18日,銀河生物宣佈擬定增75.52億元。根據公告,銀河生物將憑藉在PDX 技術、CAR-T 技術以及神經幹細胞治療技術的領先研發優勢,擬深度切入腫瘤等重大疾病檢測與預警、個性化用藥、藥效評估、數據庫分析與服務等領域。去年11月24日,新日恆力宣佈擬以現金15.66億元併購博雅幹細胞80%的股份,正式進入生物醫藥和大健康領域。

10.2 A股生物醫藥上市企業情況

按照Wind行業分類,截止2016年3月3日,A股共有主營生物科技非ST上市公司25家,總市值3716.75元,佔A股總市值不足1%,市盈率中位數為51倍,低於A股市盈率中位數62.77倍,考慮到生物醫藥公司基本為中小創上市公司,中小板市盈率中位數為66.55倍,創業板市盈率中位數為85.16倍。生物醫藥企業代表新經濟的發展方向,龍頭受到市場的認可和追捧,市盈率較高。但,從市盈率中位數上看,生物科技公司估值仍有提升空間。且其市值佔A股總市值比重很低,說明資本市場服務生物醫藥產業的能力仍待挖掘。

1)各子行業相關上市公司財務情況

圖4-1 子行業相關上市公司情況

行業報告|中國醫藥行業研究報告

生物科技上市公司共25家。

2)生物科技上市公司地域分佈

圖4-2 生物科技上市公司地域分佈

行業報告|中國醫藥行業研究報告

北京5家,上海2家,廣東2家,內蒙古2家,其他為一家。

3)子行業分類個數

圖4-3 子行業分類

行業報告|中國醫藥行業研究報告

血液製品4家,診斷試劑4家,基因工程及製品5家,生物製劑12家。

4)按照市值來看,各個子行業的龍頭公司情況

圖4-4 子行業的龍頭公司情況

行業報告|中國醫藥行業研究報告

各子行業龍頭市盈率均較高,也就是說市值表現好的企業,多數為成長性好,市場認同度高,這也符合生物醫藥作為高新產業新方向的邏輯。

5)按照年初至今漲幅來看,各個子行業表現最好的公司情況

圖4-5 子行業表現最好的公司情況

行業報告|中國醫藥行業研究報告

從各個子行業表現最好的上市公司來看,除了次新股花園生物外,其他三家公司市盈率均較低,且市值較高。四家公司中,兩家為次新股,尚處於快速發展期。

10.3 非上市公司代表——海特生物

武漢海特生物製藥股份有限公司是由武漢三江源投資發展有限公司等股東單位於2000年11月共同發起成立的一家以創建全國最優生物創新藥企業為目標的高科技生物製藥企業。公司性質為中外合資企業,註冊資本為7751.628萬元,註冊地為武漢經濟技術開發區海特科技園,生產範圍為生物製品(注射用鼠神經生長因子凍乾粉針劑、注射用抗乙肝轉移因子凍乾粉針劑)、凍乾粉針劑。

公司擁有獨特的產品優勢。主導產品“金路捷”—注射用鼠神經生長因子屬國家一類新生物製品,為全球第一個獲得政府批准上市的神經神經損傷類疾病用藥。該項目源自1986年諾貝爾生理醫學獎成果,公司將其近50年的研究成果成功轉化為工業化產品,並獲得了國家火炬計劃和國家創新基金計劃的重點扶持。公司還擁有乙肝治療藥品奧肝肽、屬國家基本用藥的局部快速止血劑凝血酶、對心腦血管疾病有顯著療效的藥品降纖酶等二十餘個品種。

神經損傷修復類藥物是我國特有的大品類藥物,預計潛在市場規模在400 億元以上。鼠神經生長因子目前市場規模20 億元左右,但由於其確切的療效、透徹的研究和溫和的競爭環境,成長潛力巨大。在藥品價格市場化改革的大背景下,降價的壓力也相對較小。

公司2014年營收超過5億元,淨利潤超過1.3億元,2012-2014年年均增長50%以上。按照可比上市公司舒泰神的規模12億營收和2.1億淨利潤來看,海特生物淨利率更高,增速更快,再加上品牌效應,在可預見的未來幾年內,海特生物整體的估值將邁向百億級。

10.4 生物醫藥企業的成長路徑與融資需求

以研發和製造為主的生物醫藥企業的商業模式和成長路徑比較清晰,但無論是生產仿製藥、改劑型藥還是新藥,從開始研發至最後成為產品,都要經過繁瑣的步驟,一般需要5~10年時間,導致生物醫藥企業前期資金投入大、盈利週期長。然而,一旦技術突破、市場開發積累到一定程度後,生物醫藥企業會出現爆發式增長。

生物醫藥企業的成長路徑決定了其融資需求主要集中在前期,即在藥品研發成功前和市場開發時。且由於生物醫藥企業前期並沒有多少營業收入,固定資產比重也不高,債務融資顯然難以作為主要融資來源。因此,生物醫藥企業在創立初期最需要風險投資,其業績能夠出現爆發式增長的特性也與風險投資的投資訴求契合。

藥品研發基本成型後,就需要多層次資本市場提早介入,降低其股權融資成本。在藥品達到上市條件前,仍存在諸多變數,任何一個細節的問題都可能導致前功盡棄,風險較大,大部分企業的融資仍應該集中在場外市場,但部分研發團隊能力強、產品市場認可度高的企業已具備進入場內市場融資的條件。這部分企業和其他新興產業中的初創型企業一樣,需要特定的板塊來滿足其融資需求,並向投資者充分提示風險。而當藥品研發成功,進入市場開發階段的企業,則更加滿足進入場內市場融資的條件。

目前中小板和創業板對於生物醫藥企業的融資支持侷限在產品開發進入成熟階段,企業已經獲得一定盈利的企業,這顯然無法充分發揮資本市場支持新興產業的能力。境內優秀的生物醫藥公司大量流失海外,在香港、美國、新加坡、英國等境外交易所上市並以股權融資的境內生物醫藥公司市值已達2119億美元。

十一、生物醫藥企業的投資風險

生物醫藥行業有著巨大的發展空間和吸引力。作為技術高度密集的高新技術行業,對相關技術的要求很高,而且需要投入鉅額資金,具有很大的不確定性和不穩定性。影響我國生物醫藥行業投資風險的因素主要有四個,分別是政策風險、研發風險、技術風險和市場風險。

11.1 政策風險

就目前的行業發展階段和行業特徵而言,生物醫藥行業要想更好的推動和發展離不開政策的扶持和政策的帶動。因此,政策風險對生物醫藥行業投資的影響不容忽視。具體來說,生物醫藥行業投資可能面臨的政策風險主要來源於以下兩個方面:一是產業政策,二是行業標準。

作為新興產業的生物醫藥行業,它的不斷壯大是和我們國家實行的政策密切相關的。當前,我國對生物醫藥採取鼓勵扶持的態度,不管是國家長遠性規劃或國家級大型基金,都將發展生物醫藥技術列為優先考慮項目。但這並不意味著生物醫藥行業內的所有細分行業都能受到國家產業政策的照顧,部分技術含量低、產能過剩的細分行業,特別是仿製藥製造業,隨時可能失去原有的政策優惠。

此外,由於藥品的生產、銷售與使用直接關係到人民的生命健康和福利,因此政府的督促和有關法律的頒佈是不可以缺少的。在我國,藥品的製造、出售和使用等環節都頒佈了很多的法律法規和準則,以此來對醫藥企業進行約束。當前,中國實施藥品生產和運營的許可體制,製藥公司要通過《藥品生產許可證》和GMP,才可以進行生產和運營。同時,作為原材料出口的醫藥公司需獲得質量規範的認證和出口國的藥品監督部門刊發的註冊認證,方可出口。嚴厲的政策提升了行業的市場準入門檻。因此,即使生物藥品開發成功,也將面臨是否能獲取生產批文的風險。

11.2 研發風險

在生物醫藥行業中,最大的投入當屬研發、廠房和設備方面的支出。全球十大藥廠的研發費用約佔各自營業額的百分之八到十五。單個藥品的研發費用現在也已高的驚人,例如基因項目的新品研究費用大多在1~3億美金,隨著新藥品研製的複雜程度提高,費用也相應提升,個別基因項目的新品研究費用已超過6億美金。高技術的時效性又決定了投資需求的連續性,必須籌措足夠的資金,否則,極有可能半途夭折。因此,投資於生物醫藥行業將不可避免的面臨資金緊張而導致產業化過程失敗的可能性。

從開始研發至最後成為產品,生物藥品要經過六個繁瑣的步驟:實驗室研究階段、中試生產階段、臨床試驗階段、規模化生產階段、市場商品化階段和嚴格監督。每個環節都需通過藥政審批程序,所以開發一種新藥週期較長,一般需要8~10年、甚至 10~12年的時間。如此長的週期,加上實驗結果的不可預測性,將使投資面臨不能完全實現預期目標的風險。

生物醫藥行業還面臨和其他行業一樣的知識產權保護風險。專利藥能給醫藥企業帶來可觀的鉅額利潤,所以藥品專利與醫藥企業的自身利益關係密切。發達國家的專利保護會強烈影響到生物醫藥公司的投資和決策。我國目前生物醫藥企業開發的藥品中的絕大部分是仿製品。據有關數據表明,我國仿製一種新藥的費用只需幾百萬人民幣,花費3~5年,外國在該研究領域的費用預算一般是3~5億元美金,研發時間大多需要7~10年。不過我國類似“免費午餐”似的開發模式可持續性較差,並且其他公司也會選擇雷同的研發目標,激烈的競爭可能導致仿製藥利潤微薄。

11.3 技術風險

生物醫藥遵循製藥行業的特定程序,需要經歷科研、中試和臨床三個階段才能確保藥品的安全性,其中任一階段出現問題都有可能被否決。一個新類型的藥品從研製到投入生產使用一般要經過四個環節,即臨床研究、製劑處方和穩定性試驗、生物利用度測試以及放大實驗直到用於人體的四期臨床試驗等過程。新藥研發的成功率很低,例如美國為1/5000,日本為1/4000,這是因為只要其中任何一個環節出現問題,就有前功盡棄的可能性。可見生物醫藥研發的技術環節存在很大的不確定性。

11.4 市場風險

生物醫藥企業的發展狀況與市場需求狀況密切相關,雖然近年來生物醫藥行業飛速發展,但行業內的競爭也越來越激烈,部分仿製藥在競爭壓力下難以達成預期銷售目標,甚至導致企業難以生存和發展。

國內同類病症的藥品往往有幾種甚至幾十種,質量良莠不齊,無論在科技實力、生產定位、外觀包裝等方面,我國的藥品和西方國家都存在較大差距。中國加入了WTO後,開放流通的經濟環境受到了國際產品的競爭影響,生物醫藥行業的市場風險有加大的趨勢。

此外,從科技層面而言,新研發藥物的科技含金量高於普通營養品,但從經營角度判斷,新研發藥品的經濟效益未必能高於保健營養品。對於新技術的藥品投資,必須充分考慮市場的需求情況和競爭情況,高科技含量不一定能帶來高收益。

2017年中國醫院藥品市場總銷售額*達到7457億人民幣,全年增長率為3.3%,相比2016年9.2%的全年增長率下降較為明顯。由於受到一系列政策的影響,如公立醫院改革、醫保控費和藥佔比控制等,本土企業受到較大的衝擊,2017全年增長率僅為1.5%,反觀跨國企業,增長率為8.9%,與2016年增長率相比僅呈小幅度下降。

十二、中國醫院醫藥市場縱覽

2017年中國醫院藥品市場總銷售額*達到7457億人民幣,全年增長率為3.3%,相比2016年9.2%的全年增長率下降較為明顯。由於受到一系列政策的影響,如公立醫院改革、醫保控費和藥佔比控制等,本土企業受到較大的衝擊,2017全年增長率僅為1.5%,反觀跨國企業,增長率為8.9%,與2016年增長率相比僅呈小幅度下降。(*銷售額:醫院藥房採購金額)

行業報告|中國醫藥行業研究報告

十三、詳解醫院藥品市場

13.1跨國企業 VS. 本土企業

跨國企業和本土企業2017全年銷售額分別為1876億人民幣和5582億人民幣。中國醫院醫藥市場的增長主要由藥品銷量拉動,在藥品集中招標和採購以及高價藥談判的影響下,跨國企業和本土企業藥品的價格都呈現負增長,分別下降3.5%和2.8%,但是,政策對本土企業的影響更大,其藥品的銷量增長較為平緩,僅增長2.8%,跨國企業的銷量增長11.3%。前十大醫院藥品供應商中,跨國藥企佔到4席,且市場增速明顯高於平均增速。

行業報告|中國醫藥行業研究報告行業報告|中國醫藥行業研究報告

13.2品類和產品

從治療領域來看,2017年,中成藥仍然保持藥品品類中的首位,但是全年增長率僅為-2.8%。全身性抗感染藥、消化道和新陳代謝分別位列二、三。呼吸系統、血液和血液形成器官、抗腫瘤藥和免疫調節劑領跑全年銷售同比增長率前三位,高於平均增長率,為9.8%、8.7%和8.5%。

從產品排名來看,前三名產品的全年銷售額與上季度排名一致,輝瑞製藥的立普妥不僅穩居第一,而且全年同比增長率達到13%。阿斯利康生產的普米克令舒排名明顯上升,位列第四,輝瑞的舒普深、揚子江藥業的加羅寧、阿斯利康的普米克令舒全年增長率排名前三,分別為23.7%、21.2%、20.5%。

行業報告|中國醫藥行業研究報告行業報告|中國醫藥行業研究報告

13.3不同等級城市的表現差異大

跨國和本土藥企在不同等級城市的表現迥異,跨國藥企在四、五線城市的表現非常亮眼,增長率達13.8%。相比之下,本土企業在一線城市的銷售額呈負增長,在其他等級城市的增長也不明顯。

行業報告|中國醫藥行業研究報告

一線城市(3):北京,上海,廣州

二線城市(15+3):成都,瀋陽,重慶,天津,南京,杭州,深圳,濟南,鄭州,武漢,寧波,哈爾濱,蘇州,西安,長沙,珠江三角洲城市群,福廈泉城市群,浙江城市群

三線城市(17):常州,太原,大連,青島,烏魯木齊,無錫,長春,石家莊,貴陽,南寧,昆明,煙臺,南通,揚州,徐州,南陽,溫州

十四、中國醫院醫藥市場全覽

14.1 全國概況

2016年中國醫院醫藥市場達到7340億元規模,過去5年年復增長率CAGR達15%,每年的絕對增量均在740億元左右

2016年增長相對趨緩,下滑至11%

行業報告|中國醫藥行業研究報告

14.2 按醫院等級

三級醫院用藥金額佔市場的67%,且增速最快,CAGR’11-‘16為17%

二級醫院貢獻29%,增速最低,五年CAGR為10%

近年分級診療的推行,理論上會推動一級醫院市場的用藥放量,但是目前數據層面未觀察到這一趨勢——可能由於一級醫院樣本數偏少導致的數據偏差,或分級診療的影響實際更多反映在跨不同城市的醫院之間而非單純的不同等級醫院之間

行業報告|中國醫藥行業研究報告

14.3 按城市級別

二三線城市佔醫院用藥市場的60%,該比例高於其30%的人口占比和52%的GDP佔比

一線城市醫院用藥市場增速最慢,CAGR僅10%,且整體佔比在五年間縮減了3%

三線城市醫院用藥市場增長最快,CAGR達17%,市場規模在五年間增長超過1倍

行業報告|中國醫藥行業研究報告

十五、企業類型及治療領域分析

15.1 按企業類型

外企在三級醫院的市場份額(35%)顯著高於在二級醫院中的份額(27%)

同時,外企在一線城市中的份額(44%)也明顯高於二線城市中的份額(31%)

外企在一線城市中的市場份額下滑相對明顯(-2%)

行業報告|中國醫藥行業研究報告

15.2 按品牌

中國醫院醫藥市場中,Top-10企業佔據了21.5%的市場份額

市場份額最大的Top-10品牌中,有6家為外企,其中輝瑞和阿斯利康在過去2年裡均排名前兩位

揚子江藥業在二級醫院市場中排名首位

行業報告|中國醫藥行業研究報告

15.3 結合品牌和地域

外企在北京、廣東和浙江相對發達的地區佔據更高的市場地位,Top-10中7個或以上都是外企品牌(上海相對例外)

本土藥企普遍在其所在省市home market擁有更高的市場份額,比如山東的齊魯製藥和四川的科倫藥業

本土企業中,齊魯製藥和揚子江藥業在多個省份都有很強的市場地位

行業報告|中國醫藥行業研究報告行業報告|中國醫藥行業研究報告

15.4按疾病類型

用藥佔比排名前三的治療領域為——抗腫瘤和相關免疫調節藥物(17%)、抗系統性感染藥物(16%)、消化系統和代謝藥物(15%)

在用藥佔比較大的領域中,神經系統相關藥物和血液/造血器官相關藥物增長最快,2016年增速達到10-11%

行業報告|中國醫藥行業研究報告

Top-10藥企在各治療領域的市場份額相對於2014年有明顯提升,意味著市場集中度在不斷上升

Top-10藥企在生殖泌尿系統藥物和呼吸系統藥物領域的市場份額非常高,分別達到85%和68%

Top-10藥企中的外企在神經系統藥物領域份額相對較低,僅12%,而在其他治療領域均在20%以上

行業報告|中國醫藥行業研究報告

十六、創新藥物市場分析

該部分跟蹤了2010-2012年間國內上市的24個一類新藥(以NDA獲批時間為準)過去幾年裡在688家樣本醫院銷售數據,其中22個為進口品牌,2個為本土品牌。

其中9個藥物被歸類為specialtycare drugs, 包括Avastin, Conmana, Enbrel, Exjade,Faslodex, Foesteo, Humira, Lucentis, 和 Sprycel

另外15個歸類為 primarycare/chronic disease drugs, 包括 Apidra, Avamys, Avodart,Brilinta, Fosrenol, Galvus , Glakay, HengYang, Lyrica, Onbrez, Onglyza,Priligy, Resolor, Talion, 和Victoza

這24個一類新藥在2016年的樣本醫院銷售額達到44億元,9個specialtycare drugs佔了75%。

行業報告|中國醫藥行業研究報告

Top-10一類新藥佔據了92%的樣本創新藥市場份額,Roche的Avastin拔得頭籌,Top-10中不乏本土品牌——貝達藥業的Conmana和恆瑞醫藥的HengYang,本土創新帶來的市場影響力已經初現端倪。

行業報告|中國醫藥行業研究報告

96%的創新藥消費發生在三級醫院市場,二級醫院的佔比有部分提升,但仍然增長緩慢;

按城市級別,96%的創新藥消費發生在一二線城市。

行業報告|中國醫藥行業研究報告

2014年上市的本土創新單抗朗沐,其最近幾年的市場表現,充分體現了本土創新給外企創新藥帶來的衝擊。

隨著諸多PD-1等創新藥項目的快速推進,這種本土企業和外企頭對頭競爭的景象在未來的中國醫藥市場將會不斷湧現。

行業報告|中國醫藥行業研究報告行業報告|中國醫藥行業研究報告行業報告|中國醫藥行業研究報告

瞭解更多的創新、創業、創投、創客的內容

請關注“眾創TV”微信公眾號

報名參加節目

請聯繫節目組電話:0755-89989668

來源/眾投邦公眾號、鵬城智庫觀察

編輯/李瀅 編審/郭泓斌 監製/陳宇翔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