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今年醫藥股上半年的表現非常不好,以前喝酒吃藥都是一起的,今年基本上就光吃藥了,除了創新藥和生物疫苗板塊表現不錯之外,其他的醫藥板塊基本都是負收益,主要原因在於醫保改革,醫保帶量採購導致大部分的藥品價格大幅下跌,嚴重影響了醫藥企業的利潤增速。


但過渡打壓藥品價格,使得醫保採購量得不到充分滿足,今年下半年改革後依然是報價最低企業直接中標,但其餘企業可以依次決定是否接受最低報價跟進,直至中選企業滿3家。

政策驅動:利好政策不斷落地

●●●●●

即帶量採購全國推廣將中標企業數量由此前的獨家改為多家,即多家中標,平分市場。一家企業獨家中標,份額為需求量的50%,2個企業中標份額為60%,3個企業中標份額將多達70%。採購週期也將隨著中標企業數量有所改變,例如1-2個企業中標,採購週期為1年,但3個或3個以上企業中標,執行週期將延長至2-3年。這樣既保證了醫保藥品改革的完成,保障了藥品的供應,藥企之間也可以避免純粹的殺價,完全可以定一個合理的價格,然後跟進就行,這樣可以充分的做到以量換價,佔領市場,而沒有進中標名單的小企業也將逐漸消失,從而也提高了市場的集中度,保障了企業的長期發展。對成本控制好的藥企長期發展十分有利,相當於間接的幫助他們佔領市場。

8月20日,新版醫保目錄發佈,將於明年1月1日正式執行。這次新版目錄是國家醫保局成立後第一次全面調整,也是2000年第一版藥品目錄使用以來對所有藥品的一次全面梳理,意義重大。


能進入醫保目錄的藥品就意味著放量,所以對個股來說,有藥品調入是利好,調出是利空。

例如【華東醫藥】公告有兩個品種新納入醫保,注意是新納入,也就是原來不在醫保目錄內,所以華東醫藥近期走出了九連陽;

再比如【仙琚製藥】,有產品納入醫保,一路上揚。

從行業整體來看,相關藥品的調入調出將重塑國內現有的藥品格局,利好創新藥、仿製藥。本次大量調出臨床價值不高或者濫用明顯的藥品,為調入更多療效確切、具備高臨床價值的藥品騰出空間,並初步擬定128個擬談判藥品品種,其中就包含大量重磅仿製藥、創新藥。


8月26日,《藥品管理法》修訂通過,並自2019年12月1日起施行,這是中國時隔18年對藥品管理法的一次全面修改。


第一,新修訂的《藥品管理法》明確了假藥劣藥範圍,並加大了對藥品違法行為的處罰力度,長期利好國內醫藥市場。

值得注意的是,此次對假劣藥的範圍進行了修改,沒有再把未經批准進口的藥品列為假藥,這是對《我不是藥神》這部電影所反映的社會難題的迴應,感謝這部偉大的電影!


第二,全面落實MAH制度,鼓勵藥物研發創新,利好創新藥、CMO/CDMO。CMO/CDMO是專門從事醫藥研發生產外包的企業,一般創新藥研發企業把生產任務委託CMO/CDMO來做,一個專心研發,一個專心生產,提高效率,同時也能降低成本。

MAH制度的出臺,使得藥品的上市許可和生產許可分離,也就是在鼓勵藥物創新,CMO/CDMO將迎來黃金髮展期。

業績驅動:行業保持高增速

●●●●●

每個財報季,業績優秀的板塊都會整體炒作一波。今年中報季,業績有板塊性的,除了大科技就是醫療醫藥,這是近期醫藥醫療板塊開始躁動的最大原因。


第一,行業整體業績優秀。

在目前已經披露中報的160家醫療醫藥公司中,上半年淨利潤增速超過20%的有72家,接近一半;淨利潤增速超過50%的有26家,佔比近兩成。


第二,頭部公司保持高增速。

【藥明康德】中報淨利潤增速下滑17%,但主要是受投資收益的影響,如果扣除這些非內生因素的影響,藥明康德上半年營收增速34%(近幾年最好水平)、淨利潤增速32%,業績增長強勁;

【泰格醫藥】1季報業績增速52%,中報淨利潤增速61%,維持高增長,股價昨天再創歷史新高;

【邁瑞醫療】中報預增20%-30%,繼續維持20%+的業績增速,股價今天再創歷史新高;

【愛爾眼科】1季度扣非淨利潤增速30%,中報扣非增速提升到32%,中報業績披露後,股價已經連漲三天。

第三,很多公司業績增速環比一季度大幅提升。

例如海思科、昭衍新藥、華北製藥、國藥股份等等,其中華北製藥在中報業績披露之後股價漲幅接近100%。

"


今年醫藥股上半年的表現非常不好,以前喝酒吃藥都是一起的,今年基本上就光吃藥了,除了創新藥和生物疫苗板塊表現不錯之外,其他的醫藥板塊基本都是負收益,主要原因在於醫保改革,醫保帶量採購導致大部分的藥品價格大幅下跌,嚴重影響了醫藥企業的利潤增速。


但過渡打壓藥品價格,使得醫保採購量得不到充分滿足,今年下半年改革後依然是報價最低企業直接中標,但其餘企業可以依次決定是否接受最低報價跟進,直至中選企業滿3家。

政策驅動:利好政策不斷落地

●●●●●

即帶量採購全國推廣將中標企業數量由此前的獨家改為多家,即多家中標,平分市場。一家企業獨家中標,份額為需求量的50%,2個企業中標份額為60%,3個企業中標份額將多達70%。採購週期也將隨著中標企業數量有所改變,例如1-2個企業中標,採購週期為1年,但3個或3個以上企業中標,執行週期將延長至2-3年。這樣既保證了醫保藥品改革的完成,保障了藥品的供應,藥企之間也可以避免純粹的殺價,完全可以定一個合理的價格,然後跟進就行,這樣可以充分的做到以量換價,佔領市場,而沒有進中標名單的小企業也將逐漸消失,從而也提高了市場的集中度,保障了企業的長期發展。對成本控制好的藥企長期發展十分有利,相當於間接的幫助他們佔領市場。

8月20日,新版醫保目錄發佈,將於明年1月1日正式執行。這次新版目錄是國家醫保局成立後第一次全面調整,也是2000年第一版藥品目錄使用以來對所有藥品的一次全面梳理,意義重大。


能進入醫保目錄的藥品就意味著放量,所以對個股來說,有藥品調入是利好,調出是利空。

例如【華東醫藥】公告有兩個品種新納入醫保,注意是新納入,也就是原來不在醫保目錄內,所以華東醫藥近期走出了九連陽;

再比如【仙琚製藥】,有產品納入醫保,一路上揚。

從行業整體來看,相關藥品的調入調出將重塑國內現有的藥品格局,利好創新藥、仿製藥。本次大量調出臨床價值不高或者濫用明顯的藥品,為調入更多療效確切、具備高臨床價值的藥品騰出空間,並初步擬定128個擬談判藥品品種,其中就包含大量重磅仿製藥、創新藥。


8月26日,《藥品管理法》修訂通過,並自2019年12月1日起施行,這是中國時隔18年對藥品管理法的一次全面修改。


第一,新修訂的《藥品管理法》明確了假藥劣藥範圍,並加大了對藥品違法行為的處罰力度,長期利好國內醫藥市場。

值得注意的是,此次對假劣藥的範圍進行了修改,沒有再把未經批准進口的藥品列為假藥,這是對《我不是藥神》這部電影所反映的社會難題的迴應,感謝這部偉大的電影!


第二,全面落實MAH制度,鼓勵藥物研發創新,利好創新藥、CMO/CDMO。CMO/CDMO是專門從事醫藥研發生產外包的企業,一般創新藥研發企業把生產任務委託CMO/CDMO來做,一個專心研發,一個專心生產,提高效率,同時也能降低成本。

MAH制度的出臺,使得藥品的上市許可和生產許可分離,也就是在鼓勵藥物創新,CMO/CDMO將迎來黃金髮展期。

業績驅動:行業保持高增速

●●●●●

每個財報季,業績優秀的板塊都會整體炒作一波。今年中報季,業績有板塊性的,除了大科技就是醫療醫藥,這是近期醫藥醫療板塊開始躁動的最大原因。


第一,行業整體業績優秀。

在目前已經披露中報的160家醫療醫藥公司中,上半年淨利潤增速超過20%的有72家,接近一半;淨利潤增速超過50%的有26家,佔比近兩成。


第二,頭部公司保持高增速。

【藥明康德】中報淨利潤增速下滑17%,但主要是受投資收益的影響,如果扣除這些非內生因素的影響,藥明康德上半年營收增速34%(近幾年最好水平)、淨利潤增速32%,業績增長強勁;

【泰格醫藥】1季報業績增速52%,中報淨利潤增速61%,維持高增長,股價昨天再創歷史新高;

【邁瑞醫療】中報預增20%-30%,繼續維持20%+的業績增速,股價今天再創歷史新高;

【愛爾眼科】1季度扣非淨利潤增速30%,中報扣非增速提升到32%,中報業績披露後,股價已經連漲三天。

第三,很多公司業績增速環比一季度大幅提升。

例如海思科、昭衍新藥、華北製藥、國藥股份等等,其中華北製藥在中報業績披露之後股價漲幅接近100%。

這波醫藥股上漲的邏輯


整體看,相比於國內經濟趨弱,醫藥公司的業績卻能持續穿越週期,“千磨萬擊還堅勁,任爾東西南北風”,這就是醫療醫藥板塊一直被當做防禦品種的主要原因。


資金驅動:外資加速流入

●●●●●

根據研報社估算,富時、MSCI和標普道瓊斯三大指數擴容,近期將給A股帶來2500億左右增量資金,外資流入加速,而外資一向偏愛醫療醫藥中的大藍籌,這些個股將持續受到外資增量資金驅動(近期愛爾眼科、恆瑞醫藥、邁瑞醫療等集體創歷史新高就是這個原因)。


由於上半年大部分醫藥股表現不佳,醫藥板塊是被機構減倉的,目前在業績向好的情況下,機構補回意願增強,所以板塊整體出現了大機會。

華北製藥的強勢,使得遊資也紛紛進場,今天醫藥板塊更是15家漲停,從短線配置的角度來講,未來還是要等回踩5日線,才是醫藥股合適的機會,否則追高容易被套,當然中長線配置價值毫無疑問。

優質醫藥股

創新藥服務商(賣水的)CRO/CDMO板塊:凱萊英、昭衍新藥、藥石科技、藥明康德、泰格醫藥、康龍化成

創新藥:恆瑞醫藥、貝達藥業、麗珠集團、科倫藥業、天士力

創新疫苗:智飛生物、沃森生物、康泰生物、華蘭生物

創新器械:邁瑞醫療、樂普醫療、安圖生物、開立醫療

注射劑國際化:健友股份、普利製藥、恆瑞醫藥

口服藥國際化:華海藥業

品牌中藥:片仔癀、雲南白藥、同仁堂

其他龍頭:生長激素龍頭:長春高新、安科生物 過敏領域龍頭:我武生物

藥店:益豐藥房、老百姓、大參林

特色專科:愛爾眼科(眼科)、美年健康(體檢)、通策醫療(口腔)

第三方檢驗:金域醫學、迪安診斷

醫藥商業:柳藥股份、上海醫藥、國藥股份

核醫藥:東誠藥業

處方藥:華東醫藥、華潤雙鶴、信立泰

醫藥股確實很多,涵蓋很廣,大家選自己喜歡的就好,長期跟蹤下去,醫藥股大牛股比比皆是。

--------------------------------------------------------------------------------------------------------

感謝您的閱讀,歡迎大家留言討論,點點關注查看更多文章頭條。祝您投資順利!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