運動降糖試試踢毽子 但有嚴重併發症者不宜

童年的時候,踢毽子能很好地聯絡與朋友的感情同時很好地表達出自己對哪位朋友的不喜愛;後來,毽友們長大以後,卻沒辦法在一起踢毽子了。真的是令人好生難過,但是你知道嗎?學會踢毽子可是很重要的呢,首先它可以作為一種娛樂休閒鍛鍊,同時,它還可幫助糖友降血糖哦。這是怎麼回事呢?

南方醫科大學中西醫結合醫院心血管科主任醫師趙益業教授曾在家庭醫生在線“健康十萬個為什麼”答疑平臺上解釋過箇中緣由,一起看看專家怎麼說。

踢毽子可輔助降糖但不能完全替代藥物

趙益業(名醫預約)表示,踢毽子確實能夠起到降血糖的作用。這是因為踢毽子是一種有氧代謝活動,不但可以提高人體肺活量,還可促進下肢靜脈血液迴流心臟,調節全身血流量,加速血脂代謝,輔助降低血糖。另外,踢毽子時,髖關節、膝關節、踝關節要做屈伸、環繞、展收等多種不同方向的運動,使腰肌、腹肌、骨盆肌、下肢各肌肉群也得到了鍛鍊。踢毽子的運動優勢還在於其所需場地小,運動量大小可隨意控制。

但是他特別提醒,儘管踢毽子能輔助降糖,卻不能替代藥物的作用,因此糖尿病患者選擇踢毽子鍛鍊的同時,還要在醫生指導下用藥。

運動前後最好做一些全身運動

需要注意的是,運動也不是盲目就可以開始的。趙益業建議大家,在剛開始踢毽子的時候,最好時間先從控制在5~10分鐘內,待1~2個月後再將踢毽子的時間延長到20~30分鐘。此外,每次結束運動時,可以適當再做10分鐘左右的恢復運動。

他表示,中老年人踢毽子,可以從不十分激烈的動作開始,要以不出現心悸、氣促為度。踢毽子前最好先做15分鐘左右的全身運動,以免在踢毽子的過程中出現肌肉拉傷。運動中注意配戴護具若有不適及時停止加之現在天氣不穩定,時不時就來場傾盆大雨,趙益業表示,在這些不適宜從事戶外活動的情況下,在室內踢毽子同樣也能達到健身目的。同時運動時還應注意關節保護,最好戴上護具,一旦出現關節不適,應減少運動量或暫停踢毽。有糖尿病嚴重併發症者,不宜從事此項運動。

相關推薦

推薦中...